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82529发布日期:2023-11-10 02:19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导纱装置。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导纱装置结构,如授权公告号:cn218595775u,公开了一种纺织纱线机械用导纱装置,具体公开了包括固定底板,所述固定底板的上端外表面设有主杆,所述主杆的外壁设有弹簧与移动环,所述弹簧位于移动环的下方,所述主杆的一端外表面设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下端外表面设有导纱杆,所述导纱杆的一端外表面设有导纱轮,所述导纱杆与导纱轮之间设有第一连接轴,所述顶板的一端外表面设有监测竖杆,所述顶板的上端外表面设有无线控制器,所述固定底板的中部设有固定丝,所述移动环的外壁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外表面设有稳定轮,所述连接杆与稳定轮之间设有第二连接轴,所述监测竖杆的一端外表面设有穿线圆筒,所述穿线圆筒的内壁设有红外传感器。该导纱装置通过设置的移动环在使用时可带动稳定轮贴合导纱轮,并且使稳定轮和导纱轮进行同步运转,在使用时可对导纱轮起到稳定的效果,可避免导纱轮高速运转发生抖动,并且设置的监测竖杆在使用时可通过穿线圆筒内部的红外传感器对纱线进行识别传感,当纱线发生绷断时,红外传感器可通过无线控制器迅速控制纱线机械进行停机,可避免纱线机械空转的情况。

2、由于设备的运行顺畅度以及各个装置之间的配合程度差异或者纱线本身存在着瑕疵,容易在纱线的输送过程中造成纱线的张紧力变化,上述导纱装置通过移动环在使用时可带动稳定轮贴合导纱轮,并且使稳定轮和导纱轮进行同步运转,在使用时可对导纱轮起到稳定的效果,可避免导纱轮高速运转发生抖动,但是在纱线张紧力发生变化时,稳定轮与导纱轮的贴合效果变差,降低稳定性,使得高速输送的纱线发生抖动,进而降低纺织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纱线张紧力自动调节以达到稳定输送的导纱装置。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导纱装置,包括安装座、进纱架、纱线张紧力调节机构、纱线防反转机构、纱线张紧力稳定机构、导纱管、导纱块、导纱轮以及出纱架,所述安装座上设有一条沿竖向分布的纱线通道,所述进纱架设于安装座的上部,所述进纱架上设有进纱瓷眼,所述张紧力调节机构设于进纱架的输出端,所述纱线防反转机构设于张紧力调节机构的输出端,并且分布于纱线通道的上端的周侧,所述纱线张紧力稳定机构设于纱线通道内,所述导纱管的轴向一端与安装座螺纹连接,且分布于纱线通道的下端,所述导纱块设于导纱管的下端,所述导纱块呈半圆球结构,所述导纱块上设有呈锥形结构的出纱通道,所述出纱通道、导纱管和纱线通道连通,并且出纱通道的中轴线、导纱管的中轴线和纱线通道的中轴线重合,所述导纱管内设有至少一个圆球,所述导纱轮可转动地设于导纱管上,所述出纱架设于导纱轮的周侧,所述出纱架上设有出纱瓷眼,所述纱线张紧力稳定机构包括第一转盘、第二转盘、第一张紧架、第二张紧架、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第一弹簧以及摆杆,所述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可转动地设于安装座上,并且第一转盘分布于第二转盘上侧,所述第一转盘的圆周外表面设有第一轮齿,所述第二转盘的圆周外表面设有第二轮齿,所述第一张紧架设于第一转盘上,所述第二张紧架设于第二转盘上,所述第一张紧架、第二张紧架的自由端分别设有第一导纱瓷眼和第二导纱瓷眼,所述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可转动地设于安装座上,所述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均设于第一传动轴上,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第一轮齿啮合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齿轮、摆杆均设于第二传动轴上,所述第三传动齿轮分别与第二传动齿轮、第二轮齿啮合连接,所述摆杆的自由端铰接有滚轮,所述摆杆分布于第一导纱瓷眼与第二导纱瓷眼之间,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盘和安装座连接。

4、进一步的,所述圆球的个数为两个,所述圆球的直径尺寸大于导纱管的半径尺寸,所述圆球的直径尺寸小于导纱管的直径尺寸。

5、进一步的,所述滚轮的圆周外表面呈曲面结构,且曲面的凸面朝向外侧。

6、进一步的,所述纱线防反转机构包括两个支座、介轴、两个滑套、辊体、两个第一扭簧、两个第一轴承、两个第二轴承以及防反转组件,两所述支座间隔设于安装座上,所述介轴的两端通过第一轴承可转动地设于支座上,所述介轴的轴向两侧的圆周外表面上设有第一凸条,各所述第一凸条均沿介轴的轴向方向分布,两所述滑套分布套设于介轴的轴向两侧,且滑套的内表面设有与第一凸条相配合的第一滑槽,所述辊体通过第二轴承套设于介轴的轴向中部,两所述第一扭簧分别套设于介轴上,且分布于辊体的轴向两侧,所述第一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辊体的轴向一端和位于辊体的轴向一侧的滑套,所述防反转组件设于其中一支座与介轴上,防止介轴反转。

7、进一步的,所述防反转组件包括固设于介轴轴向一端的套体、环设于套体上的若干个棘齿、固设于支座上的支撑杆、设于支撑杆上的卡杆以及套设于支撑杆上的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卡杆和支座。

8、进一步的,所述辊体的圆周外表面的轴向中部设有呈螺旋结构的导线槽。

9、进一步的,所述滑套上靠近辊体的一端延伸设有至少两个卡块,所述辊体上设有与卡块配合的卡槽。

10、进一步的,所述纱线张紧力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纱轮、第二纱轮、导槽、螺纹杆、上螺母、下螺母以及压纱组件,所述第一纱轮、第二纱轮可转动地设于安装座上,所述导槽设于第一纱轮和第二纱轮之间,所述螺纹杆穿设于导槽上,所述上螺母、下螺母分别与螺纹杆螺纹连接,且分别分布于导槽的上、下侧,所述压纱组件设于螺纹杆的上端。

11、进一步的,所述压纱组件包括固设于螺纹杆上的限位环、套设于螺纹杆上的套管、套设于套管上的上压盘和下压盘、与螺纹杆螺纹连接的压紧螺母以及套设于螺纹杆上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分布于上压盘与压紧螺母之间。

12、进一步的,所述导槽呈弧形结构,并且其凹面朝向第一纱轮。

13、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导纱装置,纱线通过进纱瓷眼导入,再依次经过纱线张紧力调节机构、纱线防反转机构后进入到纱线通道内,并通过纱线通道内的纱线张紧力稳定机构实现自动调节纱线的张紧力,使得纱线张紧力保持稳定,具体的,进入纱线通道的纱线依次穿过第一张紧架、第二张紧架上的第一导纱瓷眼和第二导纱瓷眼,并通过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第三传动齿轮以及第一转盘上的第一轮齿和第二转盘上的第二轮齿啮合传动设置,实现第一转盘和第二转盘的同步连接,使得第一张紧架和第二张紧架实现相向摆动或者相反摆动,同时通过第一弹簧保持第一张紧架和第二张紧架的摆动角度,在纱线穿过第一导纱瓷眼和第二导纱瓷眼中,由纱线上的张紧力形成拉力与第一弹簧的拉力实现动态平衡,由此在纱线的张紧力发生变化时,通过第一张紧架和第二张紧架的摆动,使得纱线的张紧力与第一弹簧的拉力形成新的平衡,进而实现纱线的张紧力自动调节,当纱线的张紧力减小时,第一张紧架和第二张紧架相反摆动,使得第一导纱瓷眼与第二导纱瓷眼的距离增大,同时摆杆跟随第二传动轴的转动实现向纱线方向摆动,使得纱线抵靠与摆杆的滚轮上,从而增加纱线与滚轮的摩擦力以及纱线与第一导纱瓷眼和第二导纱瓷眼的摩擦力,由此提高纱线的张紧力,当纱线的张紧力增大时,第一张紧架和第二张紧架相向摆动,使得第一导纱瓷眼与第二导纱瓷眼的距离减小,同时摆杆跟随第二传动轴的转动实现向纱线的相反方向摆动,使得纱线与滚轮脱离,从而降纱线与第一导纱瓷眼和第二导纱瓷眼的摩擦力,由此降低纱线的张紧力,如此,使得纱线的张紧力实现自动调节,使得输出的纱线质量好,再通过导纱管和导纱块上的出纱通道的导向,并由圆球与呈锥形结构的出纱通道的配合,使得圆球压置于纱线上,如此,能够防止纱线在输送过程的震颤,接着纱线由出纱通道导出后并抵靠于导纱块上的半圆球表面,再缠绕于导纱轮上,带动导纱轮转动传导作用,再由出纱瓷眼导出,该导纱装置,使得纱线的导纱平稳顺畅,并且能够实现纱线的张紧力自动调节,由此提高了纱线的输出质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