一种折叠塑料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677238发布日期:2022-12-24 04:0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塑料包装袋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塑料包装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塑料包装袋。


背景技术:

2.塑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的广泛,在汽车领域、建材领域、电子电器领域以及包装领域都可以发现塑料的身影;尤其是在包装领域,塑料凭借自身轻薄、易塑形、防水的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包装领域,塑料常常被做成包装袋对物品进行封装,例如生活用品包装袋和食品包装袋。
3.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食品包装袋,常用于包装食品。参照图1,食品包装袋3包括两块矩形塑料薄片,两块塑料薄膜31的边缘重合,并且两块塑料薄膜31的边缘通过热熔的方式连接,两块塑料薄膜31之间形成用于盛放食品的空腔。使用时将食品包装袋3边缘撕下部分,在食品包装袋上形成开口,即可在开口处取出食品包装袋3内的食品。
4.上述相关技术中的包装袋主要用于对撕开即食的食品进行包装;对于并不是一次性食用完的食品,不能满足食品的存放需求,例如调味料;这类食品在撕开包装袋后仍需要存放;但是由于包装袋上形成了开口,外界空气中的水分容易进入在包装袋的内部,导致食品受潮无法食用。
5.生活中常常会将包装袋开口处进行折叠,以减少外界空气与包装袋内食品接触,从而达到包装袋内食品防潮的效果。由于包装袋的弹性,包装袋的折叠比较费力,而且折叠后的包装袋容易弹开,导致防潮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方便人们对开口后的包装袋内的食品进行防潮处理,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塑料包装袋。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折叠塑料包装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折叠塑料包装袋,包括包装袋本体,所述包装袋本体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包装袋本体上设置有折叠线,所述包装袋本体以折叠线为界分为两部分,所述包装袋本体靠近开口的部分为折叠部,所述包装袋本体远离开口的部分为固定部;所述折叠线用于使折叠部具有朝一侧折叠的趋势。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装袋开口后,需要将包装袋的开口处折叠进行密封;包装袋本体上设置模压形成的折叠线后,折叠部具有朝向一侧折叠的趋势,相当于对包装袋本体的开口处进行了预折叠,方便后续操作人员对包装袋本体的开口进行折叠。
10.可选的,所述包装袋本体上设置有折叠辅助组件,所述折叠辅助组件包括牵拉绳,所述牵拉绳包括连接端和自由端,所述连接端穿过折叠部并与折叠部连接,所述自由端穿过固定部并滑动连接在固定部上。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拉扯牵拉绳的自由端,牵拉绳的自由端带动连接端移动,进而可带动折叠部进行折叠。
12.可选的,所述包装袋本体上开设有供牵拉绳的两端穿过的避让孔,所述折叠辅助组件包括锁紧块,所述锁紧块设置在与牵拉绳的自由端对应的避让孔的边缘处,所述锁紧块上开设有通孔,所述牵拉绳的自由端穿设在通孔中,所述牵拉绳在通孔内呈被挤压的状态。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牵拉绳过盈配合在锁紧块内部,牵拉绳的侧壁与通孔的侧壁之间存在摩擦力;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牵拉绳不会轻易发生移动,因此可以减少包装袋折叠后自动弹开的情况的发生。
14.可选的,所述折叠辅助组件还包括加强块,所述加强块设置在与牵拉绳的连接端对应的避让孔的边缘处,所述加强块用于加强牵拉绳与折叠部之间的连接强度。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包装袋本体轻薄,在多次拉扯牵拉绳的过程中,牵拉绳的连接端与折叠部之间的可能会发生断裂的情况。通过加强块加强牵拉绳与折叠部的连接强度,以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
16.可选的,所述包装袋本体上设置有易撕口,所述易撕口呈v形;所述易撕口与包装袋本体的开口对应设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塑料包装袋自身材料的特性,操作者手撕包装袋使包装袋本体形成开口比较困难。通过易撕口使操作者对包装袋本体施加的力更容易集中在一点,从而更轻松的撕开包装袋。
18.可选的,所述包装袋本体上沿开口的边缘线设置有引导条,所述引导条用于对撕开包装袋本体的路径进行限位。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撕开包装袋时,容易发生形成的开口不平齐,使得包装袋开口过大或过小;如果开口过大,越过折叠线的位置,会导致折叠后的包装袋本体的密封性变差,通过引导条对操作人员撕开包装袋的路径进行限位,可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
20.可选的,所述引导条在包装袋本体一侧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引导条平行间隔设置;所述易撕口的尖端位于两个引导条之间。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条连接在包装袋本体上易撕口的两侧,以加强包装袋本体在此处的强度,使包装袋上引导条所处的位置不易撕破,以实现对操作人员撕开包装袋的路径进行限位。
22.所述折叠辅助组件设置为两组,两组所述折叠辅助组件分别靠近引导条的两端设置。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两组辅助折叠组件,两组辅助折叠组件可在不同的位置对折叠部进行固定,提高了包装袋本体折叠后的密封性,以及折叠部折叠状态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技术背景技术中包装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包装袋本体撕开形成开口后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包装袋本体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包装袋本体;11、塑料薄片;12、压合边;13、开口;14、折叠线;15、引导
条;16、折叠部;17、固定部;18、易撕口;19、容纳腔;2、折叠辅助组件;21、牵拉绳;211、连接端;212、自由端;22、加强块;23、锁紧块;231、通孔;24、避让孔;25、防脱球;3、食品包装袋;31、塑料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2-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折叠塑料包装袋。
31.参照图2和图3,一种折叠塑料包装袋,包括包装袋本体1,包装袋本体1包括两片长方形塑料薄片11,两块塑料薄片11的边缘重合,两块塑料薄片11的边缘处热熔连接后形成压合边12,两块塑料薄片11之间形成容纳腔19;包装袋本体1的压合边12上设置有易撕口18,通过易撕口18处将包装袋本体1撕开形成开口13;通过开口13可取出包装袋本体1内食品。包装袋本体1上靠近开口13的位置设置有折叠线14(折叠线14由模压工艺处理后形成),包装袋本体1的折叠线14平行于开口13的边缘线。折叠线14将包装袋本体1沿垂直于折叠线14的方向分为两部分,其中靠近开口13的部分定义为折叠部16,远离开口13的部分定义为固定部17。折叠线14经模压工艺后,折叠部16具有朝一侧折叠的趋势,相当于对包装袋本体1的折叠部16进行了预折叠,方便后续在需要对包装袋本体1内的食品进行密封。
32.参照图2和图3,易撕口18位于包装袋本体1沿自身长度方向的压合边12上,易撕口18呈v形,易撕口18的尖端朝向容纳腔19,在易撕口18处沿包装袋本体1的宽度方向撕开包装袋,形成开口13。在易撕口18的作用下,人们在撕开包装袋本体1时对包装袋本体1施加的力更容易被集中在一点,从而可使人们轻松撕开包装袋本体1。
33.参照图2和图3,在撕开包装袋本体1后,所形成的开口13的边缘线容易发生偏斜现象。如果开口13的边缘线越过折叠线14则会使折叠部16沿折叠线14折叠后的密封性变差。为了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包装袋本体1上设置有两组可对开口13的边缘线进行限制的引导条15。两组引导条15分别设置在包装袋本体1的两侧;每组引导条15包括两个引导条15;同组的两个引导条15平行间隔设置,引导条15平行于折叠线14;引导条15通过热熔的方式连接在包装袋本体1上,上述易撕口18的尖端位于两个引导条15之间。设置引导条15后,包装袋本体1对应引导条15的位置强度提高。在撕开包装袋本体1的过程中,引导条15对应的位置不易被撕开,因此撕开包装袋本体1的路径被限制在两条引导条15之间,从而减少开口13的边缘线越过折叠线14的情况的发生。
34.参照图3和图4,为了使折叠部16更好的与固定部17贴合,减少折叠部16自动弹开的现象,包装袋本体1的长度方向的压合边12上设置有折叠辅助组件2。折叠辅助组件2一方面可方便操作人员对包装袋本体1的开口13处进行折叠,另一方面可使折叠部16折叠后的状态的更加稳定。
35.参照图3和图4,折叠辅助组件2包括牵拉绳21。牵拉绳21为编织绳,牵拉绳21包括连接端211和自由端212,连接端211与自由端212共同穿过包装袋本体1的一条较长的压合边12。包装袋本体1上开设有一组供牵拉绳21穿设的避让孔24,避让孔24沿折叠线14对称设置在折叠线14的两侧。牵拉绳21的连接端211与折叠部16连接,自由端212滑动穿设在避让孔24内。在对折叠部16进行折叠前,连接端211与自由端212位于包装袋本体1的同一侧;牵拉绳21的中间部分在位于包装袋本体1的另一侧,且形成开口13朝向包装袋本体1的u形结
构。拉动牵拉绳21的自由端212,可带动折叠部16朝预折叠的方向进行折叠。
36.参照图3和图4,折叠辅助组件2还包括加强块22和锁紧块23。加强块22和锁紧块23均位于包装袋本体1靠近牵拉绳21端部的一侧。锁紧块23与加强块22对应两个避让孔24的位置设置,加强块22位于折叠线14靠近开口13的一侧,锁紧块23位于折叠线14远离开口13的一侧。锁紧块23呈圆盘形,且锁紧块23贴合压合边12设置,锁紧块23上同轴开设有通孔231。牵拉绳21的自由端212穿设在锁紧块23的通孔231中。加强块22呈方形板状结构,加强块22贴合压合边12且热熔连接在压合边12上;牵拉绳21的连接端211热熔连接在加强块22上;加强块22可增加折叠部16与牵拉绳21的连接端211的接触面积,从而可减少连接端211与折叠部16在多次拉扯后出现断裂的情况。
37.参照图3和图4,牵拉绳21在锁紧块23内呈被挤压的状态。牵拉绳21侧壁与锁紧块23的内侧壁之间存在摩擦力;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牵拉绳21在没有外力拉扯牵拉绳21的自由端212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发生移动,从而可减少折叠部16自动弹开的情况的发生。
38.参照图4,折叠部16折叠后,折叠部16与固定部17贴合;在需要将折叠部16展开时;操作人员用手扶持折叠部16,使折叠部16沿折叠线14往预折叠的反方向旋转;在展开的过程中牵拉绳21的自由端212可能会因为操作人员操作不慎从锁紧块23中脱出。为了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在牵拉绳21的自由端212设置有防脱球25。防脱球25为球状结构,防脱球25通过热熔的方式与自由端212端部连接。防脱球25的直径大于通孔231的直径,以减少牵拉绳21从锁紧块23中脱出的情况。
39.参照图3和图4,上述折叠辅助组件2可设置为两组,两组折叠辅助组件2分别设置在相互平行的两条压合边12上,上述避让孔24也与折叠辅助组件2对应的设置两组。以减少发生包装袋本体1的折叠部16一侧与固定部17贴合另一侧不与固定部17贴合的情况。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折叠塑料包装袋的实施原理为:在食用包装袋本体1内的食品后,需要将包装袋本体1内的食品进行密封时,操作人员先手动辅助开口13包装袋本体1的两塑料薄片11的开口13位置贴合,然后相继拉扯两个牵拉绳21的自由端212;在牵拉绳21的作用下,包装袋本体1的折叠部16处沿折叠线14折叠,直至折叠部16与包装袋本体1贴合,即可完成对包装袋本体1的开口13处的折叠密封。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