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油液回收的储油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932746发布日期:2023-07-28 08:16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油液回收的储油桶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石油运输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油液回收的储油桶。


背景技术:

1、润滑油常用于机械设备及加工件的润滑,具有防锈防腐蚀的作用,延长产品的使用年限。而润滑油桶便于对润滑油的存放、装卸和运输,但是现有的润滑油桶的桶底容易残留过多的润滑油,造成资源浪费,同时不便于对润滑油桶进行清理。

2、查找专利号为cn202021105088.0,名称为一种多功能润滑油桶,其公开通过在油桶底部设置另外出油口,方便残余油液的排出,但是,上述结构中会有以下弊端,一方面,出油口设于油桶的侧壁上,大大降低了油桶抗冲击性,容易时使油桶受到冲击后,在出油口出现“漏油”现象,另一方面,当有批量需要进行处理时,按照上述结构则需要一一处理,工作量大。

3、综上可知,现有技术在实际使用上显然存在不便与缺陷,所以有必要加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油液回收的储油桶,其可以通过导流通道与聚流口配合,在多个油桶倒置堆叠时,实现油桶内部残余油液的收集。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油液回收的储油桶,包括油桶及开设于油桶上端面的油口;所述油桶侧壁设有连通油桶上底与下底的导流通道;所述油桶的底端设有与油口对应并与导流通道连通的聚流口。

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便油液回收的储油桶,所述导流通道的截面形状为方形结构。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便油液回收的储油桶,所述油桶上底与下底上设有实现多个油桶堆叠定位的卡接结构。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便油液回收的储油桶,所述聚流口为倒锥形结构,其下端与导流通道过渡连接。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便油液回收的储油桶,所述聚流口的过渡连接段具有一导流斜面。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便油液回收的储油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于油桶上底的第一卡环及设于油桶下底的第二卡环;所述第一卡环与第二卡环组成套接结构。

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油液回收的储油桶,包括油桶及开设于油桶上端面的油口;该油口一方面用于油桶注油工作,另一方面实现油桶油液的倒出。所述油桶侧壁设有连通油桶上底与下底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截面形状并不进行限制,例如可以为方形、圆形等等,在本实例中,该所述导流通道的截面形状为方形结构,采用上述结构是为了减少加工工艺的复杂性,方便导流通道的加工;所述油桶的底端设有与油口对应并与导流通道连通的聚流口。本装置在使用时,当油桶内的油液倒出后,会有部分油液残留于油桶内部,此时,则将多个倒油后的油桶进行收集,并将这些油桶进行倒置堆叠,在堆叠时,使位于上方位置的油桶的油口与位于下方位置的油桶的聚流口对准。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导流通道与聚流口配合,在多个油桶倒置堆叠时,实现油桶内部残余油液的收集。



技术特征:

1.一种方便油液回收的储油桶,其特征在于,包括油桶及开设于油桶上端面的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油液回收的储油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通道的截面形状为方形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油液回收的储油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桶上底与下底上设有实现多个油桶堆叠定位的卡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便油液回收的储油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流口为倒锥形结构,其下端与导流通道过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便油液回收的储油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流口的过渡连接段具有一导流斜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便油液回收的储油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设于油桶上底的第一卡环及设于油桶下底的第二卡环;


技术总结
本技术适用于石油运输设备领域,提供了一种方便油液回收的储油桶,包括油桶及开设于油桶上端面的油口;所述油桶侧壁设有连通油桶上底与下底的导流通道;所述油桶的底端设有与油口对应并与导流通道连通的聚流口,所述导流通道的截面形状为方形结构,借此,本技术可以通过导流通道与聚流口配合,在多个油桶倒置堆叠时,实现油桶内部残余油液的收集。

技术研发人员:刘奇,徐学华,张继良,常敏,王海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坊德瑞克石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2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