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形成可变形管状塑料容器的头部构件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6559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形成可变形管状塑料容器的头部构件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管状本体和粘接在管状本体一端上的塑料头部构件构成的可变形的管状塑料容器的顶部的成形。
背景技术
大家知道用于此目的的模具包括一个冲头,该冲头具有一下端部分,该下端部分穿入位于下部的模的腔中与该模一起限定一个用于形成容器头部构件的腔;所述冲头具有一个用于与容器的管状本体精密接合的圆筒形外表面,容器的管状本体的下端设置得邻近于成形腔的边缘并穿过作为精确配合的模的圆筒形表面,以便将冲头连接于模。
容器的头部构件一般是通过在将塑料坯件插入成形腔后使冲头和模轴向地相互趋近而在成形腔中被成形,并在压力下热粘接在管状本体的下端上;或者这也可通过在静态结构中将流化的塑料注射入成形腔中完成。
按照这种方式生产由管状本体和头部构件构成的管状容器,所述头部构件通常具有一个螺纹嘴部,通过该嘴部抽取容器的内容物。
成形腔的嘴部由冲头的圆筒形表面的下端部分封闭,冲头作为精密配合与管状本体的下端一起轴向穿入模的圆筒形凹表面内。在成形过程中,当成形腔内的压力很高时,冲头和模(带有夹置的管状本体)的上述相互接合的圆筒形表面必须以其间的很小间隙配合,特别用于防止塑料材料向上渗流,这种渗流可能形成向容器空腔中突出的不合需要的丝状凸起。
因此,在相互轴向趋近阶段中冲头的向模中的插入是一种精密、关键的操作,因而这种操作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和特别的关注;另外,实际上不能消除形成上述不合需要的丝状凸起的危险。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模具。

发明内容
上述的及进一步的目的是通过在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特征的本发明实现的。
本发明的基础在于下述情形冲头包括一个设置在其圆筒形外表面上的径向变形装置,该装置沿上述圆筒形外表面的整个圆周环状延伸,并作用在容器管状本体的与模的圆筒形凹表面一致的内表面上;该装置用于占据一个正常位置和一个有效位置,在正常位置上,其外表面不从冲头的圆筒形外表面径向突出,在有效位置上,它被离心力推动,,将管状本体压在模的圆筒形凹表面上,设有用于在成形容器头部构件的过程中在离心方向上推动径向变形装置的装置。
当容器管状本体配合在冲头上时,径向变形装置被保持在其正常位置上,以便不妨碍冲头的穿入;当冲头与管状本体一起被轴向插入模的圆筒形凹表面内时,它也被保持在其正常位置上,在这种情形中也不妨碍穿入。
其后,在成形过程中,在离心方向上沿着冲头圆筒形外表面的整个圆周将容器管状本体推靠在模的圆筒形凹表面上。
按照这种方式形成一个外部密封区域,尽管在该区域内在相互接合的圆筒形表面之间存在间隙,该外部密封区域密封地、有效地密封了成形腔。
按照一个不同的实施例,上述径向变形装置在模的凹表面上设置在模内,并通过将管状本体压在冲头的相对的表面上而工作。
因此,即使在冲头和模之间存在相对较大的间隙,仍可保证成功地进行成形操作,结果使容器头部构件的成形阶段更快、更可靠而无故障。
下面借助附图详述本发明,附图以非排它的举例方式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


图1是装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模具部分的轴向剖视图。
图2是图1的放大的细部结构。
图3A,3B,3C和3D表示处于4个相续的工作阶段的图1的该模具部分。
图4A和4B表示前述附图的该模具部分的放大的细部结构,相对于径向变形装置来说,分别处于其正常位置和有效位置。
图5A和5B表示前述附图的该模具部分,相对于径向变形装置的变型实施例来说,分别处于其正常位置和有效位置。
图6A是图5A所示的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6B是相对于第二管件24的不同实施例来说,表示在图5B中横向平面VIB-VIB上截取的剖面的一部分。
图7是装有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模具部分的轴向剖视图。
图7A,7B和7C表示在三个相继的工作阶段中图7的该模具部分。
图8A和8B表示图6和7的该模具部分的放大的细部结构,相对于径向变形装置来说,分别处于其正常位置和有效位置。
图9是图8A的前视图。
图10类似于图2,是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放大的细部结构。
图11A和11B表示图10的该模具部分的放大的细部结构,相对于径向变形装置来说,分别处于其正常位置和有效位置。
图12类似于图2,是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放大的细部结构。
图13是图12的平面XIII-XIII上的剖面图。
图14A和14B表示图12的该模具部分的放大的细部结构,相对于径向变形装置来说,分别处于其正常位置和有效位置。
待生产的塑料容器50包括一个管状本体51和一个粘接在管状本体51的一端上的头部构件52;管状本体是在前一阶段中形成的,而头部构件52在该模具中形成并同时粘接在管状本体51上;最后,管状本体51的另一端在其后的一个阶段中被封闭。
通常,头部构件52具有一个螺纹嘴部,通过该嘴部抽出内容物。
所述模具包括一个冲头10,该冲头具有一个外部管件11和一个在管件11内的一个共轴的内部本体。外部管件11的外表面11’是圆筒形的,作为精密配合,用于接合容器的管状本体51,容器的管状本体在借助冲头的轴向穿入的过程中,在冲头2上被拉制。
内部本体12包括一个端部13,该端部从外部管件11的下端轴向向下突出,并且具有一个向着轴线总体向下会聚的下部凸表面。
在图示实施例中,冲头10具有一个下部封闭的内部轴向腔,在该腔中设有一个内部共轴管15,以便限定一个内腔16’和一外环形外腔16”;为了冷却冲头,在内腔16’中设有(任何公知类型的、图中未画出的)冷却装置。
在冲头10的横向表面上,在离开冲头下端预定距离处设有径向向外突出的一个环17,该环用于管状本体51的上端的对接构件,以便确定其轴向位置。
在冲头10下面且与其共轴地设有一个(公知类型的、在图中只是示意画出的)模30,该模具有一个凹表面31’,该凹表面与冲头端部13的下表面13’一起限定一个用于成形容器的头部构件52并将其压粘在管状本体51的下端上的腔F。
具体来说,上述表面13’和31’被适当地成形,以便在头部构件52上形成一个管状螺纹嘴部52’;为此目的,端部13的下端14被一个轴向圆筒形芯部33封闭和接触,该芯部可密封地通过模30内设置的一轴向孔34滑动,(图中未画出的)适当的装置向上推动芯部33,芯部通常从孔34向上伸出一相当大的距离,并且当冲头10接合模30时,被端部13接触后向下移动。
一个圆筒形凹表面32’与模30的凹表面31’配合工作,圆筒形凹表面32’在模30的凹表面31’的上方,作为其上缘的延伸部,通过轴向穿入,作为精密配合,接纳冲头的圆筒形外表面11’的下端及容器的管状本体51的下端。在表面32’的上方并与其相邻也设有一个截锥形表面35’,用作冲头10穿入的导入部分。
按照本发明,冲头包括一个径向变形(膨胀)装置,设置在其圆筒形外表面11’上,沿着该表面11’的整个圆周环状延伸,以便作用在容器的管状本体51的与模30的圆筒形凹表面32’相符合的内表面上。
在图1,2、4A和4B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径向变形装置设置在一个环形腔21中,该环形腔在冲头的外部管件11内形成,并通入圆筒形外表面11’。
由实用和结构上的原因,冲头的外部管件11在轴向上被分成在纵向上并列的三部分,环形腔21部分地在下面的部分111中、部分地在中间的部分112中形成。径向变形装置包括一个挠性构件22,由一个弹性体材料的套筒构成,其轴向剖面在纵向上相对地窄而长,它被设置得靠近环形腔21的打开侧。套筒22的外表面通常不从环形腔21伸出(见图4A),套筒22在径向上由两个环形边缘211锁紧,一个环形边缘是上边缘,另一个是下边缘,它们在轴向上向环形腔21内部突出。
借助设置在管件11的中间部分内的管道231,以及内部的第二管道232,环形腔21与(公知类型的、未在图中示出的)用于输送加压流体(特别是空气)的装置连通,套筒22被布置成在将加压流体送入腔21后在轴向平面内挠曲。
因此,套筒22占据正常位置,在该位置上,腔21不被加压,套筒外表面不从冲头的圆筒形外表面径向突出(见图4),并且套筒22在加压流体已被送入腔21时占据一个有效位置,在该位置上,它在离心方向上受压,从而压靠在管状本体51上,这又压迫模的圆筒形凹表面32’(见图4B),在容器的头部构件52成形过程中就处于这种状态。
上述挠性环状构件22的横剖面最好包括一个向模的相对的表面突出的较大直径的中间部分(见图5A和5B)。在环形腔21成形操作中最初未被加压,因而径向变形装置保持在其正常位置上。
最初,容器的管状本体51与冲头10分离,借助容器管状本体51的轴向运动而在冲头的圆筒形表面11’上被拉制(见图3A),而冲头则在整个成形操作中保持静止。当径向变形装置处于其正常位置上时(见图4A),套筒22不形成对冲头穿入的阻碍。
弹性体材料的一个环,其质量限定用于产生容器头部构件52的预定坯料,该环然后被插入模30的腔中,其后模30立即被向上移动(见图3B)。
在下一阶段(见图3C),冲头10的下端与容器管状本体51的下端一起穿入模30的腔中,径向变形装置总是处于其正常位置上,因而不形成对冲头下端(与管状本体51的下端一起)在圆筒形凹表面32’内的轴向穿入的阻碍,一旦这种穿入完成,压缩空气被送入腔21,因而使套筒22挠曲,在离心方向上被推动,从而将管状本体51压在模的圆筒形凹表面32’上(见图4B)。在这个阶段中(也如图1和2所示),由于模和冲头的相互趋近,环55也受压缩,由于处于糊状中,因而完全填充成形腔F,使容器头部构件52成形,并借助热成形同时粘接在容器管状本体52的下端;同时,套筒22在冲头圆筒形表面11’和圆筒形凹表面32’之间形成环形屏障,密封地、有效地封闭了成形腔F,以便防止塑料的渗流,从而防止在容器50内形成不合需要的丝状凸出。
在下一阶段中,模30从冲头10向下移开,容器50被从冲头缩回(见图3D)。
在图4A和4B所示的实施例中,套筒22通过直接地接触管状本体51而起作用,而在图5A和5B所示的变型实施例中,一个外部环形金属带24与所述弹性体材料的套筒22配合工作,该金属带可在径向上弹性膨胀,位于套筒22外侧,通过与管状本体51接触而起作用。环形金属带24用于通常地将套筒容纳在腔21内(见图5A)。在压缩空气被送入腔21中时,套筒22挠曲,在离心方向上被推动,使带24径向膨胀,从而将管状本体51压在模的圆筒形凹表面32’上(见图5B);在这种情形中,边缘211未被提供,腔21完全通向相对的模。
在图6A所示的类型中,外部环形带24被一个斜的T形切口中断,其两端彼此接近。
在图6B所示的类型中,外部环形带24被中断,其两端242重叠并相互接触。
在图6-9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径向变形(膨胀)装置在进入的冲头10和模30的腔的相互轴向趋近后工作。所述径向变形装置包括一个可在径向上膨胀的、弹性的柔韧材料(如钢)制成的基本平的、通常为波状的环形构件25,其轴向剖面在径向上延伸;以及一个径向环形腔26,设置在冲头10内,通入其圆筒形外表面11’内,其轴向尺寸可变。
在图8A和9所示的实施例中,可膨胀的构件25沿其圆筒形剖面存在波浪形状,或者波浪形状可沿其轴向剖面延伸。
在这个实施例中,冲头10包括两个在轴向上可相对移动的部分第一部分由一个内部管件12a限定,第二部分由一个具有上述圆筒形外表面11’的外部管件11a限定。所述两个部分11a和12a可在轴向上彼此相对移动。
内部管件12a与端部13为整体,端部13从外部管件11a的下端轴向向下突出,端部的下表面13’与模30的凹表面31’一起限定了成形腔F。
外部管件11a在其下端具有一个朝下的径向环形表面41,而内部管件12a具有一个朝上的径向环形表面42,该表面面对另一径向表面41,并与其有一短的距离,所述表面41和42形成径向环形腔25的上、下表面(具体请参阅图8A、8B和9)。内部管件12a在其上端具有一个较大直径部分,限定了一个朝下的肩部44,该肩部与设置在外部管件11a上的相应肩部43接触。两个肩部43和44之间的接触可防止内部管件12a从外部管件11a向下缩回;上述两肩部相互的几何关系使得当它们接触时,环形腔26的轴向尺寸(该轴向尺寸是最大的)在处于其正常构造,即,被释放时(见图8A)可容纳环形构件22。
腔26用于容纳环形构件25,使其外周缘通常不从腔向外突出,并且在冲头10向模30的腔轴向趋近后进行的头部构件52的成形过程中,能够将其轴向尺寸减小得引起环形构件25的压缩,因而其离心膨胀可将容器的管状本体51压靠在模的圆筒形凹表面32’上(见图8B)。
外部管件11a是固定的,具体来说,是与进行操作的机器的结构的固定部分(图中未画出)牢固结合。对比而言,内部管件12a可相对于外部管件11a在一正常位置和一缩回位置之间轴向滑动一个短的距离,在上述正常位置上,肩部43和44相互接触,端部13从外部管件11a伸出至最大程度,在上述缩回位置上,内部管件12a已经最大程度地再次进入外部管件11a,腔26的轴向尺寸减至最小值。
在成形操作中,如前面对第一实施例的描述那样,在冲头的圆筒形外表面11’上拉制容器的管状本体51之后,以及在将一个弹性体材料的环(其质量限定了用于形成容器的头部构件52的预定坯料)插入模30的腔内以后,使冲头10和模30彼此趋近。
肩部43和44最初是相互接触的,环形腔21具有其最大轴向尺寸,可膨胀的构件25处于其松释的(因而是波浪形的)构形中。
当模30向着冲头10上升以压缩腔F内的弹性体环55时(如图7A,7B,7C的位置顺序所示),腔F的轴向尺寸减小(直至达到最终的尺寸,在该尺寸时环55的材料完全填充了腔)。
同时,上升的模30的推力借助环55的材料的反作用使端部13向上移动;这使环形腔26被轴向压缩,从而使可膨胀的环形构件25被压缩,结果使其在离心方向上膨胀,从而以其外周缘将容器的管状本体51压靠在模的圆筒形凹表面32’上(见图8B)。这个动作受助于下述情形构件25的内周缘与腔26的轴向内壁接触,且构件25只能在离心方向上膨胀。因此,构件25抵靠圆筒形凹表面32’,形成一个环形屏障,密封地、有效地封闭成形腔F,以便防止塑料的渗流,从而防止在容器50内形成不合需要的丝状凸起。
图10,11A和11B所示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径向变形装置设置在一个环形腔61内,该环形腔设置在模30内,通向其圆筒形外表面32’。具体来说,所述装置通过直接接触容器的管状本体51而起作用,并呈弹性体材料的套筒62的形式(与第一实施例的套筒22类似)其截面在纵向上相对较窄而长。
该套筒62设置得封闭环形腔61,其外表面通常不从环形腔61伸出,即,不超出圆筒形表面32’的直线;另外,在将加压流体送入腔61时,套筒62在轴向平面内挠曲,直至它将管状本体51压靠在冲头10的相对的圆筒形表面11’上;与此相关,环形腔61经由管道63连接于加压流体输送装置(图中未画出)。其操作类似于对第一实施例所作的描述环形腔61最初未被加压,因而径向变形装置保持在其正常位置上;当它处于其正常位置上时(见图11A),套筒62不形成冲头10下端及容器管状本体51下端通过圆筒形凹表面32’在轴向上穿入模20的腔的障碍。一旦这种穿入已经发生,压缩空气就被送入腔61,使套筒62挠曲,并在离心方向上动作,以便将管状本体51压靠在冲头10的圆筒形表面11’上(见图11B)。因而在冲头圆筒形表面11’和圆筒形凹表面32’之间,套筒22形成一个环形障碍,从而密封地、有效地封闭成形腔F,以便防止塑料材料的渗流,从而防止在容器50内形成不合需要的丝状凸起。
在图10-11B所示的实施例中,挠性的环形构件62通过直接接触容器的管状本体51起作用,并借助两个环形边缘611在径向上被锁紧,这两个环形边缘一个在上部,另一个在下部,在轴向向上伸向环形腔21的内部,从而其外表面通常不从环形腔21伸出(见图11A)。其横截面包括一个较大直径的中间部分,向冲头的相对的表面突出,并插在边缘611之间,直至与圆筒形表面31’齐平。
在与第二实施例(图6-9)相似的第四实施例(图12-14B)中,径向变形装置在进入的冲头10和模30的腔相互轴向趋近后工作。在这种情形中,径向变形装置也包括一个可在径向上变形的环形构件65,以及一个径向环形腔66,该环形腔设置在模30内,并通入其凹表面32’,以便容纳所述环形构件65,使其内周缘通常不从环形腔66突出,上述变形构件65由于进入的冲头10和模30的腔相互轴向趋近而在径向上收缩,以便将管状本体51压靠在冲头的相对的表面上。
在图12-14B所示的实施例中,上述环形腔66设置在模30内,具有一个向着冲头10向下倾斜的表面66’。可收缩的构件65最好是弹性很好的钢制成的,其圆周被一个横向切口中断,其外表面65’是倾斜的,以便与腔66的倾斜表面66’配合。
冲头10也包括可牢靠地随其移动的邻接装置72,以便跟随进入的冲头10和模30的腔的相互轴向趋近,沿腔66的倾斜表面66’向下移动可收缩的构件65,从而使构件65向着冲头10的相对的表面径向收缩。
详细来说,腔66向上通入模30的朝上的上部水平表面68。在环65的顶部有多个(在图13中为6个)小的垂向推动器69,围绕冲头10以规则方式有角度地分布,以其上端放置在环65的顶部上。推动器69插入垂向轴线的适当的孔71a,在轴向上可以滑动,这些孔设置在一个环71内,所述环固定在上表面68上并围绕着环形腔66。如果被松释,环65在上表面68上方轴向向外伸出一定距离(见图14A),直至它触及一个设置在环71内的挡块,以便抬升推动器69,其上端从孔71a沿向上的方向向外伸出。
一个邻接环72刚性地与冲头10一起抵靠推动器69,将其向下推动一定距离。
在成形操作中,按照与对第一实施例所作描述类似的方式,在冲头的圆筒形外表面11’上拉制容器管状本体51之后,以及在将一个弹性体材料55的环(其质量限定用于产生容器的头部构件52的预定坯料)插入模30的腔之后,使冲头10和模30相互趋近。
环65处于松释构形,因而在径向上并不超过圆筒形表面32’突出。因此,环65并不妨碍冲头10的下端及容器管状本体51的下端经由圆筒形凹表面32’沿轴向穿入模30的腔。
当冲头继续其穿入时,邻接环72借助推动器69向下推动环65,借助相互接合及滑动的倾斜表面65’和66’,环65通过向心方向的突出而使其直径收缩,从而将管状本体51压靠在冲头10的圆筒形表面11’上(见图14B)。因此,套筒22在冲头10的圆筒形表面11’和圆筒形凹表面32’之间形成一个环形屏障,密封地、有效地封闭了成形腔F,以便防止塑料材料的渗流,从而防止在容器50内形成不合需要的丝状凸起。
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许多实际上和应用性质上的修改而并不超出本发明构思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成形可变形管状塑料容器的顶部的模具,所述容器包括一个管状本体(51)和一个粘接在管状本体(51)的一端上的塑料的头部构件(52),所述模具包括—一个冲头(10),该冲头具有一个作为精密配合接合容器管状本体(51)的外表面(11’)和一个从圆筒形的外表面(11’)的下端轴向突出的端部(13),以及—一个模(30),该模用于与冲头的下部表面(13’)一起形成一个用于成形容器的头部构件(52)的腔(F),所述模(30)具有一个凹表面(32’),该凹表面用于通过轴向穿入,作为精密配合而接纳冲头的圆筒形外表面(11’)的下端及容器管状本体(51)的下端,所述头部构件(52)在成形腔(F)内被成形,并在成形腔内被压力粘接在管状本体(51)的下端上,其特征在于冲头(10)/模(30)包括一个设置在外表面(11’)/凹表面(32’)上的径向变形装置(22,25,62,65),所述径向变形装置沿上述表面的整个圆周环形延伸,并用来占据一个正常位置和一个有效位置,在所述正常位置上,其外表面不从冲头的圆筒形外表面(11’)/模具(30)的凹表面(32’)径向突出,在上述有效位置上,它被沿着离心/向心的方向推动,将管状本体(51)压靠在模具/冲头的相对的表面上,设有在容器头部构件(52)的成形过程中用于在离心/向心方向上推动径向变形装置(22,25,62,65)的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变形装置设置在一个在冲头(10)内的环形腔(21)中,通向冲头的圆筒形外表面(11’),并呈一个挠性环形构件(22)的形式,该环形构件设置得封闭环形腔(21),但是,其外表面通常不从环形腔(21)突出,所述环形构件(22)由于加压流体被送入环形腔(21)而在轴向平面内变形,直到它将管状本体(51)压靠在模(30)的相对的表面(32’)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的环形构件(22)通过直接接触容器的管状本体(51)而起作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的环形构件呈弹性体材料的套筒的形式,其截面在纵向上相对较窄而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的环形构件(22)的横截面包括一个向着模具的相对的表面突出的较大直径的中间部分。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一个第二金属套筒(24)与所述挠性的环形构件(22)配合工作,所述第二金属套筒可在轴向平面内弹性挠曲,并夹置在管状本体(51)和弹性体材料套筒(22)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变形装置包括一个弹性柔韧材料的通常呈波形的环形构件(25),其轴向剖面在径向上延伸;以及一个设置在冲头(10)内并通入其圆筒形外表面(11’)的径向环形腔(26),其轴向尺寸可变,并用于容纳所述环形构件(25),使环形构件(25)的外周缘通常不从环形腔(26)突出,所述环形腔(26)在头部本体(52)的成形过程中能减小其轴向尺寸,从而引起环形构件(25)被压缩而在离心方向上膨胀,因而它将管状本体(51)压靠在模的圆筒形凹表面(32’)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冲头(10)包括两个在轴向上可彼此相对移动的部分,第一部分(12a)与端部(13)牢固连接并具有一个朝上的径向表面(42),第二部分(11a)提供所述圆筒形外表面(11’)并具有一个朝下的径向表面(41),所述径向表面(41,42)彼此面对,限定所述径向环形腔(26)的上、下表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变形装置设置在一个在模具(30)内的环形腔(61)中,通向其圆筒形凹表面(32’),并呈挠性环形构件(62)的形式,该环形构件(62)设置得封闭环形腔(61),但是其外表面通常并不从环形腔(61)突出,所述环形构件(62)由于加压流体送入腔(61)而在轴向平面内变形,直至它将管状本体(51)压靠在冲头的相对的表面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的环形构件(62)通过直接接触容器的管状本体(51)而起作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的环形构件(62)呈弹性体材料的套筒形式,其剖面在纵向上相对较窄而长。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挠性的环形构件(62)的横截面包括一个向着冲头的相对的表面突出的直径较大的中间部分。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径向变形装置包括一个可在径向上膨胀/收缩的环形构件(25,62),以及一个设置在冲头(10)/模(30)内并通入外表面(11’)/凹表面(32’)的径向环形腔26,66),用于容纳所述环形构件(25、65),使环形构件的外/内周缘通常不从环形腔(26,66)突出,所述可膨胀/收缩的构件(25,65)由于进入的冲头(10)和模(30)的腔相互轴向趋近而膨胀/收缩,从而将管状本体(51)压靠在模/冲头的相对的表面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膨胀的构件(25)是挠性的弹性体材料制成的环形的、平的,通常呈波形,其轴向尺寸在径向上延伸,其轴向尺寸是可变的,所述环形腔(26)被设置成在头部构件(52)的成形过程中减小其轴向尺寸,从而使可膨胀的构件(25)被压缩而引起离心方向上的膨胀,以便将管状本体(51)压靠在模的凹表面(32’)上。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腔(66)设置在模(30)内,并具有一个向着冲头(10)向下倾斜的表面(66’),—所述可变形的构件(65)具有一个与所述腔(66)的倾斜表面配合的倾斜外表面(65’),以及—所述冲头包括牢固随其移动的邻接装置(72),以便跟随进入的冲头(10)和模(30)的腔的相互轴向趋近而沿着腔(66)的倾斜表面(66’)向下移动可变形的构件(65),从而使构件(65)向着冲头(10)的相对的表面径向收缩。
全文摘要
模具包括一个冲头(10),该冲头具有用于作为精密配合而接合容器管状本体(51)的外表面(11′),以及从圆筒形外表面(11′)的下端轴向突出的端部(13),一个模(30)与冲头的下表面(13′)一起形成一个使容器头部构件52成形的腔(F);模(30)具有一个凹表面(32′)以借助轴向穿入作为精密配合而接纳冲头圆筒形外表面(11′)的下端及容器管状本体(51)的下端。头部构件(52)在成形腔(F)内被成形。按照本发明,冲头(10)包括径向变形装置(22,25,62,65),设置在外表面(11′)上,沿该表面的整个圆周环形延伸,以便作用在容器管状本体(51)上,并布置成占据正常位置和有效位置,在正常位置上,其外表面不从冲头圆筒形外表面(11′)的径向突出,在有效位置上,它沿离心方向被推动,以便将管状本体(51)压靠在模的相对的表面上,设有在容器头部构件(52)成形过程中在离心方向上推动径向变形装置(22,25,62,65)的装置。
文档编号B29C31/00GK1602240SQ02824810
公开日2005年3月30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01年12月12日
发明者斯特凡诺·贝尔加米, 泽诺·祖法 申请人:萨克米-伊莫拉机械合作社-股份有限合作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