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缠线的胶管挤出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3250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缠线的胶管挤出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软硬管材的制造设备,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带有缠线的胶管挤出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建筑行业中的常用管材,例如煤气管、天然气管和水管等等以pvc材料制成的软硬管材,通常不仅具有单层胶料层,而是由多层不同材质组成以满足实际需要。其中,通过网线编织而成具有缠线层的管材是较为常用的一种类型。这类带有缠线的胶管一般需要同时编织多条网线,并在编织完毕后将线固定在胶管上形成缠线层,然后在缠线层外面再敷上一层胶料以保护缠线层。一般的加工装置将上述的固定缠线层和敷上胶料拆分为两个流程,降低了整个工艺流程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带有缠线的胶管挤出成型装置,改进了现有的加工流程割裂而降低整个工艺流程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获得了提高加工此类带有缠线的胶管生产效率的技术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出一种带有缠线的胶管挤出成型装置,其包括:用于牵引胶管架上胶管的前辊筒和后辊筒,所述前辊筒和后辊筒之间依次设置有用于预热胶管的加热器、用于在胶管外侧敷上胶料的熔融机构和用于在胶料外侧标识编码的滚码机构,以及位于后辊筒前方,与胶管的管径相匹配,并连接胶管末端的充气机。其中,在熔融机构与滚码机构之间和滚码机构与后辊筒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于冷却胶管的第一水冷槽和第二水冷槽;熔融机构与用于输送坯料的进料机构相连接以接收用于在胶管外侧敷上的胶料。其中,所述第二水冷槽包括第二上水冷槽和设置在第二上水冷槽下方的第二下水冷槽,且第二上水冷槽的底部完全容纳在第二下水冷槽内,第二下水冷槽通过水泵与第二上水冷槽连接,使得第二下水冷槽内的水被泵回第二上水冷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后辊筒上设置有圈数检测记录仪的计数滚轮。

进一步地,所述后辊筒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且所述压力传感器与充气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上水冷槽的上方沿第二水冷槽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水泵连接的喷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上水冷槽与熔融机构最接近的喷头前方设置有沿第二水冷槽方向的承托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所公开的一种带有缠线的胶管挤出成型装置将带有缠线的胶管的缠线层固定和缠线层外侧涂敷胶料的加工流程结合,从而提高了加工工艺的整体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解释描述,其中:

图1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带有缠线的胶管挤出成型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带有缠线的胶管挤出成型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根据图2中第二实施例的后辊筒局部放大图;

图4所示为根据本发明的带有缠线的胶管挤出成型装置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发明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发明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在本发明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元件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类似地,第二元件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

第一实施例

参考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本发明的带有缠线的胶管挤出成型装置,包括用于牵引胶管架100上胶管的前辊筒200和后辊筒800,所述前辊筒200和后辊筒800之间依次设置有用于预热胶管的加热器300、用于在胶管外侧敷上胶料的熔融机构400和用于在胶料外侧标识编码的滚码机构600,以及位于后辊筒800前方,与胶管的管径相匹配,并连接胶管末端的充气机900。所述充气机900通过向胶管内部充入具有一定气压的气体,避免胶管在加工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变化而导致管径的改变。其中,在熔融机构400与滚码机构600之间和滚码机构600与后辊筒800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于冷却胶管的第一水冷槽500和第二水冷槽700;熔融机构400与用于输送坯料的进料机构410相连接,以接收用于在胶管外侧敷上的胶料。具体地,熔融机构400将进料机构410输送的坯料加热融化后,均匀地敷上胶管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二水冷槽700包括第二上水冷槽710和设置在第二上水冷槽710下方的第二下水冷槽720,且第二上水冷槽710的底部完全容纳在第二下水冷槽720内,第二下水冷槽720通过水泵与第二上水冷槽710连接,使得第二下水冷槽720内的水被泵回第二上水冷槽710内,以实现冷却水的循环利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后辊筒800上设置有圈数检测记录仪的计数滚轮810。其中,所述计数滚轮810与后辊筒800无滑动接触,从而在后辊筒800的带动下作无滑动滚动,使得计数滚轮810与后辊筒800具有相同的线速度。计数滚轮810被配置成与圈数检测记录仪连接,以确定当前已加工产品的数量。

第二实施例

参考图2所示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本发明的带有缠线的胶管挤出成型装置,包括用于牵引胶管架100上胶管的前辊筒200和后辊筒800,所述前辊筒200和后辊筒800之间依次设置有用于预热胶管的加热器300、用于在胶管外侧敷上胶料的熔融机构400和用于在胶料外侧标识编码的滚码机构600,以及位于后辊筒800前方,与胶管的管径相匹配,并连接胶管末端的充气机900。其中,在熔融机构400与滚码机构600之间和滚码机构600与后辊筒800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于冷却胶管的第一水冷槽500和第二水冷槽700;熔融机构400与用于输送坯料的进料机构410相连接以接收用于在胶管外侧敷上的胶料。具体地,熔融机构400将进料机构410输送的坯料加热融化后,均匀地敷上胶管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二水冷槽700包括第二上水冷槽710和设置在第二上水冷槽710下方的第二下水冷槽720,且第二上水冷槽710的底部完全容纳在第二下水冷槽720内,第二下水冷槽720通过水泵与第二上水冷槽710连接,使得第二下水冷槽720内的水被泵回第二上水冷槽710内,以实现冷却水的循环利用。

进一步地,参照图3中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后辊筒局部放大图,所述后辊筒800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820,且所述压力传感器820与充气机900连接。当检测所得的压力数据较大时,压力传感器820将向与其连接的充气机900传送负反馈,降低充气机900向胶管内部充入气压的压强;反之,当检测所得的压力数据较小时,压力传感器820将向与其连接的充气机900传送正反馈,提高充气机900向胶管内部充入气压的压强。可以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方式以实现上述压力传感器820与充气机900的连接和正负反馈的传输。本发明对此不予限定。

第三实施例

参考图4所示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本发明的带有缠线的胶管挤出成型装置,包括用于牵引胶管架100上胶管的前辊筒200和后辊筒800,所述前辊筒200和后辊筒800之间依次设置有用于预热胶管的加热器300、用于在胶管外侧敷上胶料的熔融机构400和用于在胶料外侧标识编码的滚码机构600,以及位于后辊筒800前方,与胶管的管径相匹配,并连接胶管末端的充气机900。其中,在熔融机构400与滚码机构600之间和滚码机构600与后辊筒800之间,分别设置有用于冷却胶管的第一水冷槽500和第二水冷槽700;熔融机构400与用于输送坯料的进料机构410相连接以接收用于在胶管外侧敷上的胶料。具体地,熔融机构400将进料机构410输送的坯料加热融化后,均匀地敷上胶管的外部。其中,所述第二水冷槽700包括第二上水冷槽710和设置在第二上水冷槽710下方的第二下水冷槽720,且第二上水冷槽710的底部完全容纳在第二下水冷槽720内,第二下水冷槽720通过水泵与第二上水冷槽710连接,使得第二下水冷槽720内的水被泵回第二上水冷槽710内,以实现冷却水的循环利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上水冷槽710的上方沿第二水冷槽700的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与水泵连接的喷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上水冷槽710与熔融机构400最接近的喷头前方设置有沿第二水冷槽700方向的承托架。第二下水冷槽720内的水被水泵抽到喷头处,通过喷头喷洒到胶管表面以及时充分冷却胶管。同时,第二上水冷槽710内的承托架可避免由于胶管在长时间浸没在第二水冷槽700内,由于自身重力的作用而变形。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保护的范围之内。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其技术方案和/或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修改和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