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纱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9806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喂纱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专利权利要求1的前序中所指出的那种类型的喂纱器。
在喂纱器中(带有或没有纬纱测量装置;带有或没有集成制动环;带有旋转绕纱器和固定储纱卷筒或一个旋转储纱卷筒作为绕纱器;用于织机或针织机),对于一种具有一个旋转绕纱器和一个固定储纱卷筒的喂纱器,从机架到绕纱器,在轴向过渡区域,都有一个标准结构,(例如EP 0 567045 A1,图5所示)。也就是说在绕纱器的环形边缘和机架凸缘之间有带开口空隙部分的重叠部分。机架凸缘外圆周表面如同边缘内圆周表面一样光滑,由于相对于固定机架凸缘,绕纱器以变速旋转,加之因为制造公差在环与机架凸缘之间需要保持一些空隙部分的间隙,在此类喂纱器的操作过程中就会看见下列现象生产中的纱线不断产生灰尘,例如棉绒,尘土,小纤维头等等,它们趋于进入空隙部分并粘附在那儿,逐渐地从空隙部分进入喂纱器内部,它会导致运转故障,特别是灰尘粘附在环内部,导致产生粘附的灰尘层。
有人试图在喂纱器中采用风扇,风扇的扇叶随绕纱器一起转动产生气流,从而吹走灰尘。但是此种吹风的不期望的结果,却是增加了从喂纱器周围被吸入其内部的灰尘。
从USA 4 710 947中可知,在空隙部分以迷宫密封方式设计,使得灰尘难以进入。尽管如此,在喂纱器内部还是逐渐生成灰尘沉积。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改进上述类型的喂纱器,它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可以很好地避免沉积灰尘引起的故障。
根据本发明在专利权利要求1中指出的特性,就可以达到此目的。
采用这种结构,捕尘器有两种功能,首先是消除了环内侧厚重灰尘层的形成,这是因为捕尘器的相对运动形成一个周期不规则的运动,作为灰尘层聚积过程中的干扰因素,从一开始就消除了灰尘的沉积。另外,令人惊异的是,捕尘器在环内表面对试图粘附的灰尘的机械作用。因为作用到灰尘的不同的离心力,灰尘将在环静止或低速时向内扩展,直至它撞上捕尘器,并且至少在某些部位被带走。带走的灰尘将会选择阻力较小的通道,而被弹出空隙部分的开口之外。带走的灰尘颗粒首先或许会附在捕尘器上,然后扫过环内部,从而清除更多的灰尘。而且,在旋转过程,带走的空气持续被捕尘器搅动,可以观测到涡流和压力的变化,它们阻止灰尘进入和粘附。
根据权利要求2的实施例中,如同对于灰尘的流动干扰一样带走表面代表一种机械干扰。当带走表面有一个切口时,棉绒簇很容易被钩住,因此沉积的灰尘从环内部被带走,在灰尘从空隙部分弹出之前环内部就被清扫。
根据权利要求3的实施例中,有一种作用在带走灰尘或者刚到达灰尘上的推进力,把灰尘从空隙部分送到外面。倾斜表面以犁刨的形式输送灰尘,以及被涡流和气流层所托撑的灰尘。
根据权利要求4,把带走表面和倾斜表面组合在一起,从而带走灰尘,将灰尘从空隙部分带出是特别方便的。
根据权利要求5,在环的每个旋转方向至少有一个带走表面,和任意一个倾斜表面是十分有益的,这样在喂纱器操作中就会产生自我清扫,而不论边缘入口相应选择的旋转方向。
根据权利要求6的实施例也很重要,因为当离心力在减小时,业已沉积的灰尘将会向缓冲区域扩散,同时在环加速时被带走。
根据权利要求7的实施例结构简单。在机架凸缘制造时已将捕尘器模铸在机架凸缘之上。然而,稍后将捕尘器安装到机架凸缘上也是可以的,例如,采用胶粘,螺纹或者其它连接方法。
根据权利要求8的另外一种实施例,凹槽起到捕尘器的作用。
根据权利要求9的实施例中,通过在凸起表面上的一种结构,在灰尘层聚积时附加一种搅动作用。
根据权利要求10的实施例结构简单,有效。当凹槽底部产生必要的缓冲区域时,凹槽同时在每个旋转方向分别产生带走表面和倾斜表面。
根据权利要求11,凸起或凹槽的锋利边缘形状特别有效。
根据权利要求12的实施例,几乎所有的纱线质量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当凹槽具有权利要求13的结构时,会达到相同的有利效果。
根据权利要求14,还有一种特别有利的实施例。在盘片的后面用以防止不期望线圈形成的防护罩卷边圆缘还有一个用途,同凹槽一起,疏松并排放灰尘。相反,防护罩作用是防止纱线穿透到喂纱器内部,在那儿纱线绕过环从而卷绕在该处。
最后,根据权利要求15,可以在圆周分布多个捕尘器,这种不规则安排,特别能加强搅动效果。
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主题的实施例,其中

图1是一种喂纱器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2是一种喂纱器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纵向剖面示意图;图3表示是图2的带有多个不同捕尘器的喂纱器上的机架部分;图4表示一种实施例的断面视图部分;图5类似图3,表示图1的喂纱器的机架凸缘;图6是图5在IV平面的断面图。
根据图1(只用剖面线表示出了对于本发明重要的部件的纵向剖面图)的一种喂纱器F包括一个固定机架1,其上固有一个纵向延伸臂2。借助固定件3机架1得以固定。机架1在其内转动支承一个驱动轴4,例如,利用滚柱轴承,该驱动轴4可被一个电动马达5转动驱动。借助轴承18轴4支承一个可转动驱动的储纱卷筒6,同时通过在机架1和储纱卷筒6内安放成对永久磁铁15,16防止储纱卷筒6和轴4(固定储纱卷筒)一起转动。纱线通过安装在延伸臂2上的导纱眼7从储纱卷筒6上退绕,储纱卷筒6和延伸臂2在大约相同轴线方向延伸。和储纱卷筒6相配合,可以选用一个支承在延伸臂2上的环形纱线退绕制动器8。
驱动轴4上安装一个绕纱器9(卷绕管),借助它纱线通过空心轴4后部被引导至储纱卷筒6上卷绕。绕纱器9可以整体制成一个锥形盘10,它有一个近似圆柱形边缘11。机架1上设有固定机架凸缘12,它与边缘11下面的一个重叠部分ü夹持在一起,机架凸缘12同边缘11一起形成了一个空隙部分S,空隙部分S沿轴向向左侧开口。在图1中,盘片后面的防止线圈形成的防护罩13′被模铸在机架凸缘12中,形成一个近似圆柱形圆周表面13,并且在环11下面夹持的卷边圆缘14处终止。分别在卷边圆缘14和机架凸缘12的外圆周13区域内,至少有一个捕尘器C,捕尘器C将参照图5和图6进行细述。
在图2喂纱器F的实施例中,有类似于图1所示喂纱器的部件。被电动马达5转动驱动的轴4带有绕纱器9和储纱卷筒6,通过永久磁铁15,16防止它们一起转动。可以选用一个环形纱线制动器与储纱卷筒体6配合。机架凸缘12的外圆周13呈近似圆柱形,而且从里边夹持在绕纱器9的盘片10的边缘11下面。在机架1中,滚柱轴承17支承轴4,而储纱卷筒体6用轴承18支承在轴4上。
在由边缘11和机架凸缘12的圆周表面之间确定的空隙部分S中至少有一个捕尘器C,它将参照图3和图4进行详细描述。
替代纱线制动器8,可以用一个纱线测量装置和储纱卷筒6配合。而且储纱卷筒6可以被转动地驱动,然后形成绕纱器9,边缘11和机架凸缘12以与图1,图2中相同的方式配合。
当喂纱器上的纱线运动时,灰尘,例如小纤维头,尘土和所有棉绒,它们具有一个不好的特性就是粘附到金属或塑料部件上,或者被气流带到任何地方,然后沉积在那儿,达到一定的数量。灰尘或许通过例如滚柱轴承17进入内部,这可能严重影响喂纱器的操作,灰尘也能沉积在边缘12内侧。空隙部分S在制造上是必要的(例如因为制造公差)。由于绕纱器9有时停顿,加速或减速,或者在高速运转,不可能避免气体从外向内或从内向外通过空隙部分S流动。至少采用一个捕尘器用以避免灰尘在空隙部分S和喂纱器内的大量沉积,而且用以把灰尘带走和排除到外面。
根据图3,机架1上的机架凸缘12上有一个近似圆柱形外圆周13,其上至少有一个凸起19形式的捕尘器C,凸起19最好同机架凸缘12制造成一整体,它的高度在1mm到5mm之间。在重叠部分ü区域中,凸起19位于环11和机架凸缘12之间,环11以虚线表示。在旋转方向上,凸起19被表示在图3的中心,它有前倾斜表面和后倾斜表面20,20’,每个都与一个带走表面21组合在一起。相对于机架1的轴线,至少带走表面近似沿径向延伸。如果需要,它甚至可以是切口。倾斜表面20,20′倾向环的旋转方向A和B,如图3左侧,从而各自对业已从环11内部分离出的灰尘施加一个排放力,从空隙部分S排放所述灰尘。沿着机架凸缘12圆周上可以有许多此类三角凸起19。如果环11始终只沿同一方向A或B被驱动,一个带走表面21,或者一个带走表面21和同旋转方向A或B相反的倾斜表面20或20’就足够了。
在图3中,在顶部和底部,凸起19上的捕尘器用任取其一的或附加的方式表示出来,凸起19在圆周方向较长,分别带有倾斜表面20和20’,倾斜表面与一个近似径向的带走表面21组合在一起。如同在25处示出的,凸起19的外圆周可以有一种结构,例如,它可以带有横条或是锯齿。中间凸起的尖端朝向左侧,而且另外两个凸起端部的左手环形边缘21近似同环11的轮廓一同指向所述环11之外的左侧。
图4表示一种简化的实施例,其中捕尘器C设计成一种简单的轴向肋条或是销状凸起19,它在两侧分别确定了带走表面21和倾斜表面20。在缓冲区域Z内间隙宽度要大于捕尘器C正上方的间隙宽度,如图3和图4中,在旋转方向上,每次都位于捕尘器C的前面。捕尘器C的上面和边缘11内表面11a相对,相距较小距离。
当边缘11以图4所指示的方向旋转时,灰尘在内面11a上仅仅薄薄沉积一层,这是因为带走表面21会立即带走和转移进入内部的灰尘。然而当灰尘趋向沉积在内面11a上时,如果高速旋转的边缘11立即停止或是转动速度减慢,弹性灰尘将在以后被升高的带走表面带走前扩展到缓冲区域Z。钩在带走表面21上的棉绒簇将沿内表面11a清扫,直至灰尘被带走和从空隙部分S中被抛出到外面。当带走表面21与倾斜表面20组合在一起时,将强灰尘的排放,如在图3中所示。
在图5和图6所表示的实施例中(相应于图1中所描述的喂纱器),捕尘器C以凹槽N的形式,模铸成盘片后面一个防止不期望的线圈形成的防护罩13′上的卷边圆缘14,例如,在环11沿A方向旋转时,以近似沿径向竖直的界面形成了带走表面21。在凹槽N中,如图5下方表示,边界面是倾斜的(角度为α),因此边界面为旋转方向A形成了被排放到外面的灰尘的带走表面21和倾斜表面20。
防护罩13’起到接收和收集纱线线圈的作用,这些线圈由于没有卷绕到储纱卷筒上,反而到达所述罩处,并且不会进入空隙部分S。
从图6中可见,凹槽N上的每个边界面23,24都形成一个带走表面20和一个倾斜表面21,最好具有非常锋利的边缘,例如,对于旋转方向A,凹槽N的底部22形成缓冲区域Z。在卷边圆缘14处的凹槽N是近似三角形状。它的周向长度在7mm和8mm之间;它的深度大约是4mm至5mm。边界面24,23可以有一个切口,从而形成钩子。如图5底部表示,边界面也可以是倾斜的。
在机架凸缘12的周向分布有许多凸起10和凹槽N。
在实践中,采用上述捕尘器C可以看到惊人的清洁效果,几乎没有灰尘沉积在喂纱器内部,例如,在滚柱轴承17处没有倾斜表面,只有至少一个带走表面。这或许是因为带走灰尘沿最小阻力方向流动,也就是选择通过空隙部分S的开口处的通道到外面,而不是较为困难需要克服离心力的方向,也就是通向喂纱器内部的方向。无论生产何种纱线,都可见到如此惊人和积极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喂纱器,包括一个相对固定机架被转动驱动的绕纱器,绕纱器有一个外环状边缘,该环状边缘在开口空隙部分处与内侧机架凸缘重叠,其特征是,用于捕捉粘附于所述边缘(11)内表面上的灰尘的捕尘器(C)至少在所述机架凸缘(12)的外圆周(13)上某一点有一重叠部分,所述捕尘器(C)伸入或者退出所述空隙部分(S)。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喂纱器,其特征是,所述捕尘器(C)具有一个近似径向,最好是切口的带走表面(21),带走表面朝向所述边缘(11)的旋转方向(A)或(B)。
3.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喂纱器,其特征是,所述捕尘器(C)上的倾斜表面(20,20′)沿与所述边缘(11)的旋转方向(A)或(B)斜交的方向延伸,并且在朝向所述空隙部分(S)开口的方向退出,路线最好是直线或是曲线。
4.至少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的喂纱器,其特征是,所述带走表面(21)和所述倾斜表面(20,20′)组合在一起。
5.至少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的喂纱器,其特征是,至少为每个环的旋转方向(A)或(B)和任意一个倾斜表面(20,20′)设置一个带走表面(21)。
6.据权利要求1的喂纱器,其特征是,在所述捕尘器(C)前面,在所述边缘(11)的旋转方向(A)或(B)方向上有一个缓冲区域(Z),在所述缓冲区域(Z)延伸的圆周方向上的空隙部分宽度要大于在所述捕尘器(C)上方的宽度。
7.至少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的喂纱器,其特征是,所述捕尘器(C)是一个在所述机架凸缘(12)的圆周方向上所形成的凸起(19),而且它在所述机架凸缘(12)的外圆周上,也即凸起和所述机架凸缘为一体。
8.至少根据权利要求1至6之一的喂纱器,其特征是,所述带走表面(21),以及任意的所述倾斜表面(20,20’)是由凹槽(N)上的至少一个近似径向边界面(22,24)所形成,凹槽(N)模铸在机架凸缘(12)内,而且开口朝外。
9.据权利要求7的喂纱器,其特征是,所述凸起(19)有一个表面结构(25),例如齿形,横条或锯齿
10.据权利要求8的喂纱器,其特征是,所述凹槽(N)包括两个近似径向的边界面(23,24),它们从凹槽底部(22)向上延伸,而且在旋转方向(A)或(B)上,每个都会形成一4捕尘器(C),并且通过所说边界面(23,24)之间的凹槽底部(22)形成了缓冲区域(Z)。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任何一个的喂纱器,其特征是,所述凸起(19)或者所说凹槽(N)具有锋利的边缘。
12.据权利要求7的喂纱器,其特征是,所述凸起(19)的高度大约在1.0mm至3.0mm之间。
13.据权利要求8的喂纱器,其特征是,在旋转方向上,所述凹槽(N)的长度大约在4mm和10mm之间,最好是在7mm至8mm之间,深度大约在2mm至6mm之间,最好在4mm至5mm之间。
14.至少根据权利要求8,10和13之一的喂纱器,其特征是,所述凹槽(N)被模铸成所述机架凸缘(12)上的一个环绕防护罩(13′)的一个卷边圆缘(14),用以防止在盘片后面形成不希望的线圈,所述防护罩(13′)位于所述空隙部分(S)的轴向开口处。
15.至少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之一的喂纱器,其特征是,在所述机架凸缘(12)圆周方向上分布许多捕尘器(C),这些捕尘器之间以规则或不规则的圆周距离排列。
全文摘要
一种喂纱器(F)包括,一个相对固定机架(1)和一个可被旋转驱动的绕纱器(9),绕纱器(9)带有外环状边缘(11),在轴向空隙部分(S)开口处,与内侧机架凸缘(12)重叠,在机架凸缘(12)的外圆周(13)上至少有一点重叠,在重叠部分(ü),一个捕尘器(C)或者是伸入空隙部分(S)内,或者从空隙部分(S)退出,用以捕捉粘附边缘(11)内表面上的灰尘。
文档编号B65H51/22GK1196027SQ96196829
公开日1998年10月14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4日 优先权日1995年9月8日
发明者安德斯·斯万斯特伦, 佩尔·约瑟夫松 申请人:Iro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