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小车集装箱岸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13358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小车集装箱岸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起重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集装箱吊装的双小车集装箱岸桥。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港口物流的快速发展,集装箱运输在港口装卸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随着码头货物装卸的需求,出现了大型的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舶,可以实现大容量装载,为适应超大型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舶的装卸要求,出现了超大型双小车集装箱岸桥,超大型双小车集装箱岸桥在设计和制造中正朝着更高、更大、更重的趋势发展。为承载越来越重的岸桥,码头的基础建设成本也相应增加。
[0003]当前,在国内外的自动化码头,双小车集装箱岸桥包括有主小车、门架小车,海侧门框、陆侧门框、横跨固定在所述海侧门框和陆侧立柱上的主梁和设置于主梁下方的联系横梁,所述主梁包括后大梁和前大梁,所述主小车与所述后大梁滑动连接,所述门架小车与所述联系横梁滑动连接,所述陆侧门框下方设置有陆侧轨道,在主小车在后大梁上滑动,门架小车在与后大梁对应的路侧轨道侧滑动时,主小车中心到路侧轨道在滑动过程中的最大水平距离等于门架小车中心到陆侧轨道中心的最大水平距离,距离的长度一般为22米-29米。此种结构形式的双小车岸桥,因后大梁长度过长,容易造成陆侧工作轮压超标较多,造成岸桥自重大,岸桥造价高,运营成本高,海侧、陆侧轮压不均,码头土建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小车集装箱岸桥,解决现有双小车集装箱岸桥存在的海侧与陆侧轮压不均导致的码头土建成本高的问题,使海侧与陆侧的轮压达到均衡,降低了码头的土建成本。
[0006]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
[0007]—种双小车集装箱岸桥,包括主小车、门架小车、海侧门框、陆侧门框、横跨固定在所述海侧门框和陆侧门框上的主梁和设置于主梁下方的联系横梁,所述主梁包括后大梁,所述主小车与所述后大梁滑动连接,所述门架小车与所述联系横梁滑动连接,所述海侧门框的下方对应设置有海侧轨道,所述陆侧门框下方设置有陆侧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小车在后大梁段滑动且所述门架小车在与后大梁对应段的联系横梁上滑动时,所述陆侧轨道中心到所述主小车中心的最大水平距离小于所述陆侧轨道中心到所述门架小车中心的最大水平距离。
[0008]进一步的,所述陆侧轨道中心到所述主小车中心的最大水平距离为12-19米,所述门架小车中心到所述陆侧轨道中心的最大水平距离为22-29米。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后大梁的长度小于所述联系横梁陆侧轨道端到陆侧轨道中心的距离。
[0010]进一步的,所述后大梁上设置有用于主小车滑动的滑动轨道,所述联系横梁上设置有用于门架小车滑动的滑轨。
[0011]进一步的,所述后大梁上设置有挂舱、液压驱动装置和维修平台。
[00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小车集装箱岸桥结构,在主小车在后大梁段滑动且所述门架小车在与后大梁对应段的联系横梁上滑动时,所述陆侧轨道中心到所述主小车中心的最大水平距离小于等于所述陆侧轨道中心到所述门架小车中心的最大水平距离,缩短了后大梁的长度,减轻了岸桥本身的重量,使海侧和陆侧的轮压得到均衡,同时降低了码头土建成本。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小车集装箱岸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参照图1,本实施例一种双小车集装箱岸桥,包括主小车1、门架小车2、海侧门框
3、陆侧门框4、横跨固定在所述海侧门框3和陆侧门框4上的主梁和设置于主梁下方的联系横梁5,所述主梁包括后大梁6,所述主小车I与所述后大梁6滑动连接,所述门架小车2与所述联系横梁5滑动连接,所述海侧门框3的下方对应设置有海侧轨道7,所述陆侧门框4下方设置有陆侧轨道8,所述主小车I在后大梁6段滑动且所述门架小车2在与后大梁6对应段的联系横梁5上滑动时,所述陆侧轨道8中心到所述主小车I中心的最大水平距离小于所述陆侧轨道8中心到所述门架小车2中心的最大水平距离。
[0016]具体来说,本实施例中提出一种双小车集装箱岸桥,包括有主小车I和门架下车2,主下车I沿主梁来回的滑动实现对集装箱或货物的运输,门架小车2在位于主梁下方设置在联系横梁5上进行来回滑动,主梁横跨固定在海侧门框3和陆侧门框4上,联系横梁5同样设置在海侧门框3和陆侧门框4上,同时在海侧门框3的下方对应设置有海侧轨道7,陆侧门框4的下方对应的设置有陆侧轨道8,主梁包括有后大梁6和前大梁,本实施例中的双小车集装箱岸桥缩短了后大梁6的长度,当主小车I在后大梁6滑动且门架小车2在与后大梁6对应端滑动时,主小车I中心到陆侧轨道8中心的最大水平距离小于门架小车2中心到路侧轨道8中心的最大水平距离,这样通过缩短后大梁6的长度,使陆侧和海侧的轮压得到均衡,减少了陆侧轮压,同时缩短后大梁6的长度还减少了岸桥自身的重量,在满足后大梁6上的主小车I和其它设备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节省了岸桥钢铁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更好的适应了自动化码头的装卸需求。
[0017]优选的,所述陆侧轨道8中心到所述主小车I中心最大水平距离为12-19米,所述门架小车2中心到所述陆侧轨道8中心的最大水平距离为22-29米。
[0018]进一步的,所述后大梁6上设置有用于主小车I滑动的滑动轨道,所述联系横梁5上设置有用于门架小车2滑动的滑轨。主小车I和门架小车2沿所述滑动轨道和滑轨在对应的后大梁6和联系横梁5上滑动运行。
[0019]进一步的,所述后大梁上设置有挂舱、液压驱动装置和维修平台。
[0020]优化后的岸桥后大梁不但不影响岸桥特殊作业时的作业效率,而且通过岸桥钢结构设计的合理优化,岸桥节约了钢材,自重降低了,陆侧轮压降低,海测轮压增加了,有效地平衡了海陆侧轮压。减少了主起升钢丝绳米数,每台岸桥每年减少了运营成本。
[002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双小车集装箱岸桥,包括主小车、门架小车、海侧门框、陆侧门框、横跨固定在所述海侧门框和陆侧门框上的主梁和设置于主梁下方的联系横梁,所述主梁包括后大梁,所述主小车与所述后大梁滑动连接,所述门架小车与所述联系横梁滑动连接,所述海侧门框的下方对应设置有海侧轨道,所述陆侧门框下方设置有陆侧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小车在后大梁段滑动且所述门架小车在与后大梁对应段的联系横梁上滑动时,所述陆侧轨道中心到所述主小车中心的最大水平距离小于所述陆侧轨道中心到所述门架小车中心的最大水平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小车集装箱岸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陆侧轨道中心到所述主小车中心的最大水平距离为12-19米,所述门架小车中心到所述陆侧轨道中心的最大水平距离为22-29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小车集装箱岸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大梁的长度小于所述联系横梁陆侧轨道端到陆侧轨道中心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小车集装箱岸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大梁上设置有用于主小车滑动的滑动轨道,所述联系横梁上设置有用于门架小车滑动的滑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小车集装箱岸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大梁上设置有挂舱、液压驱动装置和维修平台。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小车集装箱岸桥,包括主小车、门架小车、海侧门框、陆侧门框、横跨固定在所述海侧门框和陆侧门框上的主梁和设置于主梁下方的联系横梁,所述主梁包括后大梁,所述主小车与所述后大梁滑动连接,所述门架小车与所述联系横梁滑动连接,所述海侧门框的下方对应设置有海侧轨道,所述陆侧门框下方设置有陆侧轨道,所述主小车在后大梁段滑动且所述门架小车在与后大梁对应段的联系横梁上滑动时,所述陆侧轨道中心到所述主小车中心的最大水平距离小于所述陆侧轨道中心到所述门架小车中心的最大水平距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中采用缩短后大梁长度形式,减轻了双小车集装箱岸桥的陆侧轮压,减轻了岸桥自重,节约了成本。
【IPC分类】B66C19/00
【公开号】CN204778459
【申请号】CN201520441514
【发明人】张连钢, 张卫, 王延春, 王培山
【申请人】青岛港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1月18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