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LCM模组上的易撕贴自动粘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6447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用于LCM模组上的易撕贴自动粘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LCM模组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LCM模组上的易撕贴自动粘附装置。



背景技术:

LCM即LCD显示模组、液晶模块,是指将液晶显示器件、连接件、控制与驱动等外围电路,PCB电路板,背光源,结构件等装配在一起的组件。由于LCM模组的表面通常设置有一层偏光片,在手机组装前特别容易划伤污染。因此,模组厂通常在将LCM出货前会为偏光片贴上一层保护膜。而为了便于手机生产时能够比较容易的撕开这层保护膜,在保护膜上会贴上一张易撕贴。这种易撕贴实际上是一小张软透明胶片,它的一面有胶,便于其粘在保护膜上,它的一端加厚且两面都无胶,便于手工操作。参见图1,其给出了易撕贴的形状设计图。左侧区域10为透明胶片,内侧面有胶,以粘附在保护膜上;右侧区域11为蓝色加厚区域,双面无胶,供操作工人手捏以撕掉易撕贴。基于这样的工艺需求,现在的模组厂通常采用人工贴的方式,要求对位准,生产强度大,生产效率比较低,质量不易控制。由此可见,很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自动粘附易撕贴的设备,实现自动化。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LCM模组上的易撕贴自动粘附装置,该装置解决了传统易撕贴需要人工贴附在LCM模组保护膜上进而导致生产效率低、质量不可控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LCM模组上的易撕贴自动粘附装置,其包括:

支座,其前侧设置有支架板,在支座和支架板之间跨接有两个间隔开的水平导向柱;

用于传送待粘模组的传送单元,其布置在支座和支架板之间,并位于水平导向柱下方;

易撕贴供给单元,其设置在支架板上,为待粘模组提供易撕贴;

易撕贴吸附粘结单元,其转动设置在支架板上,并位于易撕贴供给单元的一侧;

模组推送定位单元,其滑动设置在所述两个间隔开的水平导向柱上,以将待粘模组推送至易撕贴吸附粘结单元正下方;以及

控制单元,其设置在支座内,并电连接所述传送单元、易撕贴供给单元、易撕贴吸附粘结单元和模组推送定位单元。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易撕贴自动粘附装置通过在支座上设置传送单元、易撕贴供给单元、易撕贴吸附粘结单元、模组推送定位单元和控制单元,使得对LCM模组保护膜的易撕贴粘附实现了自动化,该种全新结构设计不仅提高了易撕贴的粘附效率,而且保证了粘附质量,同时还降低了员工投入,使得成本大大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LCM模组的保护膜上的易撕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易撕贴自动粘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易撕贴供给单元和易撕贴吸附粘结单元在支架板上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LCM模组上的易撕贴自动粘附装置,其包括:支座20,其前侧设置有支架板30,在支座20和支架板30之间跨接有两个间隔开的水平导向柱40;用于传送待粘模组A的传送单元50,其布置在支座20和支架板30之间,并位于水平导向柱40下方;易撕贴供给单元60,其设置在支架板30上,为待粘模组A提供易撕贴;易撕贴吸附粘结单元70,其转动设置在支架板30上,并位于易撕贴供给单元60的一侧;模组推送定位单元80,其滑动设置在所述两个间隔开的水平导向柱40上,以将待粘模组A推送至易撕贴吸附粘结单元70正下方;以及控制单元(未示出),其设置在支座20内,并电连接所述传送单元50、易撕贴供给单元60、易撕贴吸附粘结单元70和模组推送定位单元80。

上述方案中,给出的易撕贴粘附装置主要设计有传送单元50、易撕贴供给单元60、易撕贴吸附粘结单元70、模组推送定位单元80和控制单元。其中传送单元50主要是进行待粘模组A的传送,在实际操作时,待粘模组A是从支座20左侧输送到支座20右侧的。易撕贴供给单元60主要是提供粘附在LCM模组保护膜上的易撕贴。易撕贴吸附粘结单元70主要是为了从易撕贴供给单元60将易撕贴吸下,然后粘附到LCM模组保护膜上去。模组推送定位单元80主要是将传送单元50上输送到位的待粘模组A推到易撕贴吸附粘结单元70下方,完成易撕贴的粘附动作。而控制单元,则是对各个单元进行协调控制,以顺利完成对LCM模组保护膜的易撕贴粘附。对于各个单元的具体设计,将在下面具体进行介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方案,所述传送单元50包括:传送带51,其布置在支座20和支架板30之间,并可在第一驱动机构(未示出)的驱动下沿支座20和支架板30的左、右方向传动;行程开关52,其设置在传送带51上,并贴近传送带51表面,以检测待粘模组A是否送入推动工位。对于该传送单元50,其实现的是传送待粘模组A。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传送带51是由左往右传送的,因此待粘模组A在放入到传送带51上后,会随之传送带51由左往右传送。行程开关52的设置作用很容易理解,即检测待粘模组A是否到达推送工位。

行程开关52的种类很多,在本实用新型中,优先采取了光电检测开关。所述光电检测开关包括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所述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分布于传送带51的两侧并贴近传送带51表面。当光发射器和光接收器之间没有待粘模组A通过时,光接收器能够顺利接收到光发射器发射出的光信号,此时控制单元不启动模组推送定位单元80。而当待粘模组A随着传送带51向右移动的过程中,到达光电检测开关时,会阻碍光发射器发出的光线,此时光接收器接收不到光线,便会向控制单元发出信号。控制单元便会基于该信号启动模组推送定位单元80,使之将达到推送工位的待粘模组A推到易撕贴吸附粘结单元70下方,然后再启动易撕贴吸附粘结单元70对待粘模组A进行易撕贴的粘附动作。

对于所述模组推送定位单元80,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设计的,参见图2,其主要包括:推送杆81,其两端分别滑动设置在两个间隔开的水平导向柱40上,并可在第二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在支座20和支架板30之间来回移动;L形定位板82,其通过L形转角件83滑动设置在推送杆81上,所述L形定位板82与传送带51接触,且一边(具体来说是长边,见图2)与传送带51的传动方向平行,另一边(具体来说是短边,见图2)位于传送带51的传动方向前侧。

从图2中可以看到,推送杆81跨接在两个水平导向柱40上,其可在支座20和支架板30之间来回移动,当控制单元接收到光电检测开关的检测信号后,推送杆81便会在第二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从支座20侧往支架板30侧进行移动(即前移)。而在完成一块待粘模组A的易撕贴粘附后,推送杆81便会在第二驱动机构(未示出)的作用下从支架板30侧往支座20侧进行移动(即后退)。当推送杆81在前移或后退时,其上的L形定位板82随之移动。当推送杆81前移到位时,L形定位板82的两个边会与支架板30之间形成一个半封闭腔,此时待粘模组A在传送带51的传送下,继续向右移动直到它到达L形定位板82的短边,则停止向右移动。进一步的是,L形转角件83滑动设置在推送杆81上,即可沿着推送杆81左右移动,以调节L形定位板82的定位位置。该L形转角件83上设置有螺栓(未示出),调节定位后可以锁紧在推送杆81上。

为实现易撕贴供给单元60和易撕贴吸附粘结单元70在支架板30上的安装,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架板30的一侧顶部设置成弯折状,具体为:支架板30一侧顶部边缘向内垂直延伸出一个水平板31,所述水平板31再向上径直延伸出一个竖直板32,所述竖直板32的内端上部径向延伸出一个安装板33;其中,所述易撕贴供给单元60布置于水平板31和竖直板32上,所述易撕贴吸附粘结单元70布置在安装板33上。参见图3并结合图2,上述水平板31、竖直板32和安装板33均位于支架板30的右侧顶部。

承接上述的模组推送定位单元80,为了对推送杆81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在一个水平导向柱40上设置了限位柱84,具体来说:所述两个间隔开的水平导向柱40之间,位于支架板30另一侧的水平导向柱40上滑动设置用于对推送杆81进行限位的限位柱84,所述限位柱84上设置有锁紧螺栓。即图2中左侧的水平导向柱40。该限位柱84可以限制推送杆81前移时与支架板30之间的距离。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方案,如图3所示,所述易撕贴供给单元60包括:卷状易撕贴原料61,其转动设置在竖直板32上,在易撕贴原料61上盘绕着粘有多节易撕贴62的易撕贴带63;易撕贴导向单元,其位于卷状易撕贴原料61的一侧,并包括设置在竖直板32上的导轮64、驱动轮65和张紧轮66,所述导轮64在上,所述驱动轮65、张紧轮66在下,并靠近易撕贴62吸附粘结单元70,所述驱动轮65通过第三驱动机构(未示出)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卷状易撕贴原料61的下方水平板31上设置有用于将易撕贴带63导出的导向槽67。上述易撕贴62供给单元60中,需要明确的是:易撕贴原料61、导轮64、驱动轮65、张紧轮66都转动固定在支架板30上,而导向槽67是固定在支架板30上的。当驱动轮65转动时,易撕贴带63便会在驱动轮65的转动下,通过导轮64、驱动轮65、张紧轮66、导向槽,到达回收箱中。

为了使易撕贴带63在驱动轮65上能够精确移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3所示,所述驱动轮65在其周向上分布有两排前后间隔开的传动柱651,所述易撕贴带63在其宽度方向上设置有两排等间距分布的小孔631,每一对前、后小孔631均能够分别穿设在前后传动柱651上,每一节易撕贴62在易撕贴带63上对应一对或者多对前、后小孔631(即只要满足前、后小孔对数是易撕贴节数的整数倍关系即可)。换句话说,易撕贴带63上的小孔可以与驱动轮65上凸起的传动柱651进行配合,实现易撕贴带63在传送过程中不被移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实施方案,如图3所示,所述易撕贴吸附粘结单元70包括:气缸71,其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板33上,且在未转动时活塞杆竖直向下;易撕贴吸嘴72,其设置在所述活塞杆端部,所述易撕贴吸嘴72上开设有吸孔(未示出),所述吸孔连接至真空泵(未示出)。当气缸71向右转动,易撕贴吸嘴72向外伸出,压紧易撕贴带63上的易撕贴62,打开真空泵,易撕贴62紧紧的吸在易撕贴吸嘴72上,易撕贴吸嘴72向内收缩,把易撕贴62从易撕贴带63剥离。气缸71向左转动到竖直时,向下伸出易撕贴吸嘴72,易撕贴吸嘴72接触到待贴模组后,关闭真空泵,收缩易撕贴吸嘴72,易撕贴吸嘴72上的易撕贴62粘在待粘模组A上。其中,气缸71在安装板33上的左、右转动驱动也是受控制单元进行控制的。

结合上述各单元结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易撕贴62自动粘附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人工将待粘模组A放入到传送带51的左侧,启动传送带51,使待粘模组A由左往右进行传送。当经过光电检测开关时,启动推送杆81使之前移,直到限位柱84位置停止;此时L形定位板82的长边和短边与支架板30形成一个半封闭腔,待粘模组A在传送带51的传送下,继续向右移动直到它到达L形定位板82的短边停止;接着向右转动气缸71使易撕贴吸嘴72向外伸出,压紧易撕贴带63上的易撕贴62,打开真空泵,易撕贴62紧紧的吸在易撕贴吸嘴72上,易撕贴吸嘴72向内收缩,把易撕贴62从易撕贴带63剥离;然后向左旋下气缸71直到竖直状态,向下伸出易撕贴吸嘴72,易撕贴吸嘴72接触到待贴模组后,关闭真空泵,收缩易撕贴吸嘴72,易撕贴吸嘴72上的易撕贴62粘在待粘模组A上。当完成对模组的易撕贴62粘附后,使推送杆81后退,粘好易撕贴62的模组在传送带51的作用下进入到一道工序。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