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压板的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文档序号:4446514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模压板的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压板(压克力板)的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可成型出两侧具有导槽的模压板的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
传统的模压板成型装置只能用于成型如

图1中所示的模压板1,该模压板1具有面板11和面板周缘略与面板垂直的突缘12。将该种结构的模压板1用于制作招牌箱时,如图2中所示,两招牌箱21与22间需互相间隔一定距离,无法在平面上完成整体的广告设计,表现的只能是分开的图形或文字,致使产品的整体设计单调,缺少变化。
为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的模压板如图3所示,该模压板3包括有面板31及其两侧的导槽32、33,两导槽32、33设置在面板31一相对的两侧边,两导槽32、33与面板31大致平行,且两导槽32、33略呈U字型。应用时,以适当框架配合模压板3组合成模压板招牌箱,可使两相邻招牌箱上模压板的边缘能紧密地相连接,从而形成一较大的且从外观上看是整体无缝的广告面,克服了传统招牌箱所存在的缺陷。
这种两侧具有导槽的模压板3必须一次成型完成,而传统模压板的成型装置是不能用于一次成型模压板3的,必须有一种新颖的成型模压板3的装置与方法,使模压板3能一次成型。
本发明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模压板的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可自动成型两侧具有导槽的模压板,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模压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和内模;所述的上模具有上模框和两内推杆,上模框具有四个侧边,两内推杆分别设置于上模框的相对两侧边下,并能由该相对两侧边向内动作;所述的下模具有下模框及一个以上的弹性元件,下模框具有四个侧边,所述的一个以上的弹性元件设置于下模框之下;所述的内模设置于下模框内,并与下模框间距离有空隙,内模具有内模块及两外推杆,两外推杆分别设置于内模块的相对两侧边,且能由该相对两侧边向外动作。
还包括有一个以上的上推块,设置在所述的外推杆之下,在外推杆往外动作后,上推块由外推杆与内模块的空隙处往上动作。
还包括有分别用于驱动内推杆向内动作、用于驱动外推杆向外动作和用于驱动上推块向上动作的驱动元件。
所述的弹性元件是弹簧。
本发明的模压板的成型方法,将模压原料板成型为两侧具有平行导槽的模压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模压原料板加热软化;b.用一模压板成型模具将已加热软化的模压原料板模压成型为两侧具有垂直延伸面及末端为水平延伸面的形状;c.用两个互相平行的导槽成型模杆,抵压定位于经步骤b后成型的相对两侧的垂直延伸面与水平延伸面间;d.将一对平移杆设置在模压原料板两侧相对的垂直延伸面的内部,并驱动该对平移杆横向往外推移,将模压原料板两侧相对的垂直延伸面往外推挤,在两平行导槽成型模杆的定位配合下,在两侧相对的垂直延伸面上形成两平行导槽,而成型两侧具有平行导槽的模压板。
还包括有步骤e,使经步骤d处理后的模压原料板降温成型,使两平行导槽成型模杆及一对平移杆分别横向地向外及向内退离已成型后的模压原料板,取出该已成型的模压原料板。
所述的步骤d中,还在所述的一对平移杆之下设置一个以上的上推块,并在该对平移杆横向往外动作后,往上动作至该对平移杆原来所占据的空间内。
本发明的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利用两内推杆的向内动作、两外推杆的向外动作及两内推杆与两外推杆在空间位置上的设计,而能一次成型出两侧带导槽的模压板,并形成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
图1是传统模压板的结构示意2是用传统模压板制作的招牌箱的结构示意3是本发明的装置与方法所要制作的模压板的结构示意4是本发明模压板的成型装置立体分解结构示意5是本发明成型装置的内推杆往内动作及上模下压时的成型动作示意6是本发明成型装置的外推杆往外动作的模压板成型动作示意7是本发明成型装置的上推块往上动作的模压板成型动作示意8是本发明成型装置的内推杆、外推杆及上推块回复至原位置时的模压板成型动作示意9是本发明的模压板成型方法流程框1、图2及图3的说明前已述及,不再赘述。
参见图4,本发明的用于一次成型两侧具有导槽的模板的成型装置4包括上模41、下模42和内模43。
结合参见图4至图8。上模41具有一上模框411及两内推杆412、413,上模框411是四方形的具有四侧边且内部中空的模框,两内推杆412及413分别设置于上模框411的两相对侧边下,并能在驱动元件414、415、416、417的驱动下从两相对的侧边向内动作,驱动元件可以是油压缸、气压缸等。
下模42具有下模框421及八个弹性元件422、423、424、425、426(其余三个未在图中示出)。下模框421是四方形、具有四个侧边且内部中空的模框,其中两相对侧边的距离与向内动作后的上模框411的两内推杆412及413的距离相同,下模框421的另外两相对侧边间的距离约与上模框411的另外两相对侧边间的距离相同。本实施例中用弹簧作为弹性元件,且设置在下模框421的四个角落下,使下模框421在受压时可有向下移动的空间。
内模43设置在下模框421内,内模43与下模框421间设有间隔,如为d,内模43具有内模块431及两外推杆432、433。内模块431是四方形的实心模块,两外推杆432及433分别设置于内模块431的相对两侧边,该两侧边也是在上模框411两侧边对应设置两内推杆412、413的两侧边。在驱动元件如油压缸、气压缸的驱动下,两外推杆432及433能从该相对的两侧边向外动作。当下模42受压时,下模框421的水平高度与内模块431相同。
在模压板成型前,先将待成型的模压原料板放置于烤箱内加热,约加热至190℃,取出该高温待成型的模压原料板,置于内模43及下模框421之上,开始模压成型。首先,驱动两内推杆412及413往内动作,再驱动上模41往下动作下压下模42。下模42因弹簧422及423的作用,使下模框421受压往下动作,同时使置于下模框421上的高温待成型的模压原料板5顺着内模43与下模框421间的间隙d,往下形成一个与模压原料板5的面板51大约成垂直的延伸面52及53,如图5中所示。
再驱动两外推杆432及433往外动作,至两内推杆412及423之上,如图6中所示,由于两外推杆432、433的动作,使模压原料板5的面板51往外延伸,并且使垂直的延伸面52及53的上半部向外延伸,在两内推杆412、413的配合下,使垂直的延伸面52及53发生转折,而形成两导槽54及55,如图8中所示。
因两外推杆432及433的外推动作,使两外推杆432及433与内模块431之间(见图4)之间具有空隙。为避免高温模压原料板5的面板51从此空隙处下流,形成下凹或破孔,本发明的模压板成型装置4还另外设置四个上推块44、45,如图5至图8中所示,分别设置于两外推杆432与433下方四角处,当两外推杆432及433往外动作后,四个上推块44、45可由两外推杆432及433与内模块431的空隙处往上动作,如图7中所示,以避免在模压原料板5的面板51上形成下凹或破孔。
待经模压处理后的模压原料板5降温固定成型后,驱动四个上推块44及45、两个外推杆432及433、两个内推杆412及413,回复至原始位置,如图8中所示,再驱动上模41回复至原来的位置,下模42不再受压后可因弹簧的作用而回复原位,此时即可取出已成型且具有两导槽54及55的模压板。
利用上述模压板的成型装置4,依序地驱动模压板成型装置4的两内推杆412及413、上模41、两外推杆432及433,可自动地成型具有导槽54及55的模压板,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参见图9,图中示出本发明的成型流程。步骤901,将一模压原料板置于烤箱内加热使其软化;步骤902,采用一模具,如本发明的模压板成型装置4,使已加热软化的模压原料板两侧成型为具有垂直延伸面及末端为水平延伸面的形状;步骤903,采用两个互相平行的导槽成型模杆,如内推杆412、413,使它们抵压定位于经步骤902成型的模压原料板两相对侧垂直延伸面与末端水平延伸面之间;步骤904,采用一对平移杆,如外推杆432及433,并设置于模压原料板两相对的垂直延伸面的内部,驱动该对平移杆使它们横向往外推移,而将模压原料板的两相对垂直延伸面往外推挤,再以两平行导槽成型模杆作配合,而在两相对垂直延伸面上形成两平行导槽。
步骤905,采用数个上推块,如上推块44及45,并将上推块设置于一对平移杆之下,当该对平移杆往外动作后,驱动数个上推块往上动作至该对平移杆原来的空间位置处,以避免加热软化的模压原料板从平移杆原来的空间处下流,形成下凹或破孔。
步骤906,待该模压原料板降温成型后,将两平行导槽成型模杆及两平移杆分别横向地向外及向内退离该已成型的模压板,即可取下已制造完成的两侧具有两平行导槽的模压板。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功效。
权利要求
1.一种模压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下模和内模;所述的上模具有上模框和两内推杆,上模框具有四个侧边,两内推杆分别设置于上模框的相对两侧边下,并能由该相对两侧边向内动作;所述的下模具有下模框及一个以上的弹性元件,下模框具有四个侧边,所述的一个以上的弹性元件设置于下模框之下;所述的内模设置于下模框内,并与下模框间距离有空隙,内模具有内模块及两外推杆,两外推杆分别设置于内模块的相对两侧边,且能由该相对两侧边向外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压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个以上的上推块,设置在所述的外推杆之下,在外推杆往外动作后,上推块由外推杆与内模块的空隙处往上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压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分别用于驱动内推杆向内动作、用于驱动外推杆向外动作和用于驱动上推块向上动作的驱动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压板的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元件是弹簧。
5.一种模压板的成型方法,将模压原料板成型为两侧具有平行导槽的模压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将模压原料板加热软化;b.用一模压板成型模具将已加热软化的模压原料板模压成型为两侧具有垂直延伸面及末端为水平延伸面的形状;c.用两个互相平行的导槽成型模杆,抵压定位于经步骤b后成型的相对两侧的垂直延伸面与水平延伸面间;d.将一对平移杆设置在模压原料板两侧相对的垂直延伸面的内部,并驱动该对平移杆横向往外推移,将模压原料板两侧相对的垂直延伸面往外推挤,在两平行导槽成型模杆的定位配合下,在两侧相对的垂直延伸面上形成两平行导槽,而成型两侧具有平行导槽的模压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压板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步骤e,使经步骤d处理后的模压原料板降温成型,使两平行导槽成型模杆及一对平移杆分别横向地向外及向内退离已成型后的模压原料板,取出该已成型的模压原料板。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压板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d中,还在所述的一对平移杆之下设置一个以上的上推块,并在该对平移杆横向往外动作后,往上动作至该对平移杆原来所占据的空间内。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压板的成型装置及成型方法。装置包括具有上模框及两内推杆的上模,具有内模块及两外推杆的内模,和具有下模框及数个弹性元件的下模。两内推杆分别设置在上模框两相对侧边下,两外推杆分别设置于内模块的两相对侧边,内模设置于下模框内但留有间距,弹性元件设置在下模框之下。依序驱动两内推杆向内动作、上模向下动作和两外推杆向外动作,及通过两内、外推杆在空间位置上的设计而可自动成型出两侧带导槽的模压板。
文档编号B29C53/00GK1273168SQ00109370
公开日2000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31日
发明者洪福隆 申请人:高雄塑酯化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