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换芯轮胎模具弹簧排气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41866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换芯轮胎模具弹簧排气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的加工设备,具体讲就是轮胎加工模具上的透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所有的轮胎模具上设置有透气管,其内径0.8-1. 2mm、外径3-4mm、长 15-30mm,该透气管用于将轮胎硫化时胎胶与模具之间的气体排出,使得轮胎花纹饱满,字 迹清晰。但是这样生产出的成品轮胎,表面布满长约10-20mm、直径约0. 8-1. 2mm的胶柱, 轮胎行业俗称“小辫子”。按产品质量规定,带有“小辫子”的轮胎是不允许出厂的,因此出 厂前必须将轮胎放在专用旋转机器上,人工用刀削除。根据花纹的不同每条轮胎上的“小辫 子”就有1000-2200根,按一条轮胎就要削除30-40克的胶柱计算,日产叁万条轮胎的工厂 必须配备训练有素的20-30名员工,将每天数百公斤的天然橡胶变成废料,这不仅造成资 源的严重浪费,而且增加了人工成本,严重地影响了生产效率。中国专利200920186348. 9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另外,透气装置长期使用会出现弹簧弹性失效、透气困难等缺陷。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更换部件的可换芯轮胎模具弹簧 排气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换芯轮胎模具弹簧排 气套,一个圆柱状的管套内设置有活动杆,管套与活动杆之间的空腔部位有弹簧,所述的管 套的一端有喇叭形内倒角,活动杆的一端为锥形杆头,锥形杆头与喇叭形内倒角结合时锥 形杆头的端面与管套的端面平齐,所述的管套的另一端有端盖,端盖的中部有孔与活动杆 的杆身构成活动配合,活动杆该端的杆头大于端盖中部孔的内径,所述的弹簧的一端抵靠 在端盖的内侧,所述的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锥形杆头上,活动杆的另一端为弹性开口状,且 该开口部有向外设置的止回台,活动杆位于锥形杆头和止回台之间的杆长大于管套内腔的 长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回台是直径较大的杆头与直径较小的杆身之间的过渡锥面构 成的。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透气装置嵌入轮胎模具需透气处,当该装置未受到轮胎橡胶 挤压时,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处于开启状态,空气自可从透气装置构成的通路中排出;当空 气排尽橡胶挤压透气装置中的活动杆的端头平面时,透气装置自动关闭;轮胎硫化完毕,取 出轮胎时透气装置再次自动打开。如此,装置将反复闭合并参与完成每一硫化周期。这样 就客观地实现了透气基本功能的同时,又能杜绝“小辫子”即胶柱的出现。由于本实用新型 中,活动杆的一端为锥形杆头,尤其是活动杆的另一端设计成弹性开口状,这种形状在加工 时是一次完成的,这种具有止回作用的台或爪与活动杆为一体结构,不需要另外加工和安 装相应的止回部件,这样,给安装节约了大量成本,这种结构无疑是对于直径只有3mm的部 件的加工和安装方面带来显著的改善。[0008]由于上述方案中,所述的止回台是直径较大的杆头与直径较小的杆身之间的过渡 锥面构成的,所以正常使用时弹簧的弹力无法将杆头一端拉出管套,一旦弹簧失效或活动 杆损坏需要更换时,则可以用专用工具夹住活动杆的锥形杆头一端用力向外拽,作用在过 渡锥面的力沿垂直于轴向的分力使弹性开口状合拢,这样弹簧或活动杆便被取出实施更 换。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活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个圆柱状的管套10内设置有活动杆20,管套10与活动杆20之间 的空腔部位有弹簧30,所述的管套10的一端有喇叭形内倒角11,活动杆20的一端为锥形 杆头21,锥形杆头21与喇叭形内倒角11结合时锥形杆头21的端面与管套10的端面平齐, 这是由于在使用时,管套10是安装在模具上开设的细长孔内的,为了保证加工成型的轮胎 表面的平整,就需要保证透气装置在完成透气之后,其位于模具内侧的端头部位尽量与模 具的表面保持平整,采用具体方案是所述的管套10的另一端有端盖12,端盖12的中部有孔与活动杆20的杆身构成活 动配合,活动杆20该端的杆头大于端盖12中部孔的内径,所述的弹簧30的一端抵靠在端 盖12的内侧,所述的弹簧30的另一端抵靠在锥形杆头21上;活动杆20的另一端为弹性开 口状,且该开口部有向外设置的止回台,活动杆20位于锥形杆头21和止回台或爪之间的杆 长大于管套10内腔的长度,活动杆20就是由其两端设置的特殊端头或这者说是杆头将活 动杆20的杆身限定在管套10内。在弹簧30的自然弹力作用下,活动杆20的一端与管套 10之间处在分离状,如图1、2所示,活动杆20与管套10的内部构成一个透气的通路,这样 可以排出模具内注入橡胶时模具内部气体;随着注入橡胶的增加,当橡胶开始抵靠活动杆 20时,活动杆20开始挤压弹簧30,排气过程结束,此时橡胶因受到活动杆20的阻挡,该处 与轮胎模具基本保持一个平整的表面,这样轮胎的表面将不会出现布满胶柱的现象。所述的活动杆20—端具有弹性开口状,弹性开口状的弹性变形是沿径向实现开 闭的,即径向受到端盖12中部的孔的挤压限制而收缩时,该端头可以从端盖12中部的孔中 通过,通过后,在其自身弹力作用下,开口自然张开,该端头的尺寸大于端盖12中部的孔的 直径,这样整个活动杆20就无法从管套10中抽出;只有在外力作用下,将活动杆20的端头 的弹性开口压缩方可将两者分离开来。为了方便在需要时能够将活动杆20抽出,采用了以下优选方案所述的止回台是 直径较大的杆头22与直径较小的杆身之间的过渡锥面23构成的。用专用工具夹住活动杆 20的锥形杆头一端用力向外拽,端盖12施加在过渡锥面23上的力的径向分力使弹性开口 状合拢,这样弹簧或活动杆便被取出实施更换。作为优选的弹性开口的设置方案是活动杆20 —端的弹性开口是在活动杆20的 杆头端面上沿轴向开设一段槽口 25形成的两个悬置状的支腿24,支腿24的外周面上有过 渡锥面23构成止回台,所述的过渡锥面23为圆锥面。所构成的支腿24相对于轴芯对称布置。所述的槽口 25的槽底为圆角过渡,这样可以减少开设槽口 25所形成的两支腿24 的根部的应力集中,有效提高其强度;所述的槽口 22的槽深大于过渡锥面23和端盖12沿 轴向长度以及活动杆20移动行程三者之和,这样排气通路十分畅通的。所述的杆头22外端面一侧设置倒角锥面26,装配时,将弹簧30套在活动杆20上, 在端盖12约束下,作用在倒角锥面26的径向分力让活动杆20的弹性开口端适当收拢插入 并从端盖12的孔中穿出,两支腿24上的过渡锥面23恰好与端盖12的外端面抵靠住构成 止回配合。
权利要求1.一种可换芯轮胎模具弹簧排气套,一个圆柱状的管套(10)内设置有活动杆(20),管 套(10)与活动杆(20)之间的空腔部位有弹簧(30),所述的管套(10)的一端有喇叭形内倒 角(11),活动杆(20)的一端为锥形杆头(21),锥形杆头(21)与喇叭形内倒角(11)结合时 锥形杆头(21)的端面与管套(10)的端面平齐,所述的管套(10)的另一端有端盖(12),端 盖(12)的中部有孔与活动杆(20)的杆身构成活动配合,活动杆(20)该端的杆头(22)大 于端盖(12)中部孔的内径,所述的弹簧(30)的一端抵靠在端盖(12)的内侧,所述的弹簧 (30)的另一端抵靠在锥形杆头(21)上,活动杆(20)的另一端为弹性开口状,且该开口部有 向外设置的止回台,活动杆(20)位于锥形杆头(21)和止回台之间的杆长大于管套(10)内 腔的长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止回台是直径较大的杆头(22)与直径较小的杆身之间的过 渡锥面(23)构成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换芯轮胎模具弹簧排气套,其特征在于活动杆(20)—端 的弹性开口是在活动杆(20)的杆头(22)端面上沿轴向开设一段槽口(25)形成的两个悬 置状的支腿(24),支腿(24)的外周面上有过渡锥面(23)构成止回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换芯轮胎模具弹簧排气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 锥面(23)为圆锥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换芯轮胎模具弹簧排气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杆头(22) 外端面一侧设置倒角锥面(2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加工模具上的透气装置,即一种可换芯轮胎模具弹簧排气套,包括一个圆柱状的管套内设置有活动杆,管套与活动杆之间有弹簧,弹簧的一端抵靠在端盖的内侧,所述的弹簧的另一端抵靠在锥形杆头上,活动杆的另一端为弹性开口状,该开口部有向外设置的止回台,活动杆位于锥形杆头和止回台之间的杆长大于管套内腔的长度,止回台是直径较大的杆头与直径较小的杆身之间的过渡锥面构成的;正常使用时弹簧的弹力无法将杆头一端拉出管套,一旦弹簧损坏或活动杆损坏需要更换时,则可以用工具夹住活动杆的锥形杆头一端用力向外拽,作用在过渡锥面的力沿垂直于轴向的分力使弹性开口状合拢,这样弹簧或活动杆便被取出实施更换。
文档编号B29C35/00GK201784083SQ20102022835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9日
发明者宣善标 申请人:宣善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