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壳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灯壳的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019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灯壳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灯壳的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灯壳及具有该灯壳的灯以及制造该灯壳 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照明领域,为了实现一定的光学效果,通常会将某些光学特征附加于灯, 如在灯壳上添加棱镜、在LED (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光源上添加透镜、或者 在灯管周围添加反射器,等等。为了支撑这些添加的特征,往往需要额外的机械机构。这种 额外的机械机构使得灯的制造和组装过程变得更复杂,另外,对于容差控制也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发明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关于本发明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 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发明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发明的关 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 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灯壳和具有该灯壳的灯,其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机械结构,并能 够实现一定的光学效果,如增强灯的照度、改变光源发出的光的分布等等。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灯壳,该灯壳包括透光部,还包括从所述透光 部向内伸出、且与所述透光部形成为一体的反射部。该反射部能够将光源发出的光反射透 过透光部。所述反射部的向内伸出的端部与透光部的端部是分离的。也就是说,所述反射部 的不面向光源的那一侧的表面与所述透光部的内侧表面是成一定角度的,即反射部的不面 向光源的一面不是覆盖在透光部的内侧表面上的。可选地,所述灯壳可以为条形灯壳。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透光部和所述反射部可以 是采用双色塑料挤出工艺一体成形的。可选地,所述透光部和所述反射部还可以是采用双色注塑工艺或者其他适当的工 艺一体成形的。可选地,所述反射部可以包括支撑层和反射层。所述支撑层可以采用与所述透光 部相同的材料制造,而所述反射层可以采用反光材料制造。可选地,所述反射部可以是相对于光源对称或者不对称设置的。可选地,所述反射部的面向光源的一面(反光面)可以为平面,或者可以为任何曲可选地,所述反射部的面向光源的一面(反光面)的相切平面与光源的安装面的 夹角可以为从约10°至约90°的范围内的任意值。可选地,所述透光部可以是用透明或光漫射材料制造的。所述反射部是用反光材料制成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灯,包括用于安装光源的底座,还包括上述的 任一种灯壳。所述灯壳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色塑料挤出工艺,用于制造上述的条形灯 壳,其中,将所述灯壳的透光部和反射部一体成形。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双色注塑工艺,用于制造上述的任一种灯壳, 其中,将所述灯壳的透光部和反射部一体成形。


本发明可以通过参考下文中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描述而得到更好的理解,其中在所 有附图中使用了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者相似的部件。所述附图连同下面的 详细说明一起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且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而且用来进一步举例说明本 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和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优点。在附图中图I(A)是示出了一种现有技术的灯壳的示意性透视图;图1 (B)和图1 (C)分别是示出了具有图1㈧所示灯壳的LED灯管的示意性透视 图;图2㈧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灯壳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B)是示出了图2(A)所示的灯壳的横截面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灯壳的横截面的示意性截面图;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灯壳的横截面的示意性截面图;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灯壳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图6(A)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灯壳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图6 (B)是示出了图6 (A)所示的灯壳沿着虚线AA’剖开的示意性截面图;图7及图8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灯壳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以及图9㈧和图9⑶分别是具有图2 (A)和2⑶所示的灯壳的LED灯管的示意性透 视图和示意性横截面图。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附图中的各个部件仅仅是为了简单和清楚起见而示出 的,而不是按比例绘制的。例如,附图中某些部件的尺寸可能相对于其他部件放大或缩小 了,这是为了有助于提高对本发明实施例的理解。
具体实施例方式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进行描述。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 在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然而,应该了解,在开发任何这种实际实施 例的过程中必须做出很多特定于实施方式的决定,以便实现开发人员的具体目标,例如,符 合与系统及业务相关的那些限制条件,并且这些限制条件可能会随着实施方式的不同而有 所改变。此外,还应该了解,虽然开发工作有可能是非常复杂和费时的,但对得益于本公开 内容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种开发工作仅仅是例行的任务。在此,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发明,在附图中 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装置结构和/或部件,而省略了与本发明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图KA)示出了一种常规灯壳110,图I(B)和图I(C)分别是示出了使用灯壳110 的LED灯管。图1 (B)和图1 (C)所示的LED灯管分别包括灯壳110、底座部分120以及LED 光源130。灯壳110安装在底座部分120上,并且LED光源130安装在底座部分120上。在 这种结构中,如果要添加光学特征例如反光装置,则需要添加额外的机械结构来固定这种 反光装置。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灯壳210。其中,图2A示出了灯壳210的示 意性透视图,而图2(B)示出了灯壳210的示意性横截面。如图2所示,灯壳210包括透光部211和反射部213。透光部是透明或者光漫射的, 能够使得灯内光源发出的光透过。反射部213从透光部211向内伸出,其面向光源的一面 为反光面,能够将光源发出的光反射透过所述透光部。利用该反射部,能够增强灯的照度, 还能够改变光源发出的光的分布。例如,LED光源发出的光通常是发散的,而通过利用反射 部能够将光聚集于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另外,该反射部213与透光部211是形成为一体的, 因此,不需额外的机械机构来固定该反射部。这样,能够在实现上述光学效果的同时简化灯 的制造和组装工艺。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反射部的不面向光源的那一侧的表面与透光部的内侧表面 是分离的。反射部是从灯壳的外部轮廓(在图2中,透光部构成灯壳的外部轮廓)向内突出 的部分,换言之,向内伸出的反射部的端部与透光部的两个端部是分离的。从灯壳的横截面 来看,以反射部作为分界,透光部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面对反射部的反光面(反射部 的面向光源的一面),而第二部分面对反光面的背面(即反射部的不面向光源的那一面)。 透光部的第二部分的内侧表面与反射部的不面向光源的一面是成一定角度的,即反射部的 不面向光源的一侧的表面与透光部的第二部分的内侧表面是分离的。作为一个示例,透光部和反射部可以用塑料来制造,比如PC (Polycarbonate,聚碳 酸酯)材料、PMMA (Polymethylmethacrylate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也称作Acrylic (亚克 力))材料等,这里不一一列举。透光部和反射部采用不同材质的塑料,例如,透光部可以用 透明材料或者光漫射材料制造,而反射部可以用反光材料(例如在透明材料中加入色粉而 形成的材料等)来制造。例如,可以通过双色塑料挤出工艺来制造所述灯壳。图2中示出的灯壳是条形的 (或管形的),所示出的透光部和反射部也是条形的。这种灯壳即可以采用双色塑料挤出工 艺来制造,使得透光部和反射部能够一体成形。应理解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双色塑料挤出 设备和工艺来制造所述灯壳,例如,可以首先根据需要提供制造灯壳所需的塑料(透光部 和反射部采用不同的材料),然后,根据灯壳的横截面轮廓(如图2-5所示的横截面)来设 置挤出口,再利用相应的挤出工艺挤出所需灯壳,这里不作详述。又如,还可以采用双色注塑工艺来制造上述灯壳,使得包括反射部的灯壳一体成 形。应理解,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双色注塑工艺和设备来制造所述灯壳,例如,根据灯壳的 结构(如图2-8所示的灯壳)来设置相应的模具,利用该模具执行注塑工艺,最后取出模 具,这里也不加以详述。应理解,根据本发明的上述和下文中将描述的实施例的灯壳不局限于上述的双色 塑料挤出和双色注塑工艺,而是可以采用其他任何适当的制造工艺来制造,例如热压工艺、熔合工艺等等,这里不一一详述。作为另一示例,透光部还可以采用其他透明或者光漫射材料来制造,例如玻璃等, 在这种情况下,反射部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如塑料)来制造。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先采用 适当的工艺来制造玻璃的透光部,然后,采用熔合工艺形成与透光部一体的塑料反射部。图3示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灯壳的横截面。图3所示的实施例与图2所示的实 施例类似,包括透光部311和反射部313。不同之处在于,图3所示的灯壳的反射部313包 括两层,即支撑层313-1和反射层313-2。例如,支撑层313-1可以采用与透光部311相同 的材料制造,而反射层313-2可以采用反光材料制造。例如,可以先利用单色或双色塑料挤 出工艺或者注塑工艺将透光部与支撑层一体成形,然后再利用热压工艺将反光材料与支撑 层层压为一体,从而形成与支撑层和透光部一体化的反射层。另外,图2所示的灯壳的反射部213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部分,而在图3所示的灯 壳中,反射部313不是对称设置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反射部设置为对称或者设置为不 对称的,以获得不同的光学效果,这里不作限定。在图2和图3所示的灯壳中,反射部的反光面被示出为一个平面。在其他实施例 中,该反光面还可以是任何曲面形状。图4示出了其反射部的反光面为凹曲面的灯壳的一 个实施例。与图2或图3所示的示例相似,图4所示的灯壳410包括透光部411和与透光 部形成为一体的反射部413,不同之处在于反射部413的反光面是一个凹形曲面。应理解,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灯壳中,反射部的反光面并不限于上述以及下 文将示出的具体形状。对于不同形状的灯壳,为了实现不同的光学效果,可以采用不同形状 的反光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反射部的反光面设置为任何适当的曲面(如凹或凸的抛物 面或其他形状的曲面)或者设置为平面,这里不一一列举。在上述实施例中,灯壳的反射部都是连续的一个整体。在另一实施例中,还可以根 据实际需要,将反射部设置为断续的多个部分。例如,图5示出了这样的一个实施例。图5 所示的灯壳510与图3或图4所示的灯壳310或410类似,即包括透光部511和与透光部 511形成为一体的反射部513。不同之处在于,该反射部513不是连续的,而是包括多个断 续的部分,每个部分都是与透光部形成为一体的。例如,在灯壳内设置多个光源的情况下, 每个部分可对应于一个光源。这样可以减轻灯壳的重量。作为另一示例,反射部513的每 个部分还可以具有相对于光源与其对称设置的对称部分(图中未示出),以获得不同的光 学效果。作为一个示例,可以首先采用双色塑料挤出工艺形成透光部511和作为一个连续 的整体的反射部,然后采用适当的工艺将反射部的不需要的部分去掉,以形成包括多个断 续的部分的反射部513。作为另一示例,还可以采用双色注塑工艺将透光部511以及包括多 个断续的部分的反射部513 —体成形。图9 (A)是示出了具有如图2 (A)和2 (B)所示的灯壳的灯的结构的示意性透视图; 而图9(B)示出了图9(A)所示的灯的横截面。如图9 (A)和9 (B)所示的灯包括灯壳210、底座220和光源230。灯壳210包括透 光部211以及与透光部形成为一体的反射部213。该灯壳210与图2所示的相同,这里不再 重复。如图9所示,灯壳210(的透光部)与底座220接合在一起,并且光源230安装在底 座220上。灯壳210的反射部213可以将光源发出的光反射透过透光部211。作为一个示 例,反射部213可以是不透明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灯内的电线和/或除光源之外的其他电子元器件放置于反射部213不面向光源的那一边,即放置于反射部213与底座220之 间,使得灯的外观更加整洁、美观。如图9B所示,设反射部213的相切平面与安装光源的平面之间的夹角用θ来表 示。根据实际需要,该夹角θ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至90°之间的任何适当的数值。优选 地,夹角θ可以取从约10°至约90°之间的任意值,如约10°、15°、20°、…45°、50°、 55°、60°、-75°、80°、85°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该夹角θ的取值不同,经反射部 213反射后的光的分布范围也不同。因此,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该夹角的值。图9所示的光源230可以是LED,具体地,图9所示的灯可以是包括多个LED的LED 灯管。但应理解,根据本发明的灯壳可以应用于其他任何类型的光源,而并不局限于这些具 体的实施例。另外,如图9所示的灯中包括多个光源230。在一些实施例中,具有根据本发 明的实施例的灯壳的灯还可以仅包括一个光源230。图2-5所示的灯壳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的。应理解,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灯壳的横 截面不限于是半圆形的,其横截面还可以是其他任何适当的形状,例如圆形、方形、长方形、 梯形、椭圆或半椭圆形、抛物线形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另外,图2-5所示的灯壳均示出为条形的(管形的),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灯 壳不限于是条形的,其还可以是其他任何适当的形状,例如正方体形、长方体形、球形、椭球 形等等,这里不一一列举。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顶部为球形的部分的灯 壳610,其中图6(A)是示出了该灯壳的示意性透视图,而图6 (B)示出了其沿图6(A)该中的 线AA’剖开的截面图。如图6所示,灯壳610包括透光部611和与该透光部形成为一体的反射部613。与 前述实施例/示例相同,透光部611可以用透明材料或光漫射材料制造,用于使光源发出的 光透过。在图6中,反射部613示出为从透光部611向内伸出。反射部613的面向光源的 一面为反光面,该反光面为类似圆锥体的表面形状的曲面。在一个示例中,反射部613的反 光面还可以形成为类似圆柱体表面的形状的曲面。在其他示例中,反射部613的反光面还 可以构成任何适当形状的曲面,这里不一一列举。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球形灯壳710的示意性透视图。与图6所 示的灯壳610相似,灯壳710包括透光部711以及与该透光部形成为一体的反射部713。反 射部713从透光部711向内伸出,反射部713的面向光源的一面为反光面,该反光面为形 成圆锥体形状的曲面。与图6所示的灯壳610不同的是,灯壳710的反射部713的反光面 不是构成一个类似圆柱体或圆柱体表面的形状的连续曲面,而是不连续的。具体地,在图7 中,反射部713包括多个0个)不连续的部分。作为一个示例,图7中所示的反射部的各 个部分是相对于光源而对称设置的。作为另一示例,反射部的各个部分也可以不是对称设 置的。例如,8所示的灯壳810的反射部813包括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不是关于光源对称 设置的。图8所示的灯壳810的其他部分与图7相似,这里不再重复。作为一个示例,可以采用双色注塑工艺来制造图6-8所示的灯壳,以使得其透光 部和反射部能够一体成形。当然,图6-8所示的灯壳还可以采用其他适当的工艺来制造,这 里不一一列举。尽管图中未示出,图6-8所示的灯壳可以应用于任何适当的光源,例如LED。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灯(图中未示出),包括如图6或图7或图8所示的灯壳,还包括光源和底座,其中光源安装在底座上,而灯壳的透光部与底座接合在一起。在以上实施例/示例中,没有限定灯壳的透光部和/或反射部的厚度。应理解,反 射部的厚度可以与透光部的厚度相适应,或者根据实际需要来设定,这里不作任何限定。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和/或示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但是,应理解,本发明 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的实施例和/或示例。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而言,能够理解本发明的装置的全部或者任何部件,并在这些公开的基础上根据具体应用 对这些部件作出修改、替代和变换,而仍涵盖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另外,本申请的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 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 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 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 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权利要求
1.一种灯壳(210,310,410,510,610,710,810),包括透光部(211,311,411,511,611, 711,811),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还包括反射部013,313,413,513,613,713,813),该反射 部从所述透光部向内伸出、且与所述透光部形成为一体,该反射部能够将光源发出的光反 射透过所述透光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灯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壳Ο10,310,410,510)为条形。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313)包括支撑层(313-1) 和反射层(313-2),其中,所述反射层(313-2)是采用反光材料制造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213,613,713)是相对于光 源对称设置的。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213,313,413,513,613, 713,813)的面向光源的一面为平面或者曲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灯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213,313,413,513,613,713, 813)的面向光源的一面的相切平面与光源O30)的安装面的夹角为从约10°至约90°的 范围中的任何值。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部(211,311,411,511,611, 711,811)是用透明或光漫射材料制造的。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灯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部的向内伸出的端部与所述透 光部的端部是分离的。
9.一种灯,包括用于安装光源(230)的底座0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 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灯壳010,310,410,510,610,710,810),其中所述灯壳安装在所述底座 (220)上。
10.一种双色塑料挤出工艺,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灯壳(210, 310,410,510),其中,将所述灯壳的透光部(211,311,411,511)和反射部(213,313,413, 513) —体成形。
11.一种双色注塑工艺,用于制造如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灯壳(210,310, 410,510,610,710,810),其中,将所述灯壳的透光部(211,311,411,511,611,711,811)和 反射部(213,313,413,513,613,713,813) 一体成形。
全文摘要
提供了灯壳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有该灯壳的灯。灯壳(210,310,410,510,610,710,810)包括透光部(211,311,411,511,611,711,811),还包括反射部(213,313,413,513,613,713,813),该反射部从所述透光部向内伸出、且与所述透光部形成为一体,该反射部能够将光源发出的光反射透过所述透光部。利用灯壳中与透光部形成为一体且向灯壳内突出的反射部,能够增强灯的照度、改变光源发出的光的分布等,而不需要添加额外的机械结构。
文档编号B29C45/16GK102128420SQ20101000405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18日
发明者刘晴, 古念松, 叶泽生, 罗亚斌 申请人:奥斯兰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