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光伏组件开箱支撑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933604发布日期:2023-01-14 07:02阅读:51来源:国知局
新型光伏组件开箱支撑工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电站建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新型光伏组件开箱支撑工具。


背景技术:

2.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并且前景最为看好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之一,光伏发电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光伏安装市场前景巨大;
3.光伏组件作为光伏发电项目的核心部件,在施工过程中占比较大,传统光伏组件开箱支撑工具存在稳定性差、运输不便,为此,提出新型光伏组件开箱支撑工具。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希望提供新型光伏组件开箱支撑工具,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新型光伏组件开箱支撑工具,包括底部支撑杆,所述底部支撑杆上活动接触有两个安装块,所述安装块通过第一螺栓与底部支撑杆螺纹连接,两个所述安装块中的一个安装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两个所述安装块中的另一个安装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活动接触有第一加固杆,所述第一加固杆通过第二螺栓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活动接触有第二加固杆,所述第二加固杆通过第三螺栓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一侧均通过第四螺栓螺纹连接有同一个扶手,所述底部支撑杆的顶部活动接触有稳定杆。
6.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部支撑杆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底部支撑杆上滑动连接有两个圆杆。
7.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圆杆的端部焊接有矩形块,所述矩形块的一侧焊接有卡块。
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圆杆的另一端焊接有推块,所述推块的一侧与底部支撑杆的一侧之间焊接有弹簧,所述弹簧活动套设在对应的圆杆上。
9.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凹槽上活动接触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顶部与稳定杆的底部固定连接。
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与对应的卡块相卡装。
11.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凹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圆形孔,所述圆形孔的内壁与对应的圆杆的外侧滑动连接。
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矩形槽的内壁与矩形块的外侧不接触。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4.本实用新型将安装块通过第一螺栓安装在底部支撑杆上,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被固定,将第一加固杆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之间,再通过第三
螺栓将第二加固杆固定,通过第四螺栓将扶手固定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前侧,再将稳定杆固定,底部支撑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形成三角形稳定受力结构,只需将底部支撑杆的右段插入组件箱体底部,支撑边缘和组件箱体紧密接触即可,稳定性高,安拆简单易行,便于运输。
15.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立体结构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杆取下立体结构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杆和连接块连接立体结构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a区放大结构图。
22.附图标记:1、底部支撑杆;2、安装块;3、第一螺栓;4、第一连接杆;5、第二连接杆;6、第一加固杆;7、第二螺栓;8、第二加固杆;9、第三螺栓;10、扶手;11、第四螺栓;12、稳定杆;13、凹槽;14、圆杆;15、矩形块;16、卡块;17、推块;18、弹簧;19、连接块;20、矩形槽;21、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25.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新型光伏组件开箱支撑工具,包括底部支撑杆1,底部支撑杆1上活动接触有两个安装块2,安装块2通过第一螺栓3与底部支撑杆1螺纹连接,两个安装块2中的一个安装块2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杆4,两个安装块2中的另一个安装块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5,第一连接杆4与第二连接杆5之间活动接触有第一加固杆6,第一加固杆6通过第二螺栓7与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螺纹连接,第一连接杆4与第二连接杆5相互靠近的一侧之间活动接触有第二加固杆8,第二加固杆 8通过第三螺栓9与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螺纹连接,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的一侧均通过第四螺栓11螺纹连接有同一个扶手10,底部支撑杆1 的顶部活动接触有稳定杆12。
26.在一个实施例中,底部支撑杆1上开设有凹槽13,底部支撑杆1上滑动连接有两个圆杆14。
27.在一个实施例中,圆杆14的端部焊接有矩形块15,矩形块15的一侧焊接有卡块16。
28.在一个实施例中,圆杆14的另一端焊接有推块17,推块17的一侧与底部支撑杆1的一侧之间焊接有弹簧18,弹簧18活动套设在对应的圆杆14上。
29.在一个实施例中,凹槽13上活动接触有连接块19,连接块19的顶部与稳定杆12的底部固定连接。
30.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块19上开设有矩形槽20,矩形槽20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卡槽21,卡槽21与对应的卡块16相卡装。
31.在一个实施例中,凹槽13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圆形孔,圆形孔的内壁与对应的圆杆14的外侧滑动连接。
32.在一个实施例中,矩形槽20的内壁与矩形块15的外侧不接触。
33.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使用时,组装时,将底部支撑杆1放置到使用的地方,将安装块2通过第一螺栓3安装在底部支撑杆1上,从而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被固定,紧接着将第一加固杆6通过第二螺栓7固定与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之间,再通过第三螺栓9将第二加固杆8固定在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之间,在通过第四螺栓11将扶手10固定在第一连接杆4 和第二连接杆5的前侧,推动推块17,推块17在移动的过程中对对应的弹簧 18进行压缩,推块17带动对应的圆杆14移动,圆杆14带动对应的矩形块15 移动,矩形块15带动对应的卡块16移动,使得两个卡块16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紧接着移动稳定杆12,稳定杆12带动连接块19移动插入凹槽13内,当稳定杆12的底部与底部支撑杆1的顶部接触时,此时放松对推块17的力,此时处于压缩状态下的弹簧18复位,在弹簧18自身弹力的作用下,弹簧18通过推块17带动对应的圆杆14移动,圆杆14通过矩形块15带动对应的卡块16移动,使得卡块16与对应的卡槽21相卡装,从而将稳定杆12进行固定,底部支撑杆1、第一连接杆4和第二连接杆5形成三角形稳定受力结构,使用时只需将底部支撑杆1的右段插入组件箱体底部,支撑边缘和组件箱体紧密接触即可,安拆简单易行,便于运输。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