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震支座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4596阅读:2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隔震支座的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叠层式隔振支座成型模具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隔震支座大多采用模压形式加工而成。加工过程为采用一层胶皮、一层钢板层叠,投入模具中;然后,在模腔中注入定量的胶料;最后由上至下加压、硫化成型(侧面裹覆胶层)。这种加工模式沿袭至今,主要依靠投入胶料的量、加压的压力、胶料自身的性能决定。从产品整体尺寸精度控制方面看,产品的直径能确保一致性。但再实际生产中,我们发现,经常出现成品厚度出现偏差的情况。对于高层建筑、桥梁等需要使用隔震支座的场合,即便这样微小的误差出现在底面,也会导致顶部很大的偏差,正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们分析原因发现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钢板平面度的精度误差,会使得叠置后的整体厚度出现偏差;在有效控制橡胶的总量时,会导致最终成品的高度不一致。现实中,钢板平面度过高对于隔震支座产品来说并不是最佳的处理形式,有时候,需要具有一些边缘毛刺、整体翘曲等,以增加产品整体水平方向的抗剪切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能适应钢板低平面度要求,同时能生产出高精度成品的隔震支座的成型模具。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盘形的下模、筒形的中模、盘形的上模以及柱形的模芯,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底面设有一环形凸圈;
所述上模顶面对应所述中模内筒表面处设有一圈凹槽,在所述凹槽底面紧贴所述凹槽外边缘位置均布有若干长条形注压孔,使所述注压孔连通所述中模的内筒、且所述注压孔的外侧边缘对应所述中模的内筒表面; 所述环形凸圈与所述凹槽活动连接。所述上模底面外边缘处开设一圈台阶圆,所述台阶圆的底面用于贴合所述中模的顶面,使得所述上模底面距离下模顶面距离等于所述隔震支座的高度。在所述上模的凹槽的底面的所述相邻注压孔之间还设有小通孔。本发明的模具的成型腔(由下模顶面、中模内筒面、模芯外表面和上模底面构成) 尺寸恒定,将隔震支座坯料(即无侧表面防护层)置入本发明模具中后,在坯料侧边与中模内筒面之间会留有侧表面防护层空隙,以及坯料顶面上封板与最上层胶皮之间的空隙(该空隙即预留的高度间隙)。由长条形注压孔中注入胶料后,胶料填充前述两空隙,最后固化定型。这样,能确保制成的成品高度严格一致。此外,为防止小腔隙注胶时,顶部可能存在有高压气隙,为此,本发明在上模上设置小通孔以偏于排气。本发明能有效的控制成品的尺寸精度,使批量生产的产品尺寸恒定。彻底避免用户使用时“原始性”的基础误差。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中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一, 图6是本发明的使用状态参考图二;
图中1是压板,11是凸圈,2是中模,21是中模的顶面,3是上模,30是台阶圆的底面, 31是上模的底面,32是凹槽,320是注压孔,321是小通孔,4是模芯,5是下模,6是隔振支座坯,61是上封板,62是钢板,63是胶皮,64是下封板,71是侧隙,72是顶隙。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如图1-4所示,包括盘形的下模5、筒形的中模2、盘形的上模3以及柱形的模芯4,还包括压板1,所述压板1底面设有一环形凸圈11 ;
所述上模3顶面对应所述中模2内筒表面处设有一圈凹槽32,在所述凹槽32底面紧贴所述凹槽32外边缘位置均布有若干长条形注压孔320,使所述注压孔320连通所述中模 2的内筒、且所述注压孔320的外侧边缘对应所述中模2的内筒表面;
所述环形凸圈11与所述凹槽32活动连接。能实现轴向的相互运动。这样可以挤入胶料。所述上模底面31外边缘处开设一圈台阶圆,所述台阶圆的底面30用于贴合所述中模的顶面21,使得所述上模底面31距离下模5顶面距离等于成品隔震支座的高度H。在所述上模的凹槽32的底面的所述相邻注压孔320之间还设有小通孔321。其中小通孔321有多种实施方式,图4中是直接将侧隙71与凹槽连通,图1是另一种形式的示意直接连通外部(在压板1中部开设一气孔即可)。使用本发明时,如图5、6所示,先将直径、高度均略小于成品的隔震支座坯6(包括钢板62,胶皮63和下封板64)置入成型腔中,用模芯4定心,实现圆周定位。再将上封板 61固定连接于上模底面31,随即上模台阶圆的底面30贴合中模的顶面21,实现高度定位。 此时,隔振支座坯6与中模2内筒面之间留有侧隙71,隔振支座坯6最上层胶皮63的顶面与固定连接在上模底面31的上封板61底面之间留有顶隙72。定位好以后,通过注压孔320往中模2中的侧隙71和顶隙72中注入胶料,通过压板1压实,静置、固化、定型。在隔震支座产品的钢板和橡胶投模后(即成为前述的隔振支座坯6),吊装上模并在上模凹槽内投入适量的热胶料,吊装压板。合模时,上模凹槽内的胶料通过腰形的注压孔进入中模型腔,在钢板厚度存在偏差的情况下,保证了中模型腔内的产品高度一定,不会出现产品缺料或者产品偏高的情况。保护层的胶料受到较大的挤压力,保护层的胶料与隔震支座产品本体的粘接更加牢固,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权利要求
1.一种隔震支座的成型模具,包括盘形的下模、筒形的中模、盘形的上模以及柱形的模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底面设有一环形凸圈;所述上模顶面对应所述中模内筒表面处设有一圈凹槽,在所述凹槽底面紧贴所述凹槽外边缘位置均布有若干长条形注压孔,使所述注压孔连通所述中模的内筒、且所述注压孔的外侧边缘对应所述中模的内筒表面;所述环形凸圈与所述凹槽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震支座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底面外边缘处开设一圈台阶圆,所述台阶圆的底面用于贴合所述中模的顶面,使得所述上模底面距离下模顶面距离等于所述隔震支座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隔震支座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模的凹槽的底面的所述相邻注压孔之间还设有小通孔。
全文摘要
一种隔震支座的成型模具。涉及一种叠层式隔振支座成型模具的改进。能适应钢板低平面度要求,同时能生产出高精度成品。包括盘形的下模、筒形的中模、盘形的上模以及柱形的模芯,还包括压板,压板底面设有一环形凸圈;上模顶面对应中模内筒表面处设有一圈凹槽,在凹槽底面紧贴凹槽外边缘位置均布有若干长条形注压孔,使注压孔连通中模的内筒、且注压孔的外侧边缘对应中模的内筒表面;环形凸圈与凹槽活动连接。本发明能有效的控制成品的尺寸精度,使批量生产的产品尺寸恒定。彻底避免用户使用时“原始性”的基础误差。
文档编号B29C39/26GK102267209SQ20111020521
公开日2011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1日
发明者姚玉娟, 朱克斌, 高俊, 高元 申请人:江苏扬州合力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