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87477发布日期:2024-03-01 12: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顶部设有安装框(11),所述安装框(11)与底座(1)之间设有两个第一电动推杆(12),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2)底部均与底座(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2)输出端均与安装框(11)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框(11)内部设有用于对电池进行输送的输送机构(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构(2)包括第一传动辊(21)、第二传动辊(22)和第一步进电机(23),所述第一传动辊(21)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辊(21)端部均与安装框(11)内壁一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辊(22)数量设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传动辊(22)端部均与安装框(11)内壁另一侧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合结构(26)包括传动杆(261)和传动环(262),所述传动杆(261)端部与第一传动辊(21)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环(262)侧壁与第二传动辊(22)端部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杆(261)端部转动设置有卡齿(263),所述卡齿(263)端部固定连接有弹性片(264),所述弹性片(264)端部与传动杆(261)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卡齿(263)数量设为两个;所述传动环(262)内壁开设有卡槽(265),所述卡槽(265)数量设为多个,多个所述卡槽(265)均与卡齿(263)相匹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件(31)包括第二电动推杆(311)和安装壳(312),所述第二电动推杆(311)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推杆(311)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框(313),所述固定框(313)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步进电机(314);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部件(32)包括第一主动摩擦环(321)、第一被动摩擦环(322)、第二主动摩擦环(323)和第二被动摩擦环(324),所述第一主动摩擦环(321)底部与固定框(3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被动摩擦环(322)顶部与安装壳(31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动摩擦环(321)和第一被动摩擦环(322)相对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机构(4)包括移动结构(41)和可调支撑结构(42),所述移动结构(41)包括移动轮(411),所述移动轮(411)数量设为四个,四个所述移动轮(411)分别设置于底座(1)底部四角。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支撑结构(42)包括连接框(421),所述连接框(421)底部与底座(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框(421)设为倒u形,所述连接框(421)侧壁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422),所述转轴(422)一端固定连接有摇把(423),所述转轴(42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424),所述主动锥齿轮(424)底部啮合设置有从动锥齿轮(425),所述从动锥齿轮(425)底部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26),所述螺纹杆(426)中部贯穿底座(1)设置,所述螺纹杆(426)与底座(1)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426)外周螺纹连接有支撑板(427),所述支撑板(427)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稳定杆(428),多个所述稳定杆(428)均贯穿底座(1)设置,多个所述稳定杆(428)均与底座(1)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适用于电池夹持装置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制造用电池夹持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设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与底座之间设有两个第一电动推杆,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底部均与底座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电动推杆输出端均与安装框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输送机构,在启动第一步进电机后,可以通过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对装置顶部的电机进行输送,且通过驱动第一电机反向旋转,可以使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之间产生差速,在必要时可以使装置顶部的电池旋转,从而避免夹持机构在夹持时覆盖住电池表面的接口,进而影响后续对电池的检测,且输送机构只需要一个电机便可以驱动,方便后续对输送机构进行维护。

技术研发人员:单圣社,肖志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斯亚迪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