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的塑料造粒机滤网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8465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环保的塑料造粒机滤网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在对塑料进行回收时,回收后的塑料杂质较多,在挤出时会含有多种颗粒状杂质,需要对其进行过滤,现有对其过滤的方式主要通过过滤网进行过滤,然而,颗粒状杂质往往容易堵塞住过滤网,影响其对过滤的顺利进行,需要及时的清除过滤网上堵塞的颗粒状杂质,现有清除过滤网上颗粒状杂质的方式主要通过人工进行,人工清除效率低,清除效果不理想,无法满足现有塑料回收的需要。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环保的塑料造粒机滤网处理设备。

为达到本发明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的塑料造粒机滤网处理设备,所述环保的塑料造粒机滤网处理设备包括第一壳体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右侧的管道装置、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上方的第二壳体装置、位于所述第二壳体装置上方的握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装置上的活塞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装置内左右两侧的顶靠装置,所述第一壳体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散热框、收容于所述散热框内的加热棒、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块、位于所述散热框右侧的第一过滤网,所述管道装置包括管道、设置于所述管道上的阀门,所述第二壳体装置包括第二壳体、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封闭板、设置于所述封闭板上的滑块、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下端的密封框、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内左右两侧的限定块,所述握持装置包括连接杆、位于所述连接杆右侧的握持杆、位于所述连接杆左侧的固定杆,所述活塞装置包括电缸、位于所述电缸左侧的固定架、位于所述电缸下方的推动杆、位于所述推动杆下方的活塞、位于所述推动杆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所述顶靠装置包括支撑块、位于所述支撑块下方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弹簧下方的顶靠块。

所述第一壳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右表面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散热框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过滤网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左侧。

所述管道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壳体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壳体的右表面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管道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封闭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封闭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所述密封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密封框内且与所述密封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上端收容于所述密封框内且与所述密封框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滑块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内且与所述封闭板固定连接,所述限定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左右两侧,所述限定块呈长方体,所述限定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定块位于所述第二通孔的下方。

所述连接杆呈长方体,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所述封闭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握持杆呈圆柱体,所述握持杆的左端与所述连接杆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下端与所述封闭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

所述固定架的下端与所述封闭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的上端与所述电缸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电缸连接,所述推动杆贯穿所述滑块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活塞呈长方体,所述活塞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活塞位于所述限定块的下方,所述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活塞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封闭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活塞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块呈长方体,所述支撑块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支撑块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顶靠块固定连接,所述顶靠块呈长方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环保的塑料造粒机滤网处理设备能够有效的清除过滤网上的颗粒杂质,清除效率高,并且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清除效果理想,人工劳动强度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环保的塑料造粒机滤网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环保的塑料造粒机滤网处理设备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环保的塑料造粒机滤网处理设备包括第一壳体装置1、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1右侧的管道装置2、位于所述第一壳体装置1上方的第二壳体装置3、位于所述第二壳体装置3上方的握持装置4、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装置3上的活塞装置5、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装置3内左右两侧的顶靠装置6。

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壳体装置1包括第一壳体11、收容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的散热框12、收容于所述散热框12内的加热棒13、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左右两侧的第一固定块14、位于所述散热框12右侧的第一过滤网15。所述第一壳体1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上端设有开口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1的纵截面呈凹字形,所述第一壳体11的右表面设有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一通孔111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散热框12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散热框12的下端设有开口使得所述散热框12的纵截面呈倒置的凹字形,所述散热框12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散热框12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使其可以传递热量。所述加热棒13收容于所述散热框12内,所述加热棒13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所述加热棒13提供电能,所述加热棒13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所述加热棒13打开或者关闭,该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外侧,并且通过电线与所述加热棒13电性连接,方便使用者操作。所述第一固定块1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壳体11内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固定块14呈长方体且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固定块1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15呈长方体,所述第一过滤网15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过滤网15位于所述第一通孔111的左侧,从而可以挡住所述第一通孔111。

如图1所示,所述管道装置2包括管道21、设置于所述管道21上的阀门22。所述管道21的下端对准所述第一通孔111且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管道21的内部与所述第一壳体11的内部相通。所述阀门22用于控制所述管道21内气体的流量。

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壳体装置3包括第二壳体31、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31内的封闭板32、设置于所述封闭板32上的滑块34、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31下端的密封框33、收容于所述第二壳体31内左右两侧的限定块35。所述第二壳体3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第二壳体31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第二壳体31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壳体31的右表面设有第二通孔311,所述第二通孔311呈圆形且与所述第二壳体31的内部相通,所述管道21的上端对准所述第二通孔311且与所述第二壳体3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管道21的内部与所述第二壳体31的内部相通。所述封闭板32呈长方体,所述封闭板32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壳体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封闭板32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通孔321,所述第三通孔321呈方形。所述密封框33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密封框33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第二壳体31的下端收容于所述密封框33内且与所述密封框33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上端收容于所述密封框33内且与所述密封框33的内表面滑动接触,使得所述第二壳体31的下端稳定的顶靠在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上端。所述滑块34呈长方体,所述滑块34收容于所述第三通孔321内且与所述封闭板32固定连接,所述滑块34采用光滑的材料制成,即采用摩擦系数小的材料制成。所述限定块3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壳体31内的左右两侧,所述限定块35呈长方体,所述限定块3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限定块35位于所述第二通孔311的下方。

如图1所示,所述握持装置4包括连接杆41、位于所述连接杆41右侧的握持杆42、位于所述连接杆42左侧的固定杆43。所述连接杆41呈长方体,所述连接杆41的下端与所述封闭板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握持杆42呈圆柱体,所述握持杆42的左端与所述连接杆41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43的下端与所述封闭板3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43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杆41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活塞装置5包括电缸51、位于所述电缸51左侧的固定架52、位于所述电缸51下方的推动杆53、位于所述推动杆53下方的活塞54、位于所述推动杆53左右两侧的第一弹簧55。所述电缸51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所述电缸51提供电能,所述电缸51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所述电缸51打开或者关闭。所述固定架52的下端与所述封闭板3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52的上端与所述电缸51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53呈圆柱体且竖直放置,所述推动杆53的上端与所述电缸51连接,使得所述电缸51可以带动所述推动杆53上下移动,所述推动杆53贯穿所述滑块34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由于滑块34采用光滑的材料制成,使得所述推动杆53与所述滑块34之间的摩擦力小。所述活塞54呈长方体,所述活塞54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壳体31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活塞54位于所述限定块35的下方,所述推动杆53的下端与所述活塞5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进而可以带动活塞54上下移动。所述第一弹簧55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弹簧55的上端与所述封闭板3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5的下端与所述活塞54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顶靠装置6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壳体31内的左右两侧,所述顶靠装置6包括支撑块61、位于所述支撑块61下方的第二弹簧62、位于所述第二弹簧62下方的顶靠块63。所述支撑块61呈长方体,所述支撑块61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62呈竖直状,所述第二弹簧62的上端与所述支撑块6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62的下端与所述顶靠块63固定连接。所述顶靠块63呈长方体,所述顶靠块63的下表面顶靠在过滤网上。

如图1所示,所述本发明环保的塑料造粒机滤网处理设备使用时,首先使用者握住握持杆42,然后向上移动,从而可以将第二壳体31从第一壳体11的上端拔出,直至所述密封框33脱离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上端,然后将过滤网放置在第一壳体11内,且顶靠在所述第一固定块14上,然后将第二壳体31顶靠在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上端,所述第一壳体11的上端收容于所述密封框33内,所述顶靠块63顶靠在过滤网的上表面上,对过滤网起到固定作用。然后打开加热棒13的开关,使得所述第一壳体11内的温度上升,热空气向上流动,与过滤网接触,且流动到所述第二壳体31内。此时打开阀门22,同时打开电缸51的开关,使得所述推动杆53不断的上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活塞54不断的上下移动,所述活塞54向下移动时,所述活塞54下方的空气向下流动,空气穿过所述过滤网的滤孔,有利于将过滤网滤孔内的颗粒杂质清除掉,第一壳体11内的空气进入到管道21内,然后进入到第二壳体31内,且位于活塞54的上方,当活塞54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二壳体31内的空气进入到管道21内,然后进入到第一壳体11内,第一壳体11内的空气向上流动穿过过滤网的滤孔,进而可以再次清除掉过滤网滤孔内的颗粒杂质,通过活塞54不断的上下移动,使得空气不断的上下移动,进而可以有效的清除过滤网滤孔内的颗粒杂质。同时由于第一壳体11内的温度上升,使得过滤网滤孔内的塑料颗粒软化,进而清除的效率更高。至此,本发明环保的塑料造粒机滤网处理设备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