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温控的3D打印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84674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温控的3D打印机,属于3D打印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3D打印技术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各种类型的打印机更是层出不穷。然而,对于采用光敏树脂作为打印材料的3D打印机,则对外界环境温度具有较高的要求,要求最佳温度为18°至25°,当外界环境的温度过低或过高时,不仅会影响打印机的使用,并且还会对所打印产品的性能产生影响,甚至导致所打印产品的不能成形,这就使得3D打印机必须放置在密闭空间内,并且还需要配置一台甚至多台空调来维持环境温度保持在最佳温度范围内。同时,3D打印机由于机体内、外空气流动性不好,使得机体内的温度一般比机体外部的温度高5°至10°,如果想要使机体内的打印温度按要求长时间维持在某一恒定温度,一般来说比较困难,这也给打印机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传统的温控3D打印机,需要加入AD转换器,成本较高,而且当单片机出现故障时不能进行人工操作,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温控的3D打印机,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无需AD转换,直接对单片机处理,简易方便,采用闭环控制,干扰小,精度高,同时外接显示与按键输入模块,人工可以直接从外部手动操作,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带温控的3D打印机,包括电源输入模块、显示模块、按键输入模块、微处理器模块、温度采集模块、3D打印机模块、驱动模块、加热模块与冷却模块,所述电源输入模块输出端与微处理器模块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输出端与显示模块输入端、驱动模块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模块输出端分别与加热模块输入端、冷却模块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加热模块输出端、冷却模块输出端均与3D打印机模块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3D打印机模块输出端与温度采集模块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温度采集模块输出端与微处理器模块输入端电性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处理器模块输入端还与按键输入模块输出端电性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温度采集模块采用单总线制的数字温度传感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加热模块采用加热管,所述冷却模块采用冷凝管。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微处理器模块采用单片机。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无需AD转换,直接对单片机处理,简易方便,采用闭环控制,干扰小,精度高,同时外接显示与按键输入模块,人工可以直接从外部手动操作,避免故障发生导致温度过高损坏打印机,实用性强。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温控的3D打印机模块结构图。图中标号为:1—电源输入模块;2—显示模块;3—按键输入模块;4—微处理器模块;5—温度采集模块;6—3D打印机模块;7—驱动模块;8—加热模块;9—冷却模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带温控的3D打印机,包括电源输入模块1、显示模块2、按键输入模块3、微处理器模块4、温度采集模块5、3D打印机模块6、驱动模块7、加热模块8与冷却模块9,所述电源输入模块1输出端与微处理器模块4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4输出端与显示模块2输入端、驱动模块7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驱动模块7输出端分别与加热模块8输入端、冷却模块9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加热模块8输出端、冷却模块9输出端均与3D打印机模块6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3D打印机模块6输出端与温度采集模块5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温度采集模块5输出端与微处理器模块4输入端电性连接。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所述微处理器模块4输入端还与按键输入模块3输出端电性连接,通过按键输入模块3在遇到故障时可以从外部对加热、冷却模块进行控制。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所述温度采集模块5采用单总线制的数字温度传感器,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无需AD转换,直接对单片机处理,简易方便。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所述加热模块8采用加热管,所述冷却模块9采用冷凝管,加热管与冷凝管对加热、冷却比普通电阻丝,冷凝丝效率高。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所述微处理器模块4采用单片机,采用单片机,其体积小、功耗低、控制功能强、扩展灵活、微型化和使用方便等。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无需AD转换,直接对单片机处理,简易方便,采用闭环控制,干扰小,精度高,同时外接显示与按键输入模块,人工可以直接从外部手动操作,避免故障发生导致温度过高损坏打印机,实用性强。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