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节水冲灰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96925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循环节水冲灰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电力(火力发电厂的冲灰场)对该发明的理解本发明是火力发电厂水力冲灰场中,从未出现过的新方式。它不仅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的水力冲灰,而且适用于多数管道运输(水力)粉、粒状物料的场地。
实施本发明的目的使冲灰用水循环使用。降低发电成本,节约用水,减少冲灰水对大地的污染。
循环节水冲灰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结合参看附图
)循环节水冲灰场的结构在普通冲灰场的底部和壁部,设置防渗层(如图中1)。即在普通冲灰场的底部和壁部,铺一层比较纯的粘土。用水渗透压实,防渗层的厚度不得低于30cm。在自然条件具备的地方,冲灰场底部的防渗层,可用自然粘土层代替,为了提高防渗效果,防渗层也可用水泥、塑料薄膜及其他材料铺设。
在冲灰场的底部,防渗层的上面,铺设储水层(如图中(2))。就是在防渗层的上面,铺一层粗沙,沙层的厚度不少于60cm。在低洼处的集水沟附近,沙层厚度应大于80cm。沙子的粒度应在2mm以上,并不含细沙。无粗沙者可用粒度相近的粗煤灰,或其他透水性良好的材料代之。储水层的作用一是储存从灰层(如图中(3))中渗漏下来的水;二是通过沙间空隙向集水沟,源源不断的供水。在选料和施工中,应牢牢把握这两项目的。
在储水层中,开挖集水沟(如图中(4))。就是在冲灰场的低洼地带,挖深度为1.5m以上,宽度为2m以上横截面为梯形的沟,沟的底、壁有防渗层。沟内用粒度为2cm以上的石子填满。并高出沟面呈圆弧形。石子的上面盖一层窗纱,作用是隔沙滤水形成滤水网。为降低工程造价,石子也可用粒度相近的,炉灰渣或其他材料取代。集水沟在冲灰场中的布局,应视灰场中的地形而定、可以是环形,也可以纵横交叉。总之应该是四通八达,以利集结整个炭场的水为目的。
在集水沟的最低处设置集水井(如图中(6))。集水井应设在冲灰场最低处集水沟中,或集水沟的交叉点处。其结构与一般铁管井相同,但要求井管直径应在1m左右。井管的进水孔和滤水网(如图中(7)),要有良好透水性,井底要座落在有足够体积的水泥基础上(如图中(8))以防井管倾倒,进水部位的周围要用粒度为10cm以上的河卵石(如图中(9))填满,卵石填充范围的直径不得小于4m。卵石的上面应用滤水网复盖。滤水网的上面用粗沙复盖,集水井的上口,应高于灰场的最高冲灰面。并在集水井上,安装集水泵(如图中(10))和回水管路(如图中(11))直通回水母管。(如图中(12))为保证冬季的正常输水,回水管路和回水母管都应设在地面的1m以下。集水井应根据冲灰场的地势和回水量设多个。
灰场底与集水沟,集水沟与集水井,应当是依次渐低,坡度不应小于2‰。以利于水的顺利集结。
循环节水冲灰场的工作原理当灰浆通过冲灰管(如图中(13))冲入灰场后,水很快的下渗进入储水层,而煤灰则被隔离在储水层的上面。当集水沟内充满了水,集水井内的水位达到一定的高度时,便可启动集水泵,把水通过回水管和回水母管送回电厂,这样便实现了冲灰用水的循环。在正常运行中定期的补充一些水,就可以保证冲灰用水的循环使用。如果防渗层没问题的话,补充水量不超过冲灰量的2倍(按体积计算)。
主要优点和积极效果实施本发明与普通冲灰场相比,可节约冲灰用水百分之八十以上,以发电容量为70万千瓦的邢台发电厂为例,粗略计算比较如下使用普通灰场的水的费用使用循环节水冲灰场日冲灰量1500吨日冲灰量1500吨灰水比例1∶20灰水比例1∶20日耗水量1500×20=30000吨日耗水量1500×2=3000吨水资源费(每吨1角)3000元/日水资源费300元/日灰水污染费(每吨8分)2400元/日灰水污染费100元/日日总合水费3000+2400=5400元日总合水费100+300=400元通过以上的粗略计算,实施本发明每天节约水费5000元,每年可节约180万元以上,每千度电可降低成本0.3元左右。每年可节水近1千万吨。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储水层用的粗沙和集水沟用的石子,若当地取才不便或价格昂贵的话,可在冲灰管出口安装滚筒筛子,筛选粒度合适的粗灰代替。
权利要求
循环节水冲灰场,是火力发电厂中的水力冲灰场地,该发明是把地下水库,人为的移置到普通灰场而形成的。改普通冲灰水一次性使用为循环使用。解决了普通灰场耗水量大,冲灰费用高,灰水对大地污染严重的问题。特征1、在普通灰场的底部和壁部铺设防渗层。在防渗层的上面,铺一层粗沙,形成储水层。这样就构成了地下水库。2、在储水层中,设置集水沟。在集水沟中,设置集水井,在集水井上安装集水泵及回水管路,实现冲灰水循环使用。本发明仅在火力发电厂的水力冲灰中,要求专利保护权。
全文摘要
循环节水冲灰场,是火力发电厂的水力除灰的冲灰场。本发明是把天然地下水库(注),人为的移置到灰场中;并设置一些集水和提水设施、回水管路,而形成了冲灰用水的循环利用。解决了一次性冲灰耗水量大。对地下水源污染、及冲灰费用高的问题。并降低了发电成本、节约了水资源、有一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文档编号B65D88/76GK1034344SQ8810196
公开日1989年8月2日 申请日期1988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1988年4月12日
发明者王永泽 申请人:王永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