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管稳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0013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胶管稳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橡胶管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橡胶管稳定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210246840.7” 公开了一种胶管缠解布机,并具体公开了胶管缠解布机,包括前牵引部分、缠解布机构、后牵引部分,此专利中胶管在经过缠解布机构进入后牵引机中间由于距离过长,胶管会有一定的下垂,导致胶管的缠解布工作受影响,并且不能顺利进入后牵引部分完成后面的工艺,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防止胶管下垂,使经过缠解结构的胶管顺利进入后牵引机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橡胶管稳定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使橡胶管能稳定的从缠解结构进入后牵引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橡胶管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稳定架,所述稳定架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连接有若干个稳定辊,若干个所述稳定辊的中心轴线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稳定架中心平面平行设置,所述稳定辊上左右两端对称设有弹性挡圈,所述稳定辊周向包覆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上设有若干个等距设置的卡槽,所述卡槽宽度与所述弹性挡圈宽度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弹性挡圈与所述稳定辊中心轴线倾斜设置,倾斜角度5-8°。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连接有倒U形挡杆,所述U形档杆设置在相邻的所述稳定辊的中间位置。

优选的,所述稳定架包括稳定杆和连接所述稳定杆一端的出料板,所述稳定杆另一端连接缠解布机牵引机构入口。

优选的,所述出料板为圆形结构,所述出料板上设有出料口,所述稳定杆为三个,均布设置在所述出料板上。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橡胶管稳定装置,通过在缠解布机牵引机构出口设置稳定架,稳定架上设有稳定辊,使缠解布机出来的橡胶管经过稳定辊平稳的输送到后牵引机构内,防止橡胶管下垂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工作,同时稳定辊上的弹性挡圈和U形档杆防止橡胶管跑偏对橡胶管进行定位,弹性挡圈根据橡胶管的尺寸放置在适配的卡槽内,使用范围更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对缠解布机出来的橡胶管进行稳定,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间接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稳定辊结构示意图;

其中,固定板1,稳定辊2,弹性挡圈3,保护套4,卡槽5,U形挡杆6,稳定杆7,出料板8,缠解布机牵引机构9,出料口10,后牵引机构11,橡胶管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橡胶管稳定装置,包括设置在缠解布机牵引机构9出口的稳定架,防止橡胶管12从缠解布机牵引机构9出来后进入后牵引机构11时,橡胶管12下垂和跑偏,对橡胶管12进行稳定,稳定架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固定板1,固定板1上连接有若干个稳定辊2,若干个稳定辊2的中心轴线所在的平面相对于稳定架中心平面平行设置,稳定辊2上左右两端对称设有弹性挡圈3,稳定辊2周向包覆有保护套4,保护套4上设有若干个等距设置的卡槽5,卡槽5宽度与弹性挡圈3宽度相适配。

进一步优化方案,弹性挡圈3与稳定辊2中心轴线倾斜设置,倾斜角度5-8°。

进一步优化方案,为了防止橡胶管12跑偏,固定板1上连接有倒U形挡杆6,U形档杆6设置在相邻的稳定辊2的中间位置,从而对橡胶管12进行定位。

进一步优化方案,稳定架包括稳定杆7和连接稳定杆7一端的出料板8,稳定杆7另一端连接缠解布机牵引机构9出口。

进一步优化方案,出料板8为圆形结构,出料板8上设有出料口10,稳定杆7为三个,均布设置在出料板8上。本实用新型橡胶管稳定装置,通过在缠解布机牵引机构出口设置稳定架,稳定架上设有稳定辊,使缠解布机出来的橡胶管经过稳定辊平稳的输送到后牵引机构内,防止橡胶管下垂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工作,同时稳定辊上的弹性挡圈和U形档杆防止橡胶管跑偏对橡胶管进行定位,弹性挡圈根据橡胶管的尺寸放置在适配的卡槽内,使用范围更广,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对缠解布机出来的橡胶管进行稳定,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间接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