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3D打印的防移位乳房假体成型方法和乳房假体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16221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基于3D打印的防移位乳房假体成型方法和乳房假体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人体植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的防移位乳房假体成型方法,以及使用所述基于3D打印的乳房假体成型方法制备的防移位乳房假体。



背景技术:

乳腺癌综合治疗手段的进步,使术后患者生存率提高,且术后的不断改良为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子乳房重建技术开展以来,假体植入重建技术发展最早且相对成熟,临床应用最广泛。理想的乳房假体充注材料应该具备不受软组织干扰、无化学活性、不产生炎症反应、无致癌性、无过敏反映、能形成理想的形状等特点。

但,在假体植入重建手术的数十年时间里,临床应用至今出现过很多问题:如包膜挛缩、假体外露、乳房变形、纤维囊形成、假体破裂或假体移位等并发症。其中,假体移位发生在假体被挤压变形过程中,对患者造成不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3D打印的防移位乳房假体成型方法和乳房假体,解决现有乳房假体被挤压后移位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提出一种基于3D打印的防移位乳房假体成型方法,包括:采集乳腺影像学数据;基于采集的所述乳腺影像学数据,创建三维乳房假体模型; 基于所述三维乳房假体模型,使用耐高温材料3D打印乳房假体模具;其中,乳房假体模具包括有乳房假体本体,在所述乳房假体本体表面上分布有多个凹槽和一个注胶孔位;将所述乳房假体模具浸入硅橡胶胶料中后取出烘干,并重复浸入和烘干多次后进行硫化交联处理,以在所述乳房假体模具表面形成乳房假体包膜;从所述乳房假体模具上剥离乳房假体包膜,并在所述乳房假体包膜中,通过注胶孔注入乳房假体填充物;对所述注胶孔硫化封口,得到防移位乳房假体。

进一步的,所述耐高温材料为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激或聚亚苯基风树脂;或,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激或聚亚苯基风树脂的改性复合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直径为0.2mm-15mm;所述凹槽的深度为0.1mm-10mm。

进一步的,所述3D打印乳房假体模具的打印温度为300℃-350℃。

进一步的,在所述硫化交联处理中,硫化剂为二硫化四甲基秋兰姆或过氧化二叔丁基;硫化交联温度为150℃-190℃,交联时间为1-10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硅橡胶胶料为聚甲基乙烯基硅氧烷。

进一步的,所述对所述注胶孔硫化封口,具体为:将乳房假体填充物注入乳房假体包膜后,将硅胶补片覆盖于所述注胶孔上,在150 ℃-190 ℃恒温箱内加硫化剂硫化,实现所述注胶孔的封口。

进一步的,所述乳房假体填充物为硅凝胶或水凝胶。

提出一种防移位乳房假体,采用基于3D打印的防移位乳房假体成型方法制备而成。所述基于3D打印的防移位乳房假体成型方法,包括:采集乳腺影像学数据;基于采集的所述乳腺影像学数据,创建三维乳房假体模型; 基于所述三维乳房假体模型,使用耐高温材料3D打印乳房假体模具;其中,乳房假体模具包括有乳房假体本体,在所述乳房假体本体表面上分布有多个凹槽和一个注胶孔位;将所述乳房假体模具浸入硅橡胶胶料中后取出烘干,并重复浸入和烘干多次后进行硫化交联处理,以在所述乳房假体模具表面形成乳房假体包膜;从所述乳房假体模具上剥离乳房假体包膜,并在所述乳房假体包膜中,通过注胶孔注入乳房假体填充物;对所述注胶孔硫化封口,得到防移位乳房假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申请提出的基于3D打印的防移位乳房假体成型方法和乳房假体中,采集乳腺影像学数据,能够依据患者缺损乳房进行定制,从仿生角度设计乳房假体支架,符合人体工程学;并且乳房假体模具采用耐高温材料打印,能够耐受硅橡胶交联温度而不变形;乳房假体模具表面具有很多凹槽,使得以该模具制备的乳房假体包膜的内表面有大量凸起,在注入乳房假体填充物后能够限制填充物的活动范围,能够有效避免乳房假体在挤压时产生移位;从而降低硅橡胶膜移位的可能性,解决了现有乳房假体破裂或渗透的技术问题;在乳房假体包膜中注入填充物后,采用硫化技术对注胶孔封口,能够实现乳房假体的无缝封闭。

结合附图阅读本申请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申请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申请提出的基于3D打印的防移位乳房假体成型方法的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申请提出的防移位乳房假体模具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出的防移位乳房假体成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出的防移位乳房假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的防移位乳房假体成型方法和乳房假体,在乳房假体模具表面设计多个凹槽,根据该乳房假体模具制备的乳房假体包膜,其内表面具有很多凸起,这些凸起能够避免乳房假体内部的填充物在挤压时产生移位,解决现有乳房假体挤压后容易移位的技术问题,

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出的基于3D打印的防移位乳房假体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1:采集乳腺影像学数据。

通过采集乳腺影像学数据,获取患者缺损乳房的具体体积大小信息,能够为患者定制更符合自身人体工程学的乳房假体。

步骤S12:基于采集的乳腺影像学数据,创建三维乳房假体模型。

步骤S13:基于三维乳房假体模型,使用耐高温材料3D打印乳房假体模具;其中,如图2所示,乳房假体模具包括有乳房假体本体31,在乳房假体本体31表面上分布有多个凹槽32和一个注胶孔位33。

在创建了三维乳房假体模型后,将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激或聚亚苯基风树脂;或,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醚醚酮、聚四氟乙烯激或聚亚苯基风树脂的改性复合材料装入3D打印机的料筒作为打印材料,控制打印喷头打印乳房假体模具,打印时,先打印注胶孔33,然后逐层向上打印乳房假体本体31。

步骤S14:将乳房假体模具浸入硅橡胶胶料中后取出烘干,并重复浸入和烘干多次后进行硫化交联处理,以在乳房假体模具表面形成乳房假体包膜。

如图3所示,将3D打印得到乳房假体模具浸入硅橡胶胶料4中,硅橡胶胶料逐渐浸润乳房假体模具,但不要浸没注胶孔33;然后将覆盖有硅橡胶胶料的乳房假体模具拿出烘干,再进入硅橡胶胶料中,再取出烘干,如此重复10-20次后进行硫化交联处理,得到交联完全的包裹在乳房假体模具外层的乳房假体包膜5。

步骤S15:从乳房假体模型上剥离乳房假体包膜,并在乳房假体包膜中,通过注胶孔注入乳房假体填充物。

将硅凝胶、水凝胶等填充物从注胶孔注入乳房假体包膜中。

步骤S16:对注胶孔硫化封口得到防移位乳房假体。

在注胶孔上覆盖硅胶补片进行硫化处理,得到无缝仿生的防移位乳房假体6,如图4所示。

上述,本申请提出的基于3D打印的防移位乳房假体成型方法和乳房假体中,采集乳腺影像学数据,能够依据患者缺损乳房进行定制,从仿生角度设计乳房假体支架,符合人体工程学;并且乳房假体模具采用耐高温材料打印,能够耐受硅橡胶交联温度而不变形;乳房假体模具表面具有很多凹槽,使得以该模具制备的乳房假体包膜的内表面有大量凸起,在注入乳房假体填充物后能够限制填充物的活动范围,能够有效避免乳房假体在挤压时产生移位;从而降低硅橡胶膜移位的可能性,解决了现有乳房假体破裂或渗透的技术问题;在乳房假体包膜中注入填充物后,采用硫化技术对注胶孔封口,能够实现乳房假体的无缝封闭。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防移位乳房假体,使用上述基于提出的基于3D打印的防移位乳房假体成型方法来制作。下面,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说明使用上述基于3D打印的防移位乳房假体成型方法制作的防移位乳房假体。

1、采集乳腺缺损患者乳腺影响学数据,通过数据分析确定重建乳房所述乳房假体体积大小、形状等信息。

2、使用三维重建技术创建缺损乳房的三维乳房假体模型,并基于三维乳房假体模型打印出乳房假体模具,该乳房假体模具表面具有大量尺寸不等的凹槽,凹槽直径0.2-15mm,凹槽深度0.1-10mm。

3、以聚醚醚酮(PEEK)为打印材料加入3D打印机的料筒;控制打印喷头打印耐高温的乳房假体模具。这其中,打印基板上有凹槽,打印时,先打印注胶孔,孔径10mm ,然后逐层向上打印表面具有凹槽的乳房假体本体。

4、乳房假体模具浸入硅橡胶胶料中,使硅橡胶胶料逐步浸润乳房假体模具,但不要浸没注胶孔;然后将覆盖有硅橡胶胶料的乳房假体模具取出置于80℃恒温箱中烘干3min;并重复浸没和烘干操作15次;将覆盖有硅橡胶胶料的乳房假体模具置于160℃恒温箱内硫化交联处理3h,得到交联完全的包裹在乳房假体模具外层的乳房假体包膜;从注胶孔位置将乳房假体包膜剥离乳房假体模具。

5、通过注胶孔向乳房假体包膜中注入硅凝胶,然后在注胶孔位置上覆盖硅胶补片,硅胶补片的直径在4-42mm之间,在155℃恒温条件下二次硫化,将注胶孔封死,得到无缝的防移位乳房假体。

采用上述工艺制备出的乳房假体,实现的是无缝封闭,在包膜内表面具有的大量尺寸不等的凸起,在保证乳房假体手感的同时,限制乳房假体内填充硅凝胶的移动范围,能够避免乳房假体因挤压等外力等作用导致乳房假体移位的问题,也通过优化的工艺提高了品质。

应该指出的是,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