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169588发布日期:2023-05-15 02:36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特种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


背景技术:

1、在升降电梯中,主要是通过对重装置来平衡电梯轿厢的重量,所以对重装置的配重数值,直接关系到电梯的运行安全。现有的电梯对重装置包括对重框、对重块、曳引绳以及对重轮;在安装对重装置时,要求安装工人搬运对重块,自上而下放入对重框中,随着对重框内的对重块数量增加,对重块堆叠的高度也随之增加,需要耗费更多的气力进行搬运;因此在传统的对重装置安装过程中,会极大的消耗安装工人的体力,也容易造成危险。

2、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9974076的专利中所示,该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梯对重架,包括上横梁、下横梁和设于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之间的立柱,所述上横梁、下横梁和立柱共同围成一支撑框架,所述上横梁的两端均具有可避开对重导轨的上缺口,所述下横梁的两端均具有可避开所述对重导轨的下缺口,位于所述支撑框架左右两侧的所述立柱由所述支撑框架的外侧向内凹陷形成可与所述对重导轨滑动配合的导向凹槽,相对应的所述上缺口、导向凹槽和下缺口依次连通以共同形成沿所述支撑框架上下方向布置的导向通道,减少对重块脱离对重导轨的风险。在该专利的[0024]段中所示,“安装时,将对重块200与立柱3的卡合凸起32卡合,对重块200的顺着立柱3的卡合凸起32由上往下横梁2滑动并最终承载于下横梁2的承载边缘22上”,可以明确看出在该专利中对重块顺着立柱自上而下进行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

3、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包括对重直梁、对重上梁、对重下梁、对重块;其中对重直梁共两根,两根对重直梁相互平行设置,对重直梁位于竖直方向;对重上梁固定设置于两根对重直梁之间,位于对重直梁的上部;对重下梁设置于两根对重直梁之间,位于对重直梁的下部;两根对重直梁之间设置有若干对重块,并且对重块还位于对重上梁和对重下梁之间;还包括定位件,定位件与对重直梁可拆式连接,定位件还与对重块形成限位;对重下梁与对重直梁可拆式固定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为插销;在对重直梁上设置有与插销对应的插销孔,在对重块上也设置有用于穿过插销的通孔。

5、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卡住插销孔的卡接结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穿过限位销的限位孔,限位销用于卡住插销孔。

6、进一步的,所述对重下梁与对重直梁螺纹连接。

7、进一步的,所述对重下梁共两块,两块对重下梁分别位于两根对重直梁的两侧,将两根对重直梁夹于两块对重下梁之间。

8、进一步的,所述对重块在垂直于对重下梁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两块对重下梁之间的间距。

9、进一步的,所述对重直梁呈方形杆状,在对重直梁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凹槽贯通整根对重直梁;对重块的整体呈方形板状,在对重块的两侧边缘设置有用于配合对重直梁上的凹槽的挂耳。

10、进一步的,所述对重直梁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插销孔;对重直梁上设置的插销孔为腰型孔,该腰型孔的较长的孔径方向与对重直梁的长度方向一致。

11、进一步的,所述对重块上设置的通孔为腰型孔;对重块上的腰型孔中较长的孔径方向与对重直梁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12、进一步的,每根所述对重直梁上均设置有两个插销,两个插销分别对应对重直梁上最下方的两块对重块设置。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通过设置对重下梁与两根对重直梁可拆式连接,并在对重直梁上设置定位件,限制对重块,从对重直梁下端,自下而上,实现对重块的便捷拆装;

15、通过设置定位件为插销,并在插销的两端分别设置与对重直梁上的插销孔相配合的卡接结构以及限位销,保证插销和插销孔的稳定连接;

16、通过在对重直梁上设置延伸的凹槽,在对重块的两侧边缘设置有与凹槽相配合的挂耳,实现将对重块卡接于两块对重直梁之间,避免对重块从两根对重直梁之间脱出。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包括对重直梁(1)、对重上梁(2)、对重下梁(3)、对重块(4);其中对重直梁(1)共两根,两根对重直梁(1)相互平行设置,对重直梁(1)位于竖直方向;对重上梁(2)固定设置于两根对重直梁(1)之间,位于对重直梁(1)的上部;对重下梁(3)设置于两根对重直梁(1)之间,位于对重直梁(1)的下部;两根对重直梁(1)之间设置有若干对重块(4),并且对重块(4)还位于对重上梁(2)和对重下梁(3)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定位件,定位件与对重直梁(1)可拆式连接,定位件还与对重块(4)形成限位;对重下梁(3)与对重直梁(1)可拆式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插销(5);在对重直梁(1)上设置有与插销(5)对应的插销孔(11),在对重块(4)上也设置有用于穿过插销(5)的通孔(4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卡住插销孔(11)的卡接结构(51);另一端设置有用于穿过限位销(53)的限位孔(52),限位销(53)用于卡住插销孔(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下梁(3)与对重直梁(1)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下梁(3)共两块,两块对重下梁(3)分别位于两根对重直梁(1)的两侧,将两根对重直梁(1)夹于两块对重下梁(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块(4)在垂直于对重下梁(3)的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两块对重下梁(3)之间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直梁(1)呈方形杆状,在对重直梁(1)上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12),凹槽(12)贯通整根对重直梁(1);对重块(4)的整体呈方形板状,在对重块(4)的两侧边缘设置有用于配合对重直梁(1)上的凹槽(12)的挂耳(42)。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直梁(1)上均匀设置有若干插销孔(11);对重直梁(1)上设置的插销孔(11)为腰型孔,该腰型孔的较长的孔径方向与对重直梁(1)的长度方向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块(4)上设置的通孔(41)为腰型孔;对重块(4)上的腰型孔中较长的孔径方向与对重直梁(1)的长度方向相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根所述对重直梁(1)上均设置有两个插销(5),两个插销(5)分别对应对重直梁(1)上最下方的两块对重块(4)设置。


技术总结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对重装置中自上而下安装对重块的方式,存在安全隐患,也不便利的问题;一种新型电梯对重装置,包括对重直梁、对重上梁、对重下梁、对重块;其中对重直梁共两根,两根对重直梁相互平行设置,对重直梁位于竖直方向;对重上梁固定设置于两根对重直梁之间,位于对重直梁的上部;对重下梁设置于两根对重直梁之间,位于对重直梁的下部;两根对重直梁之间设置有若干对重块,并且对重块还位于对重上梁和对重下梁之间;还包括定位件,定位件与对重直梁可拆式连接,定位件还与对重块形成限位;对重下梁与对重直梁可拆式固定连接;从对重直梁下端,自下而上,实现对重块的便捷拆装。

技术研发人员:祝康,朱俊华,管剑航,范昌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飞亚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30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