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定位孔设计的模具制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36393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定位孔设计的模具制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具有定位孔设计的模具制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定位孔的模具制品,特别是指一种使定位孔兼具有拔模
容易性及可达到装配精度要求的模具制品。背景技术
第一图是说明传统上在一模具制品5上形成有一凹孔50的概略示意图。所述模具 制品5通常由一上模具61及一下模具62所构成的一模具组6制成,藉由上模具61与下模 具62以一固定的开合方向60相互对合后,两者内部恰可形成与模具制品5外观形状相同 的模穴,再将材料注入模穴内,待材料冷却硬固后即可得到模具制品5,而为了在模具制品 5上得到一凹孔50的构造,通常的作法是在上模具61上设有一呈柱状的心形611,使得在 上模具61与下模具62相互对合后,心形611可位于模穴当中,待材料充满模穴并硬固后, 心形611的位置恰可在模具制品5上形成凹孔50的形状。 但由于模具制品5在制作过程中为了考虑上模具61与下模具62分离时的拔模容 易性、或者为了考虑模具制品5顶出的顺利,一般心形611的外表面在开合方向60上的面 并不会全然与开合方向60呈平行,而是与开合方向60具有倾斜2。至3°的斜面型态,此 等角度称的为拔模角,可使得上模具61、下模具62与模具制品5彼此易于分离。同理,由于 具有拔模角的缘故,心形611连接在上模具61内壁面的一端的直径或宽度较大、而远离上 模具61内壁面的另一端的直径或宽度则相对较小,使心形611概呈一锥形,当上模具61与 下模具62分离时,心形611会因此较容易与模具制品5脱离而不会形成干涉,但另一方面, 模具制品5所产生的凹孔50则会相对于呈锥形的心形611而构成一锥形孔的型态。 然而如第二图,当此一锥形的凹孔50与一柱体51配合而作为一定位孔使用时,除 非柱体51刻意制作成与凹孔50相同锥度的锥形,否则以一般非模制的加工方法(如车制) 所制成的柱体51、其任何一处的断面皆相同的情况下,柱体51与凹孔50的配合皆会具有相 当大的余隙产生,使得柱体51在凹孔50内形成松配合的状况,若无其它辅助固定装置使柱 体51定位在凹孔50内时,一旦柱体51或凹孔50受力时,将会使柱体51在凹孔50内产生 左右晃动及相互碰撞的情况,进而造成异音的发生,在组装配合的精度上形成困扰,而即使 辅以螺丝固定虽可稍微减轻其程度,但在长久使用下仍无法避免晃动及异音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具有兼顾拔模容易及定位孔设计的 模具制品的模具制品。于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定位孔设计的模具制品是用以定位一柱体, 该模具制品包含有一本体及一贯穿本体的定位孔,本体具有一第一面及一与第一面相反的 第二面,而定位孔则以一假想轴心线方向连通第一面与第二面,使得柱体得以组装于定位 孔内,而定位孔在本体上形成有一第一内侧壁面及一第二内侧壁面,第一内侧壁面是由第 一面朝定位孔的假想轴心线倾斜地向第二面方向延伸,以形成一在第一面上的拔模用的推 拔斜面,而第二内侧壁面则是由第二面朝定位孔的假想轴心线倾斜地向第一面方向延伸,以形成一在第二面上的拔模用的推拔斜面,并使得第一内侧壁面与第二内侧壁面相接而形 成有一向定位孔内突出的凸缘,第一内侧壁面或第二内侧壁上更进一步设有复数个与柱体 保持所需配合余隙的肋部,藉该等肋部的限制作用而使得柱体与定位孔具有所需的配合精 度。


第一图是一种习知具有凹孔设计的模具制品与一上模具与一下模具的侧面示意 图。 第二图是第一图的模具制品的凹孔与一柱体的组合示意图。 第三图是本实用新型的具有定位孔设计的模具制品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第四图是该较佳实施例与一模具对应关示意图。 第五图是该较佳实施例与一柱体配合时的示意图。 第六图是该较佳实施例应用于一模具制品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本体 100…假想轴心线 101…第一面 102…第二面 10…定位孔 11…第一内侧壁面 12…第二内侧壁面 13…凸缘 14…肋部 140…接触面 2…柱体 3…模具组 31…上模具 311…上心形 32…下模具 321…下心形 322…凹部 4…模具制品 41…框架 410…定位孔 42…显示部 43…枢接件 431…柱体 5…模具制品 50…凹孔[0038] 51…柱体 6…模具组 60…开合方向 61…上模具 611…心形 62…下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第三图、第四图及第五图,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制品的一较佳实施例是包含一 本体1及至少一贯穿本体1的定位孔IO,使得定位孔10可供一柱体2插置于内。 本体1及在本体1上所形成的定位孔10为一模具所制成的模具制品,使得本体1 具有一位于上方的第一面101及一与第一面101相反而位于下方的第二面102,而定位孔则 以一假想轴心线100方向连通第一面101与第二面102以贯穿本体1。 由于定位孔10在本体1上构成孔洞的结构,使得定位孔10内侧面形成有一接近 第一面101的第一内侧壁面11及一接近第二面102的第二内侧壁面12,第一内侧壁面11 是由第一面101向第二面102方向延伸并逐渐倾斜地接近定位孔10的假想轴心线100,而 第二内侧壁面12则是由第二面102向第一面101方向延伸并逐渐倾斜地接近定位孔10的 假想轴心线IOO,使得第一内侧壁面11与第二内侧壁面12在定位孔10内相接而形成有一 向定位孔10内突出的凸缘13,此外,第二内侧壁面12上更进一步设有复数个平均分布在第 二内侧壁面12上且突出于第二内侧壁面12的肋部14,各肋部14均具有一面朝向假想轴 心线100且平行假想轴心线100方向延伸的接触面140。如第四图所示,定位孔10内侧的 第一内侧面11与第二内侧面12的设计主要用意在配合一模具组3的制作上所需,如前述 一般,模具组3包括有一上模具31与一下模具32,使得上模具31与下模具32相互对合后 可形成一与本体1形状相同的模穴,而上模具31设有一上心形311,下模具32则设有一与 上心形311对接的下心形321,在上模具31与下模具32对合后,上心形311与下心形321 恰构成定位孔10内的形状,因上模具31与下模具32分别在本体1的第一面101及第二面 102上进行拔模时所需,上心形311与下心形321的外表面分别具有特定的拔模角度,因此 形成本体1上的定位孔10后,对应上心形311的部份形成斜面状的第一内侧壁面ll,而对 应下心形321的部份则形成斜面状的第二内侧壁面12,而在上心形311与下心形321分模 面的处并相对形成凸缘13,另外,在下心形321的周壁上进一步平均分布地设有复数个凹 部322,故在凹部322处可对应形成定位孔10内的肋部14,而虽然肋部14的接触面140并 没有如第二内侧壁面12—般具有拔模角度,但由于肋部14在第二内侧壁面12上所占的面 积并不大,因此对于下心形321脱离定位孔10内时并不会造成干扰,如此,在上模具31与 下模具32分离时,上心形311与下心形321不会与本体1产生干涉而可顺利拔模。 再如第五图,当柱体2自本体1的第一面101以定位孔10的假想轴心线100方向 插置进入定位孔10内而形成配合状态时,第一内侧壁面11的倾斜形状首先具有导引柱体2 进入定位孔10的效果,而定位孔10内部在凸缘13部份的内径可设计成相当于柱体2的外 径,而肋部14突出于第二内侧壁面12上的接触面140亦配合柱体2的外径而可接触柱体2 的表面,意即定位孔10在凸缘13处的内径以及肋部14的接触面140位置均可对应柱体2
5的外径加以控制在一定的配合精度以内,使得柱体2受到复数个肋部14以及凸缘13的限 制,造成柱体2不易在定位孔10内产生大幅度的偏位,相较于习知因模具拔模角所产生的 锥形孔在配合上不理想的情况而言,本实用新型的定位孔10设计不但保有拔模上的容易 性,更兼顾定位孔10在配合精度上的所需,而不需再对定位孔10进行二次加工。再者,第 二内侧壁面12上所设置肋部14的数目及位置,可视实际设计上的情况而定,肋部14数量 越多时,定位效果较佳,但过多的肋部14亦会影响拔模的容易度。故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 施例中,于第二内侧壁面12上以相隔90度的间隔均匀配置四个肋部14。另外在实务上,上 心形311的拔模角度概与一般模具设计相同而采用大约2。的拔模角,使得对应产生的第 一内侧壁面11亦与假想轴心线100具有2°的倾斜,而下心形321因具有肋部14的设计, 其拔模角可较一般设计稍大而采用2。 6°较佳,使得对应产生的第二内侧壁面12亦与 假想轴心线100具有2。 6°的倾斜以更利于拔模,为便于说明,图上的拔模角度是以较 为夸张的表现方式,以期能突显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所在。此外,由于第一内侧壁面11作为 导引结构,而第二内侧壁面12作为定位结构,因此第二内侧壁面12的高度较佳设计成大于 第一内侧壁面11的高度。 另如第六图所示,基于上述定位孔10的设计可应用于一模具制品4上,而模具制 品4通常包括一主机部(图中未详示)、一显示部42及二同时连接主机部与显示部42的枢 接件43,主机部具有一采用模具制品形式的框架41,而显示部42则用以容纳液晶屏幕(图 未示),藉枢接件43分别连接在框架41与显示部42相对应的一侧上,使得显示部42可相 对于主机部呈可枢转的状态。其中,枢接件43上设有一呈突出状的柱体431,而框架41上 则在特定处利用上述设计形成具有凸缘以及肋部的定位孔410,使得枢接件43的柱体431 可密合地插置于定位孔410内而不偏位,再藉由螺栓将枢接件43分别锁固在框架41及显 示部42上,故在模具制品4的使用上,因枢接件43的柱体431与定位孔410具有较高的配 合精度,使得枢接件43在转动时不易产生柱体431与定位孔410内壁相互碰撞的异音,且 柱体431与定位孔410因不易产生相对运动的特性,亦可使得枢接件43较不易松脱,相较 于习知模具制品因拔模角所产生的定位孔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模具制品的定位孔410在成 形时即可具有相当良好的配合精度,并可免除模具制品进一步对定位孔410进行加工的步 骤,亦可因此降低二次加工的成本。
权利要求一种具有定位孔设计的模具制品,所述模具制品包括一主机部、一显示部及至少一同时连接所述主机部与所述显示部并使其相互呈枢转状态的枢接件,所述主机部具有一模具制品的框架,所述框架具有一第一面及一与所述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所述框架上则设有至少一以一假想轴心线方向连通所述第一面与所述第二面以贯穿所述框架的定位孔,而所述枢接件则具有一呈突出状的柱体,使得所述框接件的柱体得以组装于所述定位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在所述框架上形成有一第一内侧壁面及一第二内侧壁面,所述第一内侧壁面是由所述第一面朝所述定位孔的假想轴心线倾斜地向所述第二面方向延伸,以形成一在所述第一面上的拔模用的推拔斜面,而所述第二内侧壁面则是由所述第二面朝所述定位孔的假想轴心线倾斜地向所述第一面方向延伸,以形成一在所述第二面上的拔模用的推拔斜面,使得所述第一内侧壁面与所述第二内侧壁面相接而形成有一向所述定位孔内突出的凸缘,所述第二内侧壁面上更进一步设有复数个与所述枢接件的柱体保持所需配合余隙的肋部,藉所述等肋部的限制作用而使得所述枢接件的柱体与所述定位孔具有所需的配合精度。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定位孔设计的模具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壁面 的断面斜度是与所述假想轴心线呈2。夹角为较佳。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定位孔设计的模具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侧壁面 的断面斜度是与所述假想轴心线呈2。至6°夹角为较佳。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定位孔设计的模具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是配合所 述枢接件的柱体断面形状而与所述柱体具有一定的配合余隙。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定位孔设计的模具制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侧壁面 均匀配置有四个肋部。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定位孔设计的模具制品,其中,所述第二内侧壁面的高度 大于所述第一内侧壁面的高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定位孔设计的模具制品,包含有一本体及一贯穿本体的定位孔,定位孔在本体上形成有一第一内侧壁面及一第二内侧壁面,第一内侧壁面是朝定位孔内倾斜,以形成一拔模用的推拔斜面,而第二内侧壁面亦朝定位孔内倾斜,以形成一另一方向拔模用的推拔斜面,使得第一内侧壁面与第二内侧壁面相接而形成有一向定位孔内突出的凸缘,第一内侧壁面或第二内侧壁上更进一步设有复数个与一柱体保持所需配合余隙的肋部,藉所述等肋部的限制作用而使得柱体与定位孔具有所需的配合精度。
文档编号B29C33/44GK201467587SQ200920047499
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17日
发明者徐飞 申请人:昆山美和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