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件模具的进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2160阅读:14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明件模具的进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明件模具的进料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由动模和定模两部分组成,动模安装在注塑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安装在注塑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与定模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开模时动模和定模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进料结构是注塑模具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将塑料熔体由注塑机喷嘴引向型腔的一种装置,直接关系到塑料制品的成型质量和生产效率。目前,透明件模具的进料方式主要采用直柄式(如图1所示),这种进料方式会使进料口产生射浇纹(太阳纹),使产品难看,而老式注塑机根本无法调节消除缺陷,在调节多次进料口厚度后可能缺陷会降低但是无法根本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改善进料口缺陷的透明件模具的进料结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透明件模具的进料结构,包括注胶口、主流道、若干个分流道和若干个进料口 ;注胶口与主流道连通,主流道与若干个分流道均连通;分流道与进料口一一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道与进料口的对接处呈扇形。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位于主流道两侧位置对应的两个分流道相连形成一 S形流道。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若干个进料口对称设置在主流道的两侧。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在于,所述分流道均匀分布在注胶口的两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透明件模具的进料结构通过将直柄进料方式改进为扇形进料方式后,使得进料口的射浇纹缺陷有所改善;在扇形进料结构的基础上,再将分流道改进为S形流道,使得进料口的射浇纹缺陷基本得到解决。本实用新型可提高产品一致性、平衡性、美观性,尺寸精确性。

图1为现有技术中直柄式进料的结构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结构图;图3为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明件模具的进料结构,包括注胶口 1、主流道2、若干个分流道3和若干个进料口 4 ;注胶口 I与主流道2连通,主流道2与若干个分流道3均连通;分流道3与进料口 4——对接;所述分流道3与进料口 4的对接处呈扇形。所述若干个进料口 4对称设置在主流道2的两侧。所述分流道3均匀分布在注胶口 I的两侧。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该进料结构中位于主流道2两侧位置对应的两个分流道3相连形成一 S形流道,该进料结构对进料口缺陷的改善效果更好。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透明件模具的进料结构,包括注胶口、主流道、若干个分流道和若干个进料口 ;注胶口与主流道连通,主流道与若干个分流道均连通;分流道与进料口一一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道与进料口的对接处呈扇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件模具的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主流道两侧位置对应的两个分流道相连形成一 S形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件模具的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进料口对称设置在主流道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件模具的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道均匀分布在注胶口的两侧。 ·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透明件模具的进料结构,包括注胶口、主流道、若干个分流道和若干个进料口;注胶口与主流道连通,主流道与若干个分流道均连通;分流道与进料口一一对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道与进料口的对接处呈扇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透明件模具的进料结构通过将直柄进料方式改进为扇形进料方式后,使得进料口的射浇纹缺陷有所改善;在扇形进料结构的基础上,再将分流道改进为S形流道,使得进料口的射浇纹缺陷基本得到解决。本实用新型可提高产品一致性、平衡性、美观性,尺寸精确性。
文档编号B29C45/27GK203157052SQ201320165850
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3日
发明者胡东方, 胡东俊 申请人: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