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钻测井硬连接的形变矫正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971251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随钻测井硬连接的形变矫正工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随钻测井硬连接的形变矫正工具,包括:底盘,底盘的边缘用于与仪器外壳的环空内壁相贴合;和堵头,设置于底盘一盘面的中部处,用于插入硬连接的母针脚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随钻测井硬连接的形变矫正工具,设计简单可靠、实用性强、效率高,不仅大幅度降低了硬连接发生形变弯曲的频率、延长了硬连接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采购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时效。
【专利说明】
随钻测井硬连接的形变矫正工具
技术领域
[0001]本申请涉及石油开采设备技术,尤指一种随钻测井硬连接的形变矫正工具。
【背景技术】
[0002]随钻测井仪器串不同传感器之间的连接组合主要是通过硬连接来实现。目前,硬连接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正在加速取代传统的连接配件,例如BOX-AC等。相对于传统型的连接部件,硬连接具有以下优势:
[0003]1、操作简单:先测量待连接仪器长度,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尺寸合适的硬连接,然后装入仪器拧上四颗螺丝即可安装完毕,整个过程只需十分钟左右,与传统型相比省时近一半;
[0004]2、连接牢靠:硬连接是通过插针的方式来连接不同传感器的,与金属环接触或螺纹接触相比,可承受的压力更大,连接更牢靠;
[0005]3、使用寿命长:硬连接是采用耐冲蚀的金属材料制作的,强度大,使用年限久,而Box-AC等使用橡胶作为绝缘层,容易被冲蚀或渗入泥浆,导致绝缘不好,从而影响整串仪器井下作业;
[0006]4、维护简单:硬连接的日常维护仅需要更换针脚和O圈。传统型的连接部件维护复杂,每次使用后都需要全部拆开清洗,以及更换接触环、针脚等,而且对操作者的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确保不出现虚焊、压裂贯通线等质量不过关情形。
[0007]虽然硬连接有诸多优势,但在使用过程也常出现一个难题,就是使用时间超过一定限度后,容易发生形变、弯曲。硬连接总长约80厘米,重约7千克。在送往平台的过程中,硬连接只有一端固定,另一端悬空,由于自身重力影响,容易出现弯曲现象。达到平台后,不同仪器(传感器)将组合连接起来,仪器串的组合过程是将硬连接悬空端的母针脚与另一仪器的Cim-hanger公针脚对接起来。如果硬连接的弯曲超过一定程度,就会造成公母针脚无法有效接触,甚至会损伤硬连接或Cim-hanger,进而影响作业的顺利进行。
[0008]综上可见,有必要设计一种工具既能避免硬连接在运输途中弯曲形变,又可以矫正已经产生的形变。
【实用新型内容】
[0009]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随钻测井硬连接的形变矫正工具,解决硬连接容易形变弯曲的问题。
[0010]为了达到本申请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随钻测井硬连接的形变矫正工具,包括:底盘,所述底盘的边缘用于与仪器外壳的环空内壁相贴合;和堵头,设置于所述底盘一盘面的中部处,用于插入硬连接的母针脚处。
[0011]可选地,所述堵头的自由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安装槽。
[0012]可选地,所述堵头的自由端的端面上开设有盲孔。
[0013]可选地,所述底盘的另一盘面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滑锤的配合部。
[0014]可选地,所述配合部为螺纹孔。
[0015]可选地,所述底盘的另一盘面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多个所述减重孔沿所述螺纹孔的周向均布设置。
[0016]可选地,所述减重孔包括有四个。
[0017]可选地,所述底盘和所述堵头为一体式结构、并采用铜材质制造。
[0018]可选地,所述堵头和所述底盘均呈圆柱形状。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随钻测井硬连接的形变矫正工具,设计简单可靠、实用性强、效率高,不仅大幅度降低了硬连接发生形变弯曲的频率、延长了硬连接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采购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时效。
[0020]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申请而了解。本申请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00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0022]图1为本申请所述的随钻测井硬连接的形变矫正工具的主视结构剖视示意图;
[0023]图2为图1所示随钻测井硬连接的形变矫正工具的复式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00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6]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随钻测井硬连接的形变矫正工具。
[0027]本申请提供的随钻测井硬连接的形变矫正工具,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盘1,底盘I的边缘用于与仪器外壳的环空内壁相贴合;和堵头2,设置于底盘I 一盘面的中部处,用于插入硬连接的母针脚处。
[002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随钻测井硬连接的形变矫正工具,设计简单可靠、实用性强、效率高,不仅大幅度降低了硬连接发生形变弯曲的频率、延长了硬连接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采购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时效。
[0029]可选地,堵头2的自由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安装槽21,堵头2的自由端的端面上开设有盲孔22。
[0030]可选地,底盘I的另一盘面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滑锤的配合部,配合部为螺纹孔11,底盘I的另一盘面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12,多个减重孔12沿螺纹孔11的周向均布设置。
[0031]其中,减重孔12包括有四个。
[0032]使用时,堵头部分插入硬连接的母针脚处,底盘的边缘和仪器外壳的环空内壁贴合,从而达到预防形变和矫正形变的作用。底盘正中央有一个螺纹孔11,用来安装滑锤,拔出该工具时需使用滑锤。底盘的四周均匀分布有四个小圆减重孔12,减重孔的设计目的是减轻工具的重量,同时在特殊情况下也是拆除该工具的一种备用方法。
[0033]可选地,底盘I和堵头2为一体式结构、并采用铜材质制造。
[0034]硬连接形变矫正工具是由一个整铜块车加工而成。由于该工具结构设计简单,因此在一整铜块上车加工而成形,同时也保证了工具的可靠耐用性。考虑到该工具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划伤硬连接的内壁,必需保证硬连接密封性的完好,因此采用铜作为加工材料。铜质地较软,又具有足够的强度,因而是个合适的选择。
[0035]在使用该工具后,硬连接发生形变弯曲情形大幅减少,保障了一线作业的顺利进行,同时也节约了数十万的采购费用。
[0036]可选地,所述堵头(2)和所述底盘(I)均呈圆柱形状。
[0037]本工具使用前,在O圈的安装槽位置装入O圈(尺寸:116),然后均匀抹上O圈油,检查确认堵头端内无杂物后将该工具装入硬连接的悬空端。装入后,应确认工具底盘的边缘是否与仪器外壳环空内壁贴合,如不贴合,应再重新安装一次。
[0038]仪器串组合连接前,应切记将该工具拔取出来,以免损伤其他部件。拔出该工具要使用滑锤,工具底盘的正中央有一个安装滑锤的螺纹孔,装好滑锤后即可将该工具拔出来。
[003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随钻测井硬连接的形变矫正工具,设计简单可靠、实用性强、效率高,不仅大幅度降低了硬连接发生形变弯曲的频率、延长了硬连接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采购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时效。
[0040]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0041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42]虽然本申请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申请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申请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主权项】
1.一种随钻测井硬连接的形变矫正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I),所述底盘(I)的边缘用于与仪器外壳的环空内壁相贴合;和 堵头(2),设置于所述底盘(I) 一盘面的中部处,用于插入硬连接的母针脚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钻测井硬连接的形变矫正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2)的自由端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密封圈的安装槽(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随钻测井硬连接的形变矫正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2)的自由端的端面上开设有盲孔(22)。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随钻测井硬连接的形变矫正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I)的另一盘面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连接滑锤的配合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随钻测井硬连接的形变矫正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为螺纹孔(1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随钻测井硬连接的形变矫正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I)的另一盘面上开设有多个减重孔(12),多个所述减重孔(12)沿所述螺纹孔(11)的周向均布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随钻测井硬连接的形变矫正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重孔(12)包括有四个。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随钻测井硬连接的形变矫正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I)和所述堵头(2)为一体式结构、并采用铜材质制造。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随钻测井硬连接的形变矫正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2)和所述底盘(I)均呈圆柱形状。
【文档编号】B65D59/00GK205661834SQ201620536527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日
【发明人】余文钦, 林业青, 彭彦斌, 程启, 李冬军, 窦锦爱, 郑春, 李强, 余凯, 李庆伟, 吴惠文, 廖新
【申请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