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汽车尾门饰板底毡回收材料应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24865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回收材料应用方法属于材料回收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新型汽车尾门饰板底毡回收材料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pp(聚丙烯)材料,这是一种工程热塑材料,它集结了韧性好、强度大、隔热好、质地轻、耐腐蚀、富有弹性和手感好,成本低等一系列优点,更重要的是pp材料是一种可以循环回收再用的塑料,对环境保护大有裨益,因此受到人们的欢迎。目前采用pp材料制造汽车内饰板外壳已成主流,在欧洲每年生产仪表板要耗用12万吨热塑性材料,其中pp材料就占了5万吨,接近一半。据专家预测,这一比例还会继续扩大下去。目前欧洲巳开发出一种气味小,不易老化,低密度和有更好的环境适应性的pp材料,应用在轿车上面;pet俗称涤纶树脂,在汽车工业中,多数用于汽车地毡等方面,耐蠕变、无毒,耐气候性来那个号、抗化学性和稳定性优良,因此受到的各个厂商的亲睐;

我国是生产和使用pp材料和pet纤维材料的大国,每年的消耗量超过千万吨,这些废物的处理需要浪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若能合理的利用,不仅可以大大缓解环保压力,而且,可以制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材料的回收利用率低,利用该废物制得的产品质量不高,还是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和环保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尾门饰板底毡回收材料应用方法,工艺流程简单,产品成本低,原料利用率充分。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汽车尾门饰板底毡回收材料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回收材料按照pp材料成分和pet材料成分分成两类;

步骤二、将pet材料研磨成微粉;

步骤三、将pp材料粉碎制成颗粒;

步骤四、将pp纤维和pet颗粒复合,制成毡体。

步骤二所述微粉颗粒的平均粒径范围为40-80目。

步骤三所述粉碎过程包括初期粉碎阶段:在低温环境下利用高冲击粉碎方式进行粉碎;

再粉碎阶段:慢速粉碎阶段——初期中速粉碎阶段——快速粉碎阶段——后期中速粉碎阶段四个阶段,利用多个粉碎阶段,得到不同平均粒径的颗粒,混合复合后的产品力学性能更佳

所述四个阶段的时间比例为:4:2:1:3。

所述慢速粉碎阶段的处理量为150kg-180kg/h,初期中速粉碎阶段的处理量为300kg-400kg/h,快速粉碎阶段的处理量为650kg-900kg/h,后期中速粉碎阶段的处理量为380kg-500kg/h。

所述慢速粉碎阶段的平均粒径小于1mm,初期中速粉碎阶段平均粒径为3-4mm,快速粉碎阶段的平均粒径为4-5mm,中期中速粉碎平均粒径为3-4mm,不同平均粒径结构混合,使产品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和弹性,同时降低产品的重量。

步骤四所述复合过程包括:将第一层pet材料微粉铺在第一织物层上;铺设第一层pp颗粒层,在第一层pp颗粒层上端铺设第二层pet材料微粉,在第二层pet微粉上铺设第二层pp颗粒层,在第二层pp颗粒层的上端铺涂第三层pet微粉层,形成毡体,利用针刺复合方式将毡体固定。

所述第一层pet微粉层厚度、第一层pp颗粒层厚度、第二pet微粉层厚度、第二pp颗粒层厚度和第三层pet微粉层厚度比为1:7:2:7:1。

所所述针刺复合过程包括升温加压过程,升温温度为150-18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性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将不同粒径的颗粒进行混合,再与微粉层进行复合,形成新的复合毡体,毡体的结构稳定,结实耐用,不易分层,不宜断裂,成本低廉,回收材料利用率高,产品的化学性质稳定,具有优越的物理性能,对原材料的要求低,有效的解决了目前汽车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边角料造成环境污染、废弃材料回收需要工业化处理的问题,本发明所用原材料可以是工厂内部的自产的废弃原料,材料成分可控,本发明的工艺过程简单,无需复杂的化学变化,基本保持了物料的各种性能,可以进行后续的回收利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汽车尾门饰板底毡回收材料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回收材料按照pp材料成分和pet材料成分分成两类;

步骤二、将pet材料研磨成微粉;所述pet微粉颗粒的平均粒径范围为40-80目。

步骤三、将pp材料粉碎制成颗粒;

所述粉碎过程包括初期粉碎阶段:在低温环境下利用高冲击粉碎方式进行粉碎;

再粉碎阶段:慢速粉碎阶段——初期中速粉碎阶段——快速粉碎阶段——后期中速粉碎阶段四个阶段。

所述四个阶段的时间比例为:4:2:1:3。

所述慢速粉碎阶段的处理量为150kg/h,初期中速粉碎阶段的处理量为310kg/h,快速粉碎阶段的处理量为700kg/h,后期中速粉碎阶段的处理量为460kg/h。

所述慢速粉碎阶段的平均粒径0.09mm,初期中速粉碎阶段平均粒径为3mm,快速粉碎阶段的平均粒径为4.5mm,中期中速粉碎平均粒径为3mm。

步骤四、将pp纤维和pet颗粒复合,制成毡体;复合过程包括:将第一层pet材料微粉铺在第一织物层上;铺设第一层pp颗粒层,在第一层pp颗粒层上端铺设第二层pet材料微粉,在第二层pet微粉上铺设第二层pp颗粒层,在第二层pp颗粒层的上端铺涂第三层pet微粉层,形成毡体,利用针刺复合方式将毡体固定。

所述第一层pet微粉层厚度、第一层pp颗粒层厚度、第二pet微粉层厚度、第二pp颗粒层厚度和第三层pet微粉层厚度比为1:7:2:7:1。

所述针刺复合过程包括升温加压过程,升温温度为150℃。

本实施例所制成的毡体平均重量降低11%,弹性提高了13%,抗拉强度提高14%,不易变形,耐热性好。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汽车尾门饰板底毡回收材料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回收材料按照pp材料成分和pet材料成分分成两类;

步骤二、将pet材料研磨成微粉;所述pet微粉颗粒的平均粒径范围为40-80目。

步骤三、将pp材料粉碎制成颗粒;

所述粉碎过程包括初期粉碎阶段:在低温环境下利用高冲击粉碎方式进行粉碎;

再粉碎阶段:慢速粉碎阶段——初期中速粉碎阶段——快速粉碎阶段——后期中速粉碎阶段四个阶段。

所述四个阶段的时间比例为:4:2:1:3。

所述慢速粉碎阶段的处理量为165kg/h,初期中速粉碎阶段的处理量为350kg/h,快速粉碎阶段的处理量为820kg/h,后期中速粉碎阶段的处理量为450kg/h。

所述慢速粉碎阶段的平均粒径0.2mm,初期中速粉碎阶段平均粒径为3.6mm,快速粉碎阶段的平均粒径为4.6mm,中期中速粉碎平均粒径为3.7mm。

步骤四、将pp纤维和pet颗粒复合,制成毡体;复合过程包括:将第一层pet材料微粉铺在第一织物层上;铺设第一层pp颗粒层,在第一层pp颗粒层上端铺设第二层pet材料微粉,在第二层pet微粉上铺设第二层pp颗粒层,在第二层pp颗粒层的上端铺涂第三层pet微粉层,形成毡体,利用针刺复合方式将毡体固定。

所述第一层pet微粉层厚度、第一层pp颗粒层厚度、第二pet微粉层厚度、第二pp颗粒层厚度和第三层pet微粉层厚度比为1:7:2:7:1。

所述针刺复合过程包括升温加压过程,升温温度为160℃。

本实施例所制成的毡体平均重量降低18%,弹性提高了21%,抗拉强度提高15%,不易变形,耐热性好。

实施例3: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汽车尾门饰板底毡回收材料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回收材料按照pp材料成分和pet材料成分分成两类;

步骤二、将pet材料研磨成微粉;所述pet微粉颗粒的平均粒径范围为40-80目。

步骤三、将pp材料粉碎制成颗粒;

所述粉碎过程包括初期粉碎阶段:在低温环境下利用高冲击粉碎方式进行粉碎;

再粉碎阶段:慢速粉碎阶段——初期中速粉碎阶段——快速粉碎阶段——后期中速粉碎阶段四个阶段。

所述四个阶段的时间比例为:4:2:1:3。

所述慢速粉碎阶段的处理量为170kg/h,初期中速粉碎阶段的处理量为400kg/h,快速粉碎阶段的处理量为650kg/h,后期中速粉碎阶段的处理量为500kg/h。

所述慢速粉碎阶段的平均粒径0.7mm,初期中速粉碎阶段平均粒径为3.3mm,快速粉碎阶段的平均粒径为4mm,中期中速粉碎平均粒径为3mm。

步骤四、将pp纤维和pet颗粒复合,制成毡体;复合过程包括:将第一层pet材料微粉铺在第一织物层上;铺设第一层pp颗粒层,在第一层pp颗粒层上端铺设第二层pet材料微粉,在第二层pet微粉上铺设第二层pp颗粒层,在第二层pp颗粒层的上端铺涂第三层pet微粉层,形成毡体,利用针刺复合方式将毡体固定。

所述第一层pet微粉层厚度、第一层pp颗粒层厚度、第二pet微粉层厚度、第二pp颗粒层厚度和第三层pet微粉层厚度比为1:7:2:7:1。

所述针刺复合过程包括升温加压过程,升温温度为150℃。

本实施例所制成的毡体平均重量降低20%,弹性提高了22%,抗拉强度提高19%,不易变形,耐热性好。

实施例4:本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汽车尾门饰板底毡回收材料应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回收材料按照pp材料成分和pet材料成分分成两类;

步骤二、将pet材料研磨成微粉;所述pet微粉颗粒的平均粒径范围为40-80目。

步骤三、将pp材料粉碎制成颗粒;

所述粉碎过程包括初期粉碎阶段:在低温环境下利用高冲击粉碎方式进行粉碎;

再粉碎阶段:慢速粉碎阶段——初期中速粉碎阶段——快速粉碎阶段——后期中速粉碎阶段四个阶段。

所述四个阶段的时间比例为:4:2:1:3。

所述慢速粉碎阶段的处理量为180kg/h,初期中速粉碎阶段的处理量为370kg/h,快速粉碎阶段的处理量为900kg/h,后期中速粉碎阶段的处理量为380kg/h。

所述慢速粉碎阶段的平均粒径0.93mm,初期中速粉碎阶段平均粒径为3mm,快速粉碎阶段的平均粒径为5mm,中期中速粉碎平均粒径为4mm。

步骤四、将pp纤维和pet颗粒复合,制成毡体;复合过程包括:将第一层pet材料微粉铺在第一织物层上;铺设第一层pp颗粒层,在第一层pp颗粒层上端铺设第二层pet材料微粉,在第二层pet微粉上铺设第二层pp颗粒层,在第二层pp颗粒层的上端铺涂第三层pet微粉层,形成毡体,利用针刺复合方式将毡体固定。

所述第一层pet微粉层厚度、第一层pp颗粒层厚度、第二pet微粉层厚度、第二pp颗粒层厚度和第三层pet微粉层厚度比为1:7:2:7:1。

所述针刺复合过程包括升温加压过程,升温温度为180℃。

本实施例所制成的毡体平均重量降低20%,弹性提高了24%,抗拉强度提高21%,不易变形,耐热性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