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内自动切水口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2852阅读:39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模内自动切水口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模内自动切水口的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是一种用于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在工业设计与生产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模具的生产一般是由注塑口处注入热熔塑料,然后经流道将热熔塑料送至各水口处,经过水口处的热熔塑料再进入型腔内并填满型腔,注塑完成后再由顶针将成型的产品顶出。但顶出后的产品有一个问题,在水口处会形成在流道形的水口凝料,需要后续的程序将水口凝料切除,这就对模具的使用产生了不便,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内自动切水口的模具,该模具可以对注塑完成后的产品留下的残渣进行切割,省去了出模后再切割的步骤。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实现的:

一种模内自动切水口的模具,包括模架、模芯和水口,所述模芯设于模架上,所述水口设于模芯的一端,所述模架内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设有刀座,所述刀座上设有切刀,所述切刀包括锋利端和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与刀座连接,所述锋利端设有凹陷部和突出部;所述水口靠近切刀的位置设有刀口。

其中,所述刀口的大小比切刀大。

其中,所述刀座和模架间设有间隔。

其中,所述间隔的距离为0.5mm至1mm。

其中,所述水口处设有缓冲槽。

其中,所述模架的对角设有定位座,所述定位座上设有定位孔。

其中,所述模架内还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顶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内自动切水口的模具,在其水口处设有切刀,并将设置好的驱动机构控制切刀的上下运动,在注塑完成的同时用切刀将残渣切除,免除了出模后的切除步骤,加快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切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口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模架--1,模芯--2,水口--3,缓冲槽--31,驱动机构--4,刀座--5,切刀--6,锋利端--61,凹陷部--611,突出部--612,固定端--62,刀口--7,定位座--8,定位孔--81,通孔--9,顶针--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 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模内自动切水口的模具,包括模架1、模芯2和水口3,并在水口3处设有缓冲槽31,缓冲槽31能够为注塑预留一定的缓存空间,减缓热熔塑料对型腔的冲击力;模芯2设于模架1上,所述水口3设于模芯2的一端,所述模架1内设有驱动机构4,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采用直线电机,驱动机构4的输出端设有刀座5,所述刀座5上设有切刀6;所述水口3靠近切刀6的位置设有刀口7,刀口7的大小比切刀6大,为切刀6保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作切割运动;模具在注塑时,从注塑口将热熔塑料注入,热熔塑料通过流道到达水口3处,再进入型腔内进行注塑,这样在出模的时候产品就会出现在水口3处有呈流道状的水口凝料,通常这种水口凝料都是在出模后再用装置将其切除的,但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其水口3处设有切刀6,并将设置好的驱动机构4控制切刀6的上下运动,在注塑完成的同时用切刀6将残渣切除,免除了出模后的切除步骤,加快了生产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切刀6包括锋利端61和固定端62,所述固定端62与刀座5连接,所述锋利端61设有凹陷部611和突出部612,凹陷部611设置在靠近模芯2的位置,在切割过程中,突出部612能实现切割的功能,凹陷部611的作用是预留有部分空间避免对产品本身造成切割,影响出模的产品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刀座5和模架1间设有间隔,作为优选的,所述间隔的距离为0.5mm至1mm,在上模和下模闭合接触时,位于水口3处的型腔的空间是非常小的,设置距离的范围能够保证有效对残渣进行切割的同时避免切刀6对型腔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在本实施例中,模架1的对角设有定位座8,所述定位座8上设有定位孔81,作为模架1的定位作用;所述模架1内还设有通孔9,所述通孔9内设有顶针10,注塑完成后顶针10对产品进行顶出。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