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超速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971574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超速检测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超速检测装置,包括橡胶裙边、转轴和空气压力传感器,所述橡胶裙边位于外设的电梯轿厢底部边缘处一圈,所述橡胶裙边通过所述转轴与电梯轿厢转动连接,所述橡胶裙边的宽度与外设的电梯轿厢与井道壁之间的距离相适配,所述空气压力传感器位于外设的电梯井底坑的中部,所述橡胶裙边的至少一个角落处设有缺口。通过橡胶裙边在轿厢超速下降时营造相对密闭的空间,通过空气压力传感器检测由橡胶裙边制造的相对密闭空间中的空气压力,通过缺口来泄露小部分高压空气,实现对轿厢是否坠落进行检测的同时,由轿厢底部的高压空气来降低轿厢下降的速度,提高轿厢的安全性。
【专利说明】
一种电梯超速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超速检测装置。【背景技术】
[0002]从高楼层失控坠落的电梯具有很高的动能,若无吸能装置的保护将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密度的增加,高层建筑也随之急剧增多,使得高层建筑电梯的安全性也日益受到各方关注。近年来,因电梯失控坠落所致的人员伤亡事故屡见不鲜,对公众的心理造成不小的阴影。
[0003]电梯是一种以永磁同步曳引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备有箱状吊舱,广泛应用于7层以上的房屋建筑物中(根据我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中有关房屋建筑设置电梯安装的强制性标准,即七层及以上住宅或住房入口楼面距室外设计地面的高度超过16米以上的住宅,必须设置电梯),用于搭载乘客或运载货物。垂直升降电梯装备有一个轿厢,曳引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变速后带动曳引轮转动,通过曳引钢丝绳与曳引轮间的摩擦产生牵引力,进而实现轿厢在两列刚性导轨之间的升降运动,以达到运输目的。
[0004]目前,较多的安全保护装置已经在电梯的设计中有所体现,如电梯限速器、安全钳、夹绳器、电梯超载限速器、液压缓冲器以及限位开关装置等。但电梯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并牵动着公众的神经。据北青网数据显示,2015年1?7月内,全国共发生电梯事故30 起,其中27人死亡,11人受伤。事故调查发现,大多数电梯事故之肇事电梯都设计安装有安全保护设备,且安全保护装置在电梯失控坠落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然造成人员的伤亡。对事故电梯的安全设备之分析表明,安全设备只具有能量缓冲功能并无能量释放的相关功能设计考虑。即当电梯失控坠落所产生的动能仅仅被缓冲装置暂时吸收储存, 当吸收的能量大于施加的能量是,能量缓冲装置就会将所吸收的能量直接释放并放作用于电梯,这会对坠落电梯内的乘客造成二次伤害,使得伤亡的人数在第一次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多。
[0005]现有的电梯大多通过检测速度传感器或者加速度传感器来判断电梯是否降落,而且通常将速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置于井道底坑中,这种方式对速度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的精度要求和灵敏度要求高而且仅能对电梯是否超速坠落起到检测的作用,需借助外设防护装置才能对电梯的降落进行缓冲防护。【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降低轿厢降落过程速度的电梯超速检测装置。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8]—种电梯超速检测装置,包括橡胶裙边、转轴和空气压力传感器,所述橡胶裙边位于外设的电梯轿厢底部边缘处一圈,所述橡胶裙边通过所述转轴与电梯轿厢转动连接,所述橡胶裙边的宽度与外设的电梯轿厢与井道壁之间的距离相适配,所述空气压力传感器位于外设的电梯井底坑的中部,所述橡胶裙边的至少一个角落处设有缺口。
[0009]进一步的,所述橡胶裙边的材料为丁晴橡胶。[〇〇1〇]进一步的,还包括应急电源和报警装置,所述应急电源和报警装置均固定在电梯的井底坑中。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橡胶裙边与电梯轿厢转动连接,使橡胶裙边相对于电梯轿厢的转动灵敏,结构合理;橡胶裙边的宽度与外设的电梯轿厢与井道壁之间的距离相适配,则在电梯处于静止状态或者以正常速度运行时,橡胶裙边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垂或者呈向下喇叭开口状,橡胶裙边的外侧边缘与井道壁之间有间隙;在轿厢下降速度达到一定值时,橡胶裙边向上翻起张开,橡胶裙边的外侧边缘与井道壁之间接触,在轿厢底部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随着轿厢下降距离的加大,轿厢底部的压力增大,空气压力传感器感应到压力达到一定值时确定轿厢坠落,从而实现对轿厢是否坠落的检测,空气压力传感器位于井底坑的中部,防止因井底坑上部空气流动大造成的误检测,也防止因井底坑底部有积水造成空气压力传感器失效,结构合理;另外,在轿厢坠落过程中,由于轿厢底部形成先对密闭的空间,且压力逐渐增大,该密闭空间内的高压对轿厢起到支撑作用,会减缓轿厢的下降速度,在轿厢下降过程中对轿厢起到有效的缓冲作用;在橡胶裙边的至少一个角落处设有缺口,该缺口用来泄露轿厢底部的空气,防止因轿厢内空气压力过大而损坏设备或者轿厢无法降落至井底坑中,结构合理,使用安全。【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梯超速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橡胶裙边的仰视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橡胶裙边与轿厢通过转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15]标号说明:[〇〇16]1、空气压力传感器;2、橡胶裙边;4、转轴;
[0017]5、应急电源;6、报警装置;7、轿厢;8、井道壁;9、井底坑;
[0018]21、缺口。【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0]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在轿厢底部设一圈橡胶裙边在轿厢底部构造相对密闭的空间,从而用空气压力传感器来检测轿厢是否坠落,轿厢底部的高压同时可用于降低轿厢下降的速度。
[0021]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超速检测装置,包括橡胶裙边2、转轴4和空气压力传感器1,所述橡胶裙边2位于外设的电梯轿厢7底部边缘处一圈,所述橡胶裙边2通过所述转轴4与电梯轿厢7转动连接,所述橡胶裙边2的宽度与外设的电梯轿厢7与井道壁8之间的距离相适配,所述空气压力传感器1位于外设的电梯井底坑9的中部,所述橡胶裙边2的至少一个角落处设有缺口 21。
[0022]进一步的,所述橡胶裙边2的材料为丁晴橡胶。
[0023]由上述描述可知,丁晴橡胶具有耐磨的优点,可有效保证橡胶裙边2的耐磨性。
[0024]进一步的,还包括应急电源5和报警装置6,所述应急电源5和报警装置6均固定在电梯的井底坑9中。
[0025]由上述描述可知,应急电源5用于在电梯断电的情况下给所述防护装置供电,保证防护装置的正常运行;报警装置6用于对电梯运行的异常情况进行报警,起到警示作用。
[0026]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0027]—种电梯超速检测装置,包括橡胶裙边2、转轴4、空气压力传感器1、应急电源5和报警装置6,所述橡胶裙边2位于外设的电梯轿厢7底部边缘处一圈,所述橡胶裙边2通过所述转轴4与电梯轿厢7转动连接,所述橡胶裙边2的宽度与外设的电梯轿厢7与井道壁8之间的距离相适配,所述空气压力传感器1位于外设的电梯井底坑9的中部,所述橡胶裙边2的至少一个角落处设有缺口 21;所述橡胶裙边2的材料为丁晴橡胶,所述应急电源5和报警装置6 均固定在电梯的井底坑9中。[〇〇28]使用时,当电梯处于静止状态或者正常运行状态时,橡胶裙边2竖直下垂,或者橡胶裙边2与轿厢7侧壁之间有夹角,橡胶裙边2向下开口,应急电源5不供电,空气压力传感器 1实时检测轿厢7底部的空气压力;当电梯断电引起电梯轿厢7坠落时,应急电源5供电,由于电梯下降速度较快,橡胶裙边2向上翻转张开并与井道壁8接触,此时在轿厢7底部形成相对密封的空间,随着轿厢7的继续坠落,轿厢7底部空气压力升高,空气压力传感器1检测到轿厢7底部空气压力超过设定阈值,表明轿厢7目前以超速运行,报警装置6启动进行报警;随着轿厢7下降距离的增加,轿厢7底部的密闭空间的压力增大,随着该密闭空间的压力越来越大,轿厢7下降的速度越来越小,由于橡胶裙边2的三个角落设有缺口 21,一小部分高压空气从橡胶裙边2的缺口21处向外排出,保证轿厢7可以向下降落。
[002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超速检测装置,通过在轿厢7底部边缘固定一圈橡胶裙边2,使轿厢7坠落时在轿厢7底部构造一个相对密闭的空间,并通过空气压力传感器 1对轿厢7底部空气压力的检测来判断轿厢7是否坠落,轿厢7底部的高压空气可对轿厢7的坠落起到缓冲作用,橡胶裙边2的缺口 21可保证轿厢7的正常降落,橡胶裙边2与轿厢7转动连接,橡胶裙边2采用丁晴橡胶,因此,所述电梯超速检测装置不仅对电梯是否超速坠落进行检测,而且在电梯坠落的过程中对轿厢7起到缓冲作用。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电梯超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橡胶裙边、转轴和空气压力传感器,所述 橡胶裙边位于外设的电梯轿厢底部边缘处一圈,所述橡胶裙边通过所述转轴与电梯轿厢转 动连接,所述橡胶裙边的宽度与外设的电梯轿厢与井道壁之间的距离相适配,所述空气压 力传感器位于外设的电梯井底坑的中部,所述橡胶裙边的至少一个角落处设有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超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裙边的材料为丁晴 橡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超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应急电源和报警装 置,所述应急电源和报警装置均固定在电梯的井底坑中。
【文档编号】B66B5/06GK205662181SQ201620535678
【公开日】2016年10月26日
【申请日】2016年6月3日
【发明人】方钊, 林长山, 黄娥慧, 郑书河
【申请人】福建农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