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机喂纱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353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织机喂纱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针织机喂纱器,属纺织机械领域。
现有市售的针织机喂纱器主要由纱筒供给纱线,经由纱管、滤纱片、一对纱片间、上停车杆的上方、第一瓷眼,而储纱轮上绕数圈,再经瓷棒上方、下停车杆的下方瓷眼、第二瓷眼而到针织机的织针,以进行针织作业,上述喂纱器因喂纱量少机体松动而停机时,必须先检查调整数十乃至数百台喂纱器,再行开机,若纱线乱卷入储纱轮内,麻烦而浪费时间,会减产和提高成本。为此,有人将瓷棒改成导线块,虽可防止反向卷线,但却存在使用时先视储纱轮上纱线绕向而选用不同方向的导线块,因导线块靠近储纱轮,使初次手动上线困难浪费时间。现用的下停车杆上的瓷眼限于纱线能承受张力,做的较小,使手动上线麻烦费时;现用的纱管座,缺乏弹性,安装、拆卸费时费力且易受伤;现用的停车器必须考虑纱线负荷能力,当发生断线时,上或下停车杆无法将第一或第二接触片往上顶到与上接触片接触而使停机,导致产出瑕疵布,影响质量、信誉及减少产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喂纱器,具有结构简单,能防止因停车或调校机台时纱线反向杂乱卷入储纱轮,并可双向使用易于手动上纱。将下停车杆部分的瓷眼部分,改用一瓷棒配合下停车杆底端新设的凹口,成一封闭区,以达到易于手动上线,且不增加下停车杆重量,避免加重纱线负荷。将纱管座改为有弹性设计,以便于装、拆、方便省力。在不增加纱线负荷的同时使停车器达停车警示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借以下措施实现,其下停车杆的底端有一U形的下凹部分,在上方开口处胶合一瓷棒形成封闭区,瓷棒较下停车杆的U形下凹部分宽度长,瓷棒二端分别设沟槽,沟槽为瓷棒长与下停车杆U形下凹部分宽度差的一半,瓷棒二端恰紧贴并包复下停车杆的U形下凹部分上方开口二侧,停车器下方以螺丝固定一导线板,导线板前端为一冂形的形状,二侧为大小相同,具有圆弧面的钩状部分,且底端开口部分的宽度略大于下停车杆之U形下凹部分宽度;还可通过以下措施达到目的,即于本体的圆周上设一开口,前端分别设一弹性扣合片及一扣合底座,二者间的高度恰可嵌入机架上的方形孔内;将上、下停车杆上方开口端均套入一中空圆柱型的绝缘套,绝缘套外缘套一导电座,导电座上设导电头,第一、二接触片的尾端,同为U形接触片,尾端分支片分别与导电头二侧的导电座接触,导电座与导电头为一体成形。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针织机喂纱器的立体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停车杆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纱管座部分的立体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停车杆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停车器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说明如下针织机喂纱器(
图1)主要由机架1、皮带轮2、储纱轮3、纱管4、导线板6和停车器7构成。停车器7上设有上停车杆8及下停车杆9,下停车杆9底端有一U形下凹部分17,上方开口处胶合一瓷棒10形成一封闭区,瓷棒10较下停车杆9的U形下凹部分17的宽度长,瓷棒10的二端分别设沟槽18,其长度恰为瓷棒10长度与下停车杆9U形下凹部分17宽度差的一半,当瓷棒10与下停车杆9胶合时,瓷棒10恰能紧贴并包复下停车杆9的U形下凹部分17上方开口二侧,而停车器7的下方用螺丝固定一导线板6,导线板6前端为U形,其二侧为大小相同具有圆弧面的钩状部分16,其底端开口部分的宽度略大于下停车杆9之U形下凹部分17宽度。纱管座5采用一体成型,其本体的圆周上设一开口13,前端设一弹性扣合片14及一扣合底座15;二者间的高度恰可嵌入机架1上的方形孔12内。在正常操作时(
图1),纱线11会在导线板6左侧或右侧钩状部分16上方的水平处滑动(左、右侧需视纱线11绕于储纱轮3的方向而定)而水平部分的目的;实际操作时,会使纱线11产生抽动现象,此时导线板6上水平部分可支撑略为松弛的纱线11,使纱线11不致立即掉下,当喂纱器因调校机台等缘故,而产生多余的纱线时,弯曲的纱线11由导线板6中间缺口处落下,连带使下停车杆9转动,启动停车器7使针织机停车,此时仍在转动的储纱轮3则会将落在储纱轮下方多余的纱线11顺势绕在其上,而不会发生现有的喂纱器、纱线11反向且杂乱卷入储纱轮3的现象。在纱线11供应速度恢复之后,由于张力与下停车杆9上的U形下凹部分17较导线板6的开口略小的缘故,配合导线板6二侧下缘部分的圆弧面,纱线11可快速由导线板6中央缺口回到原水平处。由于导线板6为左右对称,且离储纱轮3有一段距离,不仅可预防纱线11反向杂乱卷入储纱轮3上外,并具有不必区分储纱轮3上纱线11的绕线方向而手动上线的优点。在机架1上,方形孔12(图3)嵌合部分,将压入卡合式固定形状,改为用纱管座5本身弹性的嵌合方式,是在纱管座5的一侧的上、下端分别设一弹性扣合片14及一扣合底座15,只要将下端扣合底座15先卡入方形孔16内,再轻压上方弹性扣合片14,即可将纱管座5安装或拆下;在纱管座5的外围设一开口13,使其不致因纱管4的外径稍大或稍小,而使装卸不易或安装后松动易脱落。另外,位于喂纱器下方的停车器(图5),其中上接触片20为一U形接触片,上接触片20的基部可连至停车灯23以便控制停车灯23的明灭,且上接触片20的二侧面分支片分别与第一、第二下接触片21、22平行,第一、第二下接触片21、22分别与第一、第二接头24、25连接以控制停机,其上、下停车杆8、9上方开口端均套入中空柱形绝缘套26(图4)绝缘套26的外缘套一导电座27,导电座27上设导电头28,而第一、第二下接触片21、22尾部为U形接触片(图5),第一、第二下接触片21、22尾端二分支片分别接触于导电头28二侧的导电座25。其中绝缘套26(图4)介于上、下停车杆8、9与导电座27之间,以免下接触片的电流传到上或下停车杆8、9上造成干扰。停车器7的基板19(图5)两侧有承座29,每一承座29上均有两凹槽30,上、下停车杆8、9的上部分别含一曲柄部31,曲柄部31置于基板19承座29上凹槽30中,这样,上停车杆8与下停车杆9可由上至下自由转动,当纱线断裂或喂纱不正常时,上、下停车杆8、9即分别由上向下转动(A→B方向),使导电头28与上接触片20接触以控制停车。在位于上停车杆8上平时与第一下接触片21保持接触状态的导电头28与上接触片20接触时可使停车灯25亮,同时,断电装置使机器停止动作,平时第二下接触片22接触导电头28并与上接触片20接触时,也可使停车灯23亮,由延迟断电装置使停机动作延迟一段时间。因为针织机于调校机台或针织提花布时,针织机抽动现象使下停车杆9摇摆,故使用延迟断电开关,通过一设定的延迟断电时间值,下停车杆9在该时间值内回转至正常状态时,就不会停机。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改进有以下优点即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维修的特征,达到动作确实、感应灵敏,不会增加纱线负荷的目的,不仅避免因停车器不灵敏而生产出瑕疵布,同时可大幅提高质量与增加产量。
权利要求1.一种针织机喂纱器,由机架、皮带轮、储纱轮、纱管、纱管座、导线板及停车器构成,停车器在机架下方,停车器分别设上停车杆及下停车杆,其特征在于下停车杆的底端有一U形的下凹部分,在上方开口处胶合一瓷棒形成封闭区,瓷棒较下停车杆的U形下凹部分宽度长,瓷棒二端分别设沟槽,沟槽为瓷棒长与下停车杆U形下凹部分宽度差的一半,瓷棒二端恰紧贴并包复下停车杆的U形下凹部分上方开口二侧,停车器下方以螺丝固定一导线板,导线板前端为一冂形的形状,二侧为大小相同,具有圆弧面的钩状部分,且底端开口部分的宽度略大于下停车杆之U形下凹部分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喂纱器,其特征在于纱管座系一体成型,于本体的圆周上设一开口,前端分别设一弹性扣合片及一扣合底座,二者间的高度恰可嵌入机架上的方形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喂纱器,其特征在于停车器的上停车杆与下停车杆上方开口端均套入一中空圆柱形的绝缘套,绝缘套外缘套一导电座,导电座上设导电头,第一、二接触片的尾端,同为U形接触片,尾端二分支片分别与导电头二侧的导电座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喂纱器,其特征在于导电座与导电头为一体成型。
专利摘要一种针织机喂纱器,主要用一导线板上的开口及圆弧面的钩状部分,达到防止储纱轮因调校机台或试车时,多余的纱线反向杂乱卷入轮中,减少麻烦节省时间;停车器的上、下停车杆上方开口端套一中空圆柱绝缘套,外缘套导电座,导电座上设导电头,第一、二接触片尾端二分支片分别与导电头二侧的导电座接触,改进后具动作灵敏、确实,便于维修、安装,避免因停车器不灵而产生瑕疵布,同时提高产品的产量与质量。
文档编号D04B15/38GK2275102SQ9621870
公开日1998年2月25日 申请日期1996年8月8日 优先权日1996年8月8日
发明者林忠民 申请人:林忠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