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模架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模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0511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共用模架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模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共用模架结构及具有该结构的模具组件。
背景技术
模具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生产的各个领域。现时的模具是一套模具配套一个模架,在更换模具加工的情况下,需要不同的模架,因而增加了模具成本,降低了生产效率。因此,亟待一种具有通用性的共用模架结构,从而降低模具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通用性的共用模架结构,从而降低模具成本,提闻生广效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共用模架结构,包括面板、水口固定板、上模框、下模框、内置顶针限位板、底板、共用回针、共用顶针板、共用顶出杆、共用顶针底板以及两方铁,两所述方铁分别置于所述底板上的两端,两所述方铁之间形成方铁容腔,所述共用顶针底板及共用顶针板由下而上依次容置于所述方铁容腔内,所述内置顶针限位板置于所述方铁之上,所述共用回针及所述共用顶出杆置于所述方铁容腔内并连接于所述共用顶针板与所述内置顶针限位板之间,所述共用回针位于所述共用顶出杆的外侧,所述下模框置于所述内置顶针限位板之上,所述上模框置于所述下模框之上,所述上模框与所述下模框之间形成模腔,所述下模框对应所述模腔的下端开有与所述模腔相连通的下模框通孔,所述水口固定板位于所述上模框之上,所述面板置于所述水口固定板之上,所述面板与所述模腔之间形成压板腔,所述面板的中部开有与所述压板腔相连通的第一唧嘴插口。所述水口固定板中部开有通孔,所述面板的底部对应所述通孔处凹陷形成第一缺口,所述上模框的上端对应所述通孔处形成上模框通孔,所述第一缺口、通孔及上模框通孔连通形成所述压板腔。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模具组件,包括模具主体及上述的共用模架结构,所述模具主体包括唧嘴、勾针压板、水口压板、上模镶块、下模镶块、内置顶针板回针、内置撑头、内置顶针板以及内置顶针底板,所述内置撑头置于所述内置顶针限位板之上对应所述下模框通孔的中部,所述内置顶针底板及所述内置顶针板容置于所述下模框通孔内,并自下而上依次套设于所述内置撑头上,所述下模镶块及所述上模镶块自下而上依次容置于所述模腔内,所述下模镶块的底部与所述内置撑头的上端相抵接,所述内置顶针板回针置于所述下模框通孔内,并连接于所述内置顶针板与所述下模镶块之间,所述水口压板及所述勾针压板自下而上依次容置于所述压板腔之内,所述勾针压板及所述水口压板的中部分别开有第二唧嘴插口及第三唧嘴插口,所述唧嘴依次插设于所述第一唧嘴插口、第二唧嘴插口及第三唧嘴插口中。[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共用模架结构可用作不同模具的模架,具有通用性,能降低模具成本,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I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组件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中沿剖面线C-C的剖视图。图3为图I中沿剖面线B-B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组件的模具主体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I至图4,本实用新型模具组件100包括共用模架结构10以及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包括唧嘴20、勾针压板30、水口压板40、上模镶块50、下模镶块60、内置顶针板回针70、内置撑头80、内置顶针板90以及内置顶针底板95。所述共用模架结构10包括面板11、水口固定板12、上模框13、下模框14、内置顶针限位板15、底板16、共用回针17、共用顶针板18、共用顶出杆19、共用顶针底板191以及两方铁192。两所述方铁192分别置于底板16上的两端,两方铁192之间形成方铁容腔193。所述共用顶针底板191及共用顶针板18由下而上依次容置于所述方铁容腔193内。所述内置顶针限位板15置于所述方铁192之上。所述共用回针17及所述共用顶出杆19置于所述方铁容腔193内并连接于所述共用顶针板18与所述内置顶针限位板15之间。所述共用回针17位于所述共用顶出杆19的外侧。所述下模框14置于所述内置顶针限位板15之上,所述上模框13置于所述下模框14之上,所述上模框13与所述下模框14之间形成模腔101。所述下模框14对应所述模腔101的下端开有与所述模腔101相连通的下模框通孔141。所述水口固定板12位于所述上模框13之上。所述面板11置于所述水口固定板12之上,所述面板11与所述模腔101之间形成压板腔102。具体地,所述水口固定板12中部开有通孔121,所述面板11的底部对应所述通孔121处凹陷形成第一缺口 112,所述上模框13的上端对应所述通孔121处形成上模框通孔131,所述第一缺口 112、通孔121及上模框通孔131连通形成所述压板腔102。所述面板11的中部开有与所述压板腔102相连通的第一唧嘴插口 111。所述内置撑头80置于所述内置顶针限位板15之上对应所述下模框通孔141的中部。所述内置顶针底板95及所述内置顶针板90容置于所述下模框通孔141内,并自下而上依次套设于所述内置撑头80上。所述下模镶块60及所述上模镶块50自下而上依次容置于所述模腔101内,所述下模镶块60的底部与所述内置撑头80的上端相抵接。所述内置顶针板回针70置于所述下模框通孔141内,并连接于所述内置顶针板90与所述下模镶块60之间。所述水口压板40及所述勾针压板30自下而上依次容置于所述压板腔102之内。所述勾针压板30及所述水口压板40的中部分别开有第二唧嘴插口 31及第三唧嘴插口 41,所述唧嘴20依次插设于所述第一唧嘴插口 111、第二唧嘴插口 31及第三唧嘴插口 41中。[0017]使用本实用新型共用模架结构10时,结合图I至图4,最终顶出杆螺丝193锁在内置顶针底板95上,最终实现联动顶出。本实用新型共用模架结构可用作不同模具的模架,具有通用性,能降低模具成本,提闻生广效率。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 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施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权利要求1.一种共用模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面板、水口固定板、上模框、下模框、内置顶针限位板、底板、共用回针、共用顶针板、共用顶出杆、共用顶针底板以及两方铁,两所述方铁分别置于所述底板上的两端,两所述方铁之间形成方铁容腔,所述共用顶针底板及共用顶针板由下而上依次容置于所述方铁容腔内,所述内置顶针限位板置于所述方铁之上,所述共用回针及所述共用顶出杆置于所述方铁容腔内并连接于所述共用顶针板与所述内置顶针限位板之间,所述共用回针位于所述共用顶出杆的外侧,所述下模框置于所述内置顶针限位板之上,所述上模框置于所述下模框之上,所述上模框与所述下模框之间形成模腔,所述下模框对应所述模腔的下端开有与所述模腔相连通的下模框通孔,所述水口固定板位于所述上模框之上,所述面板置于所述水口固定板之上,所述面板与所述模腔之间形成压板腔,所述面板的中部开有与所述压板腔相连通的第一唧嘴插口。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共用模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口固定板中部开有通孔,所述面板的底部对应所述通孔处凹陷形成第一缺口,所述上模框的上端对应所述通孔处形成上模框通孔,所述第一缺口、通孔及上模框通孔连通形成所述压板腔。
3.一种模具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主体及如权利要求I或权利要求2任一项所述的共用模架结构,所述模具主体包括唧嘴、勾针压板、水口压板、上模镶块、下模镶块、内置顶针板回针、内置撑头、内置顶针板以及内置顶针底板,所述内置撑头置于所述内置顶针限位板之上对应所述下模框通孔的中部,所述内置顶针底板及所述内置顶针板容置于所述下模框通孔内,并自下而上依次套设于所述内置撑头上,所述下模镶块及所述上模镶块自下而上依次容置于所述模腔内,所述下模镶块的底部与所述内置撑头的上端相抵接,所述内置顶针板回针置于所述下模框通孔内,并连接于所述内置顶针板与所述下模镶块之间,所述水口压板及所述勾针压板自下而上依次容置于所述压板腔之内,所述勾针压板及所述水口压板的中部分别开有第二唧嘴插口及第三唧嘴插口,所述唧嘴依次插设于所述第一唧嘴插口、第二唧嘴插口及第三唧嘴插口中。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共用模架结构,包括面板、水口固定板、上模框、下模框、内置顶针限位板、底板、共用回针、共用顶针板、共用顶出杆、共用顶针底板及两方铁,两方铁分别置于底板上的两端,两方铁之间形成方铁容腔,共用顶针底板及共用顶针板依次容置于方铁容腔内,内置顶针限位板置于方铁之上,共用回针及共用顶出杆置于方铁容腔内并连接于共用顶针板与内置顶针限位板之间,共用回针位于共用顶出杆的外侧,下模框置于内置顶针限位板之上,水口固定板位于上模框之上,面板置于水口固定板之上。该共用模架结构可用作不同模具的模架,具有通用性,能降低模具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具有该共用模架结构的模具组件。
文档编号B29C45/26GK202572832SQ20122014123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6日
发明者黄文祥, 潘伟 申请人:广东兴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