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工程网格注塑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6830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工程网格注塑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网格注塑机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工程防水网格带需要在一整根增强工程塑料带上注塑7个固定端口,此7个固定端口间距尺寸可任意调整。原由机型采用7台注塑机注塑,7个固定端口间距(既7套模具)需根据客户提供的图纸手工调整尺寸。每次升级产品,就得重新校准7台机器的料嘴X/Y方向中心距离,而且手工调整因为机器惯量大,调整精度差,导致产品的间距尺寸精度差,直接影响了后续工程防水网格带的组合成网的精度,生产效率、产品精度、智能化生产比较低;针对上述问题,设计一种方便调整的网格注塑机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必须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工程网格注塑机,能够使工作台调整方便,位置可靠,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工程网格注塑机,包括工作导轨、工作台组、油箱组、油泵组、支架组、电磁阀组、液压马达组和注模组件,所述工作导轨上设置有工作台组,工作台组上设置有油箱组、支架组和注模组件,油箱组上设置有油泵组,支架组上设置有电磁阀组,所述工作台组下端设置有液压马达组;所述液压马达组包括第一液压马达组、第二液压马达组、第三液压马达组、第四液压马达组和第六液压马达组。

作为优选,所述工作台组的第一工作台、第二工作台、第三工作台、第四工作台、第五工作台和第六工作台上对应设置有油箱组的第一油箱、第二油箱、第三油箱、第四油箱、第五油箱和第六油箱;所述工作台组的第一工作台、第二工作台、第三工作台、第四工作台、第五工作台和第六工作台上对应设置有支架组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第五支架和第六支架;支架组位于油箱组一旁;所述工作台组的第一工作台、第二工作台、第三工作台、第四工作台、第五工作台、第六工作台和第七工作台上一端均设置有注模组件,所述注模组件包括下模架、下模液压缸、下模板、上模液压缸、导向杆、固连板、上模板、螺杆料筒、压料缸和控制电磁阀,所述下模架上端下侧设置有下模液压缸和上模液压缸,下模液压缸内部的下模液压杆一端与下模板相连接;所述上模液压缸内部的上模液压杆一端穿过下模板与上模板相连接,上模液压杆另一端与固连板相连接;所述导向杆一端穿过下模板与上模板相连接,导向杆另一端与固连板相连接相连接;所述上模板上设置有螺杆料筒,螺杆料筒上端设置有压料缸;所述控制电磁阀设置在下模架下端面上,控制电磁阀位于下模液压缸正下方;所述控制电磁阀与下模液压缸和上模液压缸通过液压管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油箱组的第一油箱、第二油箱、第三油箱、第四油箱、第五油箱和第六油箱上对应设置有油泵组的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第三油泵、第四油泵、第五油泵和第六油泵。

作为优选,所述支架组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第三支架、第四支架、第五支架和第六支架上对应设置有电磁阀组的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第四电磁阀、第五电磁阀和第六电磁阀。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工作台下端设置有第一液压马达组的第一液压马达,第二工作台下端设置有第一液压马达组的第一螺母和第二液压马达组的第二液压马达;所述第三工作台下端设置有第二液压马达组的第二螺母和第三液压马达组的第三液压马达;所述第四工作台下端设置有第三液压马达组的第三螺母和第四液压马达组的第四液压马达;所述第五工作台下端设置有第四液压马达组的第四螺母和第五液压马达组的第五液压马达;所述第六工作台下端面设置有第五液压马达组的第五螺母和第六液压马达组的第六液压马达;所述第七工作台下端设置有第六液压马达组的第六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内设置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一端与第一液压马达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二螺母内设置有第二丝杆,第二丝杆一端与第二液压马达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三螺母内设置有第三丝杆,第三丝杆一端与第三液压马达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四螺母内设置有第四丝杆,第四丝杆一端与第四液压马达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五螺母内设置有第五丝杆,第五丝杆一端与第五液压马达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六螺母内设置有第六丝杆,第六丝杆一端与第六液压马达输出轴相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油泵组、电磁阀组和液压马达组通过油管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工作台设置成多级是工作台,每个工作台上设置有注模组件,工作台组之间的间距可以通过液压马达组来进行调节,从而可以针对不同的工程注塑网格进行注塑,调节方便,定位可靠,大大提高了工程网格的注塑质量,同时也可以进行不同网格尺寸进行注塑实验,调整快捷,缩短实验周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调节快速,注塑生产效率高,可以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工程网格注塑机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工程网格注塑机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工程网格注塑机的侧视图。

图中:1-工作导轨、2-工作台组、21-第一工作台、22-第二工作台、23-第三工作台、24-第四工作台、25-第五工作台、26-第六工作台、27-第七工作台、3-油箱组、31-第一油箱、32-第二油箱、33-第三油箱、34-第四油箱、35-第五油箱、36-第六油箱、4-油泵组、41-第一油泵、42-第二油泵、43-第三油泵、44-第四油泵、45-第五油泵、46-第六油泵、5-支架组、51-第一支架、52-第二支架、53-第三支架、54-第四支架、55-第五支架、56-第六支架、6-电磁阀组、61-第一电磁阀、62-第二电磁阀、63-第三电磁阀、64-第四电磁阀、65-第五电磁阀、66-第六电磁阀、7-液压马达组、71-第一液压马达组、711-第一液压马达、712-第一螺母、713-第一丝杆、72-第二液压马达组、721-第二液压马达、722-第二螺母、723-第二丝杆、73-第三液压马达组、731-第三液压马达、732-第三螺母、733-第三丝杆、74-第四液压马达组、741-第四液压马达、742-第四螺母、743-第四丝杆、75-第五液压马达组、751-第五液压马达、752-第五螺母、753-第五丝杆、76-第六液压马达组、761-第六液压马达、762-第六螺母、763-第六丝杆、8-注模组件、801-下模架、802-下模液压缸、803-下模液压杆、804-下模板、805-上模液压缸、806-上模液压杆、807-导向杆、808-固连板、809-上模板、810-螺杆料筒、811-压料缸、812-控制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工程网格注塑机,包括工作导轨1、工作台组2、油箱组3、油泵组4、支架组5、电磁阀组6、液压马达组7和注模组件8,所述工作导轨1上设置有工作台组2,工作台组2上设置有油箱组3、支架组5和注模组件8,油箱组3上设置有油泵组4,支架组5上设置有电磁阀组6,所述工作台组2下端设置有液压马达组7;所述液压马达组7包括第一液压马达组71、第二液压马达组72、第三液压马达组73、第四液压马达组74和第六液压马达组76;所述工作台组2的第一工作台21、第二工作台22、第三工作台23、第四工作台24、第五工作台25和第六工作台26上对应设置有油箱组3的第一油箱31、第二油箱32、第三油箱33、第四油箱34、第五油箱35和第六油箱36;所述工作台组2的第一工作台21、第二工作台22、第三工作台23、第四工作台24、第五工作台25和第六工作台26上对应设置有支架组5的第一支架51、第二支架52、第三支架53、第四支架54、第五支架55和第六支架56;支架组5位于油箱组3一旁;所述工作台组2的第一工作台21、第二工作台22、第三工作台23、第四工作台24、第五工作台25、第六工作台26和第七工作台27上一端均设置有注模组件8,所述注模组件8包括下模架801、下模液压缸802、下模板804、上模液压缸805、导向杆807、固连板808、上模板809、螺杆料筒810、压料缸811和控制电磁阀812,所述下模架801上端下侧设置有下模液压缸802和上模液压缸805,下模液压缸802内部的下模液压杆803一端与下模板804相连接;所述上模液压缸805内部的上模液压杆806一端穿过下模板804与上模板809相连接,上模液压杆806另一端与固连板808相连接;所述导向杆807一端穿过下模板804与上模板809相连接,导向杆807另一端与固连板808相连接相连接;所述上模板809上设置有螺杆料筒810,螺杆料筒810上端设置有压料缸811;所述控制电磁阀812设置在下模架801下端面上,控制电磁阀812位于下模液压缸802正下方;所述控制电磁阀812与下模液压缸802和上模液压缸805通过液压管相连接;所述油箱组3的第一油箱31、第二油箱32、第三油箱33、第四油箱34、第五油箱35和第六油箱36上对应设置有油泵组4的第一油泵41、第二油泵42、第三油泵43、第四油泵44、第五油泵45和第六油泵46;所述支架组5的第一支架51、第二支架52、第三支架53、第四支架54、第五支架55和第六支架56上对应设置有电磁阀组6的第一电磁阀61、第二电磁阀62、第三电磁阀63、第四电磁阀64、第五电磁阀65和第六电磁阀66;所述第一工作台21下端设置有第一液压马达组71的第一液压马达711,第二工作台22下端设置有第一液压马达组71的第一螺母712和第二液压马达组72的第二液压马达721;所述第三工作台23下端设置有第二液压马达组72的第二螺母722和第三液压马达组73的第三液压马达731;所述第四工作台24下端设置有第三液压马达组73的第三螺母732和第四液压马达组74的第四液压马达741;所述第五工作台25下端设置有第四液压马达组74的第四螺母742和第五液压马达组75的第五液压马达751;所述第六工作台26下端面设置有第五液压马达组75的第五螺母752和第六液压马达组76的第六液压马达761;所述第七工作台27下端设置有第六液压马达组76的第六螺母762;所述第一螺母712内设置有第一丝杆713,第一丝杆713一端与第一液压马达711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二螺母722内设置有第二丝杆723,第二丝杆723一端与第二液压马达721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三螺母732内设置有第三丝杆733,第三丝杆733一端与第三液压马达731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四螺母742内设置有第四丝杆743,第四丝杆743一端与第四液压马达741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五螺母752内设置有第五丝杆753,第五丝杆753一端与第五液压马达751输出轴相连接;所述第六螺母762内设置有第六丝杆763,第六丝杆763一端与第六液压马达761输出轴相连接;所述油泵组4、电磁阀组6和液压马达组7通过油管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工程网格注塑机在工作过程中,根据工程网格注塑需要,通过电磁阀组6调节液压马达组7使得第一工作台21、第二工作台22、第三工作台23、第四工作台24、第五工作台25、第六工作台26和第七工作台27之间形成不同的间距,从而注模组件8形成不同的位置,将模具放置到下模板804上,通过下模液压缸802的下模液压杆803调整下模板804的位置,上模液压缸805的上模液压杆806和导向杆807带动上模板809向下运动,使得螺杆料筒810下端的注料孔对准注模孔进行注模,从而形成不同工程网格,保证良好的注塑精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工作台设置成多级是工作台,每个工作台上设置有注模组件8,工作台组2之间的间距可以通过液压马达组7来进行调节,从而可以针对不同的工程注塑网格进行注塑,调节方便,定位可靠,大大提高了工程网格的注塑质量,同时也可以进行不同网格尺寸进行注塑实验,调整快捷,缩短实验周期;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调节快速,注塑生产效率高,可以进行广泛推广和应用。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