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动模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96962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动模板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层动模板结构。



背景技术:

注塑成型,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通过螺杆搅拌完全熔融的塑料材料,用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型品的方法。注塑模具包括由动模板和定模板两部分组成,动模板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移动模板上,定模板安装在注射成型机的固定模板上。在注射成型时,动模板与定模板闭合构成浇注系统和型腔,此型腔一般与动模板的中部位置相对;开模时,动模板和定模板分离以便取出塑料制品。

传统的动模板采用单层结构,当锁模油缸推动动模板夹紧模具并对模具施加锁模力时,由于动模板的中部受到模具的反作用力,动模板的中部会朝模具的反方向发生变形;同时,由于动模板的四个角均受到拉杆的推力,使得动模板的边角位置朝模具的方向发生变形。由于动模板的中部位置和边角位置的变形方向不一致,导致了动模板不平整,进而导致了模具受力不均,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动模板结构,该双层动模板结构能够减少动模板在工作工程中的整体变形,有利于模具的受力均匀,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层动模板结构,包括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所述第一模板的四个角均形成有缺口,且其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模板的背面设置有若干向上凸起的第一筋条;所述第一筋条以所述第一通孔为中心向四周延伸,且所述第一筋条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模板的边缘形成有距离;所述第二模板的四个角均设置有拉杆安装孔,其中部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模板的正面设置有若干向上凸起的第二筋条,所述第二筋条与所述第一筋条的分布方式一致;所述第一筋条与所述第二筋条匹配贴合连接,使得所述缺口与所述拉杆安装孔相对,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

优选的,所述第一模板和所述第二模板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缺口为方块形缺口。

优选的,所述方块形缺口的顶角设置为圆角。

优选的,所述第一筋条包括十字形筋条和四个Y字形筋条;所述十字型筋条以所述第一通孔为中心,把所述第一模板的背面分成四个区域;四个所述Y字形筋条分别设置于四个所述区域上;所述Y字形筋条的竖直端以所述第一通孔为起点,其两腿部向所述方块形缺口延伸,且分别与所述方块形缺口的两边平行。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层动模板结构,动模板设置为双层结构,即包括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且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通过凸起的筋条相互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之间,除了筋条所在的位置,其余位置均形成有空缺。当动模板对模具施加锁模力时,第一模板与模具压合,其中部位置受到模具的反作用力,会向模具的反方向产生变形;而拉杆穿过拉杆安装孔,向模具的方向施加推力,第一模板四个角的附近区域会有产生朝向模具方向变形的倾向;但是,由于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之间形成有空缺,第一模板的受力得到缓冲,使得第一模板边角位置的变形方向与中部位置的变形方向一致,这两种变形相互抵消,从而减少了模板的整体变形,有利于模具的受力均匀,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层动模板结构中第一模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双层动模板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图中:10、第一模板;11、第一通孔;12、第一筋条;20、第二模板;21、拉杆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双层动模板结构,包括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第一模板10的四个角均形成有缺口,且其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11;第一模板10的背面设置有若干向上凸起的第一筋条12;第一筋条12以第一通孔11为中心向四周延伸,且第一筋条12的端部与第一模板10的边缘形成有距离;第二模板20的四个角均设置有拉杆安装孔21,其中部设置有第二通孔;第二模板20的正面设置有若干向上凸起的第二筋条,所述第二筋条与第一筋条12的分布方式一致;第一筋条12与所述第二筋条匹配贴合连接,使得所述缺口与拉杆安装孔21相对,第一通孔11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

下面,对该双层动模板结构的设置方式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2所示,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一体成型。

如图1所示,对于第一模板10,所述缺口为方块形缺口;所述方块形缺口的顶角可以设置为圆角。第一筋条12包括十字形筋条和四个Y字形筋条;所述十字型筋条以第一通孔11为中心,把第一模板10的背面分成四个区域;四个所述Y字形筋条分别设置于四个所述区域上;所述Y字形筋条的竖直端以第一通孔11为起点,其两腿部向所述方块形缺口延伸,且分别与所述方块形缺口的两边平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双层动模板结构,动模板设置为双层结构,即包括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且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通过凸起的筋条相互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之间,除了筋条所在的位置,其余位置均形成有空缺。当动模板对模具施加锁模力时,第一模板10与模具压合,其中部位置受到模具的反作用力,会向模具的反方向产生变形;而拉杆穿过拉杆安装孔21,向模具的方向施加推力,第一模板10四个角的附近区域会有产生朝向模具方向变形的倾向;但是,由于第一模板10与第二模板20之间形成有空缺,第一模板10的受力得到缓冲,使得第一模板10边角位置的变形方向与中部位置的变形方向一致,这两种变形相互抵消,从而减少了模板的整体变形,有利于模具的受力均匀,从而提高产品的质量。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