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瓶罐头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428阅读:6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玻璃瓶罐头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玻璃罐头的易开密封盖。
公知的CN85200075申请案公开了一种瓶罐头卷开盖,盖上有两条特定压痕形成带状,压痕带两端的盖侧有个凸出的匙耳,用开罐匙套住,卷动开启瓶盖,使盖完全脱落。但在开瓶盖时,因瓶盖边缘是包卷在瓶口沿上,所以瓶口的一边受到的突破力大,玻璃瓶口容易破裂。另外开罐匙和罐体不是一个整体,易失落,给开启带来不便。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目的是要消除上述罐头盖的优点,提供一种开启时突破力不大,瓶口不易破裂的新型瓶罐头易开盖,同时省去了与瓶罐头分离的开罐匙。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从中间向两边开启瓶盖的方案。即在盖体1上,压痕带中间,有一短段压痕与两条长压痕相连,形成先拉、后拉两个开启端,在两开启端上连接两个拉环。开启时,一只手按住罐头,用另一只手的手指勾拉一个拉环,从中心向外沿压痕拉开至边缘断裂,再勾拉另一个拉环,向反方向拉至盖体全部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在下面的方案中叙述。见图1、图2、图3。
图1是瓶盖的A-A剖视图;图2是瓶盖的俯视图;图3是瓶盖在焊接两个拉环前的局部俯视图。图中(1)是盖体、(2)是拉环、(3)是压痕的扩口端、(4)是蝶形凹部、(5)是后拉开启端、(6)是短段压痕、(7)是先拉开启端、(8)是两长压痕组成的压痕带、(9)压痕的直口端、(10)是熔焊连接。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考虑进一步减小开启时的突破力,选定短段压痕(6)为“U”型曲线,见图3,该曲线与拉环焊接端外形一致,曲线凹侧为先拉开启端(7),曲线凸侧为后拉开启端(5)。两长压痕带(8)的未端,先拉方为直口状(9),使拉开时裂痕到达边缘;后拉方为扩口状(3),以保证拉开时不拉裂罐盖又使盖体容易脱落。拉环(2)与盖体(1)的连接,从工艺考虑以熔焊(10)为最好,锡焊与铆接亦可以。盖体(1)上有放置拉环(2)的蝶形凹部(4),可便于生产,贮藏、运输。瓶盖材料用20.22~0.27mm薄钢板(马口铁),压痕深度为材料厚度的三分之二至五分之三,压痕截面形状为25°~30°V型,两长压痕的间距为6~8mm。拉环材料为0.5~0.8mm薄钢板(马口铁),拉环内孔大小一般成人手指可穿入勾拉为宜,要倒角去毛刺,并压印先拉后拉标记。按常规封罐后,瓶盖(包括压痕)的耐压能力大于9.8×104Pa,能经受121℃温度蒸煮而不破裂。本实用新型开启罐头的突破力不超过19.6N,也不需要开罐匙,因而玻璃瓶口不易破裂,玻璃瓶可以多次回收使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玻璃瓶罐头盖,盖面上有两条压痕(8)形成狭长压带,其特征是,压痕带中间有一短段压痕(6)与两长压痕(8)相连,形成两个开启端(7、5),在两个开启端(7、5)上连接两个拉环(2)。
2.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盖,其特征是,短压痕(6)为“U”型曲线,该曲线与拉环连接端外形一致,曲线凹侧为先拉开启端(7),曲线凸侧为后拉开启端(5),压痕带的两未端,先拉方为直口状(9),后拉方为扩口状(3)。
3.如权利要求
1、2所述的盖,其特征是拉环(2)和盖体的连接是熔焊连接,亦可用锡焊连接或铆接。
4.如权利要求
3所述的盖,其特征是盖体(1)上有放置拉环(2)的蝶形凹部(4)。
专利摘要
公知的玻璃瓶罐头卷开盖,用开罐匙开启罐头,刚开启时,突破力大,受力一边的瓶口易破裂。本实用新型在压痕带中间,压制一短段“U”型曲线与两长压痕相连,形成先拉、后拉两个开启端,痕带的两末端,一为直口状,另一为扩口状。在两开启端上熔焊连接两个可供手指勾拉的拉环,拉环放置在盖面的蝶形凹部中。此瓶盖开启方便,玻璃瓶口不易破裂。
文档编号B65D41/32GK86207115SQ86207115
公开日1987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1986年9月23日
发明者叶修平 申请人:杭州印铁制罐厂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