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折叠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20508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膜折叠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塑料薄膜的薄膜折叠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塑料薄膜的产量约占塑料制品总产量的20%,塑料薄膜是塑料制品中产量增长较快的类别之一。国内现有的塑料薄膜成型加工方法包括压延法、流延法、吹膜法和拉伸法。其中,吹膜是指将塑料粒子加热融化再吹成薄膜的加工工艺。常规的吹模工艺生产线包括加料、熔融塑化、挤出膜管、吹胀、定型、夹平、牵引、卷取及薄膜制品等部分。成品的塑料薄膜往往具有较大的宽度,因此在卷取之前,需要对其进行折叠。如图I所示的薄膜折叠机,将成品的塑料薄膜进行了对折。目前薄膜的折叠仅限于四折,即经过折叠的薄膜形成为四层的结构。但是,目前市场需求宽度较大的塑料薄膜,例如宽度为20米的塑料薄膜,而这么宽的薄膜用现有的折叠设备折叠后宽度仍然达到5米,这将为产品的后续包装和运输造成很大的不便。因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薄膜折叠设备,实现对较大宽度的塑料薄膜的16折的折叠。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薄膜折叠设备,通过使薄膜依次通过四折折叠构件、第一 C形折叠构件和第二 C形折叠构件,对薄月旲完成16折的折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薄膜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折折叠构件、第一 C形折叠构件、第二 C形折叠构件、第一牵引辊、第二牵引辊、第三牵引辊、多个导辊和收卷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 C形折叠构件包括第一托辊和第一 V形支架。进一步地,所述第二 C形折叠构件包括第二托辊和第二 V形支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牵引辊设置在所述四折折叠构件和所述第一 C形折叠构件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牵引辊设置在所述第一 C形折叠构件和所述第二 C形折叠构件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牵引辊设置在所述第二 C形折叠构件和所述收卷辊之间。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薄膜折叠设备,包括四折折叠构件、第一 C形折叠构件、第二 C形折叠构件、第一牵引辊、第二牵引辊、第三牵引辊、多个导辊和收卷辊。其中,第一 C形折叠构件包括第一托辊和第一 V形支架,第二 C形折叠构件包括第二托辊和第二 V形支架,第一牵弓I辊设置在四折折叠构件和第一 C形折叠构件之间,第二牵引辊设置在第一 C形折叠构件和第二 C形折叠构件之间,第三牵引辊设置在第二 C形折叠构件和收卷辊之间。使用时,需要折叠的薄膜由第一牵引辊牵引通过四折折叠构件,完成四折的折叠;完成四折的折叠的薄膜继而由第二牵引辊牵引通过第一 C形折叠构件,完成第一次中心对称折叠,成为八折的折叠的薄膜;完成八折的折叠的薄膜继而由第三牵引辊牵引通过第二 C形折叠构件,完成第二次中心对称折叠,成为十六折的折叠的薄膜;完成十六折的折叠的薄膜由收卷辊完成折叠的薄膜的卷取。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薄膜折叠设备,通过使薄膜依次通过四折折叠构件、第一C形折叠构件和第二 C形折叠构件,对薄膜完成16折的折叠,从而大大减小了折叠后的薄膜的宽度,有利于产品的后续包装和运输工作。本实用新型的种薄膜折叠设备尤其适用于宽度较大的薄膜的折叠。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
图I是现有技术的实现薄膜对折的折叠机,其中I是薄膜,2和3是导辊,4是三角架。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的实施例的薄膜折叠设备的示意图,其中的箭头显示了薄膜10在其中的走向。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薄膜折叠设备的C形折叠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薄膜折叠设备,包括四折折叠构件20、第一 C形折叠构件21、第二 C形折叠构件22、第一牵引辊31、第二牵引辊32、第三牵引辊33、收卷辊40和多个导辊。其中,第一牵引辊31设置在四折折叠构件20和第一 C形折叠构件21之间,第二牵引辊32设置在第一 C形折叠构件21和第二 C形折叠构件22之间,第三牵引辊33设置在第二 C形折叠构件22和收卷辊40之间。需要折叠的薄膜10由第一牵引辊31牵引通过四折折叠构件20,继而由第二牵引辊32牵弓I通过第一 C形折叠构件21,继而由第三牵弓I辊33牵弓I通过第二 C形折叠构件22,最后到达收卷辊40。其间还设置有若干个导辊以调节薄膜10的走向。由图2可见,通过四折折叠构件20后,薄膜10的表面的方向发生了改变。进入四折折叠构件20前的薄膜10的表面是平行于纸面的,从四折折叠构件20出来的薄膜10的表面是垂直于纸面的。以第一 C形折叠构件21为例,图3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薄膜折叠设备的C形折叠构件的结构示意图。第一 C形折叠构件21包括导辊210、第一托辊211和第一 V形支架212。在第一托辊211的底部设置有丝杆213,在第一 V形支架2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丝杆215和217,丝杆213,215和217分别连接到电机214,216和218。其中,电机214可以控制丝杆213横向移动,从而控制第一托辊211横向移动;电机216和电机218可以控制丝杆215和217纵向移动,从而控制第一 V形支架212纵向移动。薄膜10进入第一 C形折叠构件21后,经过导辊210移动到第一托辊211以及第一 V形支架212,第一托辊211和第一 V形支架212在电机214、216和218的控制下,分别以合适的步进移动,从而完成对薄膜10的折叠。[0022]第二 C形折叠构件22与上面描述的第一 C形折叠构件21的情况相同,它包括导辊、第二托辊和第二 V形支架。在第二托辊的底部设置有丝杆,在第二 V形支架的两侧也分别设置有丝杆,三个丝杆分别连接到三个电机,从而可以控制第二托辊的横向移动以及第二 V形支架的纵向移动。薄膜10进入第二 C形折叠构件22后,经过导辊移动到第二托辊以及第二 V形支架,第二托辊和第二 V形支架在电机的控制下,分别以合适的步进移动,从而完成对薄膜10的折叠。以宽度为20米的薄膜10为例,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薄膜折叠设备进行折叠的过程为薄膜10由第一牵引辊31牵引通过四折折叠构件20,完成四折的折叠,此时薄膜10的宽度降为5米;薄膜10继而由第二牵引辊32牵引通过第一 C形折叠构件21,完成第一次中心对称折叠,成为八折的折叠的薄膜,此时 薄膜10的宽度降为2. 5米;薄膜10继而由第三牵引辊牵33引通过第二 C形折叠构件22,完成第二次中心对称折叠,成为十六折的折叠的薄膜,此时薄膜10的宽度降为I. 25米;最后薄膜10由收卷辊40完成卷取。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薄膜折叠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四折折叠构件、第一C形折叠构件、第二C形折叠构件、第一牵引辊、第二牵引辊、第三牵引辊、多个导辊和收卷辊;其中,所述第一 C形折叠构件包括第一托辊和第一 V形支架;所述第二 C形折叠构件包括第二托辊和第二 V形支架;所述第一牵引辊设置在所述四折折叠构件和所述第一 C形折叠构件之间;所述第二牵引辊设置在所述第一 C形折叠构件和所述第二 C形折叠构件之间;所述第三牵引辊设置在所述第二 C形折叠构件和所述收卷辊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薄膜折叠设备,包括四折折叠构件、第一C形折叠构件、第二C形折叠构件、第一牵引辊、第二牵引辊、第三牵引辊、多个导辊和收卷辊。其中,第一牵引辊设置在四折折叠构件和第一C形折叠构件之间,第二牵引辊设置在第一C形折叠构件和第二C形折叠构件之间,第三牵引辊设置在第二C形折叠构件和收卷辊之间。本实用新型的薄膜折叠设备,通过使薄膜依次通过四折折叠构件、第一C形折叠构件和第二C形折叠构件,对薄膜完成16折的折叠,从而大大减小了折叠后的薄膜的宽度,有利于产品的后续包装和运输工作。
文档编号B29L7/00GK202572967SQ20122014116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6日
发明者江韬, 耿骥 申请人:上海普拉斯克塑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