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斤顶回油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760745阅读:3718来源:国知局
千斤顶回油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千斤顶回油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直角弯头型接头的千斤顶回油管结构对于制造安装误差敏感、难于装配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外缸筒、设置在外缸筒上的回油口以及安装在外缸筒上的回油管接管,所述回油口上密封连通设置有回油管接头,所述回油管接头与所述回油管接管之间设置回油管连接套,所述回油管连接套将所述回油管接管与所述外缸筒的轴线平行固定,利用回油管接头和回油管连接套的分体设置形式取代现有技术中的回油管直角弯头,达到了张拉千斤顶回油管安装调整方便的技术效果。
【专利说明】
千斤顶回油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压千斤顶,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千斤顶的回油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预应力张拉千斤顶是张拉钢绞线的专用设备。通过其内部配置的工具锚,可实现自动锚固和自动退锚。产品可与本公司及市场普遍使用的SDB系列手动油栗,KZDB、STDB系列超高压电动油栗,FDB系列风动油栗配套使用,是一种通用性、兼容性倶佳的预应力张拉专用设备。可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桥梁、建筑、煤矿、隧道等锚索预应力张拉、矿用锚索支护领域。
[0003]在预应力张拉千斤顶退出张拉时,液压油通过回缸油口进入回油管并最终通过回缸油口流回油箱。一般,回油管与缸筒之间为直角弯头型式,加工复杂,安装时需要通过调整垫片的厚度来实现安装角度的准确。例如申请日为2013.5.16、申请号为201310180866.0的发明专利申请(以下称为对比文件I)中公开了一种预应力张拉千斤顶,参照其附图1中的回油管结构可知,当回油管安装至外缸上的油口时,回油管的中轴线需要与外缸筒的中轴线保持平行,此时,需要在外缸筒的油口上安装一个直角接头,以将回油管安装至与外缸筒平行的位置处,并通过调整直角接头与回油管的安装角度,保证外缸筒上的油口与直角接头、直角接头与回油管以及回油管与卡套之间的安装角度,以保证各个连接处对高压油液密封性。
[0004]对比文件I中的技术方案,为保证回油管的安装精度,需要同时保证直角接头的制造精度、直角接头与外缸筒上的油口的安装精度、回油管另一端的卡套对回油管的支撑高度等多处的制造安装精度,一旦某一环节出现制造或者装配误差,则整个结构均会出现局部泄漏或者安装不上的问题,因而对于整个装配结构中各个零部件的安装及制造精度要求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调整方便、且对于制造安装的精度要求不高的一种预应力张拉千斤顶回油管。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千斤顶回油管,包括外缸筒、设置在外缸筒上的回油口以及安装在外缸筒上的回油管接管,其特征是:所述回油口上密封连通设置有回油管接头,所述回油管接头与所述回油管接管之间设置回油管连接套,所述回油管连接套将所述回油管接管与所述外缸筒的轴线平行固定。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油管接头和回油管接管被回油管连接套固定成直角装,以使回油管接管与外缸筒的轴线平行,这样,回油管接头与回油管连接套共同组成直角形接头,取代现有技术中用于安装回油管接管的直角弯头,各个接头处的安装角度更加容易调整,这样的设置可以使回油油液流经的连接处密封性提高。并且,在安装最初不需要再用垫片或者其他零件调整直角弯头的角度,安装过程更加简便。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回油管连接套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回油管接头的管接头孔,所述回油管接头的最上端设置有固定螺纹,所述回油管接头穿过所述管接头孔,且所述固定螺纹露出所述回油管连接套的上端面,所述固定螺纹上配合设置有螺帽。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螺帽与回油管接头最上端的固定螺纹的螺纹连接形式,实现回油管接头与回油管连接套的相互固定,这样,调整螺帽的旋如长度即可调整回油管接头与回油管连接套的相对位置,使得调整过程以及固定形式更加可靠。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缸筒上还设置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上密封连通设置有卡套,所述卡套上设置有轴线水平设置的接管孔,所述回油管接管上靠近进油口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接管孔内。
[0011 ]进一步地,所述卡套上还设置有进油接口以及回油接口。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套上的接管孔,对回油管接管的另一端的支撑,有利于保证回油管接管的安装角度,进而保证回油油液的密封性;并且,将进油接口以及回油接口均设置到卡套上,有利于减小整体张拉千斤顶的尺寸。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4]图2为回油管接头的剖视图;
[0015]图3为回油管连接套的剖视图;
[0016]图4为卡套与回油管接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回油管的装配示意图;
[0018]图6为可以显示回油管与千斤顶连接关系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0019]附图标注:1、外缸筒;2、回油口;3、回油管接头;4、螺帽;5、回油管连接套;6、回油管接管;7、卡套;8、回油管;9、进油管;10、进油口;31、连接头;32、竖直孔道;33、固定螺纹;34、水平孔道;51、管接头孔;52、接管孔;61、回油接口; 71、进油接口; 72、进油孔道;73、接管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参照图1至图6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0021]—种千斤顶回油管,如图1中所示,包括有外缸筒I,外缸筒I的外壁上贯通至内壁设置有回油口 2,张拉千斤顶内部的油液通过回油口 2流出。在回油口2上可拆卸设置有回油管接头3、回油管连接套5以及螺帽4,回油口2内的油液进入回油管接头3内,回油管接头3上水平连接有回油管接管6,通过调整螺帽4与回油管连接套4的连接长度,从而调整回油管接管6的安装位置,在外缸筒I的外壁靠近进油的一端上设置有卡套7,回油管接管6支撑于卡套7上。卡套7伸入外缸筒I内并连通密封外缸筒I的进油口 10,在卡套7上还安装有回油管8和进油管9,用于将张拉千斤顶连通至外设的油箱。区别于现有技术中的直角弯头的形式,分体设置的回油管接管中,通过回油管接头3、螺帽4以及卡套7的相互连接关系,即可调整回油管接管6的安装位置,取消了对于直角弯头的角度要求,将其变为对回油管接头3、螺帽4以及卡套7之间的安装精度要求,因此,调整回油管接管6的安装角度更加方便,只要采取适当的油液密封措施,即可保证回油的密封性。
[0022]具体地说,如图2至3中所示,回油管接头3包括有连接头31以及固定螺纹33,其中,连接头31以外螺纹的形式密封连接至回油口2上,以引出外缸筒I内的回油油液。固定螺纹33与螺帽4形成螺纹连接,用以固定回油管接头3与回油管连接套5之间的连接关系。如图3中所示,回油管连接套5包括有用于嵌设回油管接头3的管接头孔51以及用于固定回油管接管6的一端的接管孔52,当螺帽4将回油管接头3与回油管连接套5相互固定至合适位置后,回油管接管6与外缸筒I的轴线相平行设置,保证对回油油液的密封性。在回油管接头3内设置有竖直孔道32和水平孔道34,其中,竖直孔道32与回油口 2同轴线设置,回油油液经过竖直孔道32进入水平孔道34内,水平孔道34连通至回油管接管6内。
[0023]如图4至5所示,回油管接管6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回油管8的回油接口61,卡套7上设置有接管孔73,回油管接管6靠近油箱的一端伸入接管孔73内并固定,当回油管接管6安装至卡套7上的接管孔73内时,回油接口 61上安装回油管8。卡套7内包括有进油接口 71和进油道72,其中进油接口 71上密封连接有进油管9,用于将产生张拉力的压力油引入进油口 10内,进油孔道72与进油接口71连通且与进油口 10同轴线设置,这样,通过进油管9进入扎拉千斤顶内的压力油通过进油孔道72进入进油口 10内,推动张拉千斤顶上的顶锚管向外伸出工作。
[0024]如图6中所示,各个部件安装好之后,回油管接管6与外缸筒I相互平行,其中,回油管接头3、回油管连接套5相互垂直,以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取代现有技术中的直角弯头,提高了回油管的安装位置的可调整性。也省去了采用直角弯头安装回油管时反复调整垫片厚度麻烦。
[002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千斤顶回油管,包括外缸筒(I)、设置在外缸筒(I)上的回油口(2)以及安装在外缸筒(I)上的回油管接管(6),其特征是:所述回油口(2)上密封连通设置有回油管接头(3),所述回油管接头(3)与所述回油管接管(6)之间设置回油管连接套(5),所述回油管连接套(5)将所述回油管接管(6)与所述外缸筒(I)的轴线平行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千斤顶回油管,其特征是:所述回油管连接套(5)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回油管接头(3)的管接头孔(51),所述回油管接头(3)的最上端设置有固定螺纹(33),所述回油管接头(3)穿过所述管接头孔(51),且所述固定螺纹(33)露出所述回油管连接套(5)的上端面,所述固定螺纹(33)上配合设置有螺帽(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千斤顶回油管,其特征是:所述外缸筒(I)上还设置有进油口( 10),所述进油口( 10)上密封连通设置有卡套(7),所述卡套上设置有轴线水平设置的接管孔(73),所述回油管接管(6)上靠近进油口(10)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接管孔(73)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千斤顶回油管,其特征是:所述卡套(7)上还设置有进油接口(71)以及回油接口(72)。
【文档编号】B66F3/25GK205442507SQ201620136403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2月23日
【发明人】石洪雷, 杨林鑫, 季庚
【申请人】北京巧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