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机送料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85299阅读:102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3D打印机送料机构。

背景技术:
3D打印机又称三维打印机,是一种累积制造技术,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机器,它是一种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特殊蜡材、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打印一层层的粘合材料来制造三维的物体。3D打印机的原理是把数据和原料放进3D打印机中,机器会按照程序把产品一层层造出来。3D打印带来了世界性制造业革命,以前是部件设计完全依赖于生产工艺能否实现,而3D打印机的出现,将会颠覆这一生产思路,这使得企业在生产部件的时候不再考虑生产工艺问题,任何复杂形状的设计均可以通过3D打印机来实现。它无需机械加工或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物体,从而极大地所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率。FDM熔融层积成型技术是将丝状的热熔性材料加热融化,同时三维喷头在计算机的控制下,根据截面轮廓信息,将材料选择性地涂敷在工作台上,快速冷却后形成一层截面。一层成型完成后,机器工作台下降一个高度即分层厚度,再成型下一层,直至形成整个实体造型。其成型材料种类多,成型件强度高、精度较高,主要适用于成型小塑料件。目前基于FDM原理的3D打印机在使用中经常会碰到以下问题:①打印过程中因送丝轮打滑造成喷头不出料或出料断断续续;②丝料线径尺寸超差,造成喷头卡死。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打印机的可靠性,同时对打印用的丝料尺寸精度要求很高。3D打印机的送料装置的设计至关重要,关系着喷头吐料的均匀性,从而间接关系到打印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送料机构,通过设置弹簧装置连接的压紧杆,在送料时,压紧杆压紧料丝,同时设置了滑动手环,在放料丝时,通过转动滑动手环即可使压紧杆与料丝分开,方便放入料丝的操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3D打印机送料机构,包括驱动轮与压紧轮,所述驱动轮一侧连接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一侧连接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一侧连接固定板,所述压紧轮一侧连接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一侧连接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一侧连接压紧杆,所述压紧杆一侧从下至上依次连接弹簧装置、第二转轴与滑动手环,所述弹簧装置一侧设有弹簧固定孔,所述弹簧固定孔一侧连接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转轴一侧连接第三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与第三固定杆均连接固定板。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轮与压紧轮之间设有料丝。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轮与压紧轮上均设有橡胶套。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滑动手环为半圆形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弹簧装置连接的压紧杆,在送料时,压紧杆压紧料丝,同时设置了滑动手环,在放料丝时,通过转动滑动手环即可使压紧杆与料丝分开,方便放入料丝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图中标号为:1-驱动轮;2-压紧轮;3-驱动杆;4-驱动电机;5-固定板;6-第一转轴;7-第一固定杆;8-压紧杆;9-弹簧装置;10-弹簧固定孔;11-第二固定杆;12-第二转轴;13-第三固定杆;14-滑动手环;15-料丝。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如图1-2所示,一种3D打印机送料机构,包括驱动轮1与压紧轮2,所述驱动轮1一侧连接驱动杆3,所述驱动杆3一侧连接驱动电机4,所述驱动电机4一侧连接固定板5,所述压紧轮2一侧连接第一转轴6,所述第一转轴6一侧连接第一固定杆7,所述第一固定杆7一侧连接压紧杆8,所述压紧杆8一侧从下至上依次连接弹簧装置9、第二转轴12与滑动手环14,所述弹簧装置9一侧设有弹簧固定孔10,所述弹簧固定孔10一侧连接第二固定杆11,所述第二转轴12一侧连接第三固定杆13,所述第二固定杆11与第三固定杆13均连接固定板5。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所述驱动轮1与压紧轮2之间设有料丝15,在送料过程中,压紧轮1压紧料丝15,在向机构放入料丝时15,通过调节滑动手环14,即可使压紧轮2分开,从而方便放入料丝15。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所述驱动轮1与压紧轮2上均设有橡胶套,在送料过程中,可增大驱动轮1、压紧轮2与料丝15之间的摩擦力。在上述实施例上优选,所述滑动手环14为半圆形状,使用者通过滑动手环的上下滑动,由于弹簧装置的挤压和拉伸,使压紧轮压紧或松开。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弹簧装置9连接的压紧杆8,在送料时,压紧杆8压紧料丝15,同时设置了滑动手环14,在放料丝15时,通过转动滑动手环14即可使压紧轮2与料丝15分开,方便放入料丝15的操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