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仿真石材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4429401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聚氨酯仿真石材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石材,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用聚氨酯仿真石材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材因其由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和经久耐用的品质而广泛应用与建筑装饰和饰品。由于天然石材直接开采难度大,开采的尺寸规格有限,成才率低,成本高,并且采集天然石材会破坏自然资源,因此使天然石材的应用大大受到限制。目前,市场上的仿真石材,采用水泥加水、石粉、颜料、粘接剂,或者用不饱和聚酯加上固化剂、石粉、颜料混合成浆料后注于硬模中,固化得到仿真石材产品。虽然仿真石材有成才率高,成本低,尺寸规格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生产的优点,但因在仿真石生产过程需要使用大量的粘接剂或固化剂,使仿真石材天然石料的毛细管通道堵塞,改变仿真石材中天然石材的本色,另外目前市场中的仿真石材,还普遍有切割性较差,可塑料性差,重量大,增加了建筑物承重等缺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常温固结的石材及其制备方法”专利号为01138342.9,虽然其常温固结的石材有与天然石材完全相同的物理特征,并且制作工艺简单,有能耗低,利于环保的优点,但是同样有切割性较差,可塑料性差,重量大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氨酯仿真石材。本发明采用聚氨酯做成泡沫体,可以大大地减轻聚氨酯仿真石材的重量,其保温隔热性能好,可塑料性强,化学稳定性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优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聚氨酯仿真石材的制备方法,采用软模立体图案转移技术制备本发明所述仿真石材,其产品的规格、外观和色彩可以任意变化,有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仿真石材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其中A组分的成分为聚醚多元醇、硅油、一氟三氯甲烷、水、三乙烯二胺、辛酸亚锡、五甲基二乙烯三胺,各成分的重量份为分子量5000为聚醚多元醇82~88份;分子量12000为聚醚多元醇2~3.5份;分子量3000为聚醚多元醇3~5.2份;硅油0.5~1.2份;一氟三氯甲烷3.2~5.6份;水0.15~0.35份;三乙烯二胺0.55~1.1份;辛酸亚锡0.003~0.01份;五甲基二乙烯三胺0.1~0.55份;B组分为二异氰酸酯;A∶B=1∶(0.9~1.25)本发明石材优选的技术方案是A组分各成分的重量份为分子量5000为聚醚多元醇85份;分子量12000为聚醚多元醇2.6份;分子量3000为聚醚多元醇4份;硅油1.6份;一氟三氯甲烷4.2份;水0.25份;三乙烯二胺0.8份;辛酸亚锡0.065份;五甲基二乙烯三胺0.32份;B组分为二异氰酸酯;A、B组分的配比为A∶B=1∶1.03。
采用软模立体图案转移技术,取组分A,20~30℃下搅拌30分钟;加入组分B,搅匀;注入模内,模内物料固化后即得产品。
本发明采用聚氨酯为原料将聚氨酯做成泡沫体(PU泡沫材料),其仿真材料的产品质量轻,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和减轻建筑物的承重负荷,导热系数为0.0174W/m.K,其导热系数在目前建筑装饰材料为最低,由于本仿真材料可以大幅度提高建筑物的保温节能性能,经检测其节能指标能达到50~65%,技术性能达到“DB22/T365-2003”G《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的标准,因此保温隔热性能好。
本发明材料化学稳定性好,可以抗日晒雨淋和温差变化,耐弱酸碱腐蚀。由于本发明材料无需粘接剂和水泥砂浆,无有害物质溢出,不污染环境,室内、外的建筑装饰均可使用。
本发明采用软模立体图案转移技术,在软模面上喷涂硅油隔离剂,便于固化后的仿真石材物料与软模的分离,使得制备的仿真石材不会因为形状的不规则而脱模困难。然后在软模型腔的内表面喷涂彩色颜料,用PU泡沫材料填充在软模型腔中形成仿真石材,软模型腔的内表面的颜料通过粘合与高压作用,渗进仿真石材,颜料融合在仿真石材的表面形成彩色艳丽的表面层。因此本发明有仿真石材的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的优点。
本发明采用软模立体图案转移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油漆在仿真石材表面的附着力,并且可以在同一产品的表面通过喷涂不同色彩,形成表面有多种色彩的组合仿真石材。
本发明有天然石材的质感和手感,试用后反映良好。
本发明所述制剂分子量为5000的聚醚多元醇由绍兴恒丰聚氨酯公司生产,产品名称为聚醚多元醇,纯度为工业纯。
分子量为12000聚醚多元醇由上海高桥化工公司生产,产品名称为聚醚多元醇,纯度为工业纯。
分子量为3000聚醚多元醇由绍兴恒丰聚氨酯公司生产,产品名称为聚醚多元醇,纯度为工业纯。
硅油、一氟三氯甲烷、三乙烯二胺、辛酸亚锡、五甲基二乙烯三胺、二异氰酸酯均采用市售的工业纯产品。
隔离剂采用深圳立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同名产品。


图1为本发明模具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模内漆的转印的工艺流程图。
图中,1为箱体,2为软模,3为造型面,4为型腔,5为箱盖,6为上模,7、7′为锁具。
具体实施例方式
实施例用表1中的配方,按照下列方法,可得到本发明所述的仿真石材
单位克(或千克)

按照表1中的配方,取组分A,20~30℃下搅拌30分钟,然后加入组分B,搅匀,得到液态仿真石材物料。
参见图1。仿真石材的软模立体图案转移技术1.软模的制作A)根据产品的大小、形态的要求,选择一块天然石材进行人工造型制成天然石材模型。
B)天然石材模型造型面3向上放在模具箱体1的型腔4中,石材模型造型面多个互不相连的造型凸出面,形成石材装饰面。
C)向型腔内灌注合成橡胶,灌注的合成橡胶高度大于天然石材模型的高度10MM。
D)合成橡胶完全固化后,将合成橡胶与天然石材模型上剥离,得到软模2。其软模型腔内的造型面上具有和石材模型造型面对应的下凹面。由于采用合成橡胶制造软模,使得软模造型表面硬度≤邵氏A30度。
2.模内漆的转印A)将软模造型面向上放置,用喷枪将隔离剂(硅油)均匀地喷涂在软模的造型面上。
B)再向软模造型面均匀地喷涂颜料,颜料可以采用油漆等,软模的造型面中可以喷涂不同的颜料,可以使同一产品的表面有多种色彩的组合。
C)自然条件下油漆表干后,将软模造型面向上放置在箱体的型腔4中,所述型腔4的内腔大于软模的外部150~200mm,关闭箱盖5并将锁具7与7′扣合锁紧。将已经制备好的液态仿真石材物料,用高压浇注机注入模具内并完全充满型腔。
D)待液态仿真石材物料完全固化后,由于上模的形状与型腔的上面吻合,关闭箱盖,箱盖上的上模6将仿真石材物料压紧在软模造型面上,在高压和粘合作用下,将软模造型面上的油漆转移到仿真石材上。
E)15分钟后打开箱盖,将仿真石材与软模分离,即可得到彩色仿真石材。模内漆的转印的工艺流程参见图2。
2.测试结果本发明所述仿真石材,经测试其性能如下表所述

结论通过本发明方法制得的仿真石材板具有重量轻、抗日晒雨淋、化学稳定性好、色彩及形状丰富、有天然石材的质感和手感、导热系数低,保温节能的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聚氨酯仿真石材,其特征在于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其中A组分的成分为聚醚多元醇、硅油、一氟三氯甲烷、水、三乙烯二胺、辛酸亚锡、五甲基二乙烯三胺,各成分的重量份为分子量为5000聚醚多元醇 82~88份;分子量为12000聚醚多元醇 2~3.5份;分子量为3000聚醚多元醇 3~5.2份硅油 0.5~1.8份一氟三氯甲烷 3.2~5.6份水 0.15~0.35份三乙烯二胺 0.55~1.1份辛酸亚锡 0.003~0.01份五甲基二乙烯三胺 0.1~0.55份B组分为二异氰酸酯;A、B组分的配比为A∶B=1∶(0.9~1.2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仿真石材,其特征在于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其中A组分的成分为聚醚多元醇、硅油、一氟三氯甲烷、水、三乙烯二胺、辛酸亚锡、五甲基二乙烯三胺,各成分的重量份为分子量为5000聚醚多元醇85份;分子量为12000聚醚多元醇 2.6份;分子量为3000聚醚多元醇4份硅油 1.6份一氟三氯甲烷 4.2份水0.25份三乙烯二胺0.8份辛酸亚锡 0.065份五甲基二乙烯三胺 0.32份B组分为二异氰酸酯;A、B组分的配比为A∶B=1∶1.03。
3.制备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仿真石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软模1)取已造型的天然石材模型,造型面向上放进模具箱体的型腔内;2)向型腔内灌注合成橡胶,灌注的合成橡胶高度大于天然石材模型的高度;3)合成橡胶完全固化后,剥离合成橡胶与天然石材模型,得到软模;B软模图案转移1)在软模型腔的内表面均匀地喷涂隔离剂,然后喷涂颜料;2)颜料自然干后,将软模型腔面向上放进箱体的型腔中;C向箱体的型腔内注入液态聚氨酯仿真石材物料,关闭锁紧带有上模的箱盖,待物料固化后,取出软模,即得到聚氨酯仿真石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仿真石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聚氨酯仿真石材物料按下列步骤制备取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分A,20~30℃下搅拌30分钟;加入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分B,搅匀,形成液态聚氨酯仿真石材物料。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仿真石材,它由A组分和B组分组成,其中A组分的成分各成分的重量份为分子量5000、12000、3000的聚醚多元醇分别为82~88份、2~3.5份、3~5.2份;硅油0.5~1.2份;一氟三氯甲烷3.2~5.6份;水0.15~0.35份;三乙烯二胺0.55~1.1份;辛酸亚锡0.003~0.01份;五甲基二乙烯三胺0.1~0.55份;B组分为二异氰酸酯;A∶B=1∶(0.9~1.25)。本发明采用聚氨酯做成泡沫体,可以减轻聚氨酯仿真石材的重量,保温隔热性能好,化学稳定性好,采用软模立体图案转移技术制备所述仿真石材,其产品的规格、外观和色彩可以任意变化,有利于环境保护、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文档编号B29C39/26GK101077926SQ200710078680
公开日2007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7月3日 优先权日2007年7月3日
发明者汪武扬 申请人:重庆博奥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