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细小凸柱的二次脱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0050发布日期:2018-06-05 20:38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注塑模具细小凸柱的二次脱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模具,特别是涉及注塑模具细小凸柱的二次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对塑料件注塑成型后,若塑料件的表面制有细小的凸柱,且凸柱的内壁还有小内径固定孔,已有技术通常采用司筒来脱出塑料件的固定孔,司筒包括一根外径细小的固定针,固定针与下复板相固定,固定针的上端与塑料件的固定孔相配合,在固定针外套有顶杆套,顶杆套的下端与上、下顶针板相固定,顶杆套的上端与塑料件的凸柱下端相接触,当塑料件注塑成型后,固定针保持不动,顶杆套顶在塑料件凸柱下,通过上、下顶针板带动顶杆套和顶针将塑料件顶出,使塑料件的固定孔脱出固定针,该结构存在的缺点是:由于塑料件的凸柱和固定孔的尺寸都很小,因此相对应的固定针和顶杆套的尺寸也很小,而固定孔对固定针头部的包紧力又很大,利用顶杆套顶凸柱,十分容易导致顶杆套弯曲变形,而顶杆套又套在固定针外,因此固定针也随之弯曲变形,两者的使用寿命短,需要经常更换,提高了配件更换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保证使用寿命,降低配件更换成本的注塑模具细小凸柱的二次脱模机构。

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细小凸柱的二次脱模机构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上复板和下复板,上复板下设置型腔,在下复板中开有穿孔,下复板上设置模脚,模脚之间的下复板上设置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和顶针,注射机顶杆穿过穿孔与下顶针板相接触,在模脚上设置型芯,型芯与型腔之间有注塑成型的塑料件,塑料件下制有外径细小的凸柱,凸柱中制有固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复板上设置固定柱,固定柱的头部制有小圆柱,小圆柱与塑料件的固定孔相配合,在上顶针板和下顶针板下开有下弹簧槽,下弹簧槽中设置下弹簧,下弹簧的上端与上顶针板相接触,下弹簧的下端与下复板相接触,在模脚上制有上弹簧槽,上弹簧槽中设置上弹簧,上弹簧的上端与型芯相接触,上弹簧的下端与模脚相接触,在型芯上开有限位拉槽,模脚中设置限位拉销,限位拉销穿过型芯连接限位拉板,限位拉板与限位拉槽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细小凸柱的二次脱模机构,当塑料件注塑成型后,模具逐渐开模,此时先由上弹簧和下弹簧在回复力的作用下推动模脚和下复板,上弹簧向下推动模脚,模脚带动下复板,使型芯先保持不动,而下弹簧向下推动下复板,下复板带动固定柱向下,使上、下顶针板和顶针先保持不动,此时模具先从型芯与模脚之间一次开模,而塑料件、型芯、上顶针板、下顶针板、顶针都保持不动,使固定柱上的小圆柱先脱出塑料件凸柱的固定孔,当限位拉板与型芯的限位拉槽相接触时,型芯与模脚之间停止打开,此时限位拉板带动型芯一起向后移动,模具从型芯与型腔处二次开模,并带动塑料件、上顶针板、下顶针板和顶针一起向后移动,模具开模,当下顶针板向后移动至与注射机顶杆相接触时,注射机顶杆顶住上、下顶针板停止移动,上、下顶针板带动顶针将塑料件顶出脱模。本方案注塑模具细小凸柱的二次脱模机构,通过将固定柱和小圆柱一体制造成型,利用上、下弹簧使模具先从型芯和模脚处一次开模,使塑料件的固定孔先脱出小圆柱,相对于已有司筒中顶杆套跟随顶针直接将塑料件顶出的结构,其强度更高,使用寿命长,塑料件的凸柱和固定孔脱出方便,降低了配件的更换成本。

本实用新型注塑模具细小凸柱的二次脱模机构,所述的固定柱穿过下弹簧,限位拉销穿过上弹簧。固定柱可对下弹簧起到导向作用,限位拉销可对上弹簧起到导向作用,防止上、下弹簧顶出时发生偏移,特别是在注射机顶杆将上、下顶针板继续向上顶后,下弹簧的上端与上顶针板脱离接触,固定柱可对下弹簧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其产生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注塑模具细小凸柱的二次脱模机构的合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是注塑模具细小凸柱的二次脱模机构的开模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是注塑模具细小凸柱的二次脱模机构的塑料件顶出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塑模具细小凸柱的二次脱模机构,如图1—图3所示,包括上复板1和下复板2,上复板下设置型腔3,在下复板中开有穿孔4,下复板上设置模脚5,模脚之间的下复板上设置上顶针板6、下顶针板7和顶针8,注射机顶杆9穿过穿孔4与下顶针板7相接触,在模脚上设置型芯10,型芯与型腔3之间有注塑成型的塑料件11,塑料件下制有外径细小的凸柱12,凸柱中制有固定孔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复板2上设置固定柱14,固定柱的头部制有小圆柱15,小圆柱与塑料件11的固定孔13相配合,在上顶针板6和下顶针板7下开有下弹簧槽16,下弹簧槽中设置下弹簧17,下弹簧的上端与上顶针板相接触,下弹簧的下端与下复板2相接触,在模脚5上制有上弹簧槽18,上弹簧槽中设置上弹簧19,上弹簧的上端与型芯10相接触,上弹簧的下端与模脚相接触,在型芯上开有限位拉槽20,模脚中设置限位拉销21,限位拉销穿过型芯10连接限位拉板22,限位拉板与限位拉槽20相配合。当塑料件11注塑成型后,模具逐渐开模,此时先由上弹簧19和下弹簧17在回复力的作用下推动模脚5和下复板2,上弹簧19向下推动模脚5,模脚带动下复板2,使型芯10先保持不动,而下弹簧17向下推动下复板,下复板带动固定柱14向下,使上、下顶针板6、7和顶针8先保持不动,此时模具先从型芯10与模脚5之间一次开模,而塑料件11、型芯10、上顶针板6、下顶针板7、顶针8都保持不动,使固定柱14上的小圆柱15先脱出塑料件凸柱12的固定孔13,当限位拉板22与型芯10的限位拉槽20相接触时,型芯与模脚5之间停止打开,此时限位拉板带动型芯一起向后移动,模具从型芯与型腔3处二次开模,并带动塑料件11、上顶针板6、下顶针板7和顶针8一起向后移动,模具开模,当下顶针板向后移动至与注射机顶杆9相接触时,注射机顶杆顶住上、下顶针板6、7停止移动,上、下顶针板带动顶针8将塑料件11顶出脱模。本方案注塑模具细小凸柱的二次脱模机构,通过将固定柱14和小圆柱15一体制造成型,利用上、下弹簧19、17使模具先从型芯10和模脚5处一次开模,使塑料件的固定孔13先脱出小圆柱15,相对于已有司筒中顶杆套跟随顶针直接将塑料件顶出的结构,其强度更高,使用寿命长,塑料件11的凸柱12和固定孔13脱出方便,降低了配件的更换成本。所述的固定柱14穿过下弹簧17,限位拉销21穿过上弹簧19。固定柱14可对下弹簧17起到导向作用,限位拉销21可对上弹簧19起到导向作用,防止上、下弹簧顶出时发生偏移,特别是在注射机顶杆9将上、下顶针板6、7继续向上顶后,下弹簧17的上端与上顶针板脱离接触,固定柱14可对下弹簧17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其产生晃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