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直顶浇口强脱结构的注塑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82911发布日期:2018-07-07 10:15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注塑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直顶浇口强脱结构的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的通风格栅本体采用注塑模具制造成型,由于通风格栅的结构形状筋位密集,且宽度较窄,在定模与动模合模后形成的注塑型腔呈现蜂窝状,如果浇口较少的情况下,成型周期长,生产效率低,热流体还没有完全充满注塑型腔的时候就已经凝固,导致产品件成型不完整,导致产品报废。因此需要增加多个浇口,在浇口较多的情况下,产品成型后,在进料通道内形成的料把与产品件连接在一起,导致产品件不能从动模内顶出。在保证注塑型腔多个浇口进热流体,能够快速充满注塑型腔的情况下,需要设计一种浇口强脱结构的注塑模具,实现产品件能够方便从动模内顶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直顶浇口强脱结构的注塑模具,解决多个浇口向注塑型腔进热流体保证注塑型腔快速充满的情况下,浇口成型的料把与产品件连接,导致成品件不能从动模内顶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直顶浇口强脱结构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直顶机构、二次顶出板及底座,所述直顶机构有多个,其包括直顶和顶杆,直顶镶嵌于动模上部的安装位内,二次顶出板可通过顶杆将直顶从动模的安装位内脱出。直顶的上部为与动模相匹配的型腔面,直顶的一侧设置有浇口。每个直顶的内部设置有弹针,弹针的一端朝向浇口。每个直顶机构均配置有一个加速机构,各加速机构与其对应的弹针配合,实现弹针向浇口移动。底座位于二次顶出板的下方,其两侧分别通过一个二次顶出机构与二次顶出板相连。

优选地,每个直顶机构的顶杆均为两个,两个顶杆竖向平行设置。各顶杆的上端与对应的直顶的底部固定相连,下端与二次顶出板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加速机构包括加速块、加速杆及触发杆,加速块通过转轴与二次顶出板转动连接。加速杆的下端与加速块的一侧相连,其上端可与弹针的另一端滑动接触。

优选地,所述触发杆固定安装在动模内,其下端与加速块的另一侧的顶部正对。工作状态下,触发杆与加速块接触,加速块绕其转轴转动,加速块驱动加速杆加速。

优选地,所述弹针安装在直顶内部的弹针孔内,每个弹针均配置有一个复位弹簧。

优选地,还包括针板和顶出板,针板、顶出板、二次顶出板由上到下依次布置,针板和顶出板固定相连。所述顶出板的两侧分别于对应的二次顶出机构相连,针板设置有若干个顶针,所有顶针的上端均与动模的顶针孔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浇口为槽型结构,与动模的安装位内侧壁相配合形成进料通道。

优选地,每个顶杆的外侧均套有滑动套,所述滑动套与动模固定相连。

优选地,每个所述浇口通过多个注料口与其直顶的上部的型腔相通,使用时,每个浇口内的热流体通过多个位置的注料口同时向直顶的型腔内注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将浇口设置在直顶的一侧,可实现注塑型腔多个注料口进入热流体,解决料打不满、产生气泡的问题,具有充型快速且成型质量高的特点,直顶侧面浇口内成型的料把可被设置在直顶内的弹针顶出,实现料把与直顶的分离,最终使成品件完整从动模内顶出,得到合格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具有直顶浇口强脱结构的注塑模具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具有直顶浇口强脱结构的注塑模具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某一部分的结构示意图,示出的是动模。

图4是图2中直顶机构和加速机构某一视角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5是图2中直顶机构和加速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6是图2中另一部分使用状态下的配合关系示意图,示出的是弹针和销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结合图1至图6,一种具有直顶浇口强脱结构的注塑模具,包括动模1、直顶机构2、二次顶出板3及底座8,所述直顶机构2有六个,每个直顶机构2均包括直顶21和顶杆22,直顶21镶嵌于动模1上部的安装位11内。每个直顶机构2的顶杆22均为两个,两个顶杆22竖向平行设置,各顶杆22的上端与对应的直顶21的底部固定相连,其下端与二次顶出板3固定相连。每个所述顶杆22的外侧均套有滑动套23,所述滑动套23与动模1固定相连,顶杆22通过滑动套23实现与动模1滑动配合,二次顶出板3通过顶杆22将直顶21从动模1的安装位内脱出。直顶21的上部为与动模1相匹配的型腔面,直顶21的型腔面和动模1的型腔面,一起与定模的型腔面配合形成注塑型腔。

每个直顶21的一侧设置有浇口24,所述浇口24为向直顶21的一侧敞开的槽型结构,浇口24与动模1的安装位11内侧壁相配合形成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的末端与注塑型腔相通,具体地,每个所述浇口24通过多个注料口与其直顶21的上部的型腔相通,使用时,每个浇口21内的热流体通过多个位置的注料口同时向直顶21的型腔内注料。在注塑时可通过六个直顶21的浇口24同时向注塑型腔内注入热流体。每个所述直顶21的内部均横向布置有弹针7,弹针7的一端朝向其对应的浇口24,弹针7可相对于直顶21横向滑动,可将浇口24内成型的料把顶出。

每个直顶机构2均配置有一个加速机构4,所述加速机构4包括加速块41、加速杆42及触发杆43,加速块41通过其中部的转轴411与固定块44转动连接,所述固定块44与二次顶出板3固定相连在一起,加速块41的两侧可绕转轴411转动。加速杆42的下端与加速块41的一侧相连,加速杆42的上部与动模1滑动配合,加速块41绕其转轴411转动可驱动加速杆42上下运动。所述加速杆42的上端靠近弹针7的一侧为斜面,弹针7靠近加速杆42一端的下部也为斜面,加速杆42的斜面与弹针7的斜面为面接触,加速杆42与弹针7接触状态下,继续向上运动可驱动弹针7向浇口24的方向运动。所述弹针7安装在直顶21内部的弹针孔内,每个弹针7均配置有一个复位弹簧,加速杆42与弹针7接触状态下,加速杆42向下运动,弹针7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背离浇口24的方向运动。

所述触发杆43固定安装在动模1内,触发杆43位于加速块41的上方,其下端与加速块41的另一侧的顶部正向相对。工作状态下,加速块41随顶杆22相对于动模1同步向上运动,触发杆43的下端与加速块41对应的一侧接触后,加速块41继续向上运动,加速块41绕其转轴411转动,加速块41驱动加速杆42实现加速。加速杆42与其对应的弹针7配合,实现弹针7向浇口移动,将成型的料把从浇口24内顶出,实现料把与直顶21的分离。

所述底座8位于二次顶出板3的下方,其两侧分别通过一个二次顶出机构9与二次顶出板3的对应侧相连,通过二次顶出机构9实现二次顶出板3相对于底座8的升降,所述底座8还通过位于二次顶出板3外侧的安装立板与动模1固定相连。一种具有直顶浇口强脱结构的注塑模具,还包括针板5和顶出板5,针板5、顶出板6、二次顶出板3由上到下依次布置,针板5和顶出板6固定相连。所述顶出板6的两侧分别于对应的二次顶出机构9相连,二次顶出机构9驱动顶出板6实现相对于底座8的升降,所述针板5的上方设置有若干个顶针51,所有顶针51的上端均与动模1的顶针孔相配合,各顶针51可将动模1内的产品件顶出。

一种具有直顶浇口强脱结构的注塑模具的工作原理如下:第一步,在初始状态下,各直顶21均位于动模1与其对应的安装位11内,安装位11的侧壁与直顶21侧面的浇口24配合形成进料通道。由所有直顶21的浇口24同时向定模与动模1合模形成的注塑型腔注入热流体,热流体冷却后,在注塑型腔内形成产品件,在浇口24内形成料把。第二步,定模与动模1开模,二次顶出机构9驱动针板5、顶出板6、二次顶出板3一起向上运动,直顶机构2和加速机构4随二次顶出板3一起向上运动,顶杆22将直顶21从动模1内向上顶出,同时设置在针板5上的顶针51将产品件从动模1内顶出。

第三步,在直顶21浇口位于动模1的外侧时,直顶机构2和加速机构4继续向上运动的同时,加速块41与触发杆43的下端碰触后,加速块41绕其转轴411转动,实现加速杆42向上加速运动,加速杆42的上端与弹针7接触,并驱动弹针7向浇口24方向运动,将料把从浇口24内顶出,二次顶出板3停止运动。第四步,二次顶出机构9驱动顶出板6和针板5继续向上运动,针板5上的顶针51将产品件从动模1内顶出,实现料把从直顶1内完全脱出,将带有料把的产品件从动模1内取出。第五步,二次顶出机构9驱动针板5、顶出板6、二次顶出板3复位,各直顶21回落至其对应的安装位11内,二次顶出板3带动加速杆42向下运动与弹针7分离,弹针7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

本发明通过将浇口设置在直顶的一侧,可实现注塑型腔多个口进入热流体,解决料打不满、产生气泡的问题,具有充型快速且成型质量高的特点,直顶侧面浇口内成型的料把可被设置在直顶内的弹针顶出,实现料把与直顶的分离,最终使成品件完整从动模内顶出,得到合格的产品。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