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回收料洗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95434发布日期:2018-10-02 19:27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塑料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回收料洗料系统。



背景技术:

塑胶类废弃物约占垃圾量的12%,传统的废弃物能源利用多以直接燃烧 或焚化产生热量,再经由热回收设备产生蒸汽或热水,然而随着时代 的变迁,新的实用化废弃物能源利用须能综合考评环保、经济、稳定性及能源品质等因素,如废塑橡胶直接焚化易产生酸气或戴奥辛等难 以处理的有害空气污染物,所以塑胶类废弃物的处理以资源回收为优先,再转化为再制品。然而,各类回收的塑胶制品形状及污损程度不一,所以回类回收塑胶制品需先予以切割成颗粒状,再用水清洗,然后以脱水机将该颗粒回收塑胶的水分脱出,才能使切割的回收塑胶进入重制再生利用。

回收料的油泥去除是回收料再加工的关键步骤,影响加工产品的品质,但现有去除油泥没有特别好用的设备。

我司专业加工回收料,对回收料加工有着非常多的创新经验和解决思路。

目前的清洗系统其清洗输送时间长,导致整体生产效率低,并且清洗效果不理想。不能实现清洗、脱水一体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一种回收料洗料系统,可以有效去除包覆油泥杂质的塑胶颗粒,提高了塑胶颗粒的品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回收料洗料系统,包括搓料装置、清洗池、沥水装置和烘干装置,搓料装置包括进料斗和出料口,进料斗和出料口连接上料筒,上料筒内设有上料螺杆,进料斗底端低于出料口底端,上料筒为倾斜设置,上料筒的侧壁顶端设有清洗液注入装置,出料口连接清洗池,上料筒内侧设有锯齿。

清洗液注入装置为两个,一个是去油污液注入装置,另一个为清水注入装置,清水注入装置在倾斜的上料筒的位置比去油污液注入装置高。

所述清洗池上设有搅拌装置,清洗池下端设有排水孔,排水孔和清洗池之间设有过滤装置,清洗池上方设有注水管。

所述沥水装置包括网状板,网状板上方设有向下吹风的风机。

所述烘干装置包括孔板底板,孔板底板下方设有暖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新型采用上料筒内壁的锯齿刷对回收料表面进行搓洗,并且和上料筒的侧壁顶端设有清洗液注入装置相结合,通过搓洗后在进行清洗可以将回收料表面的油泥清除85%以上。

2、本新型的清洗液注入装置为两个,一个是去油污液注入装置,另一个为清水注入装置,清水注入装置在倾斜的上料筒的位置比去油污液注入装置高。方便在去油污液搓洗后用清水进行冲洗。

3、本新型还包括沥水装置和烘干装置,实现一体化去除油泥的步骤。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上料筒侧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清洗池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沥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的烘干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搓料装置机构示意图。

图中:1、搓料装置;2、清洗池;3、沥水装置;4、烘干装置;5、进料斗;6、出料口;7、上料筒;8、上料螺杆;9、去油污液注入装置;10、清水注入装置;11、锯齿;12、搅拌装置;13、排水孔;14、过滤装置;15、注水管;16、网状板;17、风机;18、孔板底板;19、暖风机;20、集水池;21、烘干进料门;22、烘干出料门。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考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

一种回收料洗料系统,包括搓料装置1、清洗池2、沥水装置3和烘干装置4,搓料装置1包括进料斗5和出料口6,进料斗5和出料口6连接上料筒7,上料筒7内设有上料螺杆8,进料斗5底端低于出料口6底端,上料筒7为倾斜设置,上料筒7的侧壁顶端设有清洗液注入装置,清洗液注入装置为两个,一个是去油污液注入装置9,另一个为清水注入装置10,清水注入装置10在倾斜的上料筒的位置比去油污液注入装置9高。

出料口6连接清洗池2,上料筒7内侧设有锯齿11。

清洗池2上设有搅拌装置12,清洗池下端设有排水孔13,排水孔和清洗池之间设有过滤装置14,清洗池上方设有注水管15。

沥水装置包括网状板16,网状板16上方设有向下吹风的风机17,风机将水分吹入下方的集水池20。

烘干装置包括孔板底板18,孔板底板下方设有向上吹暖风的暖风机19,烘干装置上方为半封闭结构,设有烘干进料门21和烘干出料门22。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带有油泥的原料颗粒装入进料斗,在上料螺杆的作用下进入上料筒,并且上料螺杆上设有锯齿,对原料颗粒表面进行搓洗,上料筒的侧壁顶端设有清洗液注入装置,提高了清洗的效果,最后从出料口出来的回收料颗粒表面油污已经出现较大松动,再进入洗料池,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进行进一步清洗,清洗后的回收料颗粒进入沥水装置将表面水分沥去,然后通过烘干装置的暖风机吹风将水分全部去除实现烘干。

以上所述并非对本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的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