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的真空循环注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9524阅读:10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传感器的真空循环注油法及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注油方法及其实现该种方法的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传感器的真空循环注油方法及其装置。
带隔离膜的压力、差压传感器一般充硅油作为传压介质。充油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传感器性能,特别是温度性能。现有技术是在传感器的充油腔壁上留一个充油孔,把传感器放入盛有硅油的杯(或桶)中,再把油杯(或桶)放入真空室内抽真空。由于内外压差原因,传感器腔内的气体从充油孔中冒出,硅油则流入腔内。经过一定时间的抽空,腔内的气泡冒完。则认为已将腔内硅油充满,然后取出用销钉封死充油孔,充油任务即算完成。为使充油效果更好,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一些改进。如在抽真空前把传感器挂在真空室中,油杯放在传感器下面,先抽真空,待真空室及传感器空腔内达到一定要求的真空度、容于油中的气体也因抽真空排除完后(或者再加一定的温度,搅动油使油中的气体清除更干净),以密封下的机械结构再将传感器放入油中,抽一定时间以后注油完成,这可以使注油质量提高一些。但这类注油法,往往都只是流进不流出,进入腔内的油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其原理是靠腔内外的压力差,而使腔内的气体鼓泡排出。由于腔的形状很不规则,光洁度差,出气孔小,而且有粘度较大的油堵塞,因此吸附于表面的气体很难排出,实际中往往充油孔又不一定在空腔的最顶端,在充油孔上端腔体内的气体会更难排除。因此充油情况并不理想。特别是对远传压力传感器,它的感压膜盒远距传感器蕊片,中间用充以硅油的毛细管作为传压管相连接。用现有充油法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因为要完全排除毛细管和传感器中的气体更为困难。有些情况下为了整个传感器的安装,在毛细管的外面还焊了各种不同的硬件,显得长而体积庞大,而且充油又是在整套结构完成后才能进行,不仅用油量多,而且油极易被污染,整个传感器也被硅油所粘糊。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和困难,提出一种真空循环注油法及其实现该种方法的装置,它具有充油效果好、减少硅油用量、传感器的大小不受真空室的限制、传感器和硅油不相互污染、密封效果好的特点。
该方法是将原来传感器的一个充油孔改为两根充油毛细管,把两根毛细管分别接入两个可轮换抽真空的盛油杯内。接在不抽真空油杯中那根毛细管进油,抽真空油杯的那根毛细管出油。两杯交替进行抽空和不抽空,进油、出油往复循环多次。传感器充油腔中的油被彻底充满。这种充油法实际上是把充油腔作为循环流油的通道。从根本上将真空静态充油变为动态充油(或者也可以二者相结合)。在抽真空下借流动的油把腔中的气体全部带走并抽出,同时使无气泡的硅油填满整个应充油的空间。
附图是本发明装置的结构原理图。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详细的说明。
附图是本发明应用于远传压力传感器充油的实施例。传感器11和膜盒12通过传压毛细管13连接组成一个远传压力传感器。在传感器的充油腔和膜盒上分别再配置一根毛细管16、17作为充油之用。通过接头9、10将它们分别与油杯1和2相连接。油杯1、2的上部各接一个玻璃两通阀6、7。两通阀的另一端用管道通过丁字三通与真空泵4相连接。
在阀5、8处于关态时,打开阀6、7,启动真空泵4。把电炉14、15调在适当温度,对两杯中的硅油加热真空除气。排气完成后,停泵并向油杯1、2中放气。
打开阀5、8和7,启动真空泵4对油杯2抽真空,油杯1中的油进入传感器11,通过传压管13进入膜盒12流进油杯2,当油杯1中的油下降到接近出油口时,停泵对油杯2放气,关掉阀7,打开阀6并开泵。油杯2中的油通过膜盒12、传压管13和传感器11进入油杯1,这样反复进行若干次,即达到良好的充油状态。两边放气,过20分钟至半小时夹断毛细管16、17、即达到优良的油密封。
对膜盒与传感器为一体的一般带隔离膜压力传感器,只需在充油腔侧壁配置两根毛细管,一根接油杯1;另一根接油杯2,充油过程与上相同。对双面膜两边充油的差压传感器,只需在两边油腔壁上各配置一对充油毛细管,将增加的一对充油毛细管分别接在接头9、10处。


1,2-油杯; 3-支架;4-真空泵; 5,6,7,8-玻璃两通阀;9,10-接头; 11-传感器;12-感压膜盒;13-传压毛细管;14,15-电炉;16,17-充油毛细管。
由此可见,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1.由于是真空往复充油,充油过程中所有部位的油均处于动的状态,管道和空腔各部位的气体可被油带走、抽出,而且毛细管16、17、13均为软金属管,充油过程中可人为扭动方位,消除充油死角。
2.被充油的传感器、膜盒放在真空室外,所以传感器的大小、长度不受真空室大小的限制,真空室就是两个瓶子,体积小,抽气速度大为提高,前后启动周期快。
3.使用硅油量少。
4.传感器不浸入油中,避免了油的污染,传感器的表面,引线电缆等也不接触油而变得于净。
5.充油过程中极易发现漏气,更早剔除传感器废品。
6.充油完成后密封简单、可靠,避免了打销钉时气体的重新进入和附加压力使传感器零位改变。特别是微压和小压量程范围的传感器,往往在打销钉时容易把蕊片震破而全盘报废,此密封法完全避免了这种灾难性的结果。
7.整套设备简单、造价低廉,只需购一个真空泵和一些小部件就能自行安装。
权利要求
1.传感器的真空循环注油法,本发明的特征是在传感器上配置两根充油毛细管,将两根毛细管分别接入两个可轮换抽真空的盛油杯内,接在不抽真空油杯中的毛细管进油,抽真空油杯的毛细管出油,两杯交替进行抽空和不抽空,进油、出油往复循环多次,直至传感器充油腔中的油被彻底充满。
2.传感器的真空循环注油装置,本发明的特征是包括与传感器相配置的毛细管(16)、(17),毛细管(16)、(17)分别与油杯(1)、(2)相连接,油杯(1)、(2)的上部各接一个两通阀(6)、(7),两通阀(6)、(7)的另一端与真空泵(4)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说的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毛细管(16)、(17)可分别配置在远传压力感器的充油腔和膜盒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说的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毛细管(16)、(17)可配置在带隔离膜压力传感器的充油腔侧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说的注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油杯(1)、(2)在与传感器及真空泵(4)的连接管路上配置有阀门(5)、(8)、(6)、(7)。
全文摘要
一种传感器的真空循环注油法及其装置,包括与传感器相配置的两毛细管,两毛细管分别与两油杯相连接,两油杯的上部各接一个两通阀,两通阀的另一端与真空泵相连接。两杯交替进行抽空和不抽空,进油、出油往复循环多次,直至传感器充油腔中的油被彻底充满。具有充油效果好,减少硅油用量,传感器的大小不受真空室的限制,传感器和硅油不相互污染,密封好的特点。
文档编号B67C3/02GK1153133SQ9611882
公开日1997年7月2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1996年9月10日
发明者张声良, 滕敏, 屈晓声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