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箱包上盖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01819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箱包上盖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箱包上盖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0002]箱包上盖是一种箱包的组成部件,箱包上盖可以通过箱包上盖的注塑模具注塑而成。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箱包上盖的结构示意图及其I部的放大图,其包括箱包上盖本体,箱包上盖的前侧一体成型有转动部位,箱包上盖与箱包下盖通过转动部位连接,两者能够形成铰接,箱包上盖能够在箱包下盖上翻转,转动部件包括杆状部4、与杆状部4相连接的横块12以及与杆状部4右端连接的弧形板8。针对注塑此种箱包上盖的注塑模具通常在注塑完后,工作人员需要对杆状部4打孔道13,方便安装能够与箱包下盖转动配合铰接轴,因此若注塑此种箱包上盖未能注塑出孔道13,需要对注塑后的每一个箱包上盖进行打孔道13会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塑箱包时能够注塑出孔道的箱包上盖的注塑模具。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箱包上盖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开设有注塑孔,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有用于注塑上盖的注塑腔,所述上模设置有用于注塑第一杆状部的第一凹槽,所述上模设置有与第一凹槽相连通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背离第一凹槽一端连通于上模外,所述下模设置有用于注塑第二杆状部的第二凹槽,所述下模设置有与第二凹槽相连通的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槽背离第二凹槽一端连通于下模外。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此种上模和下模注塑而成的箱包上盖,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能够注塑形成一个完整的杆状部,在注塑时使用一根细铁柱插入第一插槽与第二插槽之间,由于第一插槽和第一凹槽以及第二插槽与第二凹槽相连通,使得细铁柱能够从上模和下模之间插入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之间,注塑时使得杆状部内形成有腔,腔即为孔道,方便箱包下盖一侧的铰接轴转动连接在其中,实现箱包上盖和箱包下盖铰接,通过此方法可以省去工作人员在注塑完的箱包上盖打孔的步骤,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内设置用于注塑弧形板的弧形槽,所述第二凹槽与弧形槽相连通。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形槽便于箱包上盖形成有弧形板,在箱包上盖形成的弧形板与杆状部相连接,一方面加强了杆状部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当箱包上盖上表面抵触到地面上时,弧形板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箱包上盖与地面之间存在距离,箱包上盖不容易被磨损,因此需要设置此弧形槽。
[000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模设置有用于注塑横块的横槽,所述横槽与第二凹槽相连通。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注塑完后,横槽对应地形成有横块,横块位于杆状部的一侧,杆状部通过横块连接于整个箱包上盖。
[00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设置有用于封闭空隙的镶件和镶孔。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注塑剂在上模和下模之间注塑时,由于注塑剂在形变过程中体积改变导致上模与下模之间的空隙变大,而当镶件卡嵌在镶孔内起到将空隙封闭。
[00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镶件固接于上模朝向下模一侧,且所述镶件与第一凹槽呈相邻设置,所述镶孔开设于下模朝向上模一侧。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塑剂在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注塑时形成杆状部时,体积会变大导致上模与下模产生一定的间隙,而镶件卡嵌于镶孔时,提高上模与下模之间的密封性。
[00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模开设有平衡孔,所述平衡孔开设于上模,所述平衡孔靠近第一凹槽一侧。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减轻上模开设平衡孔处的重量,起到均衡上模重量的作用,使得在注塑时上模保持稳定,使得注塑出的箱包上盖形状更加对称。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一种箱包上盖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I部的放大图;
[0018]图3为实施例用于体现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中II部的放大图;
[0020]图5为实施例用于体现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图5中III部的放大图。
[0022]附图标记:1、上模;2、下模;3、注塑腔;4、杆状部;41、第一杆状部;42、第二杆状部;
5、第一凹槽;6、第二凹槽;7、弧形槽;8、弧形板;9、镶孔;10、镶件;11、横槽;12、横块;13、孔道;14、第一插槽;15、第二插槽;16、平衡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如图1至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I和下模2,在上模I的中部设置有注塑孔,在上模I内一体成型有注塑腔3,注塑机将注塑剂通过注塑孔打入上模I和下模2之,注塑剂在注塑腔3内能够被注塑出箱包上盖。
[0025]在上模I的前侧开设有第一凹槽5,第一凹槽5呈半圆柱形,第一凹槽5沿上模I的长度方向开设,第一凹槽5的长度为8厘米,在下模2的前侧开设有第二凹槽6,第二凹槽6与第一凹槽5对应也呈半圆柱形,注塑剂在第一凹槽5和第二凹槽6之间能够注塑形成箱包上盖的杆状部4。还在上模I的前侧设置有第一插槽14,第一插槽14呈半圆柱形,其直径比第一凹槽5小,第一插槽14的右端与第一凹槽5相连通,左端开设出上模I左侧,第一插槽14的左端连通于上模I的外部,在注塑时可以使用细铁柱插入第一插槽14并且细铁柱能够进入第一凹槽5内;在下模2开设有第二插槽15,第二插槽15右端与第二凹槽6相连通,左端开设出下模2左侧,第一插槽14和第二插槽15相匹配,并且构成一个能够便于细铁柱插入的通道,细铁柱能够进入第一凹槽5与第二凹槽6内,在注塑时注塑液不能够在细铁柱处注塑,因此在注塑完拔下铁柱后,第一凹槽5能够注塑成第一杆状部41,第二凹槽6能够注塑成第二杆状部42,注塑成的杆状部4内会形成有一个孔道13,此孔道13的形成方便箱包下盖一侧的铰接轴转动连接在其中,实现箱包上盖和箱包下盖铰接,通过此方法可以省去工作人员在注塑完的箱包上盖打孔道13的步骤,能够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26]下模2中靠近第二凹槽6处开设有横槽11,横槽11与第二凹槽6相连通,在注塑时注塑剂能够在横槽11处注塑成一定厚度横块12,如图2所示,杆状部4通过横块12—体成型于箱包上盖,横块12连接在杆状部4的一侧,杆状部4通过横块12连接于整个箱包上盖,横块12具有一定的厚度能够加强杆状部4与上盖箱包的连接强度。
[0027]结合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下模I内开设有弧形槽7,第二凹槽6右端位于弧形槽7内,弧形槽7便于箱包上盖形成有弧形板8,在箱包上盖形成的弧形板8与杆状部4相连接,一方面加强了杆状部4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当箱包上盖上表面抵触到地面上时,弧形板8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使得箱包上盖与地面之间存在距离,箱包上盖不容易被磨损,本实用新型还在上模I和下模2之间设置有用于封闭空隙的镶件10和镶孔9,镶孔9为I厘米的圆形槽,与第一凹槽5相邻设置,镶孔9设置有若干个,开设在上模I的前部,镶件10也设置有若干个,镶件10设置在下模2的上表面上,镶件10能够与镶孔9嵌设配合,注塑件在第一凹槽5与第二凹槽6注塑时形成杆状部4时,体积会变大导致上模I与下模2产生一定的间隙,而镶件10卡嵌于镶孔9时,防止空隙的产生,提高上模I与下模2之间的密封性。本实用新型还在上模I开设有平衡孔16,能够减轻上模I开设平衡孔16处的重量,起到平衡上模I的作用,使得在注塑时上模I保持稳定,使得注塑出的箱包上盖形状更加匀称。
[0028]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主权项】
1.一种箱包上盖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I)和下模(2),所述上模(I)开设有注塑孔,所述上模(I)与下模(2)之间设置有用于注塑上盖的注塑腔(3),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I)设置有用于注塑第一杆状部(41)的第一凹槽(5),所述上模(I)设置有与第一凹槽(5)相连通的第一插槽(14),所述第一插槽(14)背离第一凹槽(5)—端连通于上模(I)外,所述下模(2)设置有用于注塑第二杆状部(42)的第二凹槽(6),所述下模(2)设置有与第二凹槽(6)相连通的第二插槽(15),所述第二插槽(15)背离第二凹槽(6)—端连通于下模(2)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箱包上盖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内设置用于注塑弧形板(8)的弧形槽(7),所述第二凹槽(6)与弧形槽(7)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箱包上盖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设置有用于注塑横块(12)的横槽(11),所述横槽(11)与第二凹槽(6)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箱包上盖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I)和下模(2)之间设置有用于封闭空隙的镶件(10)和镶孔(9)。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箱包上盖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镶件(10)固接于上模(I)朝向下模(2)—侧,且所述镶件(10)与第一凹槽(5)呈相邻设置,所述镶孔(9)开设于下模(2)朝向上模(I) 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箱包上盖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I)开设有平衡孔(16),所述平衡孔(16)开设于上模(1),所述平衡孔(16)靠近第一凹槽(5)—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箱包上盖的注塑模具,解决了现有箱包上盖的注塑模具注塑不彻底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箱包上盖的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所述上模开设有注塑孔,所述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有用于注塑上盖的注塑腔,所述上模设置有用于注塑第一杆状部的第一凹槽,所述上模设置有与第一凹槽相连通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背离第一凹槽一端连通于上模外,所述下模设置有用于注塑第二杆状部的第二凹槽,所述下模设置有与第二凹槽相连通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二插槽背离第二凹槽一端连通于下模外。本实用新型安装简单,主要通过在上模和下模中设置第一、第二凹槽,达到注塑剂注塑时能够形成一个带孔道的杆状部的效果。
【IPC分类】B29C45/26
【公开号】CN205386909
【申请号】CN201620191960
【发明人】宋永泉
【申请人】嘉兴宋氏模塑工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20日
【申请日】2016年3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