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医学应急去污用品箱

文档序号:37463687发布日期:2024-03-28 18:46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核医学应急去污用品箱

本技术属于核医学,尤其涉及一种核医学应急去污用品箱。


背景技术:

1、核医学是采用核技术来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是核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等现代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核医学可分为两类,即临床核医学和基础核医学或称实验核医学。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2020年10月26日发布了《核医学放射防护要求》(gbz120-2020)标准,该标准于2021年5月1日开始实施,是国家职业卫生强制标准,按照其对核医学关于辅助用品及去污用品配备的规定,强制要求核医学必须配置多种应急及去污用品,因此,需要根据gbz120-2020标准要求研制一种用于核医学应急及去污的用品组合装置,能够放置多种必备的应急及去污用品,从而能够满足核医学应急及核素污染时的去污要求,实现保护去污人员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核医学应急去污用品箱,旨在解决需要根据gbz120-2020标准要求研制一种用于核医学应急及去污的用品组合装置,能够放置多种必备的应急及去污用品,从而能够满足核医学应急及核素污染时的去污要求,实现保护去污人员的目标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核医学应急去污用品箱,包括主箱体,所述主箱体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顶端敞口的废料放置盒,所述废料放置盒的顶端可拆卸地安装有盖板;

3、所述盖板的顶端可拆卸地安装有第一置物板,所述第一置物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药瓶放置槽,所述第一置物板的顶端可拆卸地安装有第二置物板,所述第二置物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器械放置槽和毛巾放置槽,所述第二置物板的底端开设有与所述药瓶放置槽相对应的凹槽。

4、优选的,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外缘沿其轮廓方向固定连接有卡接条,所述废料放置盒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卡接条相适配的卡接槽。

5、优选的,所述废料放置盒和所述盖板均使用铅制成。

6、优选的,所述主箱体的顶端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箱盖,所述箱盖和所述主箱体之间设置有固定装置。

7、优选的,所述第一置物板和所述第二置物板的上表面中部均开设有装置槽,两个所述装置槽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提拉把手。

8、优选的,箱盖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握把,所述主箱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垫块。

9、有益效果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核医学应急去污用品箱,该核医学应急去污用品箱,通过设置废料放置盒和盖板,该装置在使用时,可从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上拿取清洁用品,在使用完成后即可将使用后的清洁用品放置于该装置的废料放置盒的内部并盖上盖板,由于废料放置盒和盖板均为铅制,放射性元素就不容易扩散开来,能够对环境和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核医学应急去污用品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箱体(1),所述主箱体(1)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顶端敞口的废料放置盒(2),所述废料放置盒(2)的顶端可拆卸地安装有盖板(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医学应急去污用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3)的下表面外缘沿其轮廓方向固定连接有卡接条,所述废料放置盒(2)的上表面开设有与所述卡接条相适配的卡接槽(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医学应急去污用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废料放置盒(2)和所述盖板(3)均使用铅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医学应急去污用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箱体(1)的顶端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箱盖(10),所述箱盖(10)和所述主箱体(1)之间设置有固定装置(14)。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核医学应急去污用品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置物板(5)和所述第二置物板(6)的上表面中部均开设有装置槽(11),两个所述装置槽(11)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提拉把手(12)。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核医学应急去污用品箱,其特征在于:箱盖(10)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握把(13),所述主箱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支撑垫块(15)。


技术总结
本技术适用于核医学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核医学应急去污用品箱,包括主箱体,主箱体内部的底端固定连接有顶端敞口的废料放置盒,废料放置盒的顶端可拆卸地安装有盖板,盖板的顶端可拆卸地安装有第一置物板,第一置物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药瓶放置槽,第一置物板的顶端可拆卸地安装有第二置物板。该核医学应急去污用品箱,通过设置废料放置盒和盖板,该装置在使用时,可从第一置物板和第二置物板上拿取清洁用品,在使用完成后即可将使用后的清洁用品放置于该装置的废料放置盒的内部并盖上盖板,由于废料放置盒和盖板均为铅制,放射性元素就不容易扩散开来,能够对环境和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从而提高了该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熠鑫,郭智瑞,王俊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30816
技术公布日:2024/3/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