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顺畅填充流体的流体容器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10344794阅读:来源:国知局
且凸起地延伸于所述封合缝主体331。
[0102]值得一提的是,当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中填充进入流体后,并且分别到达各个所述引流缝332的左右两侧时,因为一体地连接的所述封合缝主体331的拉扯作用,所述引流缝332不会横向错位地移动,进入相邻的所述流体储存膜和所述阀膜之间的流体到达各个所述引流缝332的左右两侧后其在横向方向上使所述引流缝332左右两侧受力基本一致,这样流体会作用至所述流体储存膜的内表面,促使所述流体储存膜产生纵向方向的弯曲,并进一步地带动与其相连接的所述阀膜纵向方向地弯曲,从而防止所述流体储存膜和所述阀膜产生横向上无规则的褶皱。
[0103]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当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中填充流体时,各个所述引流缝332的底侧因为与所述封合缝主体331—体地连接,在流体填充操作时,相邻的两个所述引流缝332都对两者之间的薄膜部分起到定位限位作用,而且这些引流缝332各自以其底侧的所述封合缝主体331的部位作为支点,沿纵向方向类似杠杆地转动,这样均匀地带动所述流体储存膜向外侧沿着纵向方向弯曲,从而进一步地所述阀膜也沿着纵向方向弯曲,从而流体能顺畅进入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的所述入口 231。
[0104]如图4B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第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所述引流缝332可以设置在对应所述耐热层24的所述近端部241的左右两侧的位置。更具体地,两个所述引流缝332分别互相间隔地延伸于所述封合缝主体331,并且分别位于所述耐热层24的所述近端部241两侧的对应位置。这样,当所述主通道151填充流体时,两个所述引流缝332分别使对应的相邻所述流体储存膜和所述阀膜同步弯曲,从而拉开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以使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的所述入口231得以开启并继续进行经由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向所述流体储存室14进行的流体填充操作。
[0105]如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所述主通道封合缝33包括一封合缝主体331以及一体延伸于所述封合缝主体331的多个互相间隔的引流缝332。其中各个所述引流缝332包括一拉膜缝3321,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拉膜缝3321两侧的一汇流缝3322。
[0106]更具体地,所述拉膜缝3321位于对应所述耐热层24的所述近端部241的位置,以塑封连接相邻的所述流体储存膜11或12与所述阀膜21或22。并且所述拉膜缝3321的边缘不超过所述耐热层24的所述近端部241的所述近边缘2411,以保证流体能够顺畅进入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也就是说,所述拉膜缝3321可以通过一次热封工艺同时形成两部分,一部分将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所述阀膜21热封连接,另一部分将述流体储存膜12和所述阀膜22热封连接。
[0107]所述汇流缝3322塑封连接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12以及所述阀膜21和22,即将对应位置的薄膜全部连接在一起。这样,进入所述主通道151的流体不能进入所述汇流缝3322对应位置的薄膜之间。并且相邻两个所述汇流缝3322之间形成一汇流空间153,其形成在所述阀膜21和22之间,并且位于对应的所述耐热层24的所述近端部241和所述拉膜缝3321重合的位置。这样在流体填充操作过程中,进入所述主通道151的流体被导引进入两个相邻的所述汇流缝3322之间的所述汇流空间153,并且因为所述拉膜缝3321的设置而导致相邻的所述流体储存膜和所述阀膜同步弯曲而拉开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从而顺利地开启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的所述入口 231并且向所述流体储存室14内填充流体。
[0108]也就是说,所述拉膜缝3321和所述汇流缝3322—体成形,并且所述拉膜缝3321两侧的两个所述汇流缝3322起到导引流体的作用,流体到达所述汇流空间153后,又能因为所述拉膜缝3321的同步弯曲作用而将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拉开从而进一步地导引流体进入对应的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
[0109]如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优选实施例,各个所述引流缝332包括位于中间的所述拉膜缝3321和分别位于两侧的所述汇流缝3322,其中所述拉膜缝3321和所述汇流缝3322呈阶梯状布置,并且所述汇流缝3322比所述拉膜缝3321短,从所述汇流缝3322的顶侧的薄膜之间也容易到达对应所述拉膜缝3321位置的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之间,从而拉开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并且进一步地进入两个所述汇流缝3322之间的所述汇流空间153,然后经由对应的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向所述流体储存室14填充流体。
[0110]如图10至图13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容器,类似地,所述主通道封合缝33包括一封合缝主体331和一体地并且凸起地延伸于所述缝合缝主体331的多个互相间隔地设置的所述引流缝332,以用于顺畅地开启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的所述入口 231。
[0111]更具体地,各个所述引流缝332包括两个互相间隔的拉膜缝3323,其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耐热层24的左右两侧的位置,并且各个所述引流缝332进一步地包括分别与所述拉膜缝3323—体成形的所述汇流缝3324。即一个所述拉膜缝3323和一个所述汇流缝3324组成一个塑封区块,各个所述引流缝332包括两个互相间隔的所述塑封区块。
[0112]如图12中所示,所述拉膜缝3323分别将相邻的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所述阀膜21,以及将相邻的所述流体储存膜12和所述阀膜22塑封连接,而因为所述耐热层24的设置,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在对应所述耐热层24的位置并不会使所述拉膜缝3323热封连接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如图13所示,在对应的所述汇流缝3324的位置,四层薄膜即两层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12,以及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被热封连接在一起,从而两个所述汇流缝3324之间的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之间形成所述汇流空间153。
[0113]相应地,在所述主通道151填充流体时,两个所述拉膜缝3323用于拉开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两个所述汇流缝3324之间的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之间形成所述汇流空间153,以导引流体到达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的所述入口 231并且顺畅地向所述流体储存室14填充流体。
[0114]如图14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个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容器,其是上述第四个优选实施例的一个变形实施方式,其中在图10中,各个所述拉膜缝3323和所述汇流缝3324呈方形,而在图14中,各个所述拉膜缝3323和所述汇流缝3324可以呈直角三角形。并且各个所述引流缝332的两个塑封区块也各自可以形成三角形。如图中所示,在这个示例中,各个所述引流缝332相当于包括具有两个三角形的波浪形塑封缝结构。
[0115]如图15和图16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个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容器,类似地,所述主通道封合缝33包括一封合缝主体331和一体地并且凸起地延伸于所述缝合缝主体331的多个互相间隔地设置的所述引流缝332,以用于顺畅地开启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的所述入口 231。
[0116]更具体地,各个所述引流缝332包括一汇流缝3325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汇流缝3325两侧的一拉膜缝3326。两个所述拉膜缝3326和所述汇流缝3325—体成形地连接,各个所述汇流缝3325形成在对应的两个相邻的所述耐热层24的所述近端部241之间。
[0117]相应地,所述汇流缝3325将所述流体储存膜11和12以及所述阀膜21和22连接在一起。相邻的两个所述引流缝332分别提供一个所述拉膜缝3326,以用于拉开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更具体地,左侧的一个所述引流缝332提供一个位于左侧的所述拉膜缝3326,而位于所述引流缝332右侧的另一个所述引流缝332提供一个位于右侧的所述拉膜缝3326,这样两个所述拉膜缝3326分别位于所述耐热层24的所述近端部241左右两侧的对应位置,以分别将一层所述流体储存膜和一层所述阀膜热封连接,并且不连接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从而在对应所述耐热层24的所述近端部241的两侧在流体填充操作中将将两层所述阀膜21和22拉开以开启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的所述入口 231。
[0118]如图16中所示,在这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引流缝332可以呈半椭圆形或半圆形,其具有边缘轮廓线3327,其中所述边缘轮廓线3327在两侧的位置分别与所述耐热层24的所述近端部241的侧边243的腰部呈相交状态,从而形成与所述耐热层24的所述近端部241叠合的所述拉膜缝3326,以及位于两个所述拉膜缝3326之间的所述汇流缝3325。
[0119]相邻两个所述引流缝332的两个所述汇流缝3325之间形成锥形汇流结构,从而利于进入所述主通道151的流体进入两个所述汇流缝3325形成的所述汇流空间153。具体地,相邻的两个所述汇流缝3325在所述边缘轮廓线3327在朝向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的所述入口的方向具有渐小的距离,从而形成汇流的喇叭口结构,从而利于导引进入所述主通道151的流体进入所述汇流空间153并且进一步地到达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的所述入口 231。
[0120]如图17至图19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七个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容器,其具有与类似第六个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容器类似的结构。其中各个所述引流缝332包括位于中间的所述汇流缝3325以及位于两侧的所述拉膜缝3326,并且所述汇流缝3325和所述拉膜缝3326一体成形并且形成大致三角形。两个所述拉膜缝3326位于三角形底侧的两个角部。
[0121 ]另外,在上述第一至第六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耐热层24呈长条状,并且是规则的长方形结构。在这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耐热层24的所述近端部241和所述远端部242也可以不是宽度相同。例如所述远端部242可以具有较小的宽度,而所述近端部241具有较大的宽度,从而在近端在两个所述汇流缝3325之间形成较大的所述汇流空间153以便于导引进入所述主通道151的流体从所述汇流空间153到达所述流体填充通道23的所述入口 231。
[0122]如图20至图21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八个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容器,类似地,所述主通道封合缝33包括一封合缝主体331以及一体成形的多个引流缝332。其中各个所述引流缝332包括两个所述汇流缝3325,以及两个所述汇流缝3325内侧的两个拉膜缝3326,一个所述汇流缝3325和一体成形的一个所述拉膜缝3326形成一个塑封区块,并且各个所述引流体332的两个所述塑封区块各自呈三角形。
[0123]在这个实施例中,各个所述塑封区块的三角形两侧边的轮廓线3327与所述耐热层24的所述近端部241的侧边243的腰部位置呈相交叉的状态,从而使相邻的两个所述汇流缝3325之间形成利于汇流的具有渐小口径的喇叭口结构。
[0124]如图22至图25所示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九个优选实施例的流体容器,其中所述流体容器的所述流体缓冲体10经所述平面塑封缝30和所述立体塑封缝40的塑封并填充流体后形成一个具有开口 102的容纳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