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胶粒生产用切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5105阅读:548来源:国知局
塑胶粒生产用切粒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胶粒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塑胶粒生产用切粒装置。



背景技术:

塑料原料是由高分子合成树脂(聚合物)为主要成份渗入各种辅助料或某些具有特定用途的添加剂,在特定温度,压力下具有可塑性和流动性,可被模塑成一定形状,且在一定条件下保持形状不变的材料。塑料原料生产,是将高分子合成树脂与各种添加剂、助剂,经过计量、混合、挤出成型、冷却、风干和切粒、包装等制成颗粒状塑料的过程,塑料原料是塑料成型加工业的半成品,也是挤出、注塑、中空吹塑、发泡等成型加工生产的原材料。如图1所示,为塑料原料的工艺流程图,原料混合后通过螺杆进料,进入颗粒干燥装置10,在模头20处成型为熔融状的条状物料,并经拉线拉至水冷槽30,在水冷槽30内冷却,冷却后的条状物料经过压线轮40、吸水风罩50、再进入切粒机60进行切粒,最后通过包装机构进行包装。

在切粒时,现有技术多采用滚刀切粒机,由于滚刀在切断的同时还具有垂直于切断方向的拉拔力,很难将料条切断,在进行切粒时,经常会产生拉丝的情况,即切得的塑胶粒端面会有纱丝,影响了切粒的质量,且由于料条表面附着有杂质,切粒时杂质会混进塑胶粒中,进一步影响切粒质量,第三方面,滚刀切粒时运动路径长,切粒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切粒效率高、切粒质量高的塑胶粒生产用切粒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塑胶粒生产用切粒装置,包括工作台、安装于工作台上用于对料条进行过滤的过滤组件、安装于工作台上用于输送料条的输料组件、安装于工作台上用于将料条切割成塑胶粒的第一切粒组件和第二切粒组件,还包括开设于工作台表面的下料口;所述输料组件正对过滤组件的料条输出端,所述第一切粒组件和第二切粒组件均位于输料组件的料条输出端,且第一切粒组件和第二切粒组件镜像对称设置于输料组件的料条输出端;所述第一切粒组件包括垂直设置于工作台表面的第一安装座、安装于第一安装座上的第一动力单元、安装于第一动力单元上的第一气动剪刀,所述第二切粒组件包括垂直设置于工作台表面的第二安装座、安装于第二安装座上的第二动力单元、安装于第二动力单元上的第二气动剪刀,所述第一气动剪刀和第二气动剪刀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一气动剪刀和第二气动剪刀的切割部均位于下料口正上方。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垂直设置于工作台表面的过滤座、开设于过滤座上的若干个过滤孔。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输料组件包括垂直设置于工作台表面的输线支架、安装于输线支架上且位于所述前导线槽后的送线轮和压线轮、安装于压线轮上方的压线导轨、连接于送线轮中心轴用于驱动送线轮旋转的输料电机;所述送线轮和压线轮之间设有用于允许料条通过的间隙。

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动力单元包括安装于第一安装座上的第一滑轨、滑设于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块、驱动第一滑块沿第一滑轨滑动的第一滑台气缸,所述第一气动剪刀安装于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二动力单元包括安装于第二安装座上的第二滑轨、滑设于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块、驱动第二滑块沿第二滑轨滑动的第二滑台气缸,所述第二气动剪刀安装于第二滑块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一方面,在第一切粒组件和第二切粒组件切割前,通过过滤组件对料条进行过滤,防止杂质混入塑胶粒中,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第二方面,设有第一切粒组件和第二切粒组件,通过第一气动剪刀和第二气动剪刀同时对多条料条进行剪切,切粒效率高,且由于在剪切时,料条只收到剪切力,无存在滚刀的拉拨力,不会产生拉丝现象,进一步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2、过滤组件包括垂直设置于工作台表面的过滤座、开设于过滤座上的若干个过滤孔,当料条在输料组件的作用下通过过滤孔时,杂质能有效的被阻挡在过滤孔外部,过滤效果好,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且过滤孔有若干个,能同时让多条料条通过以对多条料条同时进行切粒,进一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3、输料组件包括垂直设置于工作台表面的输线支架、安装于输线支架上且位于所述前导线槽后的送线轮和压线轮、安装于压线轮上方的压线导轨、连接于送线轮中心轴用于驱动送线轮旋转的输料电机;所述送线轮和压线轮之间设有用于允许料条通过的间隙。在输料电机作用下,送线轮高速旋转以带动料条向第一切粒组件和第二切粒组件方向运动,压线轮在上方压住料条,对料条起到限位作用,确保料条能准确的被输送到第一切粒组件和第二切粒组件处,输料速度快,进一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4、第一动力单元包括安装于第一安装座上的第一滑轨、滑设于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块、驱动第一滑块沿第一滑轨滑动的第一滑台气缸,所述第一气动剪刀安装于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二动力单元包括安装于第二安装座上的第二滑轨、滑设于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块、驱动第二滑块沿第二滑轨滑动的第二滑台气缸,所述第二气动剪刀安装于第二滑块上。第一气动剪刀和第二气动剪刀分别能沿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滑动,以对料条进行切割,进一步提高了切粒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塑胶粒生产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输料组件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切粒组件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切粒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图4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不同视角的立体图和俯视图。

塑胶粒生产用切粒装置100,包括工作台110、安装于工作台110上用于对料条进行过滤的过滤组件120、安装于工作台110上用于输送料条的输料组件130、安装于工作台110上用于将料条切割成塑胶粒的第一切粒组件140和第二切粒组件150,还包括开设于工作台110表面的下料口160。输料组件130正对过滤组件120的料条输出端,第一切粒组件140和第二切粒组件150均位于输料组件130的料条输出端,且第一切粒组件140和第二切粒组件150镜像对称设置于输料组件130的料条输出端。

如图6和图7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切粒组件和第二切粒组件的立体图。

第一切粒组件140包括垂直设置于工作台110表面的第一安装座141、安装于第一安装座141上的第一动力单元142、安装于第一动力单元142上的第一气动剪刀143,所述第二切粒组件150包括垂直设置于工作台110表面的第二安装座151、安装于第二安装座151上的第二动力单元152、安装于第二动力单元152上的第二气动剪刀153,所述第一气动剪刀143和第二气动剪刀153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一气动剪刀143和第二气动剪刀153的切割部均位于下料口160正上方。

第一动力单元142包括安装于第一安装座141上的第一滑轨142a、滑设于第一滑轨142a上的第一滑块142b、驱动第一滑块142b沿第一滑轨142a滑动的第一滑台气缸142c,所述第一气动剪刀143安装于第一滑块142b上;第二动力单元152包括安装于第二安装座151上的第二滑轨152a、滑设于第二滑轨152a上的第二滑块152b、驱动第二滑块152b沿第二滑轨152a滑动的第二滑台气缸152c,所述第二气动剪刀153安装于第二滑块152b上。第一气动剪刀143和第二气动剪刀153分别能沿第一滑轨142a和第二滑轨152a滑动,以对料条进行切割,进一步提高了切粒效率。

过滤组件120包括垂直设置于工作台110表面的过滤座121、开设于过滤座121上的若干个过滤孔122,当料条在输料组件130的作用下通过过滤孔122时,杂质能有效的被阻挡在过滤孔122外部,过滤效果好,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且过滤孔122有若干个,能同时让多条料条通过以对多条料条同时进行切粒,进一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输料组件的立体图。

输料组件130包括垂直设置于工作台110表面的输线支架131、安装于输线支架131上且位于前导线槽136后的送线轮132和压线轮133、安装于压线轮133上方的压线导轨134、连接于送线轮132中心轴用于驱动送线轮132旋转的输料电机135;送线轮132和压线轮133之间设有用于允许料条通过的间隙。在输料电机135作用下,送线轮132高速旋转以带动料条向第一切粒组件140和第二切粒组件150方向运动,压线轮133在上方压住料条,对料条起到限位作用,确保料条能准确的被输送到第一切粒组件140和第二切粒组件150处,输料速度快,进一步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一方面,在第一切粒组件140和第二切粒组件150切割前,通过过滤组件120对料条进行过滤,防止杂质混入塑胶粒中,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第二方面,设有第一切粒组件140和第二切粒组件150,通过第一气动剪刀143和第二气动剪刀153同时对多条料条进行剪切,切粒效率高,且由于在剪切时,料条只收到剪切力,无存在滚刀的拉拨力,不会产生拉丝现象,进一步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在输料电机135作用下,送线轮132高速旋转以带动料条向第一切粒组件140和第二切粒组件150方向运动,压线轮133在上方压住料条,对料条起到限位作用,确保料条能准确的被输送到第一切粒组件140和第二切粒组件150处;料条在输料组件130的拉力作用下,会先通过过滤组件120,料条上附着的杂质能有效的被阻挡在过滤孔122外部,料条顺利通过过滤孔122经输料组件130运动至第一切粒组件140和第二切粒组件150处,被第一气动剪刀143和第二气动剪刀153切割成塑胶粒,切割后的塑胶粒落入下料口160。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