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子式载荷支撑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72127阅读:498来源:国知局
滚子式载荷支撑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可安装在叉车或其它工业车辆的起重桅杆上用于与载荷的下侧接合从而将所述载荷从地板或其它载荷承载表面抬起的滚子式载荷支撑件的改进。
【背景技术】
[0002]现有这样的滚子式载荷支撑件通常具有纵向延伸的片状的逐渐变薄的框架,该框架具有用于在载荷下侧插入的上表面。所述上表面具有开口,在插入过程中横向定向的上滚子被与地板接合的下滚子向上推动穿过该开口从而突出于框架的上表面之上。突出的上滚子将载荷的下侧与框架的上表面分开,从而最大可能地减小载荷的抵抗这样的插入的摩擦阻力并且保护载荷的下侧不会由于在插入过程中与框架的上表面的接触而被破坏。同时,下滚子与地板在插入过程中的摩擦接触使得下滚子旋转,由于下滚子与突出的上滚子的下侧有力地向上接触,下滚子的该旋转还摩擦性地引起与载荷的下侧接触的上滚子在与下滚子相反的旋转方向上的旋转,从而促进框架表面相对于载荷下侧的插入。当框架的插入已经被完成时,随后框架和载荷被起重车抬起从而将下滚子从地板脱离,同时允许上滚子和下滚子均相对于框架下落从而使得上滚子不再突出于框架的上表面。这建立了阻止载荷下侧和框架上表面之间的相对运动的摩擦阻力,该摩擦阻力防止当载荷被传输和放下时载荷在上表面上不小心的纵向或横向地移动。
[0003]现有这样的滚子式载荷支撑件的缺陷在于容置上滚子和下滚子所需要的竖直空间需要逐渐变薄的框架的主体竖向厚度。这个厚度要求与框架的使得框架更容易在载荷下方插入的期待的最优片状逐渐变薄的薄度相抵触。减小框架的厚度的现有尝试着重于以不统一直径和间距的复杂混合地使用上滚子和下滚子,这在滚子式载荷支撑件制造和维修中产生了过多且易于混淆的多变性。
【附图说明】
[0004]图1为滚子式载荷支撑件的优选实施例的透视图,其将一些滚子移去以展示下方结构。
[0005]图2为图1的载荷支撑件的俯视图。
[0006]图3为图1的载荷支撑件的纵向侧视图。
[0007]图4为沿着图3的线4-4的剖视图。
[0008]图5为沿着图3的线5-5的剖视图。
[0009]图6为沿着图2的线6-6的剖视图。
[0010]图7A-7F为图6的各单独滚子群的细节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图1展示了改进的滚子式载荷支撑件10的示范性实施例,所述改进的滚子式载荷支撑件10具有竖直杆12,所述竖直杆12优选但非必需地通过横向隔开的铰链13附接至向前逐渐变薄的细长的框架16的后端14。竖直杆12类似于标准起重车叉杆的竖直杆,并且具有与标准起重车支架(未示出)匹配地接合的标准附接硬件12a。与地板接合的车轮29可旋转地附接至相应的铰链13。在图1中,滚子已经从框架16的一侧移去以示出下方结构,但是被移去的滚子与在相反侧示出的滚子的基本相同。
[0012]框架16略微更宽的实施方式可被替代地使用,从而具有足够的横向宽度以在框架的上表面18下方提供可插入现有的标准起重车叉杆(未示出)的水平片的空间从而使得铰链13能够枢转地固定至现有叉杆的竖直杆。
[0013]作为另一替代例,框架16可被显著地加宽并且具有更多的滚子横向间隔段以形成具有更大的载荷支撑区域的压板类型的上表面,并且该框架16具有一对横向隔开的竖直杆,所述竖直杆例如为具有诸如13的铰链的竖直杆12,或者该框架16具有一对空间,该一对空间位于框架上表面之下用于接收一对标准的横向隔开的现有叉杆片的插入从而用于以前述段落所描述的方式将叉杆铰接至压板。
[0014]进一步参见图1,示例性的细长的框架16具有它的通过前述上表面18和下表面22纵向互连的后端14和前端20,前述上表面18和下表面22沿着纵向24朝向前端20地聚合。横向隔开的铰链13可以用任何方便的方式刚性连接至框架16,例如通过将它们的向前部分13a连接至框架16的后端14的相应侧。在铰链13的后部,铰链销27横向地穿过竖直杆12并且穿过铰链13上的匹配孔以形成使得框架16能够相对于竖直杆12向上枢转的枢转连接。通过将框架的后端14在它的下部处抵靠所述杆的前表面12b,框架16被阻止低于垂直于杆12的正常向前延伸状态地向下枢转。
[0015]图2展示了各对横向隔开的细长矩形腔26a、b、c、d、e和f,各腔的宽度朝向框架16的前端20增加。这些成对的横向腔完全延伸于框架16的上表面18和下表面22之间。每个这样的腔旨在容置独立的上、下滚子群如28a、b、c、d、e和f,这些滚子群中的相应上、下滚子彼此滚动接触但由于各群之间的纵向隔开而不与任何其它的滚子群滚动接触。每个相应的群中的上滚子布置为靠近框架16的上表面18的纵向隔开的上序列,并且每个相应的群中的下滚子布置为靠近框架16的下表面22的纵向隔开的下序列。各滚子群保持在腔内从而允许每个群相对于框架16竖直运动。
[0016]滚子在腔内的可移动保持可以采用任何方便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各群之间的每个空间可容纳将框架16的细长内部16a分别与框架的相应外细长部16b或16c如图4或5所示那样互连的一个或多个相应的横向保持销30或31 (图3-5),所述横向保持销30或31优选地分别具有包围的磨损衬套30a或31a。所述销可移动地保持相应各对横向隔开的滚子筒侧板32&、13、(:、(1、6、1每个滚子筒侧板旋转地支承彼此滚动接触的上、下滚子的相应群。每对筒侧板优选地具有相对于销30或31的独立的有限竖向可动性,这是由于每个侧板上形成有用于与保持销衬套30a或31a可移动地接合的竖向细长孔例如30b、或竖向细长凹陷如31b,如图4、5、6和7A-F所不。此外,每个上滚子和下滚子优选地具有各自的轴杆如图7A中的35,所述轴杆具有宽松地配合入每个侧板上的竖向细长槽例如36的突出端以分别允许上、下滚子相对于彼此的有限的竖向可动性从而使得它们之间的摩擦接触不受上、下滚子的直径上的任何区别的影响地尽可能地大。
[0017]当框架16在地板或别的支撑面上被提升以提起或传输载荷时,所有的滚子筒侧板被允许抵靠相应保持销30或31的顶部向下悬挂从而使得相应的下滚子将它们的底部略微位于框架16的下表面22之下,并且上滚子被下滚子支撑而将它们的顶部位于上表面18之下,如图3-5所示。相反而言,当框架16停靠在地板或别的支撑面上时,地板向上推动各下组滚子和它们相应的筒,也从而向框架16的上表面18上方地向上推动各上组滚子和相应的筒。这使得框架16的上表面18通过在插入过程中下滚子对着地板的向前旋转、以及下滚子产生的上滚子的对着载荷下侧的同时的摩擦性向后逆向旋转而能够容易地插入载荷的下侧。在这样的插入过程中,铰链13上的车轮29提供与地板的进一步的滚动接触,同时铰链13通过允许框架的下表面22自动向上枢转为与地板平行而使得即使起重车桅杆可能向前倾斜也可以使得与地板摩擦接触的下滚子的数量最大化。
[0018]考虑每个独立滚子筒和它的相应的上、下滚子群28a、b、c、d、e或f,每个筒的至少大部分下滚子、并且优选为全部下滚子为统一直径,并且每个筒的下滚子通过相应的不同套的非均匀间隔如图7A中的a、b、c或图7B-F中的d-r彼此分开,所述不同套的非均匀间隔的大小在每个独立筒中于向前纵向24上逐渐增加。这样的非均匀间隔由之前描述的筒侧板上的容纳滚子轴杆35的端部的竖向细长槽36沿着同一的方向的非均匀间隔决定。优选地,同一筒的上滚子的至少大部分为统一直径,该上滚子的统一直径优选地等于下滚子的统一直径,并且同一筒的上滚子的至少大部分纵向偏置、与前述下滚子摩擦接触地被支撑,除了最后方的上滚子之外其余全部上滚子在下滚子的非均匀间隔的相应的一个上方定位从而使得每个这样的上滚子分别通过与不同对的两个下滚子滚动接触而定位在相应的不同高度上。最后方的上滚子被最后方的下滚子支撑在相应的不同高度上,该高度由它的与最后方的下滚子接触的位置以及它的相应轴杆槽36的位置决定,如图7A所示。
[0019]由于前述结构,上滚子通过与下滚子的滚动接触以相对于下滚子的各自的不同的角向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