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装置及注射方法

文档序号:4464093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射装置及注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注射装置及注射方法背景技术以往,在成形机,例如注射模塑成形机中,使在加热缸内加热的溶融树脂通过高压注射并填充模具装置的模腔空间,在该模腔空间中冷却并固化后,取出成形品。
前述注射模塑成形机由模具装置、合模装置及注射装置构成,前述模具装置具有固定模及可动模,前述合模装置具有固定台板、可动台板、合模用电机等,驱动该合模用电机,通过使可动台板相对于固定台板进退进行前述模具装置的模具的关闭、合模及开模。
另一方面,前述注射装置具有将由料斗供给的树脂加热并溶融的加热缸、用于注射溶融的树脂的喷嘴等,前述加热缸内可自由进退并自由回转地设置着作为注射部件的螺杆。并且,在注射工序中通过驱动注射用电机产生回转力,由滚珠丝杠等运动方向变换装置将回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通过使螺杆前进以从注射喷嘴注射树脂,在计量工序中通过驱动计量用电机而使其回转,并随之使其后退以进行树脂的计量。
可是,由于是通过运动方向变换装置将回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的,在回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时会发生能量损失,从而降低了注射装置的效率。
再者,由于滚珠丝杠等运动方向变换装置起到了减速机构的作用,虽然能够以小的回转力得到大的推力,但响应性降低。
此外,由于在作为驱动部的电机与作为被驱动部的螺杆之间设置了滚珠丝杠等运动方向变换装置,会产生间隙,降低了作为被驱动部的螺杆的停止位置精度。
为此,提供了一种在加热缸的后端设置作为注射用驱动部的直线电机装置,通过驱动该直线电机装置使螺杆前进的注射装置。在此情况下,螺杆与前述直线电机装置的直线电机连接,通过驱动直线电机装置,能够使螺杆直接前进。
但是,在前述结构的注射装置中,由于在计量工序中必须将通过驱动计量用电机产生的回转传递到螺杆上,需要在计量用电机与螺杆之间形成预定的回转传递系统。并且,在伴随着直线电机装置的驱动而使螺杆前进的情况下,可以使前述回转传递系统也同样地进退,因此包括螺杆的可动部分的重量较大,降低了注射装置的响应性。
此外,使用作为注射用驱动部的直线电机装置时,虽然与回转型的电机相比,响应性得到提高,但由于通过驱动直线电机装置产生的推力较小,从而由该推力使螺杆前进时产生的注射力也较小。因此,考虑加大直线电机的容量,但如果直线电机的容量加大,注射装置的该部分变大,可动件的重量增加,响应性必然降低。
此外,考虑通过减小螺杆的直径来加大注射压力,但如果螺杆的直径较小,不但螺杆的耐久性降低,可塑化能力和计量稳定性等也会降低。
发明的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解决前述现有的注射装置的问题,能够提高效率、减小体积、提高注射部件的耐久性的注射装置及注射方法。
因此,在本发明的注射装置中,具有可自由进退地被设置于缸部件内的注射部件、被驱动从而使该注射部件前进的直线电机装置、可自由回转地设置于缸部件内的计量部件、使该计量部件回转的计量用驱动装置。
在此情况下,在注射工序中,通过驱动直线电机装置能够使注射部件直接前进从而进行注射,不需要使用注射用的电机。因而,由于不需要通过滚珠丝杠等运动方向变换装置将回转运动变换为直线来使注射部件前进,能够防止能量损失的产生。其结果,能够提高注射装置的效率。
并且,在计量工序中,将来自计量用驱动装置的回转传递到计量部件,但注射部件与计量部件被独立地设置,不需要在计量用驱动装置与注射部件之间形成回转传递系统。因而,能够使注射部件与直线电机装置之间的结构简单化,因此,能够减小与注射部件、直线电机装置等结合的可动部分的重量,并且能够提高注射装置的响应性。
此外,虽然通过驱动前述直线电机装置而产生的推力较小,但由于注射部件的直径变小,能够使注射压力变大。并且,由于不需要在注射部件上形成刮板、槽等,能够提高注射部件的耐久性。
再者,由于注射部件与计量部件被独立地设置,能够使可塑化能力不依赖注射部件的耐久性从而自由地选择计量部件,并能够充分确保计量稳定性。此外,由于不使用滚珠丝杠等运动方向变换装置,不会产生间隙,能够提高注射部件的停止位置精度。并且,由于能够使注射压力充分大,直线电机的容量不需要太大。因而,能够使注射装置小型化。
在本发明的其他注射装置中,进一步将前述注射部件与计量部件设置在不同的轴上。
在本发明的另一注射装置中,进一步将前述注射部件与计量部件设置在同一轴上。
在此情况下,由于注射部件与计量部件被设置在同一轴上,能够减小注射装置在高度方向的尺寸。并且,由于能够将注射部件与计量部件收容在共用的缸部件内,能够减少用于加热缸部件的加热器的数量。进而能够减少用于构成注射装置的部件的数量。
在本发明的其他注射装置中,进一步在前述注射部件与直线电机装置之间设置检测前述注射部件前方的成形材料的压力的检测装置。并且前述注射部件、检测装置及直线电机装置被设置在同一轴上。
在此情况下,在计量工序中,由于在注射部件后退时不需要回转注射部件,能够提高由检测装置进行的背压的检测精度。此外,由于是在注射工序中使注射部件前进,在保压工序中向注射部件施加背压,不需要将回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向被设置于直线电机装置与注射部件之间的检测装置施加回转方向的力。再者,由于在同步皮带等回转传递系统中产生的张力不会传递到滚珠丝杠轴等上,能够防止由检测装置检测出张力。并且,由于不需要设置运动方向变换装置、回转传递系统等,不仅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而且注射部件、检测装置、直线电机装置等能够被设置在同一轴上,因此能够防止各部件的挠曲、弯曲、变形等对检测装置的检测的影响。
因此,由于能够提高由检测装置进行的注射压力和保持压力的检测精度,能够很好地控制背压、注射压力和保持压等。
在本发明的其他注射装置中,前述直线电机装置进一步具有可自由进退地设置的可动部件、包围该可动部件的驱动部机架、被设置在该驱动部机架上的线圈部件、与前述线圈部件相对地被设置在前述可动部件上的磁铁、以及支承前述可动部件的导向装置。
在本发明的其他注射装置中,进一步将前述线圈部件设置在驱动部机架的顶壁及底壁上。并且前述磁铁被设置在可动部件的上面及下面。
在此情况下,不需要在可动部件的上面及下面与驱动部机架之间设置导向装置,只在可动部件的侧面和驱动部件机架之间设置导向装置即可,因此能够使设置可动部件的作业简单化。另外,能够减小可动部件的尺寸,并且能够减小直线电机装置的尺寸。
并且,由于只减小可动部件的尺寸就可减轻可动部件,能够提高直线电机装置的加、减速特性。
另外,在柱塞式的注射装置中,必须在直线电机装置的上方设置螺杆缸,但由于能够减小直线电机装置的尺寸,可以容易地将直线电机装置用作柱塞式的注射装置的驱动装置。
在本发明的其他注射装置中,前述导向装置进一步被设置在前述可动部件的侧面与驱动部机架之间。
在此情况下,由于前述导向装置被设置于可动部件的侧面与驱动部机架之间,能够减小可动部件在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的尺寸,并且能够减小直线电机装置在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的尺寸。
此外,即使伴随直线电机装置的驱动,在驱动部机架上发生热膨胀,在各导向装置中,也能够由滑块可靠地保持导轨。因而,不仅能够使可动部件顺利地进退,而且还不会向导向装置施加负荷。
另外,由于不需要在可动部件的左右侧面上设置磁铁,可容易地将可动部件设置为磁性的中立状态。因而,可以减小施加在导向装置上的负荷,并且能够提高导向装置的耐久性。
此外,由于前述导向装置被设置在可动部件的侧面与驱动部机架之间,通过调整滑块的位置,能够调整可动部件在高度方向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其他注射装置中,前述导向装置被设置在前述可动部件的下面与驱动部机架之间。
在此情况下,由于前述导向装置不是被设置于可动部件的上面与驱动部机架之间,而是被设置于可动部件的下面与驱动部机架之间,能够减小可动部件在高度方向的尺寸,进而能够减小直线电机装置在高度方向的尺寸。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注射装置中,前述导向装置被设置在前述可动部件的上面与驱动部机架之间。
在此情况下,由于前述导向装置不是被设置于可动部件的下面与驱动部机架之间,而是被设置于可动部件的上面与驱动部机架之间,能够减小可动部件在高度方向的尺寸,进而能够减小直线电机装置在高度方向的尺寸。
在本发明的其他注射装置中,前述导向装置具有在前述可动部件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导轨,以及被安装在前述驱动部机架上、把持前述导轨的滑块。
在此情况下,由于在前述可动部件上设置导轨、在驱动部机架上设置滑块,能够减小可动部件在高度方向的尺寸,其结果,能够减小直线电机装置在高度方向的尺寸。
在本发明的另一注射装置中,在前述滑块与驱动部机架之间设置弹性装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注射装置中,前述驱动部机架具有向外方突出而成的突出片。
在此情况下,由于前述驱动部机架具有向外方突出而成的突出片,该突出片具有作为加强部件的功能,驱动部机架不会变形。因而,由于能够防止在前述可动部件的推力下产生变动,能够使注射部件稳定地前进。其结果,能够提高成形品的质量。
此外,由于前述突出片具有作为冷却部件的功能,将驱动部冷却,因而伴随直线电机装置的驱动产生的热量不会通过驱动部机架传递给加热缸。因而,能够使加热缸内的成形材料的温度稳定,能够提高成形品的质量。
在本发明的其他注射装置中,设置多个前述突出片。并且在该各突出片之间形成空气流路。
在本发明的其他注射装置中,前述驱动部机架具有侧壁。并且在该侧壁上设置用于吸引空气的冷却扇。
在此情况下,不会使伴随直线电机装置的驱动而产生的热量通过驱动部机架传递到加热缸中。因而,能够稳定加热缸内的成形材料的温度,能够提高成形品的质量。
在本发明的其他注射装置中,前述冷却扇进一步由空冷用罩体包围。
在此情况下,能够使冷却扇稳定地工作。
在本发明的其他注射装置中,前述突出片在垂直于前述可动部件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上延伸设置。
在此情况下,由于前述突出片在垂直于前述可动部件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上延伸设置,在将驱动部机架冷却后的、温度上升的空气不会被送到前方的加热缸的周围。因而,能够进一步稳定加热缸内的成形材料的温度,能够进一步提高成形品的质量。
在本发明的其他注射装置中,具有检测前述可动部件的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
在本发明的其他注射装置中,前述位置检测装置被设置于前述驱动部机架外。
在此情况下,由于位置检测装置被设置于驱动部机架外,不会受到因驱动直线电机装置而产生的热量及加热器的热量的影响使位置检测装置时而膨胀、时而收缩,不仅能够提高位置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而且能够容易地进行位置检测装置的维护、管理。此外,不需要在驱动部机架内保证空间,能够减小直线电机装置的尺寸。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注射装置中,前述位置检测装置具有被固定在前述驱动部机架上的第1检测元件、以及被安装在前述可动部件上的第2检测元件。
此外,在本发明的另一注射装置中,在前述驱动部机架上形成贯通部。并且,前述第2检测元件被安装在贯通前述贯通部并向驱动部机架外突出、并沿驱动部机架延伸的托架上。
在本发明的注射方法中,通过由计量用驱动装置使计量部件回转,将被供给到缸部件内的成形材料熔融并向计量部件的前方输送,蓄积在注射部件的前方,同时注射部件由于成形材料的压力而后退。并且,通过驱动直线电机装置使前述注射部件前进,将蓄积的成形材料注射。
此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注射方法中,通过检测装置检测由前述注射部件传递的成形材料的压力。并且,根据前述成形材料的压力进行背压的控制。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注射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直线电机装置的要部的横剖面图,图3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直线电机装置的要部的纵剖面图,图4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直线电机装置的要部的第1横剖面图,图5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直线电机装置的要部的放大图,图6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直线电机装置的俯视图,图7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直线电机装置的要部的第2横剖面图,图8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直线电机装置的要部的横剖面图,图9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直线电机装置的要部的放大图,图10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直线电机装置的纵剖面图,图11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直线电机装置的纵剖面图,图12为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直线电机装置的纵剖面图,图13为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直线电机装置的横剖面图,图14为本发明第7实施例的注射装置的正视图。
发明的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注射装置的正视图,图2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直线电机装置的要部的横剖面图。
在图1中,41为作为成形机台的注射模塑成形机的机架,在该注射模塑成形机机架41的上面设置有注射装置43、未图示的模具装置及未图示的合模装置。前述模具装置由固定模及可动模构成,前述合模装置具有固定在前述注射模塑成形机机架41上的固定台板、可动台板、肘节机构及驱动该肘节机构的作为合模用的驱动装置的合模用电机,通过驱动该合模用电机使肘节机构动作以使可动台板相对于固定台板进退,进行前述模具装置的模具关闭、合模及开模。此外,在进行合模时,在可动模和固定模之间形成模腔。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合模用的驱动装置使用了合模用电机,但也可使用合模用的缸(シリンダ)。
前述注射装置43具有作为第1缸部件的加热缸47,被设置于该加热缸47前端(第1图中的左端)的注射喷嘴48,可自由进退地被设置于前述加热缸47内的作为注射部件的柱塞44,使该柱塞44进退的、作为注射用驱动部的直线电机装置49,连接于前述加热缸47的预定处、将作为成形材料的树脂熔融并供给加热缸47的作为可塑化装置的螺杆缸51等,注射装置43通过注射装置移动机构52相对于固定台板进退(向图1中左右方向移动),在前进(向图1中左方移动)时能够进行喷射。因此,前述注射装置移动机构52具有被安装于注射模塑成形机机架41上的2根导引杆71(在图1中只显示其中的一根)、可沿该导引杆自由移动地设置并支承前述直线电机装置49的滑动基座72、作为注射装置移动用的驱动装置的电机73、通过驱动该电机73而回转的作为第1变换元件的未图示的滚珠丝杠轴、被安装于前述滑动基座72上并与前述滚珠丝杠轴螺纹连接的作为第2变换元件的未图示的圆头螺母等。因而,驱动前述电机73使滚珠丝杠轴回转时,通过滑动基座72能够使注射装置43进退。此外,通过前述滚珠丝杠轴及圆头螺母构成将回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运动方向变换装置。在本实施例中,作为将回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运动方向变换装置使用了由滚珠丝杠轴及圆头螺母构成的滚珠丝杠,但也可使用滚柱式螺栓代替滚珠丝杠,该滚柱式螺栓具有作为第1变换元件的滚柱螺杆及与该滚柱螺杆螺纹连接的作为第2变换元件的滚柱螺母。
前述固定台板与支承板55通过被设置于对角线上未图示的可自由伸缩的连接杆连接,前述加热缸47在后端(图1的右端)通过支承板55支承。并且,前述螺杆缸51具有作为第2缸部件的缸体部57、连接该缸体部57的前端与前述加热缸47的连接部件58、可自由回转地被设置于前述缸体部57内的作为计量部件及可塑化部件的螺杆45、作为使该螺杆45回转的材料供给用及计量用的驱动装置的电机59等,并从朝向前述加热缸47的安装位置向斜上方延伸。在前述螺杆45的外周面上形成螺旋状的刮板,沿该刮板形成槽。此外,作为材料供给用及计量用的驱动装置,可以使用液压马达代替电机59。再者,前述柱塞44与螺杆45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相互重叠并被设置在不同轴上。
前述柱塞44通过转接器61、作为检测由前述直线电机装置49产生的注射压力、保持压力及背压的检测装置的测力计62、及作为可动支承部件的可动板64而与前述直线电机装置49的输出轴63相连接。此外,前述柱塞44、转接器61、测力计62、输出轴63、可动部件13等被设置于同一轴上。此外,作为前述检测装置,也可使用其他的测力计替代测力计62。再者,通过前述测力计62检测出的注射压力、保持压力及背压被送到未图示的控制部。另外,注射压力、保持压力及背压也可由柱塞44前方(图1中的左方)的树脂的压力进行表示。
此外,为了使前述柱塞44沿加热缸47的轴芯进退,在前述支承板55与被安装在直线电机装置49上的板65之间架设有4根导引杆66(在图1中仅示出其中2根),沿该导引杆66导引前述可动板64。
81为驱动部机架、该驱动部机架81具有顶壁91、底壁92、侧壁93,94、前壁95及后壁96。在前述顶壁91上相互平行并相对于可动部件13的移动方向成直角地形成有用于提高结构强度的同时、作为将由驱动直线电机装置49产生的热发散的多个突出片的加强肋101,其中可动部件13可自由进退(在相对于图2的纸面的外方向及内方向上移动)地被设置于驱动部机架81内。同样,在前述底壁92上相互平行并相对于可动部件13的移动方向成直角地形成有用于提高结构强度的同时、作为将由驱动直线电机装置49产生的热发散的多个突出片的加强肋103。此外,131为被设置为包围前述侧壁94、并用于冷却直线电机装置49的空冷用罩体,在该空冷罩体131上形成空气吸引口133。并且,包围前述侧壁93而设置有未图示的空冷罩体,并在该空冷罩体上形成空气排出口。在前述空气吸引口133上配备有网,在前述侧壁94的直线电机装置49的轴向上的2处安装有吸引式冷却扇142。此外,在前述侧壁93、94上相互平行并相对于可动部件13的移动方向成直角地形成有用于提高结构强度的同时、作为将由驱动直线电机装置49产生的热发散的多个突出片的加强肋102。再者,加强肋101~103构成向外突出从而形成的突出片,具有加强部件及冷却部件的功能。
以下对前述直线电机装置49进行说明。
前述直线电机装置49具有前述驱动部机架81,可动部件13,作为可自由滑动地支承并导引该可动部件13的四个导引部件的导向装置15,设置于前述驱动部机架81上、作为用于移动可动部件13的四个初级元件的线圈部件16,以及与各线圈部件16相对地被设置于前述可动部件13的上面及左右侧面上的作为次级元件的磁铁17。在前述可动部件13的前端形成输出轴63,该输出轴63通过可动板64、作为树脂压力检测装置的测力计62及转接器61而与前述柱塞44连接。此外,由前述可动部件13及线圈部件16构成直线电机。
并且,前述各导向装置15具有在可动部件13的上面及下面向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导轨33,以及在前述顶壁91的下面及底壁92的上面、与前述各导轨33相对应,沿可动部件13长度方向的多处、本实施例中为2处,设有把持前述导轨33的滑块34,图中未示出的滚珠在形成于前述导轨33与滑块34之间的滚动面上滚动。
此外,前述线圈部件16具有分别安装于前述顶壁91、底壁92及侧壁93、94上的铁芯36,以及被卷装在该铁芯36上的线圈37。在通过例如未图示的变换器产生各相的相电流、将各相电流向线圈37供给时,通过线圈部件16产生磁力线,该磁力线与磁铁17交链。其结果,在线圈部件16与磁铁17之间产生磁性的吸力及反作用力,由该吸力及反作用力对磁铁17产生驱动力,该驱动力成为可动部件13的推力,使可动部件13进退。
在前述结构的注射模塑成形机中,在计量工序时,前述控制部的计量装置进行计算处理,在驱动前述电机59使前述螺杆45回转时,从材料供给口46向缸部57内供给的树脂被熔融,沿螺杆45的槽前进,并通过连接部件58被供给到加热缸47内。其结果,在树脂的压力下,前述柱塞44后退(向图1中右方移动),树脂蓄积在加热缸47内的柱塞44的前方。此时,计量处理装置接收由前述测力计62检测出的背压,驱动直线电机装置49从而控制施加于柱塞44上的背压。此外,在前述连接部件58内设置有用于选择性连通加热缸47和缸体部57的切换阀,通过减小切换阀的开度,能够调整施加在螺杆45上的背压。
在注射工序中,前述控制部的注射处理装置进行注射处理,在驱动前述直线电机装置49使柱塞44前进时,树脂从注射喷嘴48射出,填充于前述模腔空间中。此时,注射处理装置通过前述直线电机49进行速度控制,由前述测力计62检测出由柱塞44产生的注射压力。
此外,注射工序结束时,开始保压工序,在该保压工序中,前述控制部的保压处理装置进行保压处理,驱动前述直线电机装置49控制保持压力。此时,保压处理装置接收由前述测力计62检测出的保持压力,驱动直线电机装置49,控制由柱塞44产生的保持压力。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加热缸47与缸体部57通过连接部件58被连接,同时朝向后方(图1中的右方)并列地延伸,柱塞44与螺杆45在轴向上至少部分重叠地设置,能够减小注射装置43在轴向的尺寸。并且,能够使柱塞44的从后退极限到前进极限的行程增加相应程度的长度。
此外,在注射工序中,通过驱动直线电机装置49使柱塞44直接前进,并能够进行注射,其结果,由于不需要通过滚珠丝杠等运动方向变换装置将回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以使柱塞44前进,能够防止产生能量损失。因而,能够提高注射装置43的效率。
进而,由于柱塞44与螺杆45被独立地设置,能够自由地选择可塑化能力不依赖于柱塞44的耐久性的螺杆45,并能够充分确保计量稳定性。此外,由于不使用滚珠丝杠等运动方向变换装置,不会产生间隙,能够提高柱塞44的停止位置精度。
并且,在计量工序中,由于在柱塞44后退时不需要使柱塞44回转,能够提高由测力计62进行的背压检测的精度。此外,由于是在注射工序中使柱塞44前进,在保压工序中向柱塞44施加背压,因此不需要将回转运动变换为直线运动,能够可靠地防止向被设置于直线电机装置49与柱塞44之间的测力计62施加回转方向的力。再者,由于在同步皮带等回转系产生的张力不会传递到滚珠丝杠轴等上,能够防止由测力计62检测出张力。并且,由于不需要运动方向变换装置、回转传递系统等,不仅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而且柱塞44、转接器61、测力计62、输出轴63、可动部件13等可以被设置在同一轴上,因而能够防止各部件的挠曲、弯曲、变形等对测力计62的检测的影响。
从而,由于能够提高测力计62对注射压力及保持压力的检测精度,能够良好地进行对背压、注射压力、保持压力等的控制。
此外,在计量工序中,驱动电机59而产生的回转被传递到螺杆45上,但柱塞44与螺杆45被独立地设置,不需要在电机59与柱塞44之间形成回转传递系统。因而,由于能够简化柱塞44与可动部件13之间的结构,因此能够减小柱塞44、可动部件3等可动部分的重量,进而提高注射装置43的响应性。
此外,由驱动前述直线电机装置49产生的推力较小,通过减小柱塞44的直径,能够增加注射压力。并且,由于不需要在柱塞44上形成刮板、槽等,能够提高柱塞44的耐久性。
并且,由于能够使注射压力充分大,直线电机的容量不需要太大。因而,能够使注射装置43小型化。
此外,即使柱塞44与螺杆45平行地设置,也能够得到同样的效果。
可是,由于在前述结构的直线电机装置49中,在可动部件13的上面、下面及左右的侧面上设置了磁铁17,用于设置可动部件13的作业变得复杂。
此外,在前述直线电机装置49的上方需要设置螺杆缸51,但由于在直线电机装置49中,在可动部件13与顶壁91及底壁92之间设置了导向装置15,加大了高度方向的尺寸。
在此,对能够简化用于设置可动部件13的作业,并能够减小直线电机49的尺寸的本发明的第2实施例进行说明。而且,对于具有与第1实施例相同结构的部件注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3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直线电机装置的要部的纵剖面图,图4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直线电机装置的要部的第1横剖面图,图5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直线电机装置的要部的放大图,图6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直线电机装置的俯视图,图7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直线电机装置的要部的横剖面图。
图中,49为使作为注射部件的柱塞44进退的直线电机装置,该直线电机装置49具有驱动部机架81、由该驱动部机架81包围并可在驱动部机架81内自由进退(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移动)地设置的可动部件83、设置于该可动部件83的左右侧面与驱动部机架81之间、作为支承并导引前述可动部件83并使其可自由滑动的导引装置的导向装置85、被设置于驱动部机架81的顶壁91及底壁92上、用于移动前述可动部件83的作为初级元件的线圈部件86、以及与各线圈部件86相对地设置于前述可动部件83的上面及下面的作为次级元件的磁铁87。此外,在前述可动部件83的前端(图3及图6中左端)形成输出轴63,该输出轴63与前述柱塞44相连接。
并且,前述各导向装置85具有在可动部件83的左右侧面向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导轨113,及安装于前述驱动部机架81上、在侧壁93、94的内面上、与前述各导轨113相对应地设置于可动部件83的长度方向的多处、本实施例中为2处的、把持前述导轨113的滑块114,未图示的滚珠在形成于前述导轨113与滑块114之间的滚动面上滚动。
此外,前述线圈部件86具有安装于驱动部机架81的顶壁91及底壁92上的磁芯136、以及被卷装在该磁芯136上的线圈137。在通过例如未图示的变换器产生各相的相电流、并将各相电流向线圈137供给时,通过线圈部件86产生磁力线,该磁力线与磁铁87交链。其结果,在线圈部件86与磁铁87之间产生磁性的吸力及反作用力,通过该吸力及反作用力在前述磁铁87上产生驱动力。该驱动力成为可动部件83的推力,使可动部件83直线地移动。
这样,由于不需要在可动部件83的上面与顶壁91之间及可动部件83的下面与底壁92之间设置导向装置,而只在可动部件83的左右侧面和侧壁93、94之间设置导向装置85即可,能够使设置可动部件83的作业简单化,能够减小可动部件83高度方向的尺寸。其结果,能够减小直线电机装置49的高度方向的尺寸。此外,由于不需要在可动部件83的左右侧面上设置磁铁,不需要在侧壁93、94上设置线圈部件,能够进一步减小直线电机装置49在宽度方向的尺寸。
并且,由于在可动部件83的左右侧面上设置有导轨113,在侧壁93、94上设置有滑块114,能够减小可动部件83在高度方向的尺寸,其结果,能够减小直线电机49在高度方向的尺寸。
此外,由于只使可动部件83在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的尺寸减小就可减轻可动部件83的重量,能够提高直线电机装置49的加、减速特性。
而且,在柱塞式的注射装置43(图1)中,需要在前述直线电机装置49的上方设置螺杆缸51,但由于能够减小直线电机装置49在高度方向的尺寸,可以容易地将直线电机装置49用作柱塞式的注射装置43的驱动装置。
但是,由于伴随着前述直线电机装置49的驱动向线圈137中供给相电流,在线圈137中会产生热量,随之,顶壁91及底壁92发生热膨胀。为此,为了能够吸收在顶壁91及底壁92上产生的热膨胀,在侧壁93、94中至少一方、在本实施例中是在侧壁93与导向装置85之间,设置热膨胀吸收装置145。该热膨胀吸收装置145具有贯通侧壁93并在垂直于导轨113的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滑块114螺纹连接的螺栓b1;及在侧壁93与滑块114之间的间隙中包围前述螺栓b1并在预先施加压力的状态设置的、作为弹性装置的弹簧sp,在前述侧壁93上形成用于支承前述螺栓b1并使其可自由滑动的插入孔161。此外,b2为作为用于连接侧壁94与滑块114的固定装置的螺栓。在本实施例中,在侧壁93与导向装置85之间设置热膨胀吸收装置145,但也可以在侧壁94与导向装置85之间设置同样的热膨胀吸收装置。
因而,随着直线电机装置49的驱动,顶壁91及底壁92发生热膨胀时,前述滑块114借助于弹簧sp的弹性力向可动部件83推压,充分地保持导轨113。随之,侧壁93与滑块114之间的间隙加大。此外,直线电机装置49的驱动停止、不产生由线圈137引起的热量时,顶壁91及底壁92冷却并收缩,但仍保持导轨113的前述滑块114克服弹簧sp的弹性力向侧壁93推压。随之,侧壁93与滑块114之间的间隙变小。其结果,由于在各导向装置85中,导轨113由滑块114可靠地把持,能够使可动部件83顺利地进退。
再者,为了在高度方向调整前述可动部件83的位置,在滑块114与底壁92之间设置支承滑块147,由该支承滑块147支承滑块114。此外,在滑块114与顶壁91之间设置了调整滑块148,并设置有贯通该调整滑块148的调整用螺栓b3。因而,通过改变前述支承滑块147在高度方向的尺寸,回转前述调整用螺栓b3,来改变调整用螺栓b3的下端的位置,就能够调整滑块114在高度方向的位置,并调整可动部件83在高度方向的位置。
前述导轨113相对于滑块114可在长度方向上自由滑动。并且,由于不需要在可动部件83的左右侧面上设置磁铁,能够将可动部件83以磁性的中立状态设置。因而,可以减小施加在导向装置85上的负荷,能够提高导向装置85的耐久性。
但是,在前述顶壁91上以一定螺距相互平行并相对于可动部件83的移动方向成直角地形成有提高结构强度的同时、用于散发因驱动直线电机装置49而产生的热量的多个加强肋101。同样地,在前述底壁92上以一定螺距相互平行并相对于可动部件83的移动方向成直角地形成有提高结构强度的同时、用于散发因驱动直线电机装置49而产生的热量的多个加强肋103。此外,在前述侧壁93、94上相互平行并相对于可动部件83的移动方向成直角地形成有提高结构强度的同时、用于散发因驱动直线电机装置49而产生的热量的多个加强肋。此外,在直线电机装置49的上侧与计量用电机59之间、直线电机装置49的下侧与成形机机架41之间可以形成用于冷却直线电机装置49的通风路。并且,131为被设置为包围前述侧壁94、并用于冷却直线电机装置49的空冷用罩体,在该空冷用罩体131上形成空气吸引口133(图1),在该空气吸引口133上设置有网。另外,在前述侧壁94上形成安装部141,在该安装部141上、直线电机装置49的轴向的2处安装有吸引式的冷却扇142,通过驱动作为冷却用驱动装置的未图示的吸引用电机而使该冷却扇142回转,伴随着其回转,从前述空气吸引口133吸引空气。被吸引的空气将侧壁94冷却后,由前述加强肋101、103导引,沿着在各加强肋101之间形成的空气流路及各加强肋103之间形成的空气流路向图6及图7的箭头方向流动。此外,加强肋101、103构成朝向外方突出而成的突出片,具有作为加强部件及冷却部件的功能。
在此情况下,伴随着可动部件83被移动,在驱动部机架81上施加应力,但由于在驱动部机架81上形成有加强肋101、103,驱动部机架81不会变形。因而,能够防止前述可动部件83的推力产生变动,能够使柱塞44稳定地前进(在图3及图6中向左方移动)。其结果,不仅可以提高成形品的质量,还能够减小驱动部机架81的板厚,因而,能够减小直线电机装置49的重量,并能够减小伴随直线电机装置49的驱动而产生的振动。
但是,通过驱动直线电机装置49会产生热量,而在该热量通过驱动部机架81传递到作为第1缸部件的加热缸47时,加热缸47内的作为成形材料的树脂的温度会产生变动,使成形品的质量降低。但是,由于加强肋101、103具有作为冷却部件的功能,将由冷却风扇142强制吸引的空气送到各空气流路中,使顶壁91及底壁92冷却,因此,不会使伴随直线电机装置49的驱动而产生的热量通过驱动部机架81传递到加热缸47内。因而,加热缸47内的树脂的温度不会产生变动,能够提高成形品的质量。
并且,由于前述加强肋101、103均在垂直于各可动部件83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上形成,冷却顶壁91及底壁92后的、温度上升后的空气不会被送到前方的加热缸47的周围。因而,能够进一步稳定加热缸47内的树脂的温度,从而能够进一步提高成形品的质量。
此外,由于前述安装部141被设置在侧壁94上,能够设置多个作为热输送部件的冷却扇142,以提高冷却性能。并且,由于冷却扇142被空冷用罩体131包围,并且在空气吸引口133上设置了网,能够防止灰尘、垃圾等进入空冷用罩体内。因而,能够使冷却风扇142稳定地工作。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例进行说明。对于其中具有与第1、第2实施例相同结构的部件注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8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直线电机装置的要部的横剖面图。图9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直线电机装置的要部的放大图。
在此情况下,直线电机装置49具有驱动部机架81、可在驱动部机架81内自由进退(相对于纸面在外方向及内方向上移动)地设置的可动部件83,被设置于该可动部件83的下面与驱动部机架81之间,支承并导引前述可动部件83并使其可自由滑动的两个作为导引装置的导向装置85,设置于驱动部机架81的顶壁91及底壁92上、用于移动前述可动部件83的二个作为初级元件的线圈部件86,以及与线圈部件86相对地被设置于前述可动部件83的上面及下面的作为次级元件的磁铁87。此外,在前述可动部件83的前端(图8中左端)形成输出轴63。
前述驱动部机架81具有顶壁91、底壁92、侧壁93,94和未图示的前壁及后壁。
并且,前述各导向装置85具有在可动部件83的下面在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导轨113,及在底壁92的上面、与前述各导轨113相对应地被设置于可动部件83的长度方向的多处、本实施例中为2处的、把持前述导轨113的滑块114。
在侧壁93、94中至少一方,本实施例中在侧壁93与导向装置85之间设置有膨胀吸收装置145,以吸收在前述底壁92上发生的热膨胀。该热膨胀吸收装置145具有贯通侧壁93并在垂直于导轨113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与滑块114螺纹连接的螺栓b11,及在侧壁93与滑块114之间的间隙中以包围前述螺栓b11地方式并预先施加压力的状态设置的、作为弹性装置的弹簧sp11。
在此情况下,由于不需要在可动部件83的上面与顶壁91之间设置导向装置,只在可动部件83的下面和底壁92之间设置导向装置85即可,能够使设置可动部件83的作业简单化。此外,由于不需要在可动部件83的上面与顶壁91之间设置导向装置,能够减小可动部件83在高度方向的尺寸,其结果,能够减小直线电机装置49在高度方向的尺寸。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各导向装置85设置在可动部件83的下面与驱动部机架81之间,但也可设置在可动部件83的上面与驱动部机架81之间。
在前述各实施例中,在注射工序时,需要根据作为注射部件的柱塞44(图1)的位置对柱塞44前进的速度即柱塞速度进行控制。为此,对设有用于检测前述柱塞44的位置的作为位置检测装置的位置传感器的第4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对于具有与第1实施例相同结构的部件注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10为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直线电机装置的纵剖面图。
在此情况下,检测注射部件的柱塞44的位置用的作为位置检测装置的位置传感器105设置于驱动部机架81内。前述位置传感器105具有安装于前述侧壁93的内周面的作为第1固定元件的固定件106、以及与该固定件106相对应地被安装于导轨113的预定处的作为第2固定元件的可动件107。前述固定件106具有与可动部件83的行程相等的长度,在长度方向的各滑块114间与导轨113平行地设置。并且,伴随前述可动部件83的移动,可动件107沿固定件106移动,根据可动件107相对于固定件106的相对移动量检测出可动部件83的位置,并检测出柱塞44的位置。
再者,前述滑块114通过螺栓21、22分别被安装于侧壁93、侧壁94上。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5实施例进行说明。对于具有与第1实施例相同结构的部件注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1为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直线电机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中,216为安装在前壁95上的筒状的连接部,通过该连接部216将作为第1缸部件的加热缸47固定在前壁95上。并且,在前述连接部216的预定处形成缺口部217,在该缺口部217上设置作为位置检测装置的位置传感器235。该位置传感器235具有被安装在前述连接部216的外周面的预定处的作为第1固定元件的固定件236、以及与该固定件236相对应地被安装于输出轴63预定处的作为第2固定元件的可动件237。前述固定件236具有与可动部件83的行程相同的长度,沿连接部216并在输出轴63的轴向上延伸。
但是,在前述第4实施例中,由于位置传感器105(图10)被设置于驱动部机架81内,不仅由于受到由驱动直线电机装置49产生的热量的影响而使固定件106、可动件107等时而膨胀、时而收缩,并且由于被涂布或供给于前述滚动面上的润滑油附着于固定件106、可动件107等上面,降低了位置传感器105的检测精度。
此外,由于位置传感器105被设置在驱动部机架81内,很难进行位置传感器105的维护、管理。再者,需要保证驱动部机架81内的空间来将传感器105设置于驱动部机架81内,加大了直线电机装置49的尺寸。
并且,在前述第5实施例中,由于连接部216与加热缸47相邻地形成,受到被设置在加热缸47中的未图示的加热器的热的影响,固定件236、可动件237等时而膨胀、时而收缩,降低了位置传感器105的检测精度。
为此,对能够提高位置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能够容易地进行维护、管理,能够减小直线电机装置49的尺寸的本发明第6实施进行说明。对于具有与第1、第4、第5实施例相同结构的部件注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图12为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直线电机装置的纵剖面图。图13为本发明第6实施例的直线电机装置的横剖面图。
图中,49为直线电机装置,该直线电机装置49具有被设置成可自由进退(向图12中的左右方向移动)的可动部件83,包围该可动部件83的驱动部机架81,被设置于前述可动部件83的左右侧面与驱动部机架81之间、作为支承并导引前述可动部件83并使其可自由滑动的导引装置的导向装置85,被设置于驱动部机架81的顶壁91及底壁92上的作为初级元件的线圈部件86,以及与各线圈部件86相对地设置于前述可动部件83的上面及下面的作为次级元件的磁铁17。
并且,前述导向装置85具有在可动部件83的左右侧面向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导轨113,及在前述驱动部机架81的侧壁93、94上、与前述各导轨113相对应地设置于可动部件83的长度方向的多处、本实施例中为2处的、把持前述导轨113的滑块114,未图示的滚珠在形成于前述导轨113与滑块114之间的滚动面上滚动。此外,前述滑块114分别通过螺栓b23、b24安装在侧壁93、94上。
但是,伴随着前述直线电机装置49的驱动而向线圈137中供给相电流,在线圈137中会产生热量,受其影响,顶壁91及底壁92会产生膨胀。在此,为了能够吸收顶壁91及底壁92产生的膨胀,在侧壁93、94中至少一方、本实施例中在侧壁93与导向装置85之间,即侧壁93与各滑块114之间设有包围前述螺栓b23并作为在预先施加压力的状态下被设置的弹性装置的弹簧sp21。
因而,随着直线电机装置49的驱动,顶壁91及底壁92膨胀时,侧壁93、94各自向外方偏移,但前述滑块114因弹簧sp21的弹性力向可动部件83推压,充分保持着导轨113。此外,直线电机装置49的驱动停止、不产生由线圈137引起的热量时,顶壁91及底壁92冷却并收缩,侧壁93、94各自向内方偏移,而前述滑块114克服弹簧sp21的弹性力向侧壁93推压,仍保持导轨113。
再者,为了调整前述可动部件83在高度方向的位置,在滑块114与底壁92之间设置支承滑块147,通过该支承滑块147来支承滑块114。此外,在滑块114与顶壁91之间设置了调整滑块148,贯通该调整滑块148设置有调整用螺栓b25。因而,通过改变前述支承滑块147在高度方向的尺寸、回转前述调整用螺栓b25、改变调整用螺栓b25的下端的位置,就能够调整滑块114在高度方向的位置,并调整可动部件83在高度方向的位置。
但是,例如在注射工序时,需要根据作为注射部件的柱塞44的位置来控制柱塞速度。在此,向驱动部机架81外突出地设置有用于检测前述可动部件83的位置的作为位置检测装置的位置传感器205。因此,在驱动部机架81上的前述侧壁93的与前述可动部件83高度相同的部分上,形成具有柱塞44及可动部件83的行程上加上预定余量的长度的、作为贯通部的狭缝204,该狭缝204被安装于前述导轨113上的具有“L”字状的托架208贯通。该托架208由被固定在前述导轨113上、贯通前述狭缝204并向驱动部机架81外突出的突出部p1,以及从该突出部p1的前端在垂直方向上沿前述驱动部机架81并平行于侧壁93延伸的可动件安装部p2构成。
并且,前述位置传感器205具有被固定在驱动部机架81上、被安装于前述侧壁93的外周面上的具有滑块状的形状的作为第1检测元件的固定件206,以及与该固定件206相对应地安装于前述托架208的预定处的具有杆状的形状的作为第2检测元件的可动件207。该可动件207具有与柱塞44及可动部件83的行程相同的长度,沿驱动部机架81并平行于侧壁93延伸。并且,随着前述可动部件83的移动,可动件207相对于固定件206移动,根据可动件207相对于固定件206的相对移动量检测出可动部件83的位置,并检测出柱塞44的位置。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前述可动件207通过托架208及导轨113被安装在可动部件83上,但也可在可动部件83上形成预定形状的突起,将可动件207安装在该突起上。
在本实施例中,位置传感器205具有具备滑块状的形状的固定件206,以及具备杆状的形状的可动件207,但也可由具备滑块状的形状的可动件206以及具备杆状的形状的固定件207构成位置传感器。
如此,由于位置传感器205向驱动部机架81外突出地设置,不仅不会因受到驱动直线电机装置49产生的热量及加热器的热量的影响使固定件206、可动件207等时而膨胀、时而收缩,而且不会使被涂布或供给于前述滚动面上的润滑油附着于固定件206、可动件207等上,能够提高位置传感器205的检测精度。
此外,由于位置传感器205向驱动部机架81外突出地设置,不仅容易进行位置传感器205的维护、管理,而且不需要保证驱动部机架81的空间,能够减小直线电机装置49的尺寸。
以下,对本发明的第7实施例进行说明。对于具有与第1实施例相同结构的部件注以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14为本发明第7实施例的注射装置的正视图。
注射装置43具有作为缸部件的加热缸347、设置于该加热缸347前端(图中左端)的注射喷嘴348、可自由进退(在图中左右方向上移动)地设置于前述加热缸347内的作为注射部件的柱塞44、使该柱塞44进退的作为注射用的驱动部的直线电机装置49、包围前述柱塞44、可自由回转并可自由进退地被设置在前述加热缸347内的作为计量部件及可塑化部件的螺杆345、使该螺杆回转的作为计量用驱动装置的电机359等,可通过注射装置移动机构52相对于未图示的固定台板进退,在前进(向图中左方移动)时能够进行喷射。前述加热缸347具有本体部361及被设置于该本体部361的前方(图中左方)的封口部362,在前述本体部361的轴向上的预定位置形成树脂供给口363,在该树脂供给口363上安装有料斗364。此外,前述螺杆345具有筒状的形状,以使柱塞44能够贯通其中,在螺杆345的外周面上形成螺旋状的刮板,沿该刮板形成槽。再者,前述螺杆345具有未图示的作为注射、计量切换用的驱动装置的未图示的切换用电机等,通过驱动该切换用电机,能够选择性地将螺杆345的前端置于与封口部362的内周面接触的注射位置,以及将螺杆345的前端置于仅离开封口部362的内周面一定距离的计量位置。此外,前述柱塞44与螺杆345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相互重叠,并被设置于同一轴上。
前述电机359被设置于前支承板366与后支承板367之间,具有未图示的定子、转子等,前述电机359的输出轴的前端与前述螺杆345的后端(图中右端)通过回转连接部件371连接。通过驱动前述电机359而产生的回转被传递给回转连接部件371。
前述柱塞44贯通螺杆345及回转连接部件371并向后方(图中右方)延伸,并通过转接器61、作为检测由前述直线电机装置49产生的注射压力、保持压力及背压的检测装置的测力计62、以及作为可动支承件的可动板64连接到前述直线电机装置49的输出轴63上。此外,前述螺杆345、柱塞44、转接器61、测力计62、输出轴63、可动部件13(图2)等被设置在同一轴上。
在前述结构的注射模塑成形机中,在计量工序时,未图示的控制部的计量处理装置进行计量处理,驱动前述切换用电机以将螺杆345置于计量位置,接着,在驱动电机359从而使螺杆345回转时,将由料斗364经树脂供给口363向加热缸347内供给的作为成形材料的树脂熔融,沿螺杆345的槽前进,并通过封口部362的内周面与螺杆345的前端的间隙被供给到螺杆345内。其结果,在树脂的压力下前述柱塞44后退(向图中的右方移动),树脂被蓄积在螺杆345内的柱塞44的前方。此时,计量处理装置受到由前述测力计62检测出的背压,并驱动直线电机装置49来控制施加在柱塞44上的背压。
并且,在注射工序中,前述控制部的注射处理装置进行注射处理,驱动前述切换用电机从而将螺杆345置于注射位置,接着,在驱动前述直线电机装置49从而使柱塞44前进时,树脂从注射喷嘴348射出,填充到未图示的模具装置的模腔空间中。此时,注射处理装置由前述直线电机装置49进行速度控制,由柱塞44产生的注射压力由前述测力计62检测出。
此外,在注射工序结束时,开始保压工序,在该保压工序中,前述控制部的保压处理装置进行保压处理,驱动前述直线电机装置49以控制保持压力。此时,保压处理装置接受前述测力计62检测出的保持压力,并驱动直线电机装置49从而控制由柱塞44产生的保持压力。
在此情况下,由于前述柱塞44与螺杆345被设置在同一轴上,能够减小注射装置43在高度方向的尺寸。并且,由于能够将柱塞44与螺杆345收容在共用的加热缸347内,能够减小用于加热加热缸347的加热器的数量。进而,能够减少用于构成注射装置43的部件的数量。
而且,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前述实施例,根据本发明的主旨,可以有多种变形,这些不能从本发明的范围内排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可以利用在注射模塑成形机等成形机中。
权利要求
1.一种注射装置,其特征为,具有(a)可自由进退地被设置于缸部件内的注射部件,(b)被驱动从而使该注射部件前进的直线电机装置,(c)可自由回转地被设置于缸部件内的计量部件,和(d)使该计量部件回转的计量用驱动装置。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注射部件与计量部件被设置在不同的轴上。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注射部件与计量部件被设置在同一轴上。
4.按照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为,(a)在所述注射部件与直线电机装置之间设置有检测所述注射部件前方的成形材料的压力的检测装置,(b)所述注射部件、检测装置及直线电机装置被设置在同一轴上。
5.按照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直线电机装置具有可自由进退地设置的可动部件、包围该可动部件的驱动部机架、被设置在该驱动部机架上的线圈部件、与所述线圈部件相对地被设置在所述可动部件上的磁铁、以及支承所述可动部件的导向装置。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为,(a)所述线圈部件被设置在驱动部机架的顶壁及底壁上,(b)所述磁铁被设置在可动部件的上面及下面。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导向装置被设置在所述可动部件的侧面与驱动部机架之间。
8.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导向装置被设置在所述可动部件的下面与驱动部机架之间。
9.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导向装置被设置在所述可动部件的上面与驱动部机架之间。
10.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导向装置具有在所述可动部件的长度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导轨,以及被安装在所述驱动部机架上、把持所述导轨的滑块。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为,在所述滑块与驱动部机架之间设置弹性装置。
12.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驱动部机架具有向外方突出而成的突出片。
1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为,(a)设置多个所述突出片,(b)在该各突出片之间形成空气流路。
14.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为,(a)所述驱动部机架具有侧壁,(b)在该侧壁上设置用于吸引空气的冷却扇。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冷却扇由空冷用罩体包围。
16.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突出片在垂直于所述可动部件的移动方向的方向上延伸设置。
1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为,具有检测所述可动部件的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位置检测装置被设置于所述驱动部机架外。
19.按照权利要求17或18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为,所述位置检测装置具有被固定在所述驱动部机架上的第1检测元件、以及被安装在所述可动部件上的第2检测元件。
20.按照权利要求19所述的注射装置,其特征为,(a)在所述驱动部机架上形成贯通部,(b)所述第2检测元件被安装在贯通所述贯通部并向驱动部机架外突出,沿驱动部机架延伸的托架上。
21.一种注射方法,其特征为,(a)通过由计量用驱动装置使计量部件回转,将被供给到缸部件内的成形材料熔融并向计量部的前方输送,并蓄积在注射部件的前方,随之使注射部件由于成形材料的压力而后退,(b)通过驱动直线电机装置使所述注射部件前进,将被蓄积的成形材料射出。
22.按照权利要求21所述的注射方法,其特征为,(a)通过检测装置检测由所述注射部件传递的成形材料的压力,(b)根据所述成形材料的压力进行背压的控制。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化、小型化、并提高注射部件的耐久性的注射装置。具有可自由进退地被设置于缸部件内的注射部件、被驱动从而使该注射部件前进的直线电机装置(49)、可自由回转地被设置于缸部件内的计量部件、使该计量部件回转的计量用驱动装置。在此情况下,在注射工序中,由于通过驱动直线电机装置(49)使注射部件直接前进并进行注射,能够防止产生能量的损失。其结果,能够提高注射装置(43)的效率。
文档编号B29C45/53GK1543394SQ02815970
公开日2004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13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17日
发明者葛见俊之, 金野武司, 司 申请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