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箱控制纠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63402发布日期:2024-02-20 21:14阅读:12来源:国知局
轮箱控制纠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推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轮箱控制纠偏装置。


背景技术:

1、在装配施工时,用到的结构件通常较重,在放置时较难一次性地找准结构件的位置,一般需要用到纠偏机构对结构件进行后续的纠偏,以实现其到位的目的。

2、公开号为cn102992240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滚动纠偏千斤顶,包括千斤顶、承力销轴座和顶推滚轴座,承力销轴座安装于千斤顶的顶动端,顶推滚轴座通过销轴与承力销轴座铰接,顶推滚轴座上设置有沿左右方向间隔开的两个顶推滚轴,两个顶推滚轴用于与被顶推物相接。该滚动纠偏千斤顶利用千斤顶对被顶推物的上下位置进行纠偏,利用顶推滚轴的滚动实现对被顶推物的左右位置纠偏,进而实现被顶推物的到位。然而,在实施上述方案时,纠偏后的被顶推物虽然实现了到位的目的,但是被顶推物的重心也发生了偏移,通常偏移至滚动纠偏千斤顶的一侧,并在该侧形成倾倒的趋势,从而存在安全风险。另外,重心偏移后的被顶推物作用于两个顶推滚轴上的力并不一致,即一个顶推滚轴承力较多,另一个顶推滚轴承力较少,从而加快了滚动纠偏千斤顶的结构损伤,降低了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一种轮箱控制纠偏装置,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被顶推物由于重心偏移在一侧而形成倾倒的趋势,以及加快滚动纠偏千斤顶的结构损伤的问题。

2、本发明的轮箱控制纠偏装置包括前后对称的两个支座,每个所述支座均设有轮箱机构,所述轮箱机构包括轮箱、第一纠偏单元、第二纠偏单元、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轮箱和所述支座连接;所述第一纠偏单元和所述第二纠偏单元沿左右方向布置,并关于所述轮箱的中心对称,所述第一纠偏单元和所述第二纠偏单元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纠偏单元包括滚轮架、轮轴、滚轮、转轴和空心丝杠,所述滚轮架沿左右方向滑动安装于所述轮箱内,所述滚轮架和所述轮箱通过第一弹性件连接,所述轮轴沿前后方向延伸并转动安装于所述滚轮架上,所述滚轮套装于所述轮轴上,所述转轴沿左右方向延伸并转动安装于所述轮箱内,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轮轴通过锥齿轮副连接,所述空心丝杠与所述转轴同轴并螺纹连接在所述轮箱的内侧,所述转轴的另一端滑动配合于所述空心丝杠内,所述空心丝杠背离所述转轴的一端邻近所述第二纠偏单元的滚轮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轮箱,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纠偏单元的所述轮轴转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安装于所述轮箱,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纠偏单元的所述轮轴转动。

3、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分设于所述轮箱的前后两侧,且两者还关于所述轮箱的中心对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第二带轮和弹簧杆,所述电机安装于所述轮箱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套装有第一带轮;所述轮轴的一端穿过所述轮箱的侧壁并伸出至所述轮箱的外侧,所述第二带轮套装于所述轮轴位于所述轮箱的外侧的端部上,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之间连接有环形带;所述弹簧杆位于所述环形带的内侧,所述弹簧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轮箱上,所述弹簧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过渡轮,所述过渡轮顶压在所述环形带上,在所述弹簧杆的弹性力的作用下,所述环形带张紧于所述第一带轮和所述第二带轮上。

4、优选地,所述轮箱机构还包括滑块和升降块,所述轮箱的顶端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滑块有两个并左右对称,所述滑块滑动配合于所述滑槽内并与所述轮箱通过第二弹性件连接;所述升降块位于两个所述滑块的中间,每个所述滑块均与所述升降块之间铰接有连杆,所述升降块的顶端设有凸出于所述滑槽上方的v形板。

5、优选地,所述滑槽的底面设有在竖向上延伸的限位槽,所述升降块设有与所述限位槽滑动配合的限位块。

6、优选地,所述轮箱和所述支座通过千斤顶连接,所述千斤顶通过所述轮箱控制所述滚轮升降。

7、优选地,所述支座设有对置于所述千斤顶左右两侧的两个分力机构,其中一个所述分力机构连接所述支座和所述第一纠偏单元的滚轮架,另一个所述分力机构连接所述支座和所述第二纠偏单元的滚轮架,所述分力机构用于分担所述轮箱、所述第一纠偏单元以及所述第二纠偏单元的重力。

8、优选地,所述分力机构包括承力块、托块和伸缩装置,所述承力块位于所述轮箱和所述支座之间,所述承力块的上端和所述滚轮架弹性滑动连接,所述承力块的下端为楔形结构;所述托块沿左右方向滑动安装于所述支座上,所述托块的上端设有与所述楔形结构匹配的斜面,所述承力块的下端通过所述楔形结构滑动贴合于所述斜面上;所述伸缩装置安装于所述支座并与所述托块连接,以便驱动所述托块滑动。

9、优选地,所述支座设有分布于所述轮箱的四个边角处的四个立杆,四个所述立杆围合形成安置空间,所述轮箱限制于所述安置空间内,所述立杆的上端与所述滚轮的顶部平齐。

10、优选地,所述伸缩装置包括电动推杆、液压缸和气缸中的任意一者。

11、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2、通过轮轴、转轴和空心丝杠之间的传动设计,使得结构件被其中一个滚轮驱动着移动时,另一个滚轮可以与结构件同向移动,同时相对于结构件移动地更快。当结构件到位后,轮箱机构中的两个滚轮之间的距离被拉开,结构件的重心依旧可以处于两个滚轮的正中间,从而保证了两个滚轮的承力均匀一致,降低了其结构损伤,延长了轮箱控制纠偏装置的使用寿命。而关于结构件重心对称的两个滚轮形成了一个稳定体系,该稳定体系避免了结构件的侧倾,提升了作业的安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轮箱控制纠偏装置,包括前后对称的两个支座(100),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座(100)均设有轮箱机构(200),所述轮箱机构(200)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箱控制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分设于所述轮箱(1)的前后两侧,且两者还关于所述轮箱(1)的中心对称,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5)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驱动组件(4)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箱控制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箱机构(200)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箱控制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底面设有在竖向上延伸的限位槽,所述升降块(8)设有与所述限位槽滑动配合的限位块(8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箱控制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箱(1)和所述支座(100)通过千斤顶(300)连接,所述千斤顶(300)通过所述轮箱(1)控制所述滚轮(23)升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箱控制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00)设有对置于所述千斤顶(300)左右两侧的两个分力机构(6),其中一个所述分力机构(6)连接所述支座(100)和所述第一纠偏单元(2)的滚轮架(21),另一个所述分力机构(6)连接所述支座(100)和所述第二纠偏单元(3)的滚轮架(21),所述分力机构(6)用于分担所述轮箱(1)、所述第一纠偏单元(2)以及所述第二纠偏单元(3)的重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箱控制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力机构(6)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箱控制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00)设有分布于所述轮箱(1)的四个边角处的四个立杆(101),四个所述立杆(101)围合形成安置空间,所述轮箱(1)限制于所述安置空间内,所述立杆(101)的上端与所述滚轮(23)的顶部平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箱控制纠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63)包括电动推杆、液压缸和气缸中的任意一者。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推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轮箱控制纠偏装置,支座均设有轮箱机构,轮箱和支座连接,滚轮架沿左右方向滑动安装于轮箱内,滚轮架和轮箱通过第一弹性件连接,轮轴转动安装于滚轮架上,滚轮套装于轮轴上,转轴转动安装于轮箱内,转轴的一端与轮轴通过锥齿轮副连接,空心丝杠螺纹连接在轮箱的内侧,转轴的另一端滑动配合于空心丝杠内,空心丝杠邻近第二纠偏单元的滚轮架,第一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一纠偏单元的轮轴转动;第二驱动组件用于驱动第二纠偏单元的轮轴转动。本发明的轮箱控制纠偏装置,使得结构件在调整后,其重心依旧处于两个滚轮的正中间位置,由此避免了结构件的侧倾,降低了滚轮的结构损伤。

技术研发人员:陶小委,刘海宽,吕杨明,杨诗林,邵光卫,王铁成,李春峰,邵光洁,谢飞,刘永月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丽卡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