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物肥料制作生产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15468发布日期:2023-03-01 02:30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物肥料制作生产上料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料机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生物肥料制作生产上料机构。


背景技术:

2.海藻肥是天然的有机肥,其肥效依赖于海藻肥中所含有的营养成分,用作肥料的海藻一般是大型经济类,如巨藻、泡叶藻、海囊藻等。海藻肥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腐烂海藻

海藻灰(粉)

海藻提取液。海藻肥中的核心物质是纯天然海藻提取物,主要原料选自天然海藻,经过特殊生化工艺处理,提取海藻中的精华物质,极大地保留了天然活性组分,含有大量的非含氮有机物、陆植物无法比拟的钾、钙、镁、锌、碘等四十余种矿物质元素和丰富的维生素,特别含有海藻中所特有的海藻多糖、藻朊酸、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多种天然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很高的生物活性,可刺激植物体内非特异性活性因子的产生,调节内源激素平衡。
3.中国专利号为cn201620113391.2公开了一种有机制肥机的翻斗型上料机构,包括大机架、翻斗装置及提升装置,大机架两侧沿径向设有两翻斗轨道,翻斗轨道包括较长的竖直部分与由竖直部分延伸的水平部分,翻斗装置包括翻斗及安装于翻斗底部的翻斗托架,翻斗托架设有能在翻斗轨道上滚动的滚轮,翻斗托架到达翻斗轨道水平部分后翻斗能翻转至开口往下;所述提升装置用于将翻斗沿翻斗轨道竖直部分把料送上去,在翻斗轨道水平部分翻斗翻转;所述翻斗托架包括相铰接的前托架和后托架,前托架包括一与翻斗固定的前托架主体以及安装于前托架主体前端的两前滚轮,后托架包括一与前托架主体铰接的后托架主体以及安装于后托架主体后端的两后滚轮。
4.该实用新型结构功能较为简单,在对物料传输的过程中不能将物料中的水分进行排除,同时在上料的过程中,无法对上料的方向进行微调。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肥料制作生产上料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物肥料制作生产上料机构,包括上料筒;所述上料筒上端口径小于底端口径,所述上料筒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框架,所述上料筒上端旋转安装有旋转筒,所述旋转筒上端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出料管,所述旋转筒底端焊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一侧滚动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底端安装在第二电机上端,所述第二电机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上料筒上端,所述上料筒中间位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外筒,所述外筒底端一侧安装有排液管,所述上料筒位于外筒内部段设置有渗水孔,所述上料筒内部旋转安装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上端旋转安装在外筒内部上端,所述螺旋杆底端伸出上料筒外侧安装有第二皮带轮,所述上料筒底端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皮带连
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电机设置为伺服电机。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液管一侧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排液管一侧位置。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筒上端设置有冲洗管,所述冲洗管焊接在外筒上端一侧位置。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旋转筒底端和上料筒上端衔接处设置有动密封圈,所述动密封圈套在上料筒外侧位置。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框架底端一侧设置有备用电源,所述备用电源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框架底端位置。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框架底端四周设置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框架底端。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框架底端设置有可调节脚杯,所述可调节脚杯旋转安装在框架底端。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可调节脚杯底端设置有摩擦垫,所述摩擦垫通过粘合胶粘贴在可调节脚杯底端。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该生物肥料制作生产上料机构,调当节出料管时,通过开关开启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进行旋转,从而带动旋转筒进行旋转,即可完成对出料管的调节,物料在提升的过程中,物料的输送口径将会降低,螺旋杆将会对物料造成挤压,将物料中的水分进行挤出,通过渗水孔渗入外筒内部,再通过排液管进行导出,挤压后的物料再通过出料管进行导出,在导出的过程中即可将物料进行固液分离,非常的方便,从而能够避免物料中的水分对生物肥料制作产生的影响。
17.2、该生物肥料制作生产上料机构,备用电源能够在正常供电时处于充电状态,当供电出现异常时,备用电源能够对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进行供电,避免在供电出现异常时物料堆积在上料筒内部无法进行排出,进而避免了生物肥料制作原料的浪费。
18.3、该生物肥料制作生产上料机构可调节脚杯的设置能够通过旋转,对高度进行调节,在对框架进行支撑的同时,便于对框架进行调平,从而能够保证生物肥料制作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内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上料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中各附图标注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23.1、上料筒;2、第一电机;3、第一皮带轮;4、第二皮带轮;5、进料斗;6、外筒;7、出料管;8、排液管;9、软管;10、备用电源;11、框架;12、移动轮;13、可调节脚杯;14、摩擦垫;15、冲洗管;16、动密封圈;17、第一齿轮;18、第二齿轮;19、第二电机;20、旋转筒;21、螺旋杆。
具体实施方式
24.请参阅图1~3:本实施例的一种生物肥料制作生产上料机构,包括上料筒1;上料筒1上端口径小于底端口径,上料筒1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进料斗5,进料斗5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框架11,上料筒1上端旋转安装有旋转筒20,旋转筒20上端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出料管7,旋转筒20底端焊接有第一齿轮17,第一齿轮17一侧滚动安装有第二齿轮18,第二齿轮18底端安装在第二电机19上端,第二电机19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上料筒1上端,上料筒1中间位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外筒6,外筒6底端一侧安装有排液管8,上料筒1位于外筒6内部段设置有渗水孔,上料筒1内部旋转安装有螺旋杆21,螺旋杆21上端旋转安装在外筒6内部上端,螺旋杆21底端伸出上料筒1外侧安装有第二皮带轮4,上料筒1底端一侧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底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一皮带轮3,第一皮带轮3和第二皮带轮4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25.进一步,第二电机19设置为伺服电机,第二电机19所使用的伺服电机主要由编码器的控制,编码器能够精确的控制第二电机19的旋转速度,从而便于对出料管7的方向进行调节。
26.进一步,排液管8一侧设置有软管9,软管9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排液管8一侧位置,软管9的质地较为柔软,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对排液管8的排液方向进行调节。
27.进一步,外筒6上端设置有冲洗管15,冲洗管15焊接在外筒6上端一侧位置,在长时间使用后,可以将外界管道与冲洗管15进行连接,进而对外筒6内部进行清洗,可保证生物肥料在下次制作时,没有残留物料影响其质量。
28.进一步,旋转筒20底端和上料筒1上端衔接处设置有动密封圈16,动密封圈16套在上料筒1外侧位置,动密封圈16的设置用于对旋转筒20底端和上料筒1上端衔接处进行密封,避免在使用时出现旋转筒20和上料筒1之间衔接处出现泄漏的现象。
29.进一步,框架11底端一侧设置有备用电源10,备用电源10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框架11底端位置,备用电源10能够在正常供电时处于充电状态,当供电出现异常时,备用电源10能够对第一电机2和第二电机19进行供电,避免在供电出现异常时物料堆积在上料筒1内部无法进行排出,进而避免了生物肥料制作原料的浪费。
30.进一步,框架11底端四周设置有移动轮12,移动轮1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框架11底端,通过移动轮12能够对上料筒1进行移动,能够对上料筒1的位置进行调节。
31.进一步,框架11底端设置有可调节脚杯13,可调节脚杯13有四个且均匀旋转安装在框架11底端,可调节脚杯13的设置能够通过旋转,对高度进行调节,在对框架11进行支撑的同时,便于对框架11进行调平,从而能够保证生物肥料制作的稳定性。
32.进一步,可调节脚杯13底端设置有摩擦垫14,摩擦垫14通过粘合胶粘贴在可调节脚杯13底端,摩擦垫14的设置用于增加可调节脚杯13底端的摩擦力,避免在使用时出现框架11滑动的现象。
33.工作原理:使用时,将框架11移动至指定位置,首先对出料管7的方向进行调节,调节出料管7时,通过开关开启第二电机19,第二电机19通过第二齿轮18带动第一齿轮17进行旋转,从而带动旋转筒20进行旋转,即可完成对出料管7的调节,将物料导入进料斗5内部,再通过开关开启第一电机2,第一电机2通过第一皮带轮3带动第二皮带轮4进行旋转,第二皮带轮4将会带动螺旋杆21进行旋转,第二螺旋杆21将会把进料斗5内部的物料向上进行提
升,物料在提升的过程中,物料的输送口径将会降低,螺旋杆21将会对物料造成挤压,将物料中的水分进行挤出,并通过渗水孔渗入外筒6内部,再通过排液管8进行导出,挤压后的物料再通过出料管7进行导出,在导出的过程中即可将物料进行固液分离,非常的方便,从而能够避免物料中的水分对生物肥料制作产生的影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