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纬纱管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196924阅读:8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纺纱纬纱管及其制造方法本专利申请为85107889号申请的后续申请。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管,特别是一种涤棉纤维纺织过程中所使用的纺纱纬纱管。本发明还涉及这种纺纱纬纱管的制造方法。以往,国内外纺织工业中所使用的纱管,如细纱管和纬纱管,均选用优质木材制成,并需要经过车削、涂漆等十多道加工工序。由于木材这种天然资源来源有限,加上制造纱管的工序繁复并且木质纱管的使用寿命较短,因此随着新兴塑料工业的崛起,国内外先后转向用聚氯乙烯、聚丙烯、ABS以及改性聚碳酸酯等塑料代替木材。但随着近代化学纤维工业的发展,上述塑料类纱管又经受不住涤棉纤维纺织过程中100℃左右的长期高温蒸煮,其耐热性、刚性和强度均满足不了要求。为此,有些纺织工厂只得仍然沿用木质纱管,但问题是反复使用几次,即发生变形开裂,因而坏纤也随之增加。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者曾进行了积极的技术开发,从而研制出以聚苯醚和苯乙烯系三元共聚物为基本组份的纺纱纬纱管(或称改性聚苯醚直纺纬纱管)。该纺纱纬纱管基本上解决了一般木质纱管和塑料纱管的变形开裂、耐热耐水性差及刚性差等问题,比较适用于涤棉纤维纺织尤其是聚酯纤维的纺织过程。随着技术开发过程的不断深入,上述以聚苯醚和苯乙烯系三元共聚物为基本组份的纺纱纬纱管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因而产生了这一后续专利申请。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的纺纱纬纱管,从而进一步提高它的耐热和耐水性能,进一步提高它的强度及其刚性,进而获得更高的纺纱质量,于是更好地满足涤棉纤维纺织尤其是聚酯纤维的纺织的要求。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制造上述纺纱纬纱管的方法,使得通过该方法制得的产品能符合上述要求。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它是一种纺织过程中所使用的纺纱纬纱管,主要由塑料制成,所说的塑料为聚苯醚和苯乙烯系三元共聚物的混合物,所说的聚苯醚为2,6-二甲基聚苯醚,其含量为60~90%(重量),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所说的苯乙烯系三元共聚物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和丁二烯的三元共聚物;上述混合物中还含有作为增塑剂和稳定剂的酯类化合物。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它是一种纺纱纬纱管的制造方法,包括把聚苯醚粉末和苯乙烯系三元共聚物的粉末进行混合,然后进行塑化、再进行挤出颗粒,形成塑料颗粒后再进行注塑成型,最后再对成型产品进行热处理,其特征是所说的苯乙烯系三元共聚物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和丁二烯的三元共聚物,在作为原料的混合物中还添加作为增塑剂和稳定剂的酯类化合物。本发明的纺纱纬纱管与传统的木质纱管、塑料纱管甚至首次开发的改性聚苯醚纺纱(直纺)纬纱管相比较可显示出以下优点;1.完全经得起高温蒸煮,使用后几乎看不出变形,更加适合于涤棉纤维的直接纺纱工艺。2.纱管的均匀度好,在精纺机上高速转动时十分稳定,跳筒管或摇头筒管少,完全适应于在精纺机上高速使用。3.该纱管较其它塑料纱管重量轻,因此在高速转动中的拢纱烫手现象也少,耗电量降低。4.用在络筒工序中时没有出现脱圈断头等现象,也无麻手现象发生,因此深受操作工人的欢迎。本发明的制造纺纱纬纱管的方法能使制得的产品具备上述优点。附图是根据本发明提出的纺纱纬纱管的半剖图。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及附图来对本发明的纺纱纬纱管及其制造方法作更为详细的描述。本发明的纺纱纬纱管由塑料制成,这种塑料是聚苯醚和苯乙烯系三元共聚物的混合物。所说的聚苯醚为2,6-二甲基聚苯醚,其含量为60~90%(重量)。所说的苯乙烯系三元共聚物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和丁二烯的三元共聚物(MBS),其含量为10~40%(重量)。除了2,6-二甲基聚苯醚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和丁二烯的三元共聚物以外,还含有少量助剂,这些助剂是作为增塑剂和稳定剂的酯类化合物。其中,作为增塑剂的酯类化合物为环氧十八酸辛酸,其含量为0.01~2%(重量);作为稳定剂的酯类化合物为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其含量为0.1~2%(重量)。此外,还含有作为着色剂的酜酞系颜料,其含量为0.01~0.1%(重量)。如附图所示,在本发明纱管内壁的距顶端附近处有一镶嵌件[1],该镶嵌件的材料为酚醛塑料。有了这一镶嵌件之后,就可增加纱管在高速转动下的转动同心度,从而可克服转动时的晃动,这对提高纺纱的质量是有利的,另外还可避免在高速转动条件下纱管与管内转轴的粘连。采用酚醛树脂制造的这一镶嵌件其耐热和耐磨性能均十分优异。本发明的制造纺纱纬纱管的方法首先是把聚苯醚粉末与苯乙烯系三元共聚物的粉末进行充分混合,同时也加入作为增塑剂的酯类化合物即环氧十八酸辛酯和作为稳定剂的酯类化合物即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以及作为着色剂的酜酞系颜料。加入增塑剂有利于聚苯醚和苯乙烯系三元共聚物的塑化混合,加入稳定剂可阻止聚苯醚和苯乙烯系三元共聚物在加工过程中的降聚和分解,加入酜酞系颜料则是为了使纱管本身呈一定的颜色,该颜料的颜色可根据不同的需要任意选择。在作为原料的上述混合物料中,聚苯醚(即2,6-二甲基聚苯醚)的投料量为60~90%(重量),苯乙烯系三元(即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和丁二烯)共聚物的投料量为10~40%(重量),环氧十八酸辛酯的投料量为0.01~2%(重量),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的投料量为0.1~2%(重量),酜酞系颜料的投料量为0.01~0.1%(重量)。原料经过充分混合之后就被加入到单螺杆或同向双螺杆排气式挤出机中,在该挤出机中进行塑化和挤出造粒,挤出造粒时的螺杆转速为30~300转/分,料筒及机头的温度为200~300℃,排气区的真空度为10~100毫米汞柱。形成塑料颗粒之后再进行注塑成型。本发明方法的注塑成形是在一线螺杆预塑式或柱塞式注塑机中进行的,为了使塑料塑化均匀,塑料的注塑量应控制在设备最大注塑量的70%以下。注塑成形时,料筒的温度控制在200~300℃,模具温度控制在90~120℃,注塑压力控制在800~1200公斤/平方厘米,注塑时间为10~20秒,高速时间为1~10秒,预塑及冷却时间为20~30秒。在注塑成型前应先通过模压成型制成一酚醛塑料的镶嵌件,然后把它置于注塑成型的模具内通过纱管整体的注塑成型使这一镶嵌件[1]固定在纱管内壁的距顶端附近处。最后再对已经成型的纱管进行热处理,所说的热处理是指将纱管放在鼓风烘箱中升温到90~120℃,保持1~2小时之后再自然降温。通过这种方式的热处理可消除纱管的内应力,从而可提高纱管的刚度和强度。通过将本发明的纺纱纬纱管和木质的或聚氯乙烯的纺纱纬纱管相比较,可得到如下对比数据1.重量对比</tables>3.纺纱质量对比权利要求1.一种纺织过程中所使用的纺纱纬纱管,主要由塑料制成,所说的塑料为聚苯醚和苯乙烯系三元共聚物的混合物,所说的聚苯醚为2,6-二甲基聚苯醚,它的含量为60~90%(重量),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苯乙烯系三元共聚物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和丁二烯的三元共聚物;上述混合物中还含有作为增塑剂和稳定剂的酯类化合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纬纱管,其特征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和丁二烯的三元共聚物的含量为10~40%(重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纱纬纱管,其特征是作为增塑剂的酯类化合物为环氧十八酸辛酯,作为稳定剂的酯类化合物为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纱纬纱管,其特征是环氧十八酸辛酯的含量为0.01~2%(重量),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的含量为0.1~2%(重量)。5.一种纺纱纬纱管的制造方法,包括把聚苯醚粉末和苯乙烯系三元共聚物的粉末进行混合,然后进行塑化,再进行挤出造粒,形成塑料颗粒后进行注塑成型,最后再对成型的产品进行热处理,其特征是所说的苯乙烯系三元共聚物为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和丁二烯的三元共聚物;在作为原料的混合物料中还添加作为增塑剂和稳定剂的酯类化合物。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和丁二烯的三元共聚物的投料量为整个混合物料的10~40%(重量)。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作为增塑剂的酯类化合物为环氧十八酸辛酯,作为稳定剂的酯类化合物为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环氧十八酸辛酯的添加量为整个混合物料的0.01~2%(重量),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的添加量为整个混合物料的0.1~2%(重量)。全文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涤棉纺织过程中所使用的纺纱纬纱管及其制造方法。该纺纱纬纱管主要由2,6-二甲基聚苯醚和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和丁二烯的三元共聚物制成。在作为原料的混合物中还添加有作为增塑剂的环氧十八酸辛酯和作为稳定剂的亚磷酸一苯二异辛酯以及作为着色剂的酜酞系颜料。本发明的纺纱纬纱管完全经得起高温蒸煮,使用后几乎看不出变形;并且由于均匀度好,在精纺机上转动时十分稳定;还具有重量轻、耗电量低及无麻手现象等优点。文档编号B65H75/50GK1035805SQ88101560公开日1989年9月27日申请日期1988年3月19日优先权日1988年3月19日发明者陶国源,林国光,胡清治,刘玲玲,宋志清申请人:上海胜德塑料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