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式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03436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式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千斤顶,属于汽车零配件领域,包括底架和升降组件,升降组件与底架固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整系统和移动轮,调整系统位于底架的底部,移动轮设置在底架的底部,移动轮与支承面接触,移动轮与调整系统连接,调整系统用于改变底架的高度,调整系统与底架连接。通过调整系统,使用者可以变更千斤顶的承重方式,在非受压状态下,千斤顶通过移动轮与支承面接触,在受压状态下,调整系统改变底架的位置,进而分担轮胎收到的压力,避免移动轮的支架或轮胎受损。
【专利说明】
_种移动式千斤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配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移动式千斤顶。
【背景技术】
[0002]千斤顶广泛用于车辆维修中,由于千斤顶具备优秀的顶升能力,在遇到车辆故障的情况下能为维修者提供方便,因此,很多汽车都会配备一个千斤顶。
[0003]由于对承重能力有一定要求,目前的千斤顶通常采用密度较大的合金钢制作而成。市面上的千斤顶种类繁多,但是总体重量都比较大,对于女性或手臂力量较小的人而言,移动千斤顶是非常费力的事情。
[0004]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目前市面上有带有轮子的千斤顶,但是由于轮子的承重能力和千斤顶本体的承重能力存在差别,在工作的过程中,轮子的转轴容易发生塑性变形或断裂,如是气胎轮,受限于体积,承压能力较小,在千斤顶的工作中非常容易发生爆胎。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千斤顶,其目的之一在于提高现有的千斤顶的移动性,其目的之二在于保证现有的移动式千斤顶的轮胎安全。
[000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0007]—种移动式千斤顶,包括底架和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底架固定,还包括调整系统和移动轮,所述调整系统位于所述底架的底部,所述移动轮设置在所述底架的底部,所述移动轮与支承面接触,所述移动轮与调整系统连接,所述调整系统用于改变所述底架的高度,所述调整系统与所述底架连接。
[0008]千斤顶对于本身的强度和刚度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用料较为厚重、整体结构扎实,因此质量较大,对于手部力量较小或腰部劳损的人而言,移动起来比较费劲。由于千斤顶在大多数情况下均存放在特定的工具箱或者仓库或者汽车的后备箱内,使用时需要先将千斤顶移动到指定区域,再开始使用。通过设置移动轮,提高了千斤顶的移动性,对于女性司机或是身体素质较差的用户来说更加人性化,移动方便。而通过调整系统,使用者可以变更千斤顶的承重方式,在非受压状态下,千斤顶通过移动轮与支承面接触,在受压状态下,调整系统改变底架的位置,进而分担轮胎收到的压力,避免移动轮的支架或轮胎受损。
[0009]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中,所述调整系统包括复位装置和连接杆,所述移动轮套设于所述连接杆的侧壁,所述移动轮与所述连接杆之间可转动,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复位装置与所述底架连接;
[0010]所述升降组件支撑重物时,所述底架与支承面之间的距离减少;
[0011]所述升降组件脱离工作状态时,所述底架在所述复位装置作用下回复到初始状
??τ O
[0012]利用复位装置作为调整动作的主要控制部件,灵活地改变底架的位置。连接杆作为移动轮的唯一的直接连接的部件,承受移动轮传递过来的力矩,控制两端移动轮的同轴度,移动更平滑。复位装置的复位功能保证了千斤顶在工作结束后立刻回复到移动轮与支承面接触的状态。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中,所述复位装置为弹簧。
[0014]弹簧具有一个大范围的可选择的弹性系数,且加工工艺成熟,便于加工生产。此夕卜,市面上有多种规格的弹簧用于选择,成本低廉,便于采购。
[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中,所述复位装置为气缸或液压缸。
[0016]气缸和液压缸在腔体的密闭条件没有失效的情况下能够提供可靠的回弹力,不容易出现回复力减弱的情况,更加可靠。
[0017]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为两根,所述移动轮为四个,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连接有一个移动轮。
[0018]两个连接杆连接四个移动轮,通过四轮固定的方式来维持整个装置的支撑,避免千斤顶在移动时侧翻。
[0019]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中,所述复位装置为一个,所述调整系统还包括连接件,两根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复位装置与所述连接件固定。
[0020]连接件将两个连接杆结合为一个固定结构,复位装置只需要设置一个并与连接件连接即可,简化结构,控制成本。
[0021]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中,所述复位装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与两个所述复位装置连接。
[0022]两个连接杆分别连接一个复位装置,两个连接杆的升降不必同步,自由度更高,对于路面颠簸的底端能更好地适应。
[0023]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中,所述底架设置有起升凹槽,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起升凹槽内或所述移动轮位于所述起升凹槽内;
[0024]当所述复位装置受压时,所述底架的高度降低,直至所述底架的底面与支承面接触,此时所述连接杆抵住或接近所述起升凹槽的顶部。
[0025]通过在底架的底部设置起升凹槽,提供了连接杆或移动轮在底架移动时的可用空间,避免底架在下降过程中与连接杆或移动轮产生干涉。
[0026]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起升凹槽,所述移动轮位于所述起升凹槽的外侧,所述起升凹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杆的直径,所述起升凹槽的宽度与所述连接杆的直径之差为O?I Omm。
[0027]起升凹槽的宽度与连接杆的直径差别较小,仅仅是等于或略微大于连接杆的宽度。通过特别设置的宽度,可以限制连接杆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当使用者移动千斤顶时,连接杆的方位相对而言更稳定。
[0028]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优实施例中,所述移动轮位于所述起升凹槽内,所述起升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移动轮的直径,所述起升凹槽的宽度与所述连接杆的直径之差为15-50_。
[0029]当移动轮位于起升凹槽内时,起升凹槽的宽度与连接杆的直径差别较小,仅仅是略微大于连接杆的宽度。通过特设设置的宽度,可以限制移动轮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当使用者移动千斤顶时,连接杆的方位相对而言更稳定。
[003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移动轮,提高了千斤顶的移动性,对于女性司机或是身体素质较差的用户来说更加人性化,移动方便。而通过调整系统,使用者可以变更千斤顶的承重方式,在非受压状态下,千斤顶通过移动轮与支承面接触,在受压状态下,调整系统改变底架的位置,进而分担轮胎收到的压力,避免移动轮的支架或轮胎受损。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移动式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图1的剖面图;
[0034]图3为图1在受压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4为图1的左视图;
[003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移动式千斤顶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为图5的剖视图。
[0038]附图标记汇总:
[0039]底架100;起升凹槽101;升降组件200;移动轮300;调整系统400;连接杆410;连接件420 ;弹簧430 ;支承面500。
【具体实施方式】
[0040]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0041]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厚度”、“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46]实施例一
[0047]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千斤顶,包括底架100、升降组件200、调整系统400和移动轮300,所述升降组件200与所述底架100固定,所述调整系统400位于所述底架100的底部,所述移动轮300设置在所述底架100的底部,所述移动轮300与支承面500接触,所述移动轮300与调整系统400连接,所述调整系统400用于改变所述底架100的高度,所述调整系统400与所述底架100连接。
[004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调整系统400包括复位装置和连接杆410,所述移动轮300套设于所述连接杆410的侧壁,所述移动轮300与所述连接杆410之间可转动,所述连接杆410通过所述复位装置与所述底架100连接;
[0049]所述复位装置为弹簧430ο所述连接杆410为两根,所述移动轮300为四个,每个所述连接杆410的两端均连接有一个移动轮300。所述复位装置为一个,所述调整系统400还包括连接件420,两根所述连接杆410通过所述连接件420固定连接,所述复位装置与所述连接件420固定。
[0050]当所述升降组件200支撑重物时,所述底架100与支承面500之间的距离减少;
[0051]当所述升降组件200脱离工作状态时,所述底架100在所述复位装置作用下回复到初始状态。
[0052]利用复位装置作为调整动作的主要控制部件,灵活地改变底架100的位置。连接杆410作为移动轮300的唯一的直接连接的部件,承受移动轮300传递过来的力矩,控制两端移动轮300的同轴度,移动更平滑。复位装置的复位功能保证了千斤顶在工作结束后立刻回复到移动轮300与支承面500接触的状态。本实施例中的支撑面在多数情况下为地面。
[0053]复位装置选用为弹簧430,是考虑到弹簧430具有一个大范围的可选择的弹性系数,且加工工艺成熟,便于加工生产。此外,市面上有多种规格的弹簧430用于选择,成本低廉,便于采购。
[0054]两个连接杆410连接四个移动轮300,通过四轮固定的方式来维持整个装置的支撑,避免千斤顶在移动时侧翻。连接件420将两个连接杆410结合为一个固定结构,复位装置只需要设置一个并与连接件420连接即可,简化结构,控制成本。
[0055]为了更好的实现底架100的位置调整,所述底架100设置有起升凹槽101,所述连接杆410位于所述起升凹槽101内或所述移动轮300位于所述起升凹槽101内。当所述复位装置受压时,所述底架100的高度降低,直至所述底架100的底面与支承面500接触,此时所述连接杆410抵住或接近所述起升凹槽101的顶部。
[0056]本实施例中的移动轮300位于起升凹槽101内,所述移动轮300位于所述起升凹槽101内,所述起升凹槽101的宽度大于所述移动轮300的直径,所述起升凹槽101的宽度与所述连接杆410的直径之差为30mm。在底架100的底部设置起升凹槽101,提供了移动轮300在底架100移动时的可用空间,避免底架100在下降过程中与连接杆410或移动轮300产生干涉。
[0057]当移动轮300位于起升凹槽101内时,起升凹槽101的宽度与连接杆410的直径差别较小,仅仅是略微大于连接杆410的宽度。通过特设设置的宽度,可以限制移动轮300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当使用者移动千斤顶时,连接杆410的方位相对而言更稳定。所述起升凹槽1I的宽度与所述连接杆410的直径之差在15-50_之间均可。
[0058]千斤顶对于本身的强度和刚度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用料较为厚重、整体结构扎实,因此质量较大,对于手部力量较小或腰部劳损的人而言,移动起来比较费劲。由于千斤顶在大多数情况下均存放在特定的工具箱或者仓库或者汽车的后备箱内,使用时需要先将千斤顶移动到指定区域,再开始使用。通过设置移动轮300,提高了千斤顶的移动性,对于女性司机或是身体素质较差的用户来说更加人性化,移动方便。而通过调整系统400,使用者可以变更千斤顶的承重方式,在非受压状态下,千斤顶通过移动轮300与支承面500接触,在受压状态下,调整系统400改变底架100的位置,进而分担轮胎收到的压力,避免移动轮300的支架或轮胎受损。
[0059]此外,本实施例中的复位装置也可以变更为气缸或液压缸。
[0060]气缸和液压缸在腔体的密闭条件没有失效的情况下能够提供可靠的回弹力,不会出现使用时间增加导致回复力减弱的情况,更加可靠。
[0061 ] 实施例二
[0062]请参阅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移动式千斤顶。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实施例二的所述复位装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410分别与两个所述复位装置连接,所述连接杆410穿过所述起升凹槽101,所述移动轮300位于所述起升凹槽101的外侧,所述起升凹槽10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杆410的直径,所述起升凹槽101的宽度与所述连接杆410的直径之差为5mm。
[0063]两个连接杆410分别连接一个复位装置,两个连接杆410的升降不必同步,自由度更高,对于路面颠簸的底端能更好地适应。
[0064]在底架100的底部设置起升凹槽101,提供了连接杆410在底架100移动时的可用空间,避免底架100在下降过程中与连接杆410或移动轮300产生干涉。
[0065]起升凹槽101的宽度与连接杆410的直径差别较小,在1mm以下均可,仅仅是等于或略微大于连接杆410的宽度。通过特别设置的宽度,可以限制连接杆410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当使用者移动千斤顶时,连接杆410的方位相对而言更稳定。
[0066]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步骤、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6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前述方法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装置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0068]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6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7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移动式千斤顶,包括底架和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底架固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整系统和移动轮,所述调整系统位于所述底架的底部,所述移动轮设置在所述底架的底部,所述移动轮与支承面接触,所述移动轮与调整系统连接,所述调整系统用于改变所述底架的高度,所述调整系统与所述底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系统包括复位装置和连接杆,所述移动轮套设于所述连接杆的侧壁,所述移动轮与所述连接杆之间可转动,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复位装置与所述底架连接; 所述升降组件支撑重物时,所述底架与支承面之间的距离减少; 所述升降组件脱离工作状态时,所述底架在所述复位装置作用下回复到初始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为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为气缸或液压缸。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为两根,所述移动轮为四个,每个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均连接有一个移动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为一个,所述调整系统还包括连接件,两根所述连接杆通过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所述复位装置与所述连接件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杆分别与两个所述复位装置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设置有起升凹槽,所述连接杆位于所述起升凹槽内或所述移动轮位于所述起升凹槽内; 当所述复位装置受压时,所述底架的高度降低,直至所述底架的底面与支承面接触,此时所述连接杆抵住或接近所述起升凹槽的顶部。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起升凹槽,所述移动轮位于所述起升凹槽的外侧,所述起升凹槽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连接杆的直径,所述起升凹槽的宽度与所述连接杆的直径之差为O?10mm。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式千斤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轮位于所述起升凹槽内,所述起升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移动轮的直径,所述起升凹槽的宽度与所述连接杆的直径之差为15_50mm。
【文档编号】B66F5/00GK205590218SQ201620269648
【公开日】2016年9月21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1日
【发明人】王雪亮
【申请人】王雪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