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储存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04325发布日期:2023-01-04 00:33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储存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容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真空储存容器。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真空保鲜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不断丰富起来。比如目前就有真空茶叶罐、真空奶粉罐等,用于保存茶叶、奶粉等,以防止因环境因素而变质。
3.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920900632 .1)就公开了一种电动真空茶叶罐,是利用抽真空技术来进行保鲜,使茶叶的保质期提高八至九倍,结构是:上支座上方固定连接有锂电池、显示屏、印刷电路板;上支座(和下支座之间,固定连接有单向阀、电磁放气阀、真空泵、真空开关,通过四条硅胶管进行贯通连接,印刷电路板上安装有触摸开关,通过该开关,使用者可控制真空泵抽真空保鲜,亦可长按触摸开关2秒来放气取用茶叶。
4.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可能会存在拧紧罐盖后忘记打开真空开关抽真空,从而导致罐内茶叶受潮变质的问题。
5.所以,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有必要设计一种无需特意使用开关控制抽真空的真空存储容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特意使用开关控制抽真空的真空储存容器。
7.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储存容器,包括金属容器和容器盖,所述容器盖和所述金属容器罐口螺纹连接,所述容器盖内部设有真空泵、单向阀、充电电池和控制电路板,所述容器盖内侧设有连通所述金属容器内部的抽气口,所述容器盖顶侧设有手动泄压阀和充电接头;所述抽气口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单向阀和所述真空泵,所述手动泄压阀设于所述抽气口和所述单向阀之间的连接管路上,所述控制电路板同时和所述充电电池、所述真空泵以及所述充电接头电连接;所述容器盖盖沿底端还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金属触点,两个所述金属触点和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容器盖和所述金属容器螺纹密封连接状态下,两个所述金属触点同时与所述金属容器接触导通以控制所述真空泵工作。
8.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容器盖包括内盖和外盖,所述内盖上设有用于收容所述真空泵、所述单向阀、所述充电电池和所述控制电路板的收容槽,所述外盖覆设于所述收容槽上侧并与所述内盖构成所述容器盖。
9.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抽气口设于所述收容槽槽壁上,所述容器盖与所述金属容器螺纹密封连接状态下,所述抽气口连通所述金属容器内部。
10.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内盖盖沿中设有竖直布置且首尾贯通的安装腔,所述安装腔靠近所述收容槽的一侧侧壁上设有沿径向开设的插接口;所述金属触点为l型结构并
包括竖直段和水平段,所述竖直段插设于所述安装腔中且端部伸出所述内盖盖沿底端,所述水平段插设于所述插接口中并伸入所述容器盖内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安装腔的底端还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和覆设于所述收容槽上侧外盖相抵,所述弹簧另一端和所述水平段相抵。
11.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抽气口和所述单向阀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三通接头,所述三通接头的两个接口分别通过管路连接所述抽气口以及所述单向阀;所述手动泄压阀包括阀芯和泄压弹簧,所述阀芯包括大径段和小径段,所述外盖上设有通孔,所述大径段密封插接于所述三通接头的第三个接口中,所述小径段插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泄压弹簧套设于所述小径段上,所述泄压弹簧的一端和所述大径段相抵,所述泄压弹簧的另一端和所述外盖底侧相抵。
12.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真空储存容器,其根据两个和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金属触点之间是否导通来控制真空泵工作与否,当拧紧容器盖后,两个金属触点与金属容器接触实现导通,此时真空泵会自动工作将金属容器内的空气抽出实现保鲜;该结构取消使用者控制真空泵启闭的动作,可避免使用者因忘记打开真空泵而导致金属容器内未抽真空,使其内食品变质。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容器盖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盖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技术三通接头、阀体和阀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19.请参阅图1-图4。须知,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2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
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1.实施例:
22.如图1-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真空储存容器,包括金属容器1和容器盖2,容器盖2和金属容器1罐口螺纹连接。在容器盖2内部设有真空泵3、单向阀4、充电电池5和控制电路板6,容器盖2内侧设有连通金属容器1内部的抽气口7,容器盖2顶侧设有手动泄压阀8和充电接头9;抽气口7通过管路(未画出)依次连接单向阀4和真空泵3,手动泄压阀8设于抽气口7和单向阀4之间的连接管路上,控制电路板6同时和充电电池5、真空泵3以及充电接头9电连接。
23.此外,在容器盖2盖沿底端还设有两个间隔布置的金属触点10,两个金属触点10和控制电路板6电连接;容器盖2和金属容器1螺纹密封连接状态下,两个金属触点10同时与金属容器1接触导通以控制真空泵3工作。即:两个金属触点10和金属容器1构成真空泵3的开关,只有当容器盖2和金属容器1螺纹密封连接状态下,两个金属触点10通过金属容器1而导通,控制电路板6才会控制真空泵3工作,相当于省去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单独设置真空泵启闭开关的设计。该结构可避免使用者因忘记开启真空泵3而使金属容器1内未被抽真空,导致食品变质的情况发生。
24.进一步的,容器盖2包括内盖21和外盖22,内盖21上设有用于收容真空泵3、单向阀4、充电电池5和控制电路板6的收容槽,外盖22覆设于收容槽上侧并与内盖21构成容器盖2。
25.抽气口7设于内盖21的收容槽槽壁上,容器盖2与金属容器1螺纹密封连接状态下,抽气口7连通金属容器1内部,用于将金属容器1内的空气抽出。
26.进一步的,内盖21盖沿中设有竖直布置且首尾贯通的安装腔211,安装腔211靠近收容槽的一侧侧壁上设有沿径向开设的插接口212。金属触点10为l型结构并包括竖直段101和水平段102。其中,竖直段101插设于安装腔211中且端部伸出内盖21盖沿底端,水平段102插设于插接口212中并伸入容器盖2内部与控制电路板6电连接。此外,安装腔211的底端还设有弹簧11,弹簧11一端和覆设于收容槽上侧外盖22相抵,弹簧11另一端和水平段102相抵。该弹簧11可使得金属触点10在容器盖2与金属容器1螺纹密封连接的状态下,始终与金属容器1保持抵接,以确保两个金属触点10之间导通。
27.抽气口7和单向阀4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三通接头12,三通接头12的两个接口分别通过管路连接抽气口7以及单向阀4。三通接头12的第三个接口和手动泄压阀连接,手动泄压阀8包括阀体81、阀芯82和泄压弹簧83,阀体81为中空管状结构并和三通接头12连通,阀芯82包括大径段821和小径段822,外盖22上设有通孔221,大径段821可活动插设于阀体81的腔体中,小径段822插设于通孔221中,泄压弹簧83套设于小径段822上,泄压弹簧83的一端和大径段821相抵,泄压弹簧83的另一端和外盖22底侧相抵。正常状态下,阀芯82在泄压弹簧83的作用下堵接于三通接头12的第三个接口处保持密封。当需要打开容器盖2时,使用者通过手提伸出于外盖22外端的小径段822,克服泄压弹簧83弹力将大径段821带离三头接头12的第三个接口,从而使空气进入金属容器1内,完成泄压。泄压完成后,大径段821在泄压弹簧83的弹性作用下再次堵接于三通接头12的第三个接口处。
2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真空泵3在拧紧容器盖2后开始间断性的抽真空动作,该结构通过相应的电路设计即可实现,其属于现有技术手段,此处不再过多赘述。
29.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真空储存容器,其根据两个和控制电路板电连接的金属触点之间是否导通来控制真空泵工作与否,当拧紧容器盖后,两个金属触点与金属容器接触实现导通,此时真空泵会自动工作将金属容器内的空气抽出实现保鲜;该结构取消使用者控制真空泵启闭的动作,可避免使用者因忘记打开真空泵而导致金属容器内未抽真空,使其内食品变质。
31.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和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